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3份合集】宜兴市某知名实验中学2021年中考统考化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用氧气作燃料进行燃烧②用碳酸氢钠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③混合施用草木灰和尿素④用氢氧化钠中和胃中过多的盐酸
A.①②B.②C.②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错误;
②碳酸氢钠受热能生成二氧化碳,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故正确;
③尿素不是铵态氮肥,可以混合施用草木灰和尿素,故正确;
④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中和胃液中的盐酸,故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2.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Cl-、NO3-、K+、Na+B.SO42-、NO3-、K+、OH-
C.CO32-、SO42-、Mg2+D.NH4+、Cl-、Ag+、K+
【答案】A
【解析】溶液pH=2说明显酸性,含有氢离子,除了考虑选项中哪些离子不可以共存外,还要考虑是否能与与氢离子共存。
【详解】A、氯离子、硝酸根、钾离子及钠离子互相不反应,且与氢离子不反应,可以共存,选项A正确;
B、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不能共存,选项B不正确;
C、碳酸根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共存,碳酸根与镁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镁沉淀,两者也不能共存,生成的碳酸镁与氢离子也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镁的一种盐,仍然不能共存,选项C不正确;
D、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二者不能共存,选项D不正确。
故选A。
3.下列有关安全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B.燃气泄漏时应马上打开排气扇
C.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应乘坐电梯撤离
D.用灭火器灭火时,要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答案】D
【解析】A.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不会人为的改变,故错误;
B.打开排风扇在开关时会产生电火花,燃气泄漏,遇到明火或电火花极易发生爆炸,故错误;
C.高层建筑发生危险时,楼梯在火灾中就成为烟的通道,同时可能会停电,所以不能乘坐电梯逃生,故错误;
D.用灭火器灭火时,要对准火焰根部喷射而迅速灭火,故正确。
故选:D。
4.下列实验方法的设计,合理的是
A.除去CO还原Fe2O3的尾气中含有的CO2用酒精灯点燃
B.制取Fe(OH)3固体:将Fe2O3与NaOH溶液混合,过滤,洗涤,干燥
C.分离NaCl和CaCl2溶液: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证明NaOH溶液部分变质: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再滴入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用酒精灯点燃的方法除去,故A错误;
B、金属氧化物不会与碱反应,所以制取Fe(OH)3固体:不能将Fe2O3与NaOH溶液反应,故B错误;
C、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这样会把氯化钙除掉,故C错误;
D、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证明NaOH溶液部分变质: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出现,过滤后再向滤液滴入酚酞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故D正确。
故选:D。
5.超导材料为具有零电阻及反磁性的物质,以Y2O3、BaCO3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可合成一种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 x,假设在研磨烧结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无变化,则x的值为()
A.12 B.13 C.15 D.26
【答案】B
【解析】假设在研磨烧结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无变化,Y2O3中Y元素为+3价,氧元素为-2价、BaCO3中钡元素为+2价,碳元素为+4价,氧元素为-2价、CuO中铜元素为+2价,氧元素为-2价,则由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3)×2+(+2)×4+(+2)×6+(-2)×x=0;则x=13;
故选:B。
【点睛】
由化合物各元素代数和为零,可以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原子个数。
6.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②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足有利于CO生成
C.两条曲线交点,即达到蜡烛燃烧总量的一半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未耗尽
【答案】C
【解析】A、审图时,要注意横纵坐标的含义,曲线②从0开始,呈现上升趋势,可表示为一氧化碳含量的增加,A正确;
B、空气中氧气含量充足时,蜡烛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B 正确;
C、图中的数据并不能说明蜡烛燃烧了一半,两条曲线交点,只能说明剩余氧气的质量与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相等,C错误;
D、从图中观察,实验结束后仍然有氧气剩余,D正确。
故选C。
7.将O2、C、CO、CuO、Na2CO3、稀硫酸六种物质两两混合,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A.4个B.5个C.6个D.7个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均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铜属于金属氧化物,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故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6个,选项C正确。
考点:考查碳、氧气、一氧化碳、酸、盐的化学性质的知识。
8.下列实验设计或结论正确的是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B.硫酸钠、碳酸钾、氯化钡和稀盐酸不用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C.粗盐提纯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过滤、蒸发
D.Na+、K+、CO32-、NO3-四种离子可在pH=12的溶液中大量共存
【答案】D
【解析】A、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不能被点燃,选项A不正确;
B、四种物质两两混合,既能产生气泡又能产生沉淀的是碳酸钾,跟碳酸钾反应生成气体的是稀盐酸,跟碳酸钾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只跟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是硫酸钠,这四种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选项B不正确;
C、粗盐提纯的步骤:溶解、过滤、蒸发,选项C不正确;
D、pH=12的溶液显碱性,Na+、K+、CO32-、NO3-四种离子在碱性溶液中不会反应,能够共存,选项D 正确。
故选D。
9.将a、b、c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b溶解并产生气泡;把a和c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
则a、b、c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c>b>a
B.b>a>c
C.a>c>b
D.b>c>a
【答案】B
【解析】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在氢元素前面的金属能将氢元素从稀硫酸或盐酸中置换出来;除钾、钙、钠外,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由于三种金属只有金属b可以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说明金属b的化学性质最活泼;把a和c 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说明a的金属活动性比c强,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是b>a>c,故选B.
