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进展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 引流装置要放在低于病人胸腔的位置,即水封瓶液面低于 引流管胸腔出口60cm处以防瓶内液体逆流胸腔
• 每天更换胸瓶内的液体一次,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 程
保持引流管的畅通
• 病情允许的病人应取半坐卧位 • 定时挤压引流管,方法是用左手在离管口10cm左
体倒吸入胸腔 • 一旦出现引流管连接处松脱或引流管损坏时应立即夹闭引流管并处理
上述故障 • 若引流管从胸腔内滑脱,应立即用无菌纱布按压封闭管口或用手捏闭
管口处的皮肤,尽量减少空气进入胸腔,待医生赶到后进行消毒处理, 重置胸腔引流管或凡士林纱布封闭管口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渗液及时更换
右的距离将胸管折叠,右手包绕胸管,同时用四 个手指的指端从远心端向近心端按压胸管,把血 凝块、纤维团挤压出去 • 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 • 鼓励病人做咳嗽、深呼吸练习或吹肺功能扩张器; 指导病人多在床上运动关节、变动体位或在床边 坐立、以利于胸腔液体、气体的排出、促进肺的 复张
观察和记录
• 注意观察长玻璃管中水柱的波动情况。正常情况下水柱随 病人的呼吸波动范围是6~8cm,不超过10cm。若水柱波 动过高(10cm以上),可能存在肺不张;若不波动或波 动微弱,则表示胸腔引流不畅或肺已经完全复张;但病人 有胸闷、气促、气管移位等症状,应考虑肺受压,可能有 引流管阻塞情况,需挤压或连接负压间接抽吸引流瓶塞的 短玻璃管,协助促使引流管通畅,必要时拔出重置。
五、胸腔引流管护理
• 保持管道系统的密闭性 •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 保持引流管的畅通 • 观察和记录 • 拔管
保持管道系统的密闭性
• 经常检查引流管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滑脱 • 水封瓶内的长玻璃管没入水面下3~4cm,并要求始终保持直立 • 引流管周围皮肤要缝合紧密或用油纱填塞防止漏气引起皮下气肿 • 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时,需夹闭胸管,防止空气进入胸腔或瓶内液
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护理论文
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护理论⽂2019-10-171资料与⽅法1.1⼀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2014年7⽉收治的46例⾏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其中男31例,⼥15例。
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8.43±5.32)岁,包括⾎胸14例,⽓胸12例,⾎⽓胸20例。
其中25例属于单侧胸腔病变,21例属于双侧胸腔病变。
且所有患者都出现发热、胸痛、呼吸急促或喘⽓等不同程度的症状,经过检查后发现其体胸廓饱满、胸廓活动度不⾜、呼吸声降低等现象。
⼊院后对全部患者进⾏胸腔管闭式引流术,所有患者不存在精神障碍、肺不张、凝⾎功能异常、肺功能不全。
1.2护理措施1.2.1⼼理护理因为患者对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相关知识缺乏,会对⼿术产⽣排斥反应,护理⼈员应帮助患者了解胸腔闭式引流的相关知识,邀请曾接受过此⼿术的患者讲解成功的经历,尽量做好患者的⼼理⼯作以减轻患者的恐惧⼼理。
1.2.2术前指导详细对患者讲解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要求、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和解决办法,帮助患者学习练习带管坐起、离床活动以及咳嗽、呼吸等,以更好地配合⼿术的顺利完成。
1.2.3术中护理在进⾏⼿术过程中,多和患者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减少患者的疼痛和恐惧感,并随时对患者的表情、呼吸、咳嗽和活动体征等进⾏观察。
1.2.4术后护理①术后正确卧位,确保引流管道的严密性:患者的卧位姿势由引流的位置所决定,术后尽量让患者保持半卧位,这样既有利于引流的排出,⼜有利于呼吸通畅,保持⽔封瓶中所有衔接的地⽅没有漏⽓现象,长玻璃管保持于⽔⾯以下3~4cm,如果是胸腔积液较多的患者,应进⾏定期的胸⽔排放,进⾏排放操作时胸⽔排放⼀次应少于1L,且缓慢排放,避免出现复张性肺⽔肿现象。
②引留管保持畅通:每隔30分钟对引流管进⾏1次挤压,密切关注玻璃管的⽔柱情况,⼀般⽔柱会跟着呼吸出现波动,平缓呼吸时⽔柱在4~6cm之间波动,如果患者深呼吸或者咳嗽波动范围在8~12cm之间,如果⽔柱波动过⼤或者过⼩,且引流管有正常接线,可能是引流管出现堵塞现象,应检查原因然后采取应对⽅案。
胸膜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的进展
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是胸外科广泛应用的技术,是开胸术后引流胸腔积气和积液、重建并维持胸腔负压、促进肺扩张的重要措施[1]。
因此,正确有效的胸膜腔引流对于开胸术后患者的康复具有很重要[2]的作用。
本文对胸膜腔闭式引流术后的安全隐患及护理措施进行综述。
1胸膜腔闭式引流术后存在的安全隐患水封瓶连接错误,更换引流瓶未夹闭引流管,患儿胸膜腔压力较高(如咳嗽时),三腔型引流装置的水柱涌出水封管造成气胸,引流管扭曲或滑脱等,胸膜腔引流术后常见错误轻则影响引流效果,重则威胁患者生命。
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对胸膜腔闭式引流理论掌握不透彻、操作者疏忽大意、管理制度不健全等[3]。
2胸膜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措施的内容2.1保持管道密闭2.1.1不同类型胸膜腔引流装置漏气的检查单瓶式水封瓶用卵圆钳钳闭连接管,距钳闭处1cm插入50ml针筒。
抽吸针筒,使玻璃管内液柱上升10cm,停止抽吸后观察液柱高度,1min后液柱无高度改变则认为该瓶各处已经密封[4]。
三瓶式水封瓶则先用卵圆钳夹住患儿端的引流管,如果有气泡溢出,检查瓶体的密封性;如果钳夹没有气泡而松钳有气泡,则检查患儿端的引流管是否破损或侧孔是否脱出[5]。
