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民俗文化-麦琼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南民俗文化
主编:叶春生主编:叶春生
辅导课班级:12春行管、12秋会计、12秋法学秋法学
知识讲授:知识讲授:
第一章 导论:岭南民俗与百越文化
重点:1、三大民系的形成和特点、三大民系的形成和特点
2、百越古族的基本情况、百越古族的基本情况
3、岭南民族的主要特色、岭南民族的主要特色
难点:1、三大民系的形成和特点、三大民系的形成和特点
2、岭南民化与中原文化的位差、岭南民化与中原文化的位差
学习内容:学习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民俗文化的概论及分类民俗文化的概论及分类
一、何谓民俗一、何谓民俗
1、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2、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日常生活服务。

演变,为民众日常生活服务。

3、 3、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和一种重要方式。

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和一种重要方式。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1、民俗的历史性、民俗的历史性
2、民俗的集体性(群体性)、民俗的集体性(群体性)
3、民俗的地域性、民俗的地域性
4、民俗的传承性与扩布性、民俗的传承性与扩布性
(1)民俗的传承性:)民俗的传承性:
民俗文化在时间的纬度上传衍的连续性,即历时的纵向延续性。

民俗文化在时间的纬度上传衍的连续性,即历时的纵向延续性。

(2)民俗的扩布性:)民俗的扩布性:
民俗文化在空间伸展上的蔓延性,即民俗文化的横向传播过程。

民俗文化在空间伸展上的蔓延性,即民俗文化的横向传播过程。

(3)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使民俗文化的传承成为一种时空文化的连续体。

)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使民俗文化的传承成为一种时空文化的连续体。

5、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 (1)民俗的稳定性:民俗的稳定性:指民俗一旦产生,
指民俗一旦产生,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生产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的就会伴随着人们生产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的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 (2)民俗的变异性:指在民俗传承与扩布的过程中,引起的自发和渐进的变化。

民俗是靠语言和行为传承的,这种方式决定了民俗在历时的和共时的传承过程中,不断适应周围环境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断适应周围环境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6、民俗的类型性、民俗的类型性
• (1)民俗的类型性,民俗的类型性,是指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民众共同遵守的标准。

是指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民众共同遵守的标准。

是指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民众共同遵守的标准。

这种标这种标准,既是一种定型的思维习惯,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

准,既是一种定型的思维习惯,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

• (2)民俗类型性,在民俗文化里常常表现为民俗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大同小异。

• 7、民俗的规范性、民俗的规范性
• 民俗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的语言和行为模式,在人们的
现实生活中,民俗便自然而然地凝定成为了民众生活、行为的共同规范。

现实生活中,民俗便自然而然地凝定成为了民众生活、行为的共同规范。

8、民俗文化的服务性、民俗文化的服务性
• (1)民俗文化的创造本来就是出于服务与社会与民众的原出目的。

)民俗文化的创造本来就是出于服务与社会与民众的原出目的。

• (2)民俗文化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为民众和社会服务。

)民俗文化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为民众和社会服务。

• (3)民俗文化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能协调民众心理,满足并实现民众对精
神、审美等方面的需要。

神、审美等方面的需要。

二、何谓民俗文化二、何谓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它包括民间的物质文化、它包括民间的物质文化、它包括民间的物质文化、口头文口头文化及一切非物质文化遗产。

化及一切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岭南地区的范围三、岭南地区的范围
• (1)何谓岭南?)何谓岭南?
• 五岭以南,又称岭外、岭海、岭表。

五岭以南,又称岭外、岭海、岭表。

• 《史记·张耳传》
:“秦南有五岭之戍。

” • 站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来看岭南:从中原地区看,称为岭外;从珠江三角洲看,又可
称为领表。

称为领表。


• 九州之外的岭南:九州之外的岭南:

• 1、
《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曰:“何谓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

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

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

东方为青州,齐也。

泗上为徐州,鲁也。

东南为扬州,越也。

南方为荆州,楚也。

西方为雍州,秦也。

北方为幽州,燕也。


• 2、位于传统模式之外,特力独行,渐进发展。

、位于传统模式之外,特力独行,渐进发展。

• 岭南山海地貌结构:岭南山海地貌结构:
• 北部——山地:古文化蕴育于石灰岩溶洞;文化屏蔽效应古文化蕴育于石灰岩溶洞;文化屏蔽效应
• 中部——三角洲平原:岭南文化演进的良好舞台(优越农业生态环境、肥沃土壤、
动态推进下的土地增生)动态推进下的土地增生)
• 南部——广阔南海:对外交流的便利à海上丝路;开拓精神海上丝路;开拓精神
四、岭南文化的形态四、岭南文化的形态
在先秦时,岭南区内住有南越、西瓯、骆越、闽越等族群居民,史称“百越”。