10.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B.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
C.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将油污溶解,形成溶液
D.用食盐水除去菜刀表面的锈斑
【答案】B
【解析】A.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不能改变;B.硬水中含可溶性钙离子、镁离子较多,用硬水洗涤衣物,,浮渣多,泡沫少,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C. 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将油污分散成小油滴,形成乳浊液; D.菜刀表面的锈斑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不与盐水的溶质氯化钠反应;选B 11.下图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证明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五分之一
B.实验②:证明铁生锈必须有氧气参与
C.实验③:向下压缩活塞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D.实验④:在同一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答案】A
【解析】A、实验①中的瓶子上没有刻度,故A错误;B、实验②:第二只试管密封在水中,隔绝氧气,故B正确;C、实验③:向下压缩活塞时,分子间的间隔减小,空气的内能增大,故C正确;D、实验④:根据水流的落点,可以验证在同一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故D正确。
故选A。
12.自然界里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水的化学性质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 C.水的物理性质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答案】A
【解析】A、水在发生三态变化时,由于水分子没有变,所以水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B、水在发生三态变化时,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水在发生三态变化时,水的物理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比如状态,密度等都发生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就越剧烈,因此水在发生三态变化时,因为温度的不同而导致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13.化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
(1)古人会“钻木取火”,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在此过程中“钻木”的作用是_____。
(2)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洗洁精的_____作用来清洗油污。
(3)有些青少年不爱吃蔬菜、水果,影响生长发育,这主要是由于摄入_____不足而引起的。
【答案】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乳化维生素
【解析】(1)古人会“钻木取火”,钻木取火的过程中,钻木不断的摩擦枯木或干草,使温度逐渐升高,引起枯木或干草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在此过程中“钻木”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来清洗油污。
(3)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能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些青少年不爱吃蔬菜、水果,影响生长发育,这主要是由于摄入维生素不足而引起的。
14.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
解度(单位:g/100g 水)。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KNO 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1)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40℃时,_______(填化学式)的溶解度较大。
请写出一种将KNO 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20℃时,将20gNaCl 放入50g 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
从NaCl 溶液中得到NaCl 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
请用表格中的数据计算20℃时,NaCl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答案】KNO 3 增加KNO 3(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68 蒸发结晶 26.5%
【解析】(1)由上表可看出,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40℃时,KNO 3的溶解度较大。
(2)由于KNO 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KNO 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降低温度(或增加KNO 3或蒸发溶剂)。
(3)20℃时,NaCl 的溶解度是36.0g ,则50g 水中最多能溶解18g NaCl ,故将20gNaCl 放入50g 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50g+18g=68g 。
(4)NaCl 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故从NaCl 溶液中得到NaCl 晶体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5)20℃时,NaCl 的溶解度是36.0g ,则20℃时,
NaCl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6.0g 100%36.0g+100g
⨯≈26.5% 15.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1)初中化学有很多实验,若按照实验目的可将实验分为:探究物质组成的实验,探究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关系的实验、物质检验的实验等,我们可以将实验中D 与_____(填“A ”或“B ”或“C ”)归为一类,分类依据是_____。
(2)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后,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有下列反应:2424Ni+H SO =H +NiSO ↑,
22Fe+NiCl =FeCl +Ni ,则在铁、镍、铜三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_____,请运用类比的方法写出铝丝和氯化镍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A 都是物质检验的实验 铁(或Fe ) 232Al+3NiCl =2AlCl +3Ni
【解析】运用分类、类比法解答问题。
【详解】(1)D 实验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与A 归为一类,分类依据是都是物质检验的实验。
(2)从这个反应2424Ni+H SO =H +NiSO 可知镍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的前面,再从这个反应22Fe+NiCl =FeCl +Ni 可知,铁比镍的活动性强,而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则在铁、镍、铜三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铁。
