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新版三年级下册《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2.不含括号的除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2.不含括号的除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2.不含括号的除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2.不含括号的除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主要介绍了不含括号的除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除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对于简单的混合运算也已经有所接触。

但是,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对于运算顺序的理解不够清晰,对于运算符号的识别和运用还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不含括号的除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能够熟练地进行不含括号的除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

3.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含括号的除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对于运算顺序的理解和运算符号的识别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创设情境,设计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出不含括号的除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呈现一些不含括号的除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不含小括号)》教案3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不含小括号)》教案3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不含小括号)》教案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不含小括号)》教案3,主要讲述了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加减法和乘法的运算能力,对于新的运算方法,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但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练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有所困惑,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能够熟练地进行两步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正确判断运算的顺序。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正确判断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两步混合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激励法等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方法;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通过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两步混合运算的例题和练习题。

2.教师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

3.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记录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例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如:25 + 3 × 4 =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两步混合运算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步混合运算的规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两步混合运算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1)》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1)》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1)》主要讲述了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为以后学习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本运算,对运算符号和运算规则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运算顺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实际应用中,容易混淆运算顺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运算顺序,提高运算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运算顺序的掌握和实际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算式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出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

3.实例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例,引导学生掌握运算顺序,进行实际操作。

4.课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6.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2.《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2)》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2.《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2)》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2.《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2.《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2)》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混合运算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对运算顺序把握不准,对运算定律运用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清运算顺序,运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算顺序的把握和运算定律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2.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分析中掌握运算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例题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实际问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3个篮子,分别装有苹果、橙子和香蕉,每个篮子里的水果数量不同。

提问:如果要把这些水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水果?2.呈现(10分钟)展示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例题中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例如,展示一道题目:23 + 14 × 5。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1.《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1)》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1.《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1)》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1.《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1)》主要让学生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但对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理解不够深入。

此节课需要学生能够理解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总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运算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顺序和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2.学具:准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教学场地:教室环境布置合适,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如:“小明买了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铅笔2元,橡皮1元,一共花了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具体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法则。

如:3 + 4 × 2,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练习题,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运算顺序和法则。

如:3 + 4 × 2,5 - 2 ÷ 4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各自的运算方法,互相提问、解答。

苏州吴江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案

苏州吴江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案

苏州吴江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是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进行计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运算顺序混乱、计算错误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明确运算顺序,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学生分组合作的准备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运算顺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例子,引导学生明确运算顺序,并讲解计算方法。

3. 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合作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拓展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6.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明确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4.1《混合运算-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4.1《混合运算-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4.1《混合运算-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运算顺序,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15 20 ÷ 5 = ?(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

(3)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4)出示练习题,巩固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第45页练习题第1、2题。

(2)完成课本第46页练习题第3、4题。

4. 拓展提高(1)出示拓展题,引导学生思考:25 15 ÷ 5 - 4 = ?(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

(3)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方法。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同时,要理解运算顺序,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6. 布置作业(1)完成课本第47页练习题第5、6题。

(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四、板书设计4.1 混合运算-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1. 计算15 20 ÷ 52. 练习题3. 拓展题:25 15 ÷ 5 - 44. 课堂小结5. 布置作业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拓展,使学生掌握了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编写这份教案,内容至少包括: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具体包括:1. 理解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 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3. 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中,先算加减法还是先算乘除法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使学生感受到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确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练习本上的第15题;(2)选取生活中的一个实例,用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过程。

4.1《混合运算-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4.1《混合运算-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4.1《混合运算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46页至48页,主要包括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理解算式中数字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并能够解释运算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出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

2. 知识讲解:我会用PPT展示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例题,并引导学生分析运算顺序,讲解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方法。

5. 小组讨论: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和心得,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请完成练习本上的第110题。

2. 请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个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问题,并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实践情景引入引入新课时,我选择了购物场景作为实践情景。

4.2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计算(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4.2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计算(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4.2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计算(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过程的重要性。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将带领三年级的同学们学习4.2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计算。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4.2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计算。

学生们将学习如何通过两个步骤来解决数学问题,例如23 + 45 × 2和(23 + 45) × 2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计算的方法。

