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练习题+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坍.塌(tān) 摇曳.(yè) 鲜妍.(yán) 制裁.(chái)
B.恪.守(kè) 积攒.(zǎn) 宽宥.(yòu) 游弋.(yì)
C. 恣.雎(zì) 折.本(zhé) 栈.桥(zhàn) 脊.梁(jí)
D. 星宿.(xiù) 筵.席(yàn) 豢.养(huàn) 搽.粉(chā)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
A.尴尬商酌前仆后继吹毛求疵
B.勾当汲取格物至知死抠字句
C.锦嶂慰籍不言而喻不求甚解
D.藻饰瞰望豁然惯通根深蒂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中秋节,我们亲朋好友相聚,席间觥筹交错
....,处处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B.我们在山洞中走了半小时,终于豁然开朗
....,洞前出现了一片开阔的草地。
C.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这一伟大革命带来的成就,真是政通人和
....、百业俱兴。
D.越洲天湖的梅花朵朵俏丽、姿态婀娜,不少游人掏出相机浮光掠影
....地拍照留影。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美国军舰擅自闯入中国海域,我方对其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
B.钙质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更好地获得相应的钙质。
C.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的活动。
D.性格懦弱的李娟的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表现出了异常的坚忍。
5.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2分)
风,有着多变的性格:温柔的时候,吹开遍野繁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漠的时候,拂落三秋黄叶。
6.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智取生辰纲》选自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长篇小说《水浒》,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后半部写宋江等人被招安,最后以悲剧结局。
B.《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选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这篇立论性的文章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用驳论证的方法直接批驳,又用正面立论的方法间接反驳,从而彻底驳倒对方谬论。
C.余光中的《乡愁》构思上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化虚为实;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韵律上具有音乐美,一咏三叹,回环往复。
D.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仁政”“王道”“性善论”“民贵君轻”。
7.请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0分)
(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丁壮在南冈。
(白居易《观刈麦》)
(4)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5),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6)官船来往乱如麻,。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7)当时奢侈今何处?,。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8)同样是写“愁”,李煜把“愁”比作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李清照则把“愁”搬上了船:“,。
”
8.综合性学习。
(8分)
(1)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分别筛选出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2分)
材料一:从《超人》到在全球热映的《金刚:骷髅岛》。
美国人以非凡的想象力震撼了世界,创造着电影票房史上的新纪录。
凭借卓越的想象力,美国不仅在电影界,在高科技领域也是独占鳌头。
纵观整个人类的发展进步,想象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飞机、汽车、液晶电视等还有许多现代生活中的必需品都源于大胆的想象。
材料二:为考查学生想象力,某地最近举办了一次青少年科幻作文大赛。
题目有《50年后的克隆技术》《针对毁灭月球问题想象外交官、诗人怎么回答》等。
结果从作文中发现,学生年龄越大,想象力越差。
小学生天马行空,思维特别活跃,有的写克隆自己,让克隆人代替自己去上课,而自己则逍遥游玩。
相比而言,初中生写克隆羊和爱情的居多。
高中生则更为逊色,严肃有余、想象不够甚至写成议论文。
材料一的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的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请用正楷把这句话写在
(3)小明在自习课上没有做作业,而是望着窗外发呆,老师问他何故,他说:“老师您不是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吗,我就是在做‘想象’这一重要的事。
”假如你是老师,你听了小明的话后怎么规劝小明做作业呢?(100字左右)(4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12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乙】有亡国,有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节选)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
(2)吾谁与归.归:
(3)亡国与亡天下奚辩.辨:
(4)仁义充塞.塞:
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11.【甲】文“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指“”和“”。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12.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为国为民尽职尽责的爱国精神,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种爱国精神分别体现在哪里。
(4分)
(二)认真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2~18题(20分)
⑴大将的家在徐州乡下的一个村子里,在他的记忆里,父亲一直在徐州火车站附近打短工,难得回家一次。
⑵大一的时候,大将迷上了网络游戏,经常整晚耗在校外的网吧里。
⑶暑假回家,大将在村里待了几天,感觉特别无聊,就忐忑地对父亲提出,想去他那里玩几天。
至少那里有网吧!父亲竟然破天荒地答应了。
⑷远远地,大将就看到父亲等在火车站的出口。
经过一年大学生活的洗礼,大将第一次感觉父亲在人群中是那么扎眼——衣服破旧,还宽大得有些不合身。
他提醒父亲,衣服太旧了。
父亲说,出力干活的,又不是坐办公室,穿那么新干吗?他又说,那也太大了啊。
父亲又说,衣服大点,干活才能伸展开手脚,不然,一伸手,衣服就撕破了。
⑸让大将没有想到的是,在2003年,月入就有四千多元的父亲,竟然住在一栋民房的阁楼里,只有六七平方米。
除了一张铁架床之外,还有个放洗脸盆的木架子,那个多处掉瓷的搪瓷盆上,搭着一条看不出本色的旧毛巾......