2.1.2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从胸膜腔脱出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滑脱,如滑脱则应立即用手捏紧伤口皮肤再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用无菌纱布覆盖,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6]。
2.1.3运用好水封原理,防止空气进入单瓶水封瓶的水封管应没入水中3~4cm并直立;在搬动患者时更应夹闭引流管,防止因水封瓶偏倒而使水封管接触空气[7]。
三腔水封瓶则应观察水柱波动,若在患儿胸膜腔压力变高时,需密切注意水柱波动,若波动过大则应往调压仓加水,增加负压吸引,如果仍然不行则应该更换成单瓶式的水封瓶[8]。
2.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胸膜腔引流瓶应低于引流口平面60~100cm。
观察置管伤口有无红肿及分泌物,插管周围保持干燥,置管期间如有渗液浸湿敷料应及时换药处理,无渗液的伤口一般需隔天换药处理,更换引流瓶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9]。
闭式胸腔引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4、妥善固定 运送病人时双钳夹管,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
5、观察记录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水柱波动范围,并准确记录。手术后一般情况下引流量应小于80ML/U,开始时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易凝血。若引流量多,颜色为鲜红色或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每日更换水封瓶。作好标记,记录引流量。如是一次性引流瓶无需每日更换。
1、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 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2、体位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置病人于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
6、脱管处理 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导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
浅谈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进展(精选五篇)
浅谈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进展(精选五篇)第一篇:浅谈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进展浅谈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进展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胸外科是一项较普遍的常规技术,应用也很广泛。
可以有效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气胸等。
它的目的在于将气体、液体、血液、脓液等病理成分自胸膜腔内排出,使胸膜腔的密闭性得到恢复,并重新建立胸膜腔的正常负压,促进肺复张,稳定纵隔,防止因纵隔过度摆动造成循环系统障碍,甚至胸膜肺、休克发生[1]。
它的原理是利用重力引流,对于各类开胸手术后能否重建、维持胸腔负压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有效的引流胸腔内积气、积液,促进肺扩张。
国内近年在对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改良中做了有益的尝试,总结了不同的经验。
现将近年来对于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常规护理1.1术前心理护理应对患者作好解释工作,消除其顾虑和紧张情绪。
操作前向患者讲解有关的知识,取得患者配合[2],并尽可能的通俗易懂,使患者充分认识到此项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从而能够接受此治疗方式并能积极配合。
如果患者仍然感到紧张不安,可适当给予镇静剂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同时应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采用诱导、暗示等方法做好心理疏导,避免因患者心理因素影响治疗工作。
1.2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的通畅。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决定引流的成败[3]。
要求:保持引流管通畅,使引流瓶始终处于密闭状态。
要做到三勤,即“勤挤捏、勤观察、勤检查” [4],防止引流管打折、受压、扭曲造成引流不畅。
术后应每30~60min挤压引流管一次,防止引流管被血块堵塞。
1.3预防胸腔感染:每日用灭菌的生理盐水更换引流瓶液体,更换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水量以玻璃管入水2~4cm为宜,引流瓶连接要正确、紧密。
水封瓶置于患侧床以下,低于患者胸部,防止瓶中液体逆流入胸腔。
手术伤口处每日更换敷料,如发生感染应全身抗菌。
1.4胸腔引流液的观察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积极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指南
心理护理
向患者解释胸腔闭式引流 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等,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取得患者的配合。
术前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 炼,如深呼吸、有效咳嗽 等,以及术前禁食、禁水 等注意事项。
