文言文语感培养之管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语感培养之管见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行的中学教材中,不断了文言文学习的内容,高考试题中也增加了文言文的份量。

突破文言文教学仍是研究的课题。

在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很多老师未能改变教学观念,力求“字字落实,句句翻译”上,重讲文言文知识,轻视朗诵,忽视文言文的训练和语感培养。

致使本来是优美典雅的文言文,在课堂教学中却被冷落,课堂教学气氛低沉,效率很低,未能体现文言文内在的美。

要改变文言文教学中这一种弊端的方法,应是加强文言文语感教学。

文言文语感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突破口。

那么,如何通过文言文语感培养来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呢?
一、在了解背影和课文大意中,调动文言语感因素。

要对文言文有感悟,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思路,可以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抓住课文大意,为语感作准备。

例如:《报任安书》要了解写作的背景、作者生平,不仅可以了解课文中所写的人和事。

而且可以比较快地感受到信中作者以忍辱负重、忍痛著书的感情线索,从整体上体会到课文的感情基调。

文言文中写的往往和作者自己亲身经历有关,只要抓住这一点就可以了解文章的“人、事、物”、“情与理”,掌握文章的思路,象《过秦论》抓住理为线索,《项脊轩志》抓住情为线索,《醉翁亭记》抓住景为线索。

从整体上感知文言文的内容为调动语感作好畜情准备。

二、从文言辞句的品味中,提升文言语感的悟性
文言文中的语言是很值得品味的。

它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美。

品味文言字、词、句、段,是深入语言内部感受语言神韵的必经之路。

用比较揣摩的方法对语言材料的意蕴和妙处进行语感分析。

品味“词”。

学习《项脊轩志》中“(大母)顷之,持一象笏至……”,如果从学习文言文知识的角度,教师会重点讲“顷之”/象笏”的词义,然而,从品味语言的角度,则应重点品评“顷之”的韵味。

大母如此高年,这么快就拿来了“象笏”,可见“象笏”是大母时时念及的,它在大母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寄托着大母对家道中兴的希望和对“我”成功名的期盼,所以大母才能“顷之,持一象笏至”。

这样品味,就能人情入理,深入到语言的内部,学生的所得才是深层次的。

品味“句”。

学习《荆柯刺秦王)中的荆柯对樊於期说“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甚其胸”,“湛”的词义是“刺”,从品味语言的角度上讲,如果将“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湛其胸”改为“臣刺秦工”,形式上是“简洁”多了,可是其神韵却相差太远,原文所描述的动作具体可感,如在眼前,最可取信樊於期。

如果深一层揣摩,会发现这个“湛”别有味道:荆轲心中的“湛”并非“刺死”而是“生劫”(后文有照应),但是,樊於期耳中的“堪”则是“刺死”,正因为如此,樊於期才会那么爽快地自刎。

这样品味,才可体会到语言的运用之妙。

品味“段”。

《陈情表》中作者的构思非常巧妙,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重
点在“孝”上,更是表达在情上,以情打动晋武帝,用三段把三种感情交融在一起,首先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忧惧之情;其次是对晋武帝的不满情绪;最后对祖母的孝情。

作者含蓄地对前两种一笔带过,掩入对祖母的孝情之中而对后一种情则大肆渲染,并且造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从这种情境出发,写自己人的孤苦,这样,作者的孝情就不同一般的母孙之情了。

引导学生这样品味,学生体会到了作者运笔之妙。

对文章的感悟就更深了。

品味语言是文言文语感教学的重要步骤。

语文教师要重视和引导学生自主地寻找、揣摩、研讨那些语言典范语感强的言辞,提高文言语感的悟性。

三、在反复诵读中,贮存语感信息,提高语感质量。

诵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时的声音负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诵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才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言节律,受到更直接、强烈的感染。

同时诵读又是一个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的过程,诵读时,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耳朵听到的声音,口耳相传,目视口诵,同时到达人的中枢神经,增加了传入大脑皮层的剌激渠道,大大强化了语感对象——课文的理解。

一位老师上林觉民的《与妻书》时简要地介绍了作者和解释了“绝命书”一词后,对课文内容未作任何分析讲解,就开始用她沉静的语调动情
地朗读课文,学生们深深地被感染,都不约而同地低下了头,寂无人声的教室响起了一片唏嘘,竞至“动声哭泣”可见教师声情并茂的诵读,具有巨大的言语感染能力,能让学生通过感觉和心灵在感受课文言语的同时,发挥出对语言的直觉的感知判断——语感能力,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情共呜,使学生不同等待老师课解,就理解了课文的意思,甚至连文章的主题都能明确地表达出来。

因此让学生通过诵读直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是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

学生对文言文的字面上的理解和文章整体的美感及其主题的挖掘可以依靠教师的讲授,但单纯依靠这种灌输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主要由学生主动地获取.自己去咀嚼,去品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靠学生自己多读,靠熟读成诵,所谓”熟读十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而熟读的结果就自然地记住,能背诵下来,特别是有些千古名句,开始对它的理解并不一定很深,但是,他们只要能时时出现在学生的脑际,成诵于嘴边,就自然地会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历史知识,个人联想联系起来,这些东西就会丰富他们的思维材料,就会经常地催促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慢慢地品味其中的含义。

久而久之,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就会提高.为理解其他文言文打下良好基础,形式成文言文阅读的良性循环.可见,诵读是学生理解文言文的首要条件,是提高文言阅读能力一把金钥匙.
背诵是诵读的更高一层,更能积淀文言语感,丰富文言
阅读的能力。

在平时要求学生对要背的文章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背短小精悍的骈、赋片段,优秀的骈、赋往往内容丰厚,词章华丽,行文流畅,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多为流传下来的名言佳句。

背诵需要多次反复,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阅读面的扩大,知识的丰富,学生对这些已经“吞下去”的“精粹语言”,通过不断的“反刍”和揣摩,将会有新的领悟和体会,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文化认同感也将因此而大大增强。

四、为学生提供文言文学习平台,提高语感能力。

文言文语感教学还要求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为学生提供文言文学习的氛围,如:适当开展文言文朗诵比赛、文言学习讲座、写文言语感随笔等。

也可以鼓励文言文功底好的学生尝试着写文言小片断,尽管文言文写作并非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然而这种尝试对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不无益处。

总之,文言文语感的培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只要我们对学生多注重文言文语感的培养,在其领域中潜心思考、探索,在文言文教学中就一定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