⑹父亲把大将带回住处,就说:“你坐着,我要去忙活了。
”说着,就咚咚咚下楼走了。
大将坐不下去,就悄悄地关上门,下楼,跟在父亲身后,他想看看父亲是做什么的。
⑺七弯八拐,大将跟随父亲来到了徐州冷库。
那儿聚集着十多个跟父亲差不多的人,有的推着推车,有的拿着扁担,大将看到父亲从门卫那里推出了自己的手推车。
正在这时,一辆大货车进入大院,父亲和大伙一起,跟在车后拥了进去。
几分钟后,大将看到了父亲,他弓着腰扛着大大的纸箱,走几步,停一下,用系在手腕处的毛巾擦额头的汗,再前行几步,把背上的纸箱放到手推车上,接着又奔向大货车,几秒钟后,又弓着腰扛来一个纸箱。
如此反复七次之后,父亲推着那辆车向冰库走去,弓着腰,双腿蹬得紧紧的,几十米外的大将甚至看得到父亲腿上的青筋。
⑻原来父亲赚的是血汗钱!大将惆怅不已。
他向门卫打听,搬一次货,能有多少钱?门卫告诉他,五毛钱一箱。
大将在心里算了一下,父亲一次运了七箱,赚三块五毛钱。
⑼大将当天下午就回了家。
他不再想着上网了。
⑽大将返校的时候,父亲又从银行里取出厚厚的一沓钱,数了又数,交给大将。
大将数了一下,说,“这学期时间短,有两千就够了。
”说着,分出一半,留给父
亲。
这一天,大将下决心做个好儿子,做个好学生。
⑾但他的这种想法,很快成为过眼云烟。
当那些旧日的玩伴又吆喝着去网吧,当他有意无意地看到魔兽游戏图案,他内心里总是忍不住躁动。
终于,他又一次走进了网吧。
从家里带来的两千块钱,到十月底就没有了。
⑿大将给妈妈打电话,说前段时间生了一场病,带来的钱花完了。
⒀第三天下午,西安突然降温,正在宿舍里和同学打牌的大将接到电话,说校门口有人找他。
大将跑到校门口,看到了父亲。
五十多岁的父亲,像个七十岁的老人,老态龙钟,一脸的疲惫,身上背着一床棉絮。
大将把父亲带入校园里,才小声问他:“你怎么来了,我给妈留了账号,你把钱打入那个卡上就行了。
⒁父亲讨好地对他笑着,说:“听你妈说,你前段时间病了,现在怎么样了,好了没?要吃好点,照顾好自己,你不用担心生活费,只要你能吃出好身体,学出好成绩,就是再多的生活费,你爸也掏得起。
天冷了,这是你妈妈用自己种的棉花给你做的棉胎。
”大将嗫嚅
..着说:“已经... ...好了... ...”
⒂在通往教学楼的路上,父亲说:“看到你好好的,我也就放心了,把生活费给你,我就回去。
不影响你。
”大将接过父亲递过来的钱,正想说带父亲到学校的招待所住,父亲又说了,“再有两个月就放寒假了吧?我这次给你带了三千块,你刚生病,要吃好点,把身子养壮点,才能有精力上好学。
”父亲止住脚步,“你回去吧!”
