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九年级历史(2023年上学期)试卷带解析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
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
下列文物中有助于了解商朝历史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因为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
到商王盘庚迁到殷。
因此商朝又叫殷朝。
B项符合题意;原始社会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会制造陶器和玉器,黑陶器、猪纹陶钵等,排除A 项;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实行变法,商鞅方升是变法时颁布的标准量器。
排除B项;秦朝废除六国的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
排除D项;故选择B。
选择题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社会的一些特点。
小明在学习“假道伐虢”“杞人忧天”等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时发现了“虢”“杞”这样的国名,这些名称与以下哪个制度有关(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虞国和杞国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
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即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封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觐天子,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故“虢”“杞”与分封制有关。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选择题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认为:“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和说法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
”由此可见,作者认为他们的“动机”是
A. 树立绝对皇帝权威
B. 发展传统思想文化
C. 消灭种种异端学说
D. 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答案】D
【解析】
依据题干“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和说法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的政策,汉武帝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都加强了思想控制,巩固了专制统治,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D。
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
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
材料表明科举制()
A. 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 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 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 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答案】C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持续了一千多年”可知,此内容反映了科举制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可以推动教育发展、能够防止政权覆灭,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选择题
2019年4月1日日本正式公布日本新年号为“令和”,成为自“大化”(645年)以来,日本历史上第248个年号。
过去247个年号中辨明出处的均出自中国古籍。
下列史实中有利于唐文化向外传播的是
A. 张骞通西域
B. 玄奘西行
C. 鉴真东渡
D. 郑和下西洋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
但鉴真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选项C符合题意;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晕倒中原。
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选项A不符合题意;玄奘,他于贞观初年从长安出发,西行天竺取经,历经10多年,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他“求知”的最高佛学学府是那烂陀寺,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是《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和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选项B不符合题意;1405-1433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没有到达过欧洲。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但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选择题
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
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昼市”“夜市”,许多交易可用“交子”,“动即千万”。
以上情形最早可能出现在
A. 汉代长安
B. 唐代洛阳
C. 北宋东京
D. 元朝大都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昼市”“夜市”“交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因此题干材料中的情形最早可能出现在北宋东京,故选C。
选择题
“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这实质上
反映了
A.皇帝的辛劳
B.君权的强化
C.地方的无权
D.仪式的完善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军机处中,皇帝决策,大臣跪受笔录,然后执行,这实质上显示了皇权的进一步强化,故B符合题意;皇帝的辛劳,只是表面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在清代,地方有保一方平安的责任和权力,故C不符合题意;仪式的完善,只是表面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选择题
1757 年之后,广州成为清朝唯一对洋商开放的口岸。
1846 年,“各国运往内地的通商货物,赴广州者十之六七,赴上海者十之三四”。
导致这一变化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选择题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已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A. 《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公车上书
B. 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 《辛丑条约》的签订和戊戌变法
D. 《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时间“20世纪”这一关键词。
根据课本所学,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都发生在20世纪,D 符合题意;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1895年公车上书,A项的时间是在19世纪末,不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
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出现在19世纪末;1898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
B项的时间是在19世纪末,不合题意;戊戌变法发生在19世纪末,C不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不合题意,选择答案D。
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第二次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
下列与“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直接相关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提倡实业救国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提倡民主、科学
【答案】D
【解析】
依据题干“第一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第二次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可知分别是指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民国初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进步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批判传统封建道德礼教,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D 正确;师夷长技以制夷出自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人的主张,A 排除;提倡实业救国出自甲午战争后张謇等人的主张,B排除;物竞
天择,适者生存是维新变法时期思想家严复的主张,C排除。
故选D。
选择题
1940年8月,苏联《红星报》发表评论指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正在山西积极勇猛地作战,河北、山东及北平附近之游击战争,亦有极大之展开。
美国合众社驻北平的记者发出电讯:“自华军部队在河北大规模进击之后,北平附近之华军,亦实行响应,甚为活跃。
现北平日军极为震动,平津铁路,昨日不通。
”上述新闻媒体报道的是
A. 血战卢沟桥
B. 百团大战
C. 台儿庄战役
D. 平型关大捷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940年8月、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正在山西积极勇猛地作战,河北、山东及北平附近之游击战争”,此内容反映的是百团大战,B 项符合题意;1937年7月血战卢沟桥;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选择题
1945年4月,中国同美国、英国、苏联共商建立联合国,并随后成
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这表明抗日战争
A.捍卫了国家领土完整
B.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
D.促进了国共政治和解
【答案】B
【解析】
题干反映了中国成为二战后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可见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正确;题干没有反映抗日战争捍卫国家领土完整或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AC排除;题干没有涉及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D排除。
故选B。
选择题
“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
此役,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为以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材料中的“此役”是指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判断是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所以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选择题
下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变化柱状图。
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抗美援朝的推动
C. 三大改造的进行
D. 一五计划的实施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变化柱状图”的时间“1952年和195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是1952年,故A不符合题意;抗美援朝是1950年开始,1953年结束。
故B