古书上所谓狼、僮、徭、獠、俚、蛋等,多是对这些百越诸族蔑称。

所谓狼、僮、徭、獠、俚、蛋等,多是对这些百越诸族蔑称。

第二节第二节 岭南三大民系的形成与特征岭南三大民系的形成与特征
1、 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

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

2、 三大民系的特点三大民系的特点
(1) 广府民系的特点:广府民系的特点主要是不怀旧,不拘泥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
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又善于融合,消化,吸取,商品意识浓,价值观念
强。

精明能干,善变兼容,淡薄政治,讲求经济实效。

这与其地理位置有关。

强。

精明能干,善变兼容,淡薄政治,讲求经济实效。

这与其地理位置有关。

(2) 客家民系的特点:客家民系的特点是宗族观念强,富团结心。

喜爱唱山歌。

有刻苦
耐劳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识”,念念不忘祖宗盛德。

他们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
承了中原文化“书香门第”的特质。

他们一向以读书为荣,以读书识字为“一技之
长”。

梅县被称为“文化之乡”。

(3) 福佬民系的特点:福佬民系的特点上有强烈的商品意识,富于冒险开拓的精神,博
采从长。

但有急功近利,行为短期化的弱点。

潮州人喜爱喝工夫茶,听典雅富丽的潮剧。

潮绣绣工精美传神,工艺品、潮州小食等表现潮州人精巧的手工。

潮剧。

潮绣绣工精美传神,工艺品、潮州小食等表现潮州人精巧的手工。

3、 百越古族与水上居民百越古族与水上居民
(1) 百越古族的基本情况:在原广东境内有七个少数民族聚居,其中满、回、苗、瑶族,
都是在各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由于各种原因而先后从外地迁入广东居住的,只有
黎、壮、畲族是广东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其中壮、黎两个族是岭南百越古族的后
裔。

这两个族在风俗文化方面依然保留着古越族的一些特征,并与其他民族、民系民系 风习相互影响,构成了文化的群体征象。

习相互影响,构成了文化的群体征象。

(2) 水上居民:水上居民:水上居民即蛋民,水上居民即蛋民,水上居民即蛋民,因像浮于饱和盐溶液之上的鸡蛋,因像浮于饱和盐溶液之上的鸡蛋,因像浮于饱和盐溶液之上的鸡蛋,长年累月浮于海上,长年累月浮于海上,
故得名为蛋民。

蛋民据人类学家考察分析,证实不属于一个独立民族,而是我国沿
海地区水上居民的一个统称,属于汉族。

蛋民祖籍多为阳江、番禺、顺德、南海等
县的水上人家。

县的水上人家。

蛋民因祖籍是汉族,风俗习惯与当地汉族相同,宗教信仰为佛教,但也有其特点,他们更信奉龙皇;如三亚港的妈祖庙、保平港的五龙公庙,蛋民初一、十五都给它上香,而且非备猪、羊奠祀不可,让神明保佑他们安全、幸福。

而且非备猪、羊奠祀不可,让神明保佑他们安全、幸福。

水上居民生活习俗的最大特点是“浮家江海”“以舟为居”“以舟为居”
水上居民的民间歌唱主要是“咸水歌”,这是一种用广州方言演唱的渔歌。

传统咸水歌是内容多以情歌为主,男妇对唱,曲调比较简单。

是内容多以情歌为主,男妇对唱,曲调比较简单。

第三节第三节 区域民俗的嬗变及其开发利用区域民俗的嬗变及其开发利用
一、岭南民俗的主要特色:一、岭南民俗的主要特色:
(1) 古老而又年轻,处处迸发出撞击的火花。

古老而又年轻,处处迸发出撞击的火花。

(2) 活泼多样,充满水乡浪漫情调。

活泼多样,充满水乡浪漫情调。

(3) 富人情韵味,带有浓郁的市井风情。

富人情韵味,带有浓郁的市井风情。

二、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差异二、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差异
(1) 文化背景的位。