⒃大将知道父亲的脾气,就不再说什么。
他走出不远,回头的时候,发现父亲还站在原地,朝他挥手。
⒄干瘪的钱包终于鼓了起来,一周不见的魔兽又在呼唤大将。
晚饭过后,大将又去了校外的网吧。
五个小时的凶猛厮杀之后,大将要回宿舍了。
和往常一样,他又来到了校外的一棵大榕树下,从那儿翻墙进校。
⒅就在他翻上墙头的那一刻,他的心一下子疼了起来!昏黄的路灯,照着他的父亲,他偎在那个墙角,身下垫着不知从哪里拣来的破纸箱。
此刻,他正把身上的棉衣裹了又裹,而自己高中时围过的围巾,紧紧地缠在父亲头上。
⒆我悄悄回了宿舍,可我的心里却一直疼着,想到他裹紧衣服的动作,我就心疼。
我连夜把所有的关于游戏的账号全部删掉了。
⒇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进过网吧,再也不浪费一分钱。
13.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分)
14.阅读(5)——(7)段,选文具体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父亲生活处境的。
(3分)
15.赏析第(7)段中画线句子。
(3分)
父亲推着那辆车向冰库走去,弓着腰,双腿蹬得紧紧的,几十米外的大将甚至看得到父亲腿上的青筋。
16. 品析(14)段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3分)
大将嗫嚅
..着说:“已经... ...好了... ...”
17. 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父亲的形象。
(3分)
18. 第⒅段是怎样描写“墙角的父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9. 读了选文,你的内心一定有所触动,请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
(2分)(三)阅读《继承传统文化“细火慢炖”才能得真味》,回答问题(8分)继承传统文化“细火慢炖”才能得真味(曾嘉雯)
①近来,《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文化
节目走红,纷纷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让我们看到了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与认可。
我们今天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好粥当要耐心熬,继承传统文化也需要“细火慢炖”,才能滋养民族精神。
②继承传统文化,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
传统文化不能只成为一时的“时尚”,传统文化的回归不能只是过眼云烟。
文化的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传统文化如一封封古人的鸿雁传书,它们来得慢,来得温润,却影响深远。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在社会诸多方面。
我们要汲取《中国诗词大会》等优秀节目的传播经验,把传统文化的继承、传播作为一个长期的任务,让传统文化的教育成为人们的“日常课”。
同时,继承传统文化,还需久久为功。
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对传统文化不能一时地哄炒,而是需要持之以恒地钻研,耐得住性子,涵养出内功。
③继承传统文化,是一个鉴别选择的过程。
中华传统文化固然是宝库,但其中也不乏糟粕。
如不注重选择和把关,难免就会出现泥沙俱下、鱼目混珠的现象。
继承传统文化,不能是一哄而上地全盘接受。
比如说,《论语》特别重视“孝”,并把“孝”作为了“仁”之根本。
诚然,“孝”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是,《论语》中也提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我们可以推想,父若是明德惟馨、才高八斗,顺其父之道必然问题不大;但若父之品行不佳、脑袋糊涂,难道也只能顺其父之道才能称之为“孝”?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继承传统文化,绝非照搬照套,而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继承传统文化,定要戒骄戒躁、细细挑选,把好关,守好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正如鲁迅先生提到的“拿来主义”,我们对于传统文化,要理性地思考,有选择地拿来,在占有中挑选,在挑选中创新。
④继承传统文化,是一个转化创新的过程。
即使是好的食物,也需要消化才能成为人身体的养分。
同样,优秀的传统文化也需要在现代社会中不断消化磨合,才能为现代社会提供养分。
我们继承传统文化,不是为继承而继承。
我们继承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目的,是吸收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成分,与现代社会对接,为现代社会发展服务,从而实现传统文化价值对现代人的价值转化。
如果对传统文化不加消化地生搬硬套,恐怕只能成为有碍机体健康的累赘。
⑤继承传统文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同几位艺术家交谈过,问当前文艺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说了两个字:浮躁。
”文化尤其是精神文明的生成、发展和转变,相比物质文明而言是一个缓慢且相对滞后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更是急不得,切忌一阵风。
要带着一颗“细火慢炖”的心,以日雕月琢的精神,用心煨成一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汤,滋养中华民族的心灵。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1.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2.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2分)
23.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第④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2分)培根说,应当像蜜蜂一样,从花园里采集原料花粉,消化这些原料,然后酿成香甜的蜜。
三.写作(50分)
24.请以“也是一种力量”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失败”“磨难”“乐观”“坚强”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外,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答案
1、B 2.A 3.D 4.A
5、例句:发怒的时候,掀起滔天巨浪。
开心的时候,吹散满天乌云。
6.B
7、(1)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相随饷田去(白居易《观刈麦》)
(4)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5)零落成泥碾作尘(陆游《卜算子•咏梅》)
(6)全仗你抬声价(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7)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8)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8.(1)材料一的主要信息:想象力助推美国乃至全人类的发展;材料二的主要信息:年龄越小,想象力越丰富,反之则越差。
(2)略。
(3)示例:小明,想象不是瞎想,它需要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而合理的想象则来源于你的知识积累,只有你的知识水平提升了,你的想象才能成为现实。
而积累知识的途径则是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认真完成作业,所以,你还是需要好好做作业呀!
