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学报投稿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学报征稿简则
1 《化工学报》是由中国化工学会和化学工业出版社共同主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学术刊物,现为月刊,国内外发行。
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化工类第一名。
读者对象为过程科学与技术领域和相关过程工业的科研、设计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
2 化学加工技术(简称过程技术)是一系列重要工业部门如化学品制造、石油炼制、冶金、建材、合成材料、食品与饮料、制浆造纸以及日用化学品等工业的技术基础,化学工程学(简称过程科学)是过程技术的科学基础。
本刊主要刊载过程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创造性的代表我国在这一方面基础与应用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报道有价值的基础数据;扼要报道阶段性研究成果;快速报道重要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接受读者来信,展开学术讨论;选载对学科发展起指导作用的综述与专论。
按研究领域分成如下栏目:(1)热力学;(2)传递现象;(3)多相流和计算流体力学;(4)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5)分离工程;(6)过程系统工程;(7)表面与界面工程;(8)生物化学工程与技术;(9)能源和环境工程;(10)材料化学工程与纳米技术;(11)现代化工技术;(12)其他。
过程科学的生命力还充分体现在它迅速向生物、信息、新结构与功能材料、新能源、环境工程、过程安全与危险品管理等高新技术领域渗透,推动其发展;体现在它作为过程技术的科学支撑体系始终在不断完善与深入。
因此,本刊尤其欢迎在这些新兴、交叉和共性基础领域里过程科学原理新发现、新应用的原始研究论文。
3 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3.1 来稿一律登录本刊网站,在线投稿。
投稿前请详细阅读“投稿指南”。
3.2 来稿可自投,也可经作者所在单位学术部门推荐。
研究生论文必须征得导师同意。
合作论文必须征得合作者同意。
切勿一稿多投。
以“研究快报”和“研究简报”发表的文章待进一步研究工作结束后仍可以“研究论文”形式在本刊重新发表。
作者应保证拥有合法著作权,原封不动地引用他人具有著作权的图、表必须同时提供授权证明,本刊不承担因作者著作权而引起纠纷的任何责任。
3.3 来稿要主题突出,立论正确,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表达简明,内容符合本刊刊载范围,引用资料必须给出文献。
研究论文(含图、表)不超过6000 字;研究简报不超过3000 字;研究快报不超过2000 字,用中文或英文撰写皆可,用英文撰写时须附中文摘要。
3.4 来稿全文按顺序包括:题目(一般不超过20 字)、作者姓名、单位、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300 字)、关键词(3 ~6 个,尽量选用《CA 》关键词表中提供的规范词)、中图分类号、英文摘要(约占0.5 个版面,其中包括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和地址,应写出论文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的主要内容,可比中文摘要详细)、英文关键词、正文、符号说明、参考文献。
首页地脚注明联系人、第一作者及其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学位、职称)、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资助项目应注明编号)。
3.5 计量单位一律采用我国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单位和数字书写按国家标准;数据报道应注意有效位数及精确度;物理量采用标准化的新名称和量符号。
3.6 参考文献全部用英文表示,中文文献要求英中对照,按引用先后顺序编号。
文献作者应全部列出。
切勿引用未公开发表和无题文献。
文献著录格式按本刊标准。
参考文献数量最好不少于15篇。
3.7 稿中外文字母及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必须表示清楚;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要区别明显;矢量、张量、矩阵用黑斜体;国内人名、地名用外文表达时,用汉语拼音;国外人名、地名应用原文;文中图、表选取最必要者;凡简单的图表而又能用文字表达清楚的内容尽量不用图表,同一来源的数据不应在图上和表内重复引用;图题、表题采用中英文对照,其他内容(包括分图题、图注、表注等)全部采用英文。
稿件的创新处最好能在图、表中体现。
3.8 作者来稿文责自负,发稿后不得再修改。
发表后将酌致稿酬(内含网络版、光盘版稿酬),并赠送当期刊物 1 册及单行本20 份。
3.9 作者按编辑部要求修改稿件时间一般不得超过30 天,如有特殊情况可事先与编辑部取得联系,否则逾期未返回稿件者将按作者自动撤稿处理。
3.10 编辑部对来稿有权提出修改意见,作者如不同意可提出异议。
4 根据中国科协及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通知的精神,我刊将对发表稿件收取一定的版面费。
对所有稿件将收取一定的注册审稿费,用以支付审稿等费用。
本刊来稿者请自动遵守以上征稿简则,如有异议,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投稿指南