文化背景的位。

(2) 文化交融方式的位差。

文化交融方式的位差。

(3) 文化核心的位差。

文化核心的位差。

三、岭南文化的特质三、岭南文化的特质
(1) 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

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

(2) 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

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

(3) 实利重商的文化倾向。

实利重商的文化倾向。

第二章 口承文艺的文化轨迹
重点:通过阅读“五羊神话”、“盗宝的故事”、“六祖故事”、“刘三妹的传说”等口传文艺作品来理解岭南民间文化的特质。

品来理解岭南民间文化的特质。

难点:五羊神话的精神与岭南文化形成的关系难点:五羊神话的精神与岭南文化形成的关系
学习内容:学习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神话:五羊神话的文化机理神话:五羊神话的文化机理
一、五羊神话的精神与岭南文化形成的关系一、五羊神话的精神与岭南文化形成的关系
1、 五羊神话的基本内容五羊神话的基本内容
《太平寰宇记。

广东新语》卷五“五羊石”条记载:《太平寰宇记。

广东新语》卷五“五羊石”条记载:
周夷王时,周夷王时,南海有五仙人,南海有五仙人,南海有五仙人,衣各一色,衣各一色,所骑羊亦各一色,所骑羊亦各一色,来集楚庭。

来集楚庭。

来集楚庭。

各以谷穗一茎六出,各以谷穗一茎六出,
留与州人。

且祝曰:“愿此阆贵,永无荒饥。

”言毕腾空而去,羊化为石。

今坡山有五仙观,祀五仙人。

少者居中持粳稻,老者居左右持黍稷,皆古衣冠。

像下有石羊五。

观,祀五仙人。

少者居中持粳稻,老者居左右持黍稷,皆古衣冠。

像下有石羊五。

《太平寰宇记。

广东新语》卷六“五谷神”条记载:《太平寰宇记。

广东新语》卷六“五谷神”条记载: 晋吴修为广州刺史,未至州,有五仙人骑五色羊负五谷而来,止州厅上。

其后州厅梁上图画以为瑞,号广州曰五羊城。

图画以为瑞,号广州曰五羊城。

从这两则文字中,我们知道了广州之所以称为“五羊城”“五仙城”的来历。

“五仙城”的来历。

2、“五羊神话”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

“五羊神话”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

(1)“五”体现着“阴阳五行说”的文化观念。

“五”体现着“阴阳五行说”的文化观念。

(2)五位仙人的排位和持物体现着“强五”的文化观念)五位仙人的排位和持物体现着“强五”的文化观念
(3)“羊”所蕴含的文化精神。

“羊”所蕴含的文化精神。

3、五羊神话中的开放基因对岭南文化特质形成的影响。

、五羊神话中的开放基因对岭南文化特质形成的影响。

五羊神话记述的是粤地踏入开明文化的第一步。

反映了南来的先民对中原故土并不依恋,也不注重历史的反思。

这些南来者中,有的是战乱的避难者,有的是纷争的排斥者,有的是朝廷的放逐者,他们来到濒临南海的地沿,面对茫茫的大海,前无去路,后有顾忧,唯有探索、冒险、开拓,才有出路。

这样一个文化背景,铸造了广东人的性格:实干精明、奋发追求,勇于开拓。

这也是广东的华侨撒遍全世界,成为当地拓荒者的重要原因。

发追求,勇于开拓。

这也是广东的华侨撒遍全世界,成为当地拓荒者的重要原因。

岭南由于濒临大海,对外交往频繁,使人们增长见识,善于吸收西方文明中有益的成分,有了《禁钟与仙藤》这样具有西方文化色彩的故事。

有了《禁钟与仙藤》这样具有西方文化色彩的故事。

广东人在历史的过程中,富于开拓精神,自尊自强,崇尚豪贤,注重道义,讲究法度和温存的生活方式,这些性格特点的形成,与五羊神话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温存的生活方式,这些性格特点的形成,与五羊神话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第二节第二节 传说:广东涉外传说的开放心态传说:广东涉外传说的开放心态
1、涉外传说的基本形态1、涉外传说的基本形态
涉外传说故事中,以“洋人盗宝”型最多,其传统的基本模式是:我国某地有一宝物,外观平平,国人不识,后被某一外国商人或传教士发现,重金购去,或以各种手段骗取,甚至武力抢夺,但由于宝物依恋故土,不愿出洋;或到了洋人手中失去灵性,不听使唤;或在争夺中损坏,或在争夺中损坏,变为废物。