器械物品准备清单
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包括引流管、水封瓶、连接管 等,确保完好无损、消毒彻底
。
消毒用品
如碘伏、酒精、无菌纱布等, 用于术野消毒。
引流管放置位置选择原则
选择在腋中线或腋后线的第6-8 肋间放置引流管,以便更好地 引流胸腔内液体或气体。
对于包裹性胸腔积液或局限性 气胸,应根据CT或超声检查确 定最佳引流位置。
避免在肋骨上缘放置引流管, 以减少患者疼痛和胸壁神经损 伤的风险。
引流瓶连接方法及高度调整策略
将引流管的另一端与水封瓶的长 玻璃管上端连接,确保连接紧密
04
术后护理重点及并发症防 治策略
伤口观察与换药技巧
伤口观察
密切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血、渗液等情况,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清洁,如有异 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换药技巧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敷料,注意消毒范围和顺序,避免交叉感染。
疼痛管理方案制定
疼痛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了解疼痛性质、部位和持续时间,为制定疼痛管理方案 提供依据。
感谢观看
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 度,有助于患者呼吸 道的保护。
活动限制和康复锻炼计划
患者出院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 劳动,以免加重病情。
锻炼过程中如出现胸闷、气促等不适 ,应立即停止并就医。
可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散步、太 极拳等,以增强体质,促进恢复。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提醒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自行停药 或更改剂量。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体会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体会
对于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作为一名护士助手,我有很多体会,也在护理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收获。
在这种护理过程中,首先我要做的就是仔细的观察患者的身体反应,如果发现有任何异常症状,需要及时的监测患者的情况,同时及时的与主治医生沟通协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实施护理计划。
另外,应该密切地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排穿口,如有出血或者周边组织发炎,得到及时清理及处理,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另外,要注意检查管道的插拔位置,防止留置管过深或者太浅,以降低疼痛的感受。
另外,要认真的记录引流量的变化,观察清引流介质的性质,记录便于对比,以便判断治疗效果和反馈。
在这种护理中,我们也要加强患者的精神护理,帮助他们排除引起疾病、就诊以及护理相关的担忧和烦恼,使他们尽快地回到正常康复的轨道。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使他们感受到温暖的尊重、理解和问候,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心态。
对于胸腔闭式引流术,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加快康复的步伐,我们也要认真的完成护理,以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
通过不断地完善自身知识和能力,认真观察和把控护理效果,我们有责任义务将护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团体标准2023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团体标准2023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团体标准2023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胸腔内积液或气体的方法,通过植入引流管,在引流瓶中引流胸腔内的积液或气体,从而减轻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在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时,正确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团体标准2023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方法。
一、术前准备1. 仔细阅读患者的病历资料,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手术情况。
2. 检查引流管是否完整、清洁无污染。
3. 准备好必要的器械和药品,如手术包、引流瓶、抗生素等。
4. 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告知手术的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二、手术操作1. 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手术,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2. 选择适当的引流部位,常见的部位包括胸腔第4或第5肋间隙的锁骨中线处。
3. 使用局部麻醉药对引流部位进行麻醉,确保患者无疼痛感。
4. 开始进行引流,将引流管插入患者的胸腔内,连接至引流瓶,并确保引流管的位置正确。
5. 注意观察引流瓶的引流情况,及时记录引流量及引流性状。
三、术后护理1. 定期观察患者的引流瓶引流情况,确保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堵塞。