来稿应有创新;立论科学,主题明确,推理严谨;词语准确,句子精练,使用标准简化字;遵从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用法、标点符号及其他标准。
本刊只刊登首发稿。
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作者和课题负责人应在《稿件登记表》上签名。
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修改权,对所发稿有版权。
稿件一经刊出,即付稿酬。
学报出版后,还将向国内外文献检索机构报送并上网,
届时不再向各位作者另付酬。
本刊编辑部在收稿后3个月内,确定该文是否刊用。
如不拟刊用,不退原稿。
1 文稿的篇幅、卷面、结构、首页注释、层次标题
1.1 文稿的篇幅(包含文摘、图、表、参考文献,以出版版面计算):一般不超过7 000汉字(英文文稿,长度不限)。
1.2 文稿内容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分类号(英文稿不需要)、首
页注释、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及英文部分。
1.3 文稿首页地脚注释(以下格式中,空格、标点符号照写。
)
收稿日期:yyyy-mm-dd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类别(项目编号)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
通讯联系人:姓名,职称,E-mail:……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博士后时,应当以作者中的导师为通讯联系人;
其他情况时,在作者简介后直接加E-mail,不写通讯联系人。
1.4 层次标题序号
1.4.1 层次标题左顶格。
1.4.2 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
例如,
一级标题使用1, 2, 3 …;
二级标题使用1.1, 1.2, 1.3, …;
1.4.3 层次标题以下,还可使用1), 2), 3), …。
这时,退2字起排。
再以下,使用a), b), c), …。
这时,退2字起排。
1.4.4 引言部分不写编号和标题。
1.5 其他序号
图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
1.6 插图和表格在文中的位置: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图、表。
2 文题、作者姓名、作者机构、摘要、关键词和中图分类号
2.1 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
2.2 作者姓名:按署名顺序排列。
作者之间以“,”分隔。
2.3 作者机构
作者机构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
在作者隶属多个机构的情况下,机构名称之前加编号,同时作者姓名右上角加相应编号。
机构之间以“;”分隔。
2.4 摘要
中文摘要的篇幅200~220字,信息具体。
摘要中的缩略语应说明后再使用。
摘要应包括4个层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
摘要不分段,独立成篇,意义完整;信息具体:使用科学性文字和具体数据,不使用文学性修饰词;不使用图、表、参考文献、复杂的公式和复杂的化学式。
2.5 关键词
2.5.1 应有3~8个关键词。
2.5.2 第一个关键词与分类号对应。
2.5.3 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2.5.4 其中的符号和缩略语应先加以说明。
2.6 中图分类号
应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查找(附录)。
3 英文摘要
3.1 文题
3.1.1 内容与中文标题相应。
3.1.2 长度一般不超过100个字母。
3.1.3 除第一字母及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
3.1.4 第一个词不用冠词。
3.2 拉丁字母拼写的作者姓名
3.2.1 拉丁字母拼写的作者姓名内容和顺序均与中文相同。
3.2.2 中国作者姓名应按汉语拼音写法:例如:WANG Dazhong。
3.3 作者机构的英文: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缩写。
城市名和邮政编码后,要加国名。
3.4 摘要正文
3.4.1 字数为100~150单词。
3.4.2 其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的内容相应。
3.4.3 其中缩略语应加以说明。
3.4.4 英文摘要的文字要求
1)第一句话不应与文题重复;
2)尽量使用简单句;
3)尽量使动词靠近主语;
4)不用第一人称作主语;
5)以重要的事实开头,而不以辅助从句开头;
6)在有动作主体的情况下,使用主动语态,不使用被动语态。
3.5 关键词
3.5.1 关键词的内容、数量和顺序,均与中文关键词相应。
3.5.2 除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
3.5.3 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3.5.4 缩略语应先写全称再写简称。
4 量名称、量符号与量单位
4.1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正确使用量的名称、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
4.2 文中所用量符号,应在首次出现时加以定义。
同一个量的符号,应全文统一。
4.3 量符号、一般函数及其变数等,一般用单个斜体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可带
有角标或带有括弧中的说明。
4.4 量的数值与量的单位之间,留一空格。
如“10毫米”应为“10 mm”。
5 字符的正体和斜体
5.1 斜体
1)量的符号、
2)从量的符号转化的角标、