变为废物。

从此这个地方就衰败了,从此这个地方就衰败了,老百姓过着穷苦日子,老百姓过着穷苦日子,似乎这一切都是可恶的洋人盗窃了我们的宝物所造成的。

这些故事多出现在近代,表现出很强的锁国心理。

锁国心理。

而广东的涉外传说则表现出另外一种情调:而广东的涉外传说则表现出另外一种情调:与外国人友善相处,与外国人友善相处,与外国人友善相处,互相帮助,互相帮助,互相帮助,取长补取长补
短,平等竞争。

短,平等竞争。

2、关于《海珠石的传说》或《珠江的传说》2、关于《海珠石的传说》或《珠江的传说》
这是广东盗宝传说最著名的一篇,广州现在的海珠路、海珠广场、海珠桥、迎珠街等,都与这一传说有关。

都与这一传说有关。

这一传说归早见于宋代方信儒《南海百咏》“走珠石”的题记:“走珠石”的题记:
“旧传有贾胡自异域,负其国之镇珠,逃至五羊,国人重载金宝,坚赎以归,既至半道海上,珠复走还,径入石下,至今此石往往有夜光发,疑为此珠之祥。


3、广东涉外传说呈现的开放性特点与广东传统文化特质的关系3、广东涉外传说呈现的开放性特点与广东传统文化特质的关系
(1)(1) 广东地处南疆,远离传统文化圈的内核,又濒临沿海,海岸线长,地缘上就形成一
个开放的格局,易于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个开放的格局,易于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2)(2) 由于特殊的地理原因,历代封那建王朝一向对广东实行灵活的经济政策,促进广东
商业贸易的发展,广州最早成为我国对外通商口岸和手工业基地。

商业贸易的发展,广州最早成为我国对外通商口岸和手工业基地。

(3)(3) 广东人的祖先多是由于逃避中原战乱或在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中受到打击、排挤而
南来的,他们对中原故土无多依恋,也没有古代文明衰败后的失落感,处于中西文
化要冲的广东,当两个层次的文化冲突时,广东人更易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导向
现代文化的变通心理。

现代文化的变通心理。

(4)(4) 广东华侨遍布世界各地,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的沟通作用。

广东华侨遍布世界各地,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的沟通作用。

第三节第三节 故事:从六祖故事看佛教文化对广东的影响故事:从六祖故事看佛教文化对广东的影响 一、关于六祖一、关于六祖
惠能六祖是佛教禅宗的第六代继法人,也是我国南宗教派的创始人,并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

流传于世。

有关他的故事,有关他的故事,有关他的故事,不但对广东民间文化产生着广泛的影响,不但对广东民间文化产生着广泛的影响,不但对广东民间文化产生着广泛的影响,而且对整个中国佛而且对整个中国佛教的发展也起了重大的作用。

教的发展也起了重大的作用。

惠能本姓卢,原籍范阳。

父亲卢行韬,原为京官,于唐高相武德三年被贬至新州,与塑村女子李氏结婚,天唐太宗贞观十二年生下惠能。

不久父亲辞世;惠能跟随母亲卖柴渡日,后得乡人相助,到湖北黄梅东神寺拜五祖弘忍为师。

得传衣钵。

回到广东,在怀集、四会一带深山隐匿16年,到广州法性寺正式剃渡,被拜为禅宗六祖。

后北上韶关,扩建宝林寺,在那里传经说法达36年之久,所以六祖诞又称为“南华诞”。

直至他圆寂前一年才回到故乡新兴,坐化于龙山国恩寺中。

六祖倡导顿悟法门,主张“见性成佛”。

二、关于六祖出生的传说二、关于六祖出生的传说
六祖的生辰是农历二月初八,六祖的生辰是农历二月初八,相传那天李氏分娩时天色已黑,相传那天李氏分娩时天色已黑,相传那天李氏分娩时天色已黑,产房里却满室红光,产房里却满室红光,产房里却满室红光,屋内屋内芳香异常。