难点在于让学生们能够正确地判断运算顺序,并选择合适的运算符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有黑板、粉笔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有练习本、计算器和数学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们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23个苹果,他又买了45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们尝试解答。

2. 例题讲解:我会以23 + 45 × 2为例,向学生们讲解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计算的方法。

我们要先进行乘法运算,即45 × 2 = 90。

然后,将结果与23相加,即23 + 90 = 113。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们独立进行计算。

例如,25 32 ÷ 4和(25 32) ÷ 4等。

4. 小组合作:我会让学生们分组合作,互相出题并解答,以增加互动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出一些典型的题目和解答过程,以便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看到运算的步骤和结果。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23 + 45 × 2 = ?2. 25 32 ÷ 4 = ?3. (23 + 45) × 2 = ?答案:1. 1132. 173. 15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还可以拓展延伸一些相关的内容,例如含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计算,让学生们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数学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第2课《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2)》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第2课《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2)》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第2课《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第2课《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2)》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既有巩固基础知识的基本题,又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拓展题。

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本运算,对运算符号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时,还存在着运算顺序混乱、运算符号使用错误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我们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两步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两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总结出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3.巩固新知:安排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应用:安排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4.1节内容,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我们将通过例题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独立进行计算,并能够理解每一步的运算规则。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够理解每一步的运算规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步混合运算,我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比如:“小明有2个苹果,他又买了一些苹果,现在他有5个苹果,请问他买了几个苹果?”2.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例题来讲解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比如:“小明有3个橘子,他又买了一些橘子,现在他有5个橘子,请问他买了几个橘子?”我会引导学生先算出他买了几個橘子,然后再算出他原来有几個橘子。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并解释每一步的运算规则。

4. 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些板书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5.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六、作业设计(1)7 + 3 × 4 =(2)8 2 ÷ 4 =(3)7 × 3 + 4 =(4)7 ÷ 3 2 =2. 设计一些自己的两步混合运算题目,并尝试进行计算。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和掌握两步混合运算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运算顺序的把握上。

在下一节课中,我将继续通过例题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混合运算,并加强运算顺序的训练。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家里多进行练习,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不含小括号)》说课稿3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不含小括号)》说课稿3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不含小括号)》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不含小括号)》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运算和乘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节课的内容中,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运算顺序是: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加减法运算。

例如,对于算式 3 * 4 + 2 - 1,学生需要先计算 3 * 4,得到 12,然后再进行加减法运算,得到最终的结果 13。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这一节内容之前,我进行了学情分析。

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他们已经掌握了加减法运算和乘法运算,但是对于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还不够清楚。

因此,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体验和理解运算过程。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1.让学生掌握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对于这个难点,我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进行深入理解和巩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4个人,请问一共分给多少人?”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

2.讲解:讲解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示范。

3.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和解答,巩固所学的内容。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第四单元《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四单元《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两步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两步混合运算吗?谁能来说一说?二、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例题,理解题意。

2. 引导学生分析例题,找出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3. 引导学生总结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三、讲解(10分钟)1. 讲解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讲解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四、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 引导学生互相检查答案,讨论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难不难?为什么?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让学生掌握了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找出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同时,要注重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通过观察例题、分析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总结运算规则来深入理解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这个环节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步骤,对于他们能否正确理解和运用两步混合运算法则至关重要。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探究”环节中,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这些例题应涵盖不同类型的两步混合运算,如加法和乘法、减法和除法等。

《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运算过程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运算习惯。

教学重点:1. 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2. 提问:在进行混合运算时,我们是如何确定运算顺序的?二、探究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题目,如:3 4 × 2,提问:这个式子应该如何计算?2.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运算顺序: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加法运算。

3. 解释运算顺序的原因:根据数学运算的规则,乘法和除法优先于加法和减法。

4. 通过示例演示,如:5 6 × 2,解释并总结运算顺序: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加法运算。

5. 引导学生观察题目,如:7 - 3 × 2,提问:这个式子应该如何计算?6.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运算顺序: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减法运算。

7. 解释运算顺序的原因:根据数学运算的规则,乘法和除法优先于加法和减法。

三、练习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运算过程,如: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加法运算。