铁比镍的活动性强,铝比铁的活动性强,所以铝比镍的活动性强,铝丝和氯化镍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32Al+3NiCl =2AlCl +3Ni 。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列越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6.A 、B 、C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是三种含钙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图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
写出B 物质的俗名______________。
向A 的块状固体上滴加水,观
察到大量水蒸气产生,该现象说明_________。
饼干中常添加C 物质,其作用是_______。
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并指出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
【答案】(1)熟石灰(消石灰)(2)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 (3)补钙
(4)Ca(OH)2+Na 2CO 3=2NaOH+CaCO 3↓;复分解反应
【解析】常见含钙化合物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其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热;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 2CO 3=2NaOH+CaCO 3↓,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形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水,所以饼干中常添加C 物质,其作用是治疗胃酸过多或者补钙;
三、实验题
17.实验室有大理石、稀盐酸、氯酸钾、火柴、升降台、药匙,镊子如图1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利用上述仪器
及药品能制取的气体是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制取这种气体需要的仪器编号有_____。
若补充一种药品还能制取氧气,请将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的装置图2补充完整_____。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开始收集,气体逸出的原因是由于试管内温度升高且_____,使试管内压强_____,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逸出。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有(写一点即可)_____。
【答案】二氧化碳 CaCO 3+2HCl =CaCl 2+H 2O+CO 2↑ abfgh
气体增多 增大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或先移出导
管,后熄灭酒精灯等
【解析】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
【详解】(1)实验室制取CO 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222CaCO +2HCl CaCl +H O+CO =,因此不需要加热。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需要的仪器编号有abfg h 。
(2)如果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开始收集,气体逸出的原因是由于试管内
温度升高且气体增多,使试管内压强增大,内外产生压强差。
(4)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有: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等。
【点睛】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18.某小组验证碳及其氧化物的部分化学性质。
(1)如图一所示,进行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并检验产物。
B 中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该反应中铜元素由化合态变为_____态,因此碳的用途是_____。
(2)如图二所示,进行一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点燃酒精灯前应通入一段时间一氧化碳,目的是_____;为确定是否可以点燃 E 处酒精灯,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
【答案】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C+2CuO 高温
2Cu+CO2↑ 游离冶炼金属C中黑色固体变
红,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处气体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混合气体加热发生爆炸验纯
【解析】碳和氧化铜高温生成二氧化碳和铜,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详解】(1)碳和氧化铜高温生成二氧化碳和铜,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B中石灰水的作用
是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CuO 高温
2Cu+CO2↑,该反应中铜元素由化合
态变为游离态,因此碳的用途是冶炼金属。
(2)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C中黑色固体变红,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处气体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点燃酒精灯前应通入一段时间一氧化碳,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混合气体加热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均需检验纯度,不纯的气体点燃会发生爆炸,为确定是否可以点燃 E 处酒精灯,应进行的操作是验纯。
【点睛】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均需检验纯度,不纯的气体点燃会发生爆炸。
四、计算题
19.如表是国家对“饮酒驾车”和“醉酒驾车”的界定标准。
白酒、酒精和啤酒中均含有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饮酒后酒精可进入人体血液中。
回答下列问题:乙醇分子中碳、氢、氧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结果精确到0.1%)。
饮酒会使人的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抑制,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某人饮酒后驾车,被交警发现,经测定其每10mL血液中酒精含量为9.3mg,属于_______驾车。
【答案】2:6:14:152.2%醉酒
【解析】(1)由化学式可知,乙醇分子中碳、氢、氧各原子个数比为2:6:1;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2×2):(1×6)=4:1;
(2)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22
100%
122+16+16
⨯
⨯
⨯⨯
≈52.2%;
(3)由表格信息可知,血液中的酒精含量≥80毫克/100毫升,因此经测定其每1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9.3毫克,即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93毫克,属于醉酒驾车。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面有关气体的制取、收集和检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可用甲装置来制取氧气B.乙装置可用来制取、检验二氧化碳
C.收集氢气可用丙装置D.丁装置可用来收集氧气
【答案】C