天刚亮,便有两个和尚上门化斋。

一和尚对卢行韬说:“施主,你家贵子非平凡之辈,我们是专程来给你送名的。

”卢行韬道:“敢问师傅要给小儿取何贱名?”和尚说:“惠能”。

卢行韬一听像个出家人名字,便问究竟,和尚解释道:“你家贵子本是佛爷再世,日后必有可为。

惠者,施惠万民,普渡众生;能者,法力无边,超凡出众也。

”言毕飘逸而去。

卢行韬紧记和尚贵言,把儿子叫做“能儿”。

这能儿一出世便不食母乳,不饥不渴,因为天神给他喂以甘露,得以洗髓易筋,成为一代宗师。

神给他喂以甘露,得以洗髓易筋,成为一代宗师。

三、关于六祖学佛的故事P42 
四、六祖学佛故事的编造里所体现的佛教文化四、六祖学佛故事的编造里所体现的佛教文化
(1)(1) 惠能离家学佛的故事、关于“幡动”的辩论体现了佛学的色空观;惠能离家学佛的故事、关于“幡动”的辩论体现了佛学的色空观;
(2)(2) 惠能坠腰石舂米的故事体现了佛学讲求艰苦磨炼的精神;惠能坠腰石舂米的故事体现了佛学讲求艰苦磨炼的精神;
(3)(3) 惠能种菜的故事体现了佛学要求的根基清净、心如止水的品格;惠能种菜的故事体现了佛学要求的根基清净、心如止水的品格;
(4)(4) 惠能吃早餐的故事体现了佛学要求的悟性;惠能吃早餐的故事体现了佛学要求的悟性;
(5)(5) 惠能显法的故事体现了佛学中佛法无边的功能;惠能显法的故事体现了佛学中佛法无边的功能;
这些故事,都是出其门人法海为他辑集《六祖坛经》里,并在民间广为流传主。

五、六祖学佛的故事留下许多风物遗迹,丰富岭南文化。

五、六祖学佛的故事留下许多风物遗迹,丰富岭南文化。

(1)(1) 新兴县集成镇:新兴县集成镇:
这是六祖的出身地。

这里有龙山国恩寺,是广东著名的古刹之一,至今有13
00多年的历史,在国恩寺旁边还有一个报恩塔,传说是六祖离世前命门人回
新兴赶建的。

还有别母石、藏佛石和化身岩等圣迹。

新兴赶建的。

还有别母石、藏佛石和化身岩等圣迹。

(2)(2) 广州光孝寺广州光孝寺
(3)(3) 韶关南华寺韶关南华寺
六、民俗节日与佛教文化六、民俗节日与佛教文化
农历四月八日是佛教的浴佛节,在广东民间有三件事与四月八的浴佛节有关的。

农历四月八日是佛教的浴佛节,在广东民间有三件事与四月八的浴佛节有关的。

(1)(1) 中山四月八舞醉龙。

中山四月八舞醉龙。

(2)(2) 壮族的“牛王诞。

” (3)(3) 五月赛龙舟前“出水龙”仪式。

五月赛龙舟前“出水龙”仪式。

第四节第四节 歌谣:刘三妹与广东民间歌唱歌谣:刘三妹与广东民间歌唱
一、关于刘三妹一、关于刘三妹
在广西,在广西,广泛流传着歌仙刘三姐的故事,广泛流传着歌仙刘三姐的故事,广泛流传着歌仙刘三姐的故事,而在广东,而在广东,而在广东,也流传着歌仙的故事,也流传着歌仙的故事,也流传着歌仙的故事,她的名字叫她的名字叫
刘三妹。

有专家认为,有专家认为,广西的刘三姐是广东的刘三妹去广西后长大为刘三姐。

广西的刘三姐是广东的刘三妹去广西后长大为刘三姐。

广西的刘三姐是广东的刘三妹去广西后长大为刘三姐。

在广东许多地在广东许多地方都有关于歌仙刘三妹的传说,方都有关于歌仙刘三妹的传说,但对刘三妹的称呼各地不一样,但对刘三妹的称呼各地不一样,但对刘三妹的称呼各地不一样,从东到西,从东到西,由称“刘三妹”,到称“刘三姐”姐,再称“刘三妈、刘三姑、刘三娘”等,从这种不同的地理位置,称呼有不同的变化来看,可以看到民间歌唱风俗所走的路线,歌仙沿途留下的遗迹构成了一个风物传说圈,正好反映了该地区文化发展的一个侧面。

正好反映了该地区文化发展的一个侧面。

这些善于唱歌的刘三姐、这些善于唱歌的刘三姐、这些善于唱歌的刘三姐、刘三妹们,刘三妹们,她们的歌唱为岭南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