3. 引导学生检查答案,并解释运算过程。

四、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 强调运算顺序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避免出现错误。

五、作业(5分钟)1. 给学生布置适量的作业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识别并处理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2.能够运用加减乘除算法,正确计算出运算结果;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识别;2.运用算法计算出正确结果。

三、教学难点1.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特点及处理方法;2.运算过程中的分步规范化处理。

四、教学内容1. 定义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是指一种既包含加减法又包含乘除法的运算,没有括号的约束。

2. 性质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可以按照加减乘除的优先级依次计算,也可以通过加括号改变优先级的顺序。

3. 求解过程例如,计算下面的式子:3×2-6÷3按照加减乘除的优先级依次计算,步骤如下:1.先计算乘法3×2=6;2.再计算除法6÷3=2;3.最后计算减法 6-2=4。

按照加括号改变优先级的顺序,步骤如下:1.先计算除法6÷3=2;2.再计算乘法3×2=6;3.最后计算减法 6-2=4。

以上两种方式得出的答案都是 4。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方式求解。

4. 教学案例小明有 1500 元钱,他想买一部手机,价格为 1300 元,还想买一本参考书,价格为 35 元,问他还差多少钱?解析:可以使用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方法解决。

其中,“还差多少钱”可以理解为一次减法运算,因此可将问题转化为如下的式子:1500-1300-35按照加减乘除的优先级依次计算,步骤如下:1.先计算减法 1500-1300=200;2.再计算减法 200-35=165。

因此,小明还差 165 元钱。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法,教师以问题为引导,结合实际情境给出运算式子,并引导学生按照加减乘除的优先级依次计算,分步规范化处理,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定义、性质、求解过程,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计算数学题目。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练习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请学生自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不一定固定。

三、教学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流程1. 教学导入(5分钟)1.老师出示一道混合运算题目“10+3*4-7=?”。

2.师生一起分析,可以将“34先计算得12”,然后“10+12再减去7得到15”,即“10+34-7=15”。

3.老师引出本节课内容: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2. 教学展示(15分钟)1.老师出示几个简单的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例题,如“4+32-5=?”、“9-6÷3+1=?”、“54-2+3=?”等。

2.老师请学生一起分析,先计算优先级高的运算,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最后得到结果。

3.老师让学生自己试着计算几道例题。

3. 教学练习(15分钟)1.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自行计算,解决问题。

2.老师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不一定固定。

3.学生上来逐一完成练习题,老师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

4. 教学归纳(10分钟)1.老师在黑板上总结整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强调先计算优先级高的运算,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最后得到结果。

2.老师再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可以总结和回顾自己的解题方法。

5. 教学反馈(5分钟)1.老师让学生自己回答一些问题,如“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是什么?”、“在计算题目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

2.老师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评价。

五、教学后记此次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我强调了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而不是机械记忆,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兴趣。

苏州吴江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案

苏州吴江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案

“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课题】《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三年级数学【教材简解】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例1呈现了小朋友在文具店购物的情境,提出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教材先要求学生分步列式解答,再引导学生将分步算式合成一个综合算式,使学生结合数量关系式体会运算的顺序,并引入递等式的书写。

第二个问题,教材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让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体会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学生经历两次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后,初步归纳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最后,想想做做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不断巩固新知。

【目标预设】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初步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递等式表达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并能联系计算过程归纳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发展数学思维;养成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递等式的书写,并能正确计算。

【设计理念】运算顺序是一种数学规定,学习混合运算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因此,在关注数学知识本质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将运算顺序的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让学生理解算式表达的含义,感悟混合运算顺序的数学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情境呈现师:同学们在生活中都有过购物的经历,看小军和小晴正在文具店购物,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出示: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师:你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把你的想法记录在练习纸上。