3)一般函数符号、
4)变数符号。
5.2 黑斜体
1)矢量(向量) 的符号、
2)矩阵的符号、
3)张量的符号。
5.2 正体
SI词头和量单位、
从文字转化的角标、
阿拉伯数字、
叙述性文字、
化学元素符号、
缩略语、
仪器的规格型号、
某些常数的符号(仅限于自然对数的底e、圆周率π、复数的虚部i 或
j )、
数学运算符(如: 矩阵转置号T、微分号d、偏微分号 、连加号∑、对
数号(lg、ln、lb)、及sin、tan、lim、min、max等)。
6 数值的表示和有效位数
6.1 数值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6.2 合理地选取数值的有效位数。
6.3 数值中从小数点算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一格。
如“π= 3.141 592 6”。
6.4 合理地使用SI词头或10的幂,使数值范围在0.1~999之间。
7 插图
7.1 插图的数量:一般不超过6幅。
7.2 插图的幅面:h×w = 50 mm×70 mm。
7.3 插图的精度:约600 dpi。
7.4 图注的字体、字号
字体:汉字用宋体;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
字号:统一用8 point。
7.5 图线要求:主、辅线分明。
轮廓线、框线、曲线用粗线(0.8 p,或0.3 mm);
尺寸线、指引线、坐标轴用细线(0.4 p,或0.15 mm)。
7.6 函数图要求
标目中,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如“p / MPa”;
标线数目:3~7个;
标线方向:刻度朝向图内;
标值圆整:宜为2、5的整倍数。
7.7 照片、灰度图:清晰。
7.8 地图、显微图:以比例尺表示尺度的放大和缩小。
8 表格
8.1 表格的宽度:一般限25汉字(或48字符)。
8.2 表示量值的表格宜用“三线表”。
8.3 三线表的表头应放在第一行。
8.4 三线表的表头中,应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如“p / MPa”。
9 参考文献
9.1 参考文献的要求
9.1.1 只列出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
研究型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6条。
9.1.2 按参考文献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对其编码,并在正文中指明其标引处。
9.1.3 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
西方作者的名字部分缩写,不加缩写点。
9.1.4 作者不超过3 人的姓名都写,超过3 人的,余者写“,等”或“, et al”。
9.1.5 中文的参考文献附加英文译文,并加注“(in Chinese)”。
9.2 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如下(其中空格、标点照写)
文献类别著录格式
专著译著文集作者. 书名[M].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原作者. 译著名[M]. 译者,译.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作者. 文集名[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期刊析出文章
作者. 文题[J]. 刊名, 年, 卷(期):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文集析出文章
作者. 文题[C]//编者. 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学位论文作者. 文题[D]. 所在城市:保存单位, 发布年份. 专利文献申请者. 专利名: 国名, 专利号[P]. 发布日期.
技术标准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S].地名: 责任单位, 发
布年份.
科技报告作者. 文题,报告代码及编号[R]. 地名: 责任单位, 发布
年份.
作者. 文题[N]. 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
报纸析出文
章
文献的网络
作者. 题名[EB/OL].(更新日期). http://……
版
文献著录格式的示例如下。
[1] 张昆, 冯立群, 余昌钰, 等. 机器人柔性手腕的球面齿轮设计研究[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4(2):1-7.
ZHANG Kun, FENG Liqun, YU Changyu, et al. The research of the
design of spherical gear transmission used in flexible wrist of robots [J].
J Tsinghua Univ (Sci and Tech),1994, 34(2): 1-7. (in Chinese)
[2] 郑开青. 通讯系统模拟及软件[D]. 北京: 清华大学,1987.
ZHENG Kaiqing. Simulation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ts Software[D].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1987. (in Chinese)
[3] Petrowski A. A clearing procedure as a niching method for genetic algorithms [C]
// Proc 3rd IEEE Con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Piscataway, NJ: IEEE Press,
1996:798-803.