不符合题意;三大改造在1956年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不是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故C不符合题意;1953——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是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选择题
文艺复兴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
教会宣扬的悲观庆世观念逐渐失去市场,人们把关注的中心由教会所代表的”神”转到人类自身上,这就是历史学家所说的“人的发现”。
上述材料反映出文艺复兴
A. 主张建立“节俭教会”
B. 推动了自然科学发展
C. 解释了封建神学观念
D. 转变了人的价值观念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广为流行。
题干材料“人们把关注的中心由教会所代表的”神”转到人类自身上,这就是历史学家所说的‘人的发现’” 体现的是人文主义,反映出文艺复兴转变了人的价值观念。
故D符合题意;主张建立“节俭教会”、推动了自然科学发展、解释了封建神学观念和题干材料无关,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选择题
“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由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
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的发生。
”“这种制度”的确立始于哪一文献的颁布
A. 《大宪章》
B. 《权利法案》
C. 《1787 年宪法》
D. 《拿破仑法典》
【答案】B
【解析】
依据题干“由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规定议会的权利高于国王,国王的权利被限制,君主立宪制建立,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B。
选择题
火车发明之前,陆路交通工具主要是人力或畜力拉动的,随着社会生
产的发展,人们开始试制使用新动力的车辆。
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它的动力机是
A.珍妮机
B.改良蒸汽机
C.柴油内燃机
D.电动机
【答案】B
【解析】
题干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时期火车发明,工业革命时期,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英国人史蒂芬森以蒸汽机为动力发明了新式交通工具火车,B正确;珍妮机标志工业革命开始,但不是火车的动力来源,A排除;柴油内燃机和电动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动力机,CD排除。
故选B。
选择题
“该宣言发表于1848年2月,它的最后,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宣言”的发表
A. 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B. 体现了资产阶级进步要求
C.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 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根基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中“1848年2月”“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选择题
一位历史学家在谈到1921年苏俄实施的一项政策时说:“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
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这项政策是
A. 农业集体化
B. 《土地法令》
C. 新经济政策
D. 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自1914年到1920年,战争一直不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为了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俄被迫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
了积极性,1921年,列宁领导实施了新经济政策,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在1930年开始实施的,《土地法令》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通过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从1926年开始的,故ABD项的时间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C。
选择题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过他的手术,得到的不是死亡,而是变得比过去更强壮,并取得了新的生命。
”这里“取得了新的生命”有关的是
A. 开创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模式
B. 建立“福利国家”并日趋完备
C. 借鉴苏联模式,发展计划经济
D. 推行新经济政策恢复国民经济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过他的手术,得到的不是死亡,而是变得比过去更强壮,并取得了新的生命”,结合课本所学可知,20世纪三十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主张
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他的措施在二战以后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继承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A项符合题意;建立“福利国家”并日趋完备是在二战后,B项不合题意;借鉴苏联模式,发展计划经济与题干信息不符,C项不合题意;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恢复发展国民经济,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不合题意,故选择A。
选择题
1942年10月9日,美英两国通知国民政府,主动宣布废除自1840年以来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这一举动的主要背景是
A.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B. 诺曼底登陆的成功
C.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D.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答案】C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了加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为战胜轴心国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是,联盟内部的各国社会制度不同,作战目的也不完全一样。
英美集团企图的打败德、意、日的同时,严重削弱苏联和各国的人民革命力量。
因此,在反法西斯联盟内部一直存在着矛盾和斗争。
所以答案选C
选择题
下面年代尺上呈现的是“20世纪以来战争与和平”的历史发展进程,对各个阶段发生的重大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A. ①——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维持了战后世界的相对稳定
B. ②——雅尔塔会议为战后新的世界体系形成奠定了基础
C. ③——欧洲国家之间联系日益密切,逐步走向联合
D. 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暂时维持了战后世界的相对稳定。
1939年9月1日,二战爆发,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不复存在。
故A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1939——1945年是二战的时间,1945年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为战后新的世界体系形成奠定了基础。
故B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1945年二战结束后,欧洲国家之间联系日益密切,逐步走向联合,成立欧共体。
故C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苏冷战结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世界格局还未形成。
故D表述错误,符
合题意。
故选D。
选择题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
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经济全球化
A.推动了世界贸易日益规范化
B.促进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C.拉大了穷国与富国间的距离
D.有利于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
【答案】C
【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
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故选C。
填空题
《史记》是西汉武帝时期史学家司马迁编撰的中国古代第一部________通史;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是北朝________撰写的《齐民要术》。
【答案】纪传体贾思勰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西汉武帝时期史学家司马迁编撰的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是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
填空题
1924年,_____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孙中山又创办了_____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答案】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下,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军校设在广州附近的黄埔岛上,又被称为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孙中山亲自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黄埔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填空题
1848年《______》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917年俄国_____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
【答案】共产党宣言十月革命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
综合题
处理好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是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文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猝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
——《资治通鉴》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材料三《乾隆御制诗》中有“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
英国时臣马嘎尼尔说:“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到恐外人之交际频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汉化政策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唐与吐蕃交往一例予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指出乾隆时期的对外政策,并概括其原因。
【答案】(1)影响: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社会进步);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2)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例子: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
(3)政策:闭关锁国,原因:同外国人交往危及自身统治;维持天朝上国的形态或维持皇威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可见体现了孝文帝学习汉语的汉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孝文帝汉化政策产生的影响是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社会进步);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此后国家重新归于统一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