9.(1)探求(2)归依(3)辨别(4)阻塞
10.(1)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2)保天下的事,地位低贱的普通百姓都有责任。
11.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12.【甲】文:忧在民先,乐在民后;【乙】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3.本文主要讲述了辛苦打拼的父亲,得知读大学的儿子无钱又生病后,不顾路途的遥远,冒着严寒到学校送钱送棉絮,而自己为了不影响儿子和省钱夜宿寒冷的墙角的故事。
14.从居住环境、生活用品、工作环境和强度三个方面。
15.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父亲推着沉重的手推车的吃力,货物重量已经超出了父亲的承受能力。
表现了父亲赚钱的艰辛、艰苦。
16.嗫嚅是想说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意思,形象的写出了大将想说出实情又不好意思说出来样子,表现了大将被父亲感动,内心深深的自责之情。
17. 生活节俭:竟然住在一栋民房的阁楼里,只有六七平方米……的旧毛巾吃苦耐劳:把背上的纸箱放到手推车上,接着又奔向大货车,几秒钟后,又弓着腰扛来一个纸箱。
如此反复七次之后,父亲推着那辆车向冰库走去,弓着腰,双腿蹬得紧紧的,几十米外的大将甚至看得到父亲腿上的青筋。
疼爱孩子:父亲听说儿子生病了,不顾遥远和艰辛来学校送钱送被(答对两点得满分)
18.作者先用“昏黄的灯光”营造了一种初冬夜晚寒冷凄清的氛围,接着写靠墙角的父亲身下的破纸箱,并通过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来写父亲的寒冷。
作用:突出父亲对儿子的爱,照应题目,点明促使大将彻底告别网络游戏的关键事件。
19.合理即可
20.继承传统文化也需要“细火慢炖”,才能滋养民族精神。
21.示例一:举例论证,作用:以《论语》为例,说明“孝”是美德但又不能愚孝,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继承传统文化绝非照搬照套,而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或继承传统文化,是一个鉴别选择的过程)的观点。
示例二:对比论证,将父之品行佳顺父之道为“孝”与父之品行不佳却顺父之道为“不孝”进行对比,鲜明突出地论证了继承传统文化绝非照搬照套,而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或继承传统文化,是一个鉴别选择的过程)的观点。
22.首先提出“继承传统文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论点(观点);接着引用习总书记的讲话指出,“浮躁”是当前文艺发展的突出问题;然后结合文化传承自身规律论述继承传统文化时不要急于求成;最后,再次强调了全文的中心论点——继承传统文化要“细火慢炖”,滋养中华民族的心灵。
23.可以。
原文第④段主要论述了“继承传统文化,是一个转化创新的过程”的观点;材料中培根的名言主要讲了蜜蜂采集花粉、用自身力量加工花粉的现象,正切合“转化创新”的内涵,放在第④段可以作为论据,生动形象,二者观点一致。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