附录:主要专业的主要中图分类号
仪器仪表学报投稿指南
投稿指南
一、办刊宗旨
《仪器仪表学报》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科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性刊物。
它所刊登的论文代表了中国仪器仪表学科的最高学术水平,反映仪器仪表学科的前沿、研究热点,标志中国仪器仪表学科的发展方向;《仪器仪表学报》是中国仪器仪表学科和相关领域科学家探索新理论、新技术的平台,是培养和发现仪器仪表学科人才的基地,是不同学派、不同学术观点“百家争鸣”的园地,其论文是评价科技研究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是国家制定仪器仪表学科发展战略的主要参考之一。
简言之,《仪器仪表学报》的办刊宗旨是着力报道科学前沿、研究热点和学科发展方向,力主科学思想创新,重视科学实验验证,倡导学术“百家争鸣”,注重青年才俊的培养。
二、基本情况
《仪器仪表学报》创刊1980 年 2 月,2005年1月开始改为月刊。
现月发行量4500册,国内发行刊号为CN:11-2179/TH;海外发行刊号为ISSN:0254-3087;期刊网址为 或 。
三、目标
《仪器仪表学报》自创刊以来,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鼎力支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仪器仪表技术类期刊中总被引频次排名第一。
在中国仪器仪表领域,《仪器仪表学报》已是知名度最高、学术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学术期刊。
由于历史的原因,《仪器仪表学报》尚未加入像SCI这样的知名数据库,以及未被EI核心(Compendex)收录。
为了对世界科技发展及学术交流做出更多的贡献,因此,我们会进一步提高《仪器仪表学报》的编辑质量水平,期待尽早加入SCI与被EI核心收录,借助SCI以及EI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将《仪器仪表学报》办成具有国际知名度和世界级学术水平的科技期刊——有数量可观的外籍编委,有为数众多的外籍作者和读者。
同时《仪器仪表学报》的加入也会丰富SCI与EI数据库,扩大SCI与EI在中国的影响力,最终,让全世界像了解“IEEE I-M”一样,了解《仪器仪表学报》。
四、历程与荣誉
1、《仪器仪表学报》历年来的获奖如下:
自2002年起,历年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2、《仪器仪表学报》被世界权威检索系统收录情况如下:
(1)美国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 199 -)
(2)美国化学文摘(CA, )
(3)英国科学文摘(INSPEC)
(4)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
3、《仪器仪表学报》被中国重要检索工具收录情况如下:
(1)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4)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5)中国期刊网
(6)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4、精品期刊
2006年,《仪器仪表学报》成为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资助期刊。
投稿须知
一、本刊投稿方式
直接登陆,在“在线投稿”栏目上进行网上投稿,注意投稿只接收.doc格式稿件。
二、审稿费收取
在投稿的同时请寄审稿费120元(中文)或150元(英文)。
杂志社在核收审稿费后即将稿件送审。
汇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79号2楼《仪器仪表学报》杂志社邮编 100009 ,在汇款单附言栏请注明论文题目和第一作者姓名。
三、稿件查询方式
确认稿件注册后,在网站的“稿件查询”栏目,输入您的稿号就能查询您的稿件状态。
四、作者更改通信地址
作者的联系方式如果发生变化,请立即在网站的“作者修改通信地址”栏目及时自行修改或及时与杂志社联系更改;否则,会发生录用通知书、版面费、期刊的邮寄错误。
五、征稿范围
征稿范围为仪器仪表学科的新理论、新思想、新理念、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和新系统,具体内容为:(1)信息获取的原理与方法;
(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3)测量仪表与测试系统;
(4)测控原理、技术与系统;
(5)网络仪器、虚拟仪器与智能仪器;
(6)误差理论与不确定度;
(7)数据采集与信号处理;
(8)基于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的仪器仪表;
(9)智能计算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
(10)故障诊断理论与技术实现;
(11)生物传感器与生物信息检测仪表;
(12)光电检测技术与仪表;
(13)接口技术与工业总线;
(14)通信测量原理与仪表。
六、论文要求
1 论文内容
论文应力求主题明确、突出创新、论证严密、数据可靠、实验真实、语言简明。
2 论文格式要求
2.1 论文组成以及排版
(1)论文的组成依次排序为: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作者单位所在城市及邮编、摘要、关键词、英文题目、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英文书写的作者工作单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和作者简介。
(2)中、英文题名、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等用通栏排版。
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及作者简介双栏排。
2.2 中英文题目
(1)题目简明扼要,中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字,外文题目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
题目不要使用非常见的缩略词、缩写词、字符或公式等。
(2)英文题目的第一个实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除特定缩略词外均小写。
英文题目的第一个词不应使用冠词。
(3)题目内不应列入非公用的符号、代号及数学公式、化学式等。
2.3中英文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