的歌唱为岭南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

二、刘三妹称谓的不同与岭南民俗峒溪文化圈的风俗文化。

二、刘三妹称谓的不同与岭南民俗峒溪文化圈的风俗文化。

在广东,对刘三妹的称呼各地有不同,梅县、兴宁在广东,对刘三妹的称呼各地有不同,梅县、兴宁 带称刘三妹;清远、肇庆、阳春一带,有称刘三妹的,也有称刘三姐的,连县、阳山一带有称刘三姑、刘三娘的,阳江称之为刘一妈,电白称之为刘三太,电白称之为刘三太,虽然说这些刘三妹不一定就是一个人,虽然说这些刘三妹不一定就是一个人,虽然说这些刘三妹不一定就是一个人,但从各种传说和呈现的但从各种传说和呈现的歌唱风格看,歌唱风格看,广东至有两个刘三妹,广东至有两个刘三妹,广东至有两个刘三妹,一个是新兴的刘三妹,一个是新兴的刘三妹,一个是新兴的刘三妹,一个是兴梅的刘三妹。

一个是兴梅的刘三妹。

一个是兴梅的刘三妹。

新兴的刘新兴的刘三妹要早于兴梅的刘三妹,而且兴梅刘三妹的事迹多为口传,不如新兴的刘三妹传得广远。

加上兴梅地区偏处粤东一偶,唐宋以降被贬南来的文人墨客很少涉足。

而新兴刘三妹所过之处,如肇庆、阳山、阳春等地,却有许多著名诗人来过,经过他们的渲染,皇帝加封晋爵,愈演愈烈,以至后人把兴梅的刘三妹附会到新兴刘三妹身上。

现今肇庆、新兴一带歌风已衰,而兴宁、梅县的民间歌唱却还保留,从这可以看到当日兴梅的刘三妹不亚于刘三妹。

而兴宁、梅县的民间歌唱却还保留,从这可以看到当日兴梅的刘三妹不亚于刘三妹。

但不管是哪一个刘三妹,抑或是广西的刘三姐,民间对她的称谓都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

即岭南民俗峒溪文化圈。

它的范围涉及广东、广西乃至云南东部的部分地区,它明显区别于珠江三角及潮汕平原地区的风俗文化。

广西乃至云南东部的部分地区,它明显区别于珠江三角及潮汕平原地区的风俗文化。

三、“粤俗好歌”的风俗画卷“粤俗好歌”的风俗画卷
(1)岭南具有好歌的风俗。

(1)岭南具有好歌的风俗。

(2)孕育出民间歌唱天才刘三妹。

(2)孕育出民间歌唱天才刘三妹。

(3)在歌唱风俗中看到各民族民间文化的互相交流和影响。

(3)在歌唱风俗中看到各民族民间文化的互相交流和影响。

四、歌仙崇拜的风手效应四、歌仙崇拜的风手效应
(1)“化石”“化石” 传说。

传说。

(2)化为神仙。

(2)化为神仙。

(3)当作祖宗神来崇拜。

(3)当作祖宗神来崇拜。

(4)当作文艺女神来崇拜。

(4)当作文艺女神来崇拜。

五、民间歌唱与文化交流的轨迹五、民间歌唱与文化交流的轨迹
广东刘三妹的传说,涉及汉、壮、瑶、苗几个民族,从她的传歌路线,我们看到了岭南山歌的风物圈。

这个风物圈东起梅县,西至廉州,北到韶关、柳州、南至雷州半岛。

这中间有许多相似的风物、有许多相似的风物、风俗,风俗,都因共同的歌祖刘三妹而生,都因共同的歌祖刘三妹而生,又有许多相异的传说和习尚,又有许多相异的传说和习尚,又有许多相异的传说和习尚,因为因为民族和社区的不同而有别。

民族和社区的不同而有别。

不管刘三妹如何变化,不管刘三妹如何变化,不管刘三妹如何变化,实际上,实际上,她已是岭南民间文化的一个综合体,地她身上凝聚了岭南民间信仰、交际、礼仪、婚嫁、生产等许多习俗,透过这一机体使我们看到了岭南民间文化的一个侧面。

我们看到了岭南民间文化的一个侧面。

第五节第五节 谜语:广东迷坛的动因与风格谜语:广东迷坛的动因与风格
一、广东迷语的特点一、广东迷语的特点
(1)(1) 鲜明的地方色彩。

鲜明的地方色彩。

(2)(2) 多姿多彩的艺术手法。

多姿多彩的艺术手法。

(3)(3) 有趣的击鼓报猜。

有趣的击鼓报猜。

二、广东谜语形成的原因二、广东谜语形成的原因
广东谜语具有悠久的历史,民间的猜谜活动相当盛行,这与中原外来文化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广东人戏称广东以外的人为“外江人”,把外省的戏也叫做“外江戏”,把外省的谜语也称之为“外江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