2.结果反馈学生尝试,组织反馈,收集展示两种典型资源:第一种类型:5×3+20=35(元)第二种类型:20+5×3=35(元)师:有没有第一种类型的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师:机智豆们,开动你们的大脑,这两个综合算式虽然不同,但什么是相同的呢?生:他们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师:可以是3本笔记本的价钱+1个书包的价钱=一共的价钱,哦,还可以是1个书包的价钱+3本笔记本的价钱=一共的价钱。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我们将深入探讨加减法和乘除法在两步混合运算中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两步混合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我们去商店买东西,一件衣服35元,一双鞋子28元,我们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2. 例题讲解:(1) 25 + 37 18步骤一:先加25和37,得到62步骤二:再用62减去18,得到44答案:44(2) 45 19 × 2步骤一:先算19乘以2,得到38步骤二:再用45减去38,得到7答案:73. 随堂练习:(1) 123 + 45 56答案:112(2) 78 32 ÷ 4答案:74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将会写出今天的重点: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各个步骤的符号和数字。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第15题。

2. 请家长帮忙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两步混合运算的掌握情况,对于没有掌握的学生,我会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理解。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实践情景引入是教学的起点,它关系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认知。

在设计实践情景时,我选择了商店购物这一生活场景,因为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通过这个情景,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后续的学习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苏教新版三年级下册
《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初步掌握用递等式进行脱式计算的过程和书写格式,并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材大体分两段安排,第一段教学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式题,第二段教学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式题。

例1教学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例题首先呈现了一幅小朋友在文具店里购物的情境图,并根据图中信息提出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教材先要求学生分步列式进行解答,再引导他们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使他们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试着依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计算,从而掌握一道具体算式的运算顺序,学习用递等式进行计算。

第二个问题提出后,教材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列出综合算式,并联系上述解题思路自主确定运算顺序,进一步熟悉用递等式计算的过程和书写格式。

最后,教材在学生已经经历了两次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用递等式计算的基础上,初步归纳出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需要注意的是,解决上述第一个问题所列的综合算式是乘法在前,这与学生先前的认识并不矛盾,因此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如何把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以及用递等式表达计算过程上。

解决上述第二个问题的综合算式是乘法在后,但要先算乘法,这与学生已经习惯的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差异较大,因此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结合题意理解这里应该先算乘法。

第35页的“想想做做”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以及用递等式计算的过程和书写格式。

第1题要求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侧重帮助他们运用刚刚学习的知识确定具体算式的运算顺序,并通过在方框里填数的形式启发他们再次感受用递等式计算的过程。

第2题呈现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几种错误,引导他们通过找错、分析错误原因以及改错等活动,进一步掌握相关的运算顺序和用递等式计算的具体过程和书写方法。

第3题让学生独立计算一组两步式题,重点帮助他们认识到:在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式题中,不管乘法运算在前还是在后,都应该先算乘法。

第4题让学生先比较每组两道式题的异同,再进行计算,帮助他们在比较和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式题的理解。

第5、6题要求学生解答几个实际问题,引导他们主动尝试列综合算式,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相应的运算顺序。

例2教学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例题仍然呈现了一幅小朋友在文具店购物的情境图,并提出了一个需要用除法和加法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基础上,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综合算式,其中一种除法在前,另一种除法在后。

这两道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算式的对比,有利于
学生从不同角度讨论并理解相关的运算顺序。

接下来,教材组织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列出的两道算式都应该先算什么。

一方面,学生可以结合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认识到:不管在哪道算式中都要先算除法;另一方面,通过这两道算式的对比,也凸显了在不含括号的除法和加法混合运算中,不管除法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除法的规定。

最后,教材要求学生各自用递等式计算出这两道算式的得数,具体体验运算的顺序和过程。

“试一试”则依据例题场景中的信息,提出了一个需要用除法和减法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并直接要求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由于学生对上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不陌生,因此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除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大都不会感到困难。

有了例2和“试一试”中三道综合算式的计算经验,教材最后引导学生对不含括号的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了总结。

第37页的“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5道题,重点帮助学生巩固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第1题要求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侧重引导他们运用刚刚学习的知识确定具体算式的运算顺序,并通过在方框里填数的形式启发他们再次感受用递等式计算的过程。

第2题是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综合练习。

通过这一组式题的计算,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式题中,不管除法在前还是在后,都应该先算除法。