(1)作者中文姓名姓在前,用上角标标明作者所属单位;作者英文姓名姓在前,姓的首字母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双字
名连写。
多作者的姓名之间用空格隔开。
如果有国外作者姓先名后,姓和名的第一个字母均大写,其余小写。
(2)中文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名称全称、单位所在城市和邮编;英文工作单位结尾处应加国籍。
2.4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中英文摘要内容要对应,简明扼要,关键词一般3~5个,最多不超过8个。
摘要应尽量简洁。
摘要主要由“研究的问题、过程和方法、结论” 3部分组成。
摘要中应尽量避免缩略词和公式,缩略词应在正文中第一次出现时说明。
2.5来稿请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写明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有关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代码(GB/T13745-92)的内容请到本网站的“资料下载中心”栏目下载。
2.6 论文图表与公式的要求
(1)图
图中外文除公认的缩略词外一律译成中文。
函数图的标目由物理量、相应符号和单位组成。
符号用斜体,单位用正体。
如:速度u/km•s-1, 电流 I/A。
图按照整篇文章统一编号,并给出图题。
(2)表
使用三线表。
即栏头取消斜线,表身不出现竖线,尽量删减分隔线。
表序、表题在表格上方居中排。
表按照整篇文章统一编号。
(3)公式
应按照整篇文章统一编号。
2.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不应少于6篇,参考文献一般不包含中级刊物,应引用权威文献,专著引用数量不超过总数量的1/10。
参考文献的书写标准请到本网站的“资料下载中心”栏目中下载。
2.8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职称和主要研究方向;并给出详细通信地址、邮编、电话、E-mail及作者的一寸免冠电子照片。
3 涉密稿件必须通过原单位审查,并开具稿件的保密审查证明,否则文责自负。
4论文如系省部级以上项目资助,请提供资助证明。
5 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超过3个月未接到通知者请与编辑部联系,录用稿编辑部有一定删改权。
请勿一稿多投。
6 审稿周期为3个月,发表周期为10~12个月。
写好英文摘要,提高EI收录率
撰写好的英文摘要,对于论文是否被Ei检索关系重大。
为进一步提高英文摘要的写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6447-86)“文摘撰写规则”和Ei提出的要求,整理了本文,以供作者参考。
1 摘要的目的
摘要是论文的梗概,提供论文的实质性内
容的知识。
摘要的目的在于:给读者关于文献
内容的足够的信息,使读者决定是否要获得论文。
2摘要的要素
1)目的——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
2)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
3)结果——实验的、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观察结果,得到的效果、性能等。
4)结论——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等。
3摘要的篇幅
摘要的篇幅取决于论文的类型。
但无论哪一种论文,都不能超过150 words。
可采用以下方法使摘要达到最小篇幅:
1)摘要中第一句的开头部分,不要与论文标题重复。
2)把背景信息删去,或减到最少。
3)只限于新的信息。
过去的研究应删去或减到最小。
4)不应包含作者将来的计划。
5)不应包含不属于摘要的说法,如:
“本文所描述的工作,属于……首创”。
“本文所描述的工作,目前尚未见报道”。
“本文所描述的工作,是对于先前最新
研究的一个改进”。
6)相同的信息不要重复表达。
7)以量的国际单位符号表示物理量单位(例如,以“kg”代
替“kilogram”)。
8)以标准简化方法表示英文通用词(以“NY”代替“New
York”)。
9)删去不必要的短语,如:
“A method is described”,
“In this work”,
“It is reported that”,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Extensive investigations show that”
4 摘要的英文写作风格
要写好英文摘要,就要完全地遵从通行的公认的英文摘要写作规范。
其要点如下:
1)句子完整、清晰、简洁。
2)用简单句。
为避免单调,改变句子的长度和句子的结构。
3)用过去时态描述作者的工作,因它是过去所做的。
但是,用现在时态描述所做的结论。
4)避免使用动词的名词形式。
如:正:“Thickness of plastic sheet was measured”误:“measurement of thickness of plastic sheet was made”
5)正确地使用冠词,既应避免多加冠词,也应避免蹩脚地省略冠
词。
如:
正:“Pressure is a function of the temperature”
误:“The pressure is a function of the
temperature”;
正:“The refinery operates …”误:“Refinery operates…”
6)使用长的、连串的形容词、名词、或形容词加名词,来修饰名
词。
为打破这种状态,可使用介词
短语,或用连字符连接名词词组中
的名词,形成修饰单元。
例如:
应写为“The chlorine-containing propylene-based polymer of high melt
index”,
而不写为“The chlorine containing high melt index-propylene based polymer”
7)使用短的、简单的、具体的、熟悉的词。
不使用华丽的词藻。
8)使用主动语态而不使用被动语态。
“A exceeds B”读起
来要好于“B is exceeded by A”。
使
用主动语态还有助于避免过多地使
用类似于“is”, “was”, “are”
和“were”这样的弱动词。
9)构成句子时,动词应靠近主语。
避免形如以下的句子:
“The decolorization in solutions of the
pigment in dioxane, which were
exposed to 10 hr of UV irradiation, was
no longer irreversible.”
改进的句子,应当是:
“When the pigment was dissolved in
dioxane, decolorization was
irreversible, after 10 hr of UV
irrad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