【解析】A、气的制取是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气体的方法,属于“固体和固体加热”的类型,所以甲中的装置可以,正确;B、二氧化碳的制取用碳酸盐和酸反应,属于“固体和液体不用加热”的类型,二氧化碳的检验是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看是否变浑浊,所以乙中的装置可以,正确;C、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氧气的收集是用排水法或者向上排空气法,丙中用向上排空气法是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的,所以丙中的装置可以,正确;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所以丁中的装置不可以,错误;故选:D。
2.下列事实能用同一原理进行解释的是
A.金和铝在空气中都不易被腐蚀
B.实验室收集CO2和O2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C.实验室和工业上都可用石灰石制二氧化碳
D.在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和投入活性炭都能使溶液褪色
【答案】B
【解析】A、金由于本身性质稳定不易被腐蚀,而铝本身活泼很容易和空气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阻止了内部的铝和氧气的接触,从而不易被腐蚀,原理不同,故选项错误;B、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和氧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都是因为其密度大于空气,原理相同,故选项正确;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用大理石或者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得到,是借助复分解反应;而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时煅烧石灰石,是分解反应,反应原理和类型都不相同,故选项错误;D、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是反应而导致氢氧化钠被消耗而褪色,是化学变化;投入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变化,原理不同,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重铬酸钾(K2Cr2O7)可用于测定酒精(C2H5OH)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C2H5OH)属于有机化合物B.重铬酸钾(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7
C.C2H5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g D.C2H5OH中C、H、O元素质量比为2:6:1
【答案】A
【解析】A.酒精(C2H5OH)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正确;
B.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2)×7=0,则x=+6价,故错误;
C.C2H5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46,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D.乙醇(C2H5OH)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2:3:8,故错误。
故选:A。
4.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大
C.M点表示在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t2℃时,将55g的a物质放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55g溶液
【答案】D
【解析】A、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大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M点表示在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因为M是它们的交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t2℃时,将55g的a物质放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50g+100g=150g,155g溶液错误,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一定温度下,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B.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C.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D.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答案】D
【解析】对于有颜色的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溶液的颜色就相同。
【详解】A、加入水溶剂增多,一开始溶液饱和,加入一定量的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说明溶液仍然饱和,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因为温度不变所以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所以溶液颜色不变,选项A不正确;
B、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溶解度就不变,加入一定质量的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说明溶液仍然饱和,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因为温度不变所以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所以溶液颜色不变,选项B不正确;
C、加入一定量的水有部分晶体溶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溶液仍然饱和,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溶液颜色是不变的,选项C不正确;
D、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溶解度就不变,加入一定量的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说明溶液仍然饱和,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因为温度不变所以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所以溶液颜色不变,选项D正确。
故选D。
6.每年5月~7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期,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分的疱疹。
治疗手足口病的常用药物是阿昔洛韦(化学式为:C8H11N5O3)。
下列有关阿昔洛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阿昔洛韦属于有机化合物
B.阿昔洛韦中C、H、N、O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8:11:5:3
C.阿昔洛韦的相对分子质量225
D.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7个原子
【答案】B
【解析】A、阿昔洛韦有唯一的化学式(C8H11N5O3)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阿昔洛韦中
C、H、N、O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8:11:5:3,质量比为(8×12):11:(5×14):(3×16)=96:11:70:48;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C、阿昔洛韦的相对分子质量(8×12)+11+(5×14)+(3×16)=225;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该物质中的一个分子中含有原子数为8+11+5+3=27;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