第3题要求学生先估计每组两道式题得数的大小,再通过笔算验证所作的判断,有利于他们巩固对相关运算顺序的认识,提高对混合运算特点的把握能力。

第4、5题要求学生解答两个实际问题,引导他们主动尝试列综合算式,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相应的运算顺序。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例1,完成随后的“想想做做”;第二课时教学例2和“试一试”,完成随后的“想想做做”。

2.教学例1时,要充分发挥教材提出的两个问题的教学功能,有所侧重地组织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

教学第一个问题时,首先要结合解决问题,引领学生经历由两道一步算式到一道综合算式的过程。

可以分两步组织学生活动。

第一步,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答。

这样他们就会在充分理解题中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确定解题思路,并列出相应的分步算式。

第二步,告诉学生这样的两道算式还可以合成一道综合算式:借助学生已经确定的解题思路,引导他们把求3本笔记本价钱的算式“5×3”看作一个整体,并用它加上20。

其次,要通过具体的指导,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递等式进行脱式计算。

要特别讲清两点:一是在算式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得数时,还没有参加运算的数(连同运算符号)要移下来,而且要写在相应的位置上;二是左边的等号要上下对齐,且每一步计算过程中最左边的数字要与原算式最左边的数字对齐。

最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这样的书写方式有什么好处?从而使他们体会到:用递等式进行脱式计算,可以清楚地看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便于检查,有利于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第二个问题时,可以分四步组织学生活动。

第一步,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要求找回多少元,可以从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笔的钱”;第二步,启发学生尝试列出解决这一问题的综合算式,并通过交流使他们认
识到可以把求2盒水彩笔价钱的算式15×2作为一个整体,用50直接减去它,进一步体会列综合算式的方法;第三步,引导学生讨论所列出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要求他们按明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第四步,重点引导学生比较解答上述两个问题的综合算式在运算顺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突出在这样的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乘法不管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进而出示教材给出的结语,帮助他们初步形成对相关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理性认识。

3.第35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结合具体式题,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并适当追问确定运算顺序的根据,既强化运算的规则意识,也培养他们有根有据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学生进行计算时,还要关注他们脱式计算的过程和书写格式,进一步强调没有参与运算的数和运算符号要及时移下来,并写在相应的位置。

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各自找出错误,并试着分析原因。

组织交流时,重点引导他们从运算顺序以及递等式的书写方法等角度展开思考,以进一步明确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用递等式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3题,可以先让学生各自计算,再通过交流进一步强调相关式题的运算顺序。

第4题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每组的两道式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计算时各要先算什么,突出:算式中只有加法和减法,或只有乘法和除法时,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算式中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时,要先算乘法。

第5、6题要鼓励学生依据题意列出相应的综合算式。

组织交流时,一方面要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列的算式说说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仍要关注他们对运算顺序和递等式书写格式的掌握情况。

4.教学例2时,重点要处理好三个教学环节。

首先,在学生初步理解题意后,要引导他们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和思考,并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以便为列综合算式和讨论运算顺序奠定基础。

其次,要鼓励学生依据已经确定的解题思路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并启发他们联系列式的思考过程进一步确定运算顺序。

最后,要引导学生将列出的两道算式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进一步明确:在除法和加法混合运算的式题中,除法不管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除法。

“试一试”可以放手让学生各自列式计算。

组织交流时,重点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列出的综合算式是否正确;二是确定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计算的过程是否规范。

在此基础上,结合例题和“试一试”中的三道综合算式,引导学生归纳出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出示“试一试”后面关于除法和加、减法运算顺序的结语。

5.第37页“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按要求说明每题的运算顺序时,仍然要让他们说说自己确定运算顺序的根据,并强调在计算混合运算式题时,一定要先想清楚运算的顺序,然后再计算,以逐步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学生按顺序进行计算时,还要适当关注他们脱式计算的过程是否规范。

第2题,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交流时,要进一步强调,在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式题中,不管除法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除法。

第3题要适当指导估计每组两道式题得数大小的方法,使学生结合已有的计算经验认识到:通常情况下,两个数的和大于它们的差,两个数的积大于它们的商。

第4、5题都可鼓励学生依据
题意列出相应的综合算式。

组织交流时,一方面要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列的算式说说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仍要关注他们对运算顺序和递等式书写格式的掌握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