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考语文押题文言文阅读20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2019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15 分)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①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子禽②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③异乎人之求之与?”(选自《论语》)
[注]①致:献纳,尽力。
②子禽:陈亢,字子禽。
③其诸:语气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 分)
(1)人不知而不愠.愠:
(2)思而不学则殆.殆:
(3)博学而笃.志笃:
(4)主忠信.信:
(5)夫子之求.之也求: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3.【甲】文中,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交友原则和态度?(2分)
4.【甲】文中的“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乙】文中的“主
忠信”都强调了忠、信的重要性,请你结合孔子的主张及自身情况,谈谈如何才能做到“忠”与“信”。
(4分)
二、(2019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15 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
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
忠烈乃瞠目①曰:“我史阁部也。
”被执②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
忠烈大骂而死。
(节选自全祖望《梅花岭记》)
[注]①瞠目:瞪眼看。
②执:押送。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 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
(2)蹴.尔而与之蹴:
(3)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4)遂为诸将所拥而行遂:
(5)忠烈乃.瞠目曰乃: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
3.【甲】【乙】两文论证的观点相同,但论证方法有所不同。
【甲】文第 1 段主要运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生与义不可兼得,要舍生取义”的观点;【乙】文主要用论证的方法来论证“舍生取义”的观点。
4.结合【甲】【乙】两个语段内容,说说两个语段相同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 分)
三、(2018 深圳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15 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 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
(2)劳.其筋骨劳:
(3)曾.益其所不能曾:
(4)王数.封我矣数:
(5)而子辞.辞: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3.【甲】文开头连用六位古人的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作用?(2 分)
4.结合【甲】文内容,分析【乙】文中孙叔敖为什么让儿子“请寝之丘”。
四、(2019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15 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
狸狌,捕鼠兽也。
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
狸狌无所食,饥而嗥。
束氏日市肉啖①之。
狸狌生子若②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唪,唪则得肉食。
食已,与与如③也,熙熙如④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鬃,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
(节选自《宋文宪公全集》)
[注]①啖(dàn):吃。
②若:及,至于。
③与与如:走路安逸舒适的样子。
④熙熙如:和悦快乐的样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 分)
(1)管夷吾举于士.士: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
(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
(4)以.啖肉故以:
(5)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假: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
3.【甲】文中孟子认为怎样才能成才?(2 分)
4.【甲】【乙】两文共同阐述了怎样的道理?各自运用了怎样的写法?(4分)
五、(2019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15 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②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③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④。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注]①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河名。
②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
③门官:国君的卫士。
④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 分)
(1)齐师.伐我师:
(2)肉食者鄙.鄙:
(3)一鼓作.气作:
(4)宋公及楚人战于.泓于:
(5)国人皆咎.公咎: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3.【甲】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乙】文中,子鱼认为发动进攻有利的时机
是。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4.【甲】【乙】两文中,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4 分)
六、(2019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15 分)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出师表》)
【乙】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
”公曰:“何谓也?”
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
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
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
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①,腹而有之②,此亦国之社鼠也。
”
(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案据:安定。
案,同“安”。
据,也是安的意思。
这里暗含包庇之意。
②腹而有之:反而成为心腹(亲信)。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 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
(2)盖.追先帝之殊遇盖:
(3)以光.先帝遗德光:
(4)鼠因.往托焉因:
(5)以社故.也故: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内则蔽善恶于君上。
3.【乙】文中晏子向齐景公进谏的目的与【甲】文中蕴含的观点不谋而合,都是;
【乙】文中“治国何患”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
(2 分)
4.【甲】【乙】两文都表现出超高的劝谏艺术。
请结合两文说说诸葛亮和晏子的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4 分)
七、(2018 张家界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15 分)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④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⑤;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⑥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
此三杰,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
[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②高起:高祖臣子。
③略:攻占。
④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
⑤子房:西汉谋士张良。
⑥连:率领。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 分)
(1)悉以咨.之咨:
(2)有所广益.益:
(3)性行淑均.均:
(4)战胜而不予.人功予:
(5)抚.百姓抚: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2)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甲】文通过推荐文臣、武将中的贤良,提出的建议;(用原文的话回答)
【乙】文中,司马迁通过对话描写,将高祖取胜与项羽失败进行对比,刻画了高祖的形象。
(2 分)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4 分)
八、(2019 原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 题。
(15 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
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三岁,颖悟日发,教之古诗,随口成诵。
五岁,日受千余言,夜读书至旦,母忧其过勤,节膏火,不多与。
澄候母寝,燃火复诵习。
九岁,从群子弟试乡校,每中前列。
既长,于《经》《传》皆通习之,知用力圣贤之学,尝举进士不中。
至大元年,召为国子监丞。
先是,许文正公衡为国子监祭酒,始以《朱子小学》等书授弟子。
久之,渐失其旧。
澄至,旦燃烛堂上,诸生以次受业。
日昃,退燕居之室,执经问难者,接踵而至。
澄各因其材质,反复训诱之,每至夜分。
虽寒暑不易也。
澄一夕谢去,诸生有不谒告而从之南者。
(选自《元史》,有删节)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 分)
(1)余幼时即嗜.学嗜:
(2)尝趋.百里外趋:
(3)俟.其欣悦俟:
(4)颖悟日发.发:
(5)虽寒暑不易.也易: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旦燃烛堂上,诸生以次受业。
3.从【甲】文看,宋濂克服了和的困难,最终有所收获。
(2 分)
4.【甲】【乙】两文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角度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3 分)
九、(2019 原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 题。
(15 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①文,稍长,潜心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②。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
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③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④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⑤,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选自《宋史·杨时传》)
【注】①属:撰写。
②进士第:考取进士,又叫进士及第。
③翕然:形容一致,翕,也可以讲聚集。
④南:意思是向南。
⑤瞑坐:闭着眼睛坐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5 分)
(1)无从致.书以观致: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从:
(3)门人弟子填.其室填:
(4)而以书.赴告同学者书:
(5)颐.既觉颐: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⑴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⑵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3. 【甲】文写天气寒冷的句子是“”,其写作目的是。
【乙】文:写天气寒冷的句子是“”,其写作目的是。
(4 分)
4.【甲】文中两处提到“不敢”,分别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质或态度?(2 分)
十、(2019 原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 题。
(15 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厉王虐,国人谤王。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①,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②之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③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王不听。
三年,乃流王于彘。
(选自《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
【注】①巫:古代以降神事鬼为职业的人。
②障:防水堤坝,用作动词,堵住。
③壅:堵塞。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 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
(2)皆以美于.徐公于:
(3)时时而间.进间:
(4)国人谤.王谤:
(5)道路以目.目: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3.【甲】文中邹忌采用了的劝谏方式,受到了君王的采纳;【乙】文中召公采用了的劝谏方式,指出厉王过错。
(2 分)
4.【甲】【乙】两文中国君的结果不尽相同。
从中你能看出一个好的国君需要有哪些品质?(4 分)
十一、(2019 原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 题。
(15 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浑浊雨水。
②畚锸:箕畚铁锹。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 分)
(1)念无与.为乐者与:
(2)盖.竹柏影也盖: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
(4)民皆.动摇皆:
(5)使.官吏分堵以守使: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3.简要概括【乙】文主要内容。
(2 分)
4.从【甲】【乙】两文中,你能感受到苏轼怎样的情感或是怎样的精神品质?请分别加以概述。
(4 分)
十二、(2019 原创)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1~4 题。
(15 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
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
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①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
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②,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
妨熟歇.。
(节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①惠州:今属广东。
苏轼曾被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
②木末:树梢。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 分)
(1)月色入户.户:()
(2)念.无与为乐者念:()
(3)怀民亦未寝.寝:()
(5)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歇:()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3.从描写的角度分析【甲】【乙】两文中作者的心境。
(2 分)
4.这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是苏轼,请从写作背景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分)
十三、(2019 原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 题。
(15 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爱莲说》)
【乙】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
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
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
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又况种类极多,由浅红以至深红,无一不备。
其浅也如粉如脂,如美人之腮,如酒客之面;其深也如朱如火,如猩猩之血,如鹤顶之朱。
可谓极浅深浓淡之致,而无一毫遗憾者矣。
得此花一二本,可抵群花数十本。
(选自李渔《山茶》)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 分)
(1)可爱者甚蕃.蕃:()
(2)香远.益清远:()
(3)宜乎众.矣众:()
(4)一开辄.尽者辄:()
(5)山茶戴雪而荣.荣:()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其浅也如粉如脂,如美人之腮,如酒客之面。
3.【甲】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2分)
4.【甲】【乙】两文在描写莲和山茶时,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4 分)
十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15 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桃花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