2. 定期更换引流瓶,避免引流液的积聚和污染。
3. 定期检查引流管的固定情况,避免引流管脱出或脱漏。
4. 定期更换引流管,避免引流管长时间固定在患者身体上造成感染。
5. 定期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避免皮肤压疮的发生。
6. 定期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包括体温、脉搏、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7. 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帮助患者进行呼吸锻炼、体位转换等,促进康复。
四、注意事项1. 在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时,要遵循团体标准2023的操作规范,严格控制感染风险。
2. 在护理过程中要保持引流系统的无菌,避免感染风险的增加。
3. 在进行引流管固定时,要注意避免引流管被患者的活动所拉扯,避免引流管脱出。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一)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二)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及水柱波动范围。
(三)观察引流管处伤口的情况。
(四)拔管后观察:有无胸憋、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症状。
二、护理要点(一)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二)体位: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置患者于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
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
(三)维持引流通畅: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患者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定时挤压引流管,每30~60分钟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水柱波动的大小反应残腔的大小与胸腔内负压的大小,正常水柱上下波动4~6cm,如水柱无波动,患者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通知医生。
1.挤压方法为: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
2.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最简单的方法: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和液体,以及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必要时请患者深呼吸或咳嗽时观察。
(四)妥善固定:运送患者时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
(五)正确记录:每日更换水封瓶,作好标记,记录引流量,如是一次性引流瓶无需每日更换。
手术后一般情况下引流量应小于80ml/U,开始时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易凝血。
若第一天的引流量>500ml或每小时引流量在100ml以上颜色为鲜红色或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六)呼吸功用的锻炼:指导患者举行有效呼吸功用的锻炼,是防止肺部感染,促进肺复张的重要步伐之一。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张蕾一、目的1、排除胸膜腔内积液;2、排除胸膜腔内积气;3、恢复和保持胸膜腔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使术侧肺迅速膨胀;4、发现胸膜腔内活动性出血,支气管残端瘘等。
二、适应症1、自发性气胸,肺压缩大于50%者;2、外伤性血、气胸;3、大量胸腔积液或持续胸腔积液,需彻底引流,便于诊断和治疗者脓胸早期彻底引流,有利于炎症的消散和促进肺复张;4、开胸术后引流。
三、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安置选择四、胸腔引流管护理1、保持管道的密闭(1)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脱落(2)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3~4c并始终保持直立(3)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4)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时,需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5)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引流导管,并更换引流装置(6)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师做进一步处理。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1)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2)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3)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60~100cm,以防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4)按规定时间更换引流瓶,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保持引流管通畅(1)病人取半坐卧位;(2)定时挤压胸膜腔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扭曲、受压;(3)鼓励病人做咳嗽、深呼吸运动及变换体位,以利胸腔内液体、气体排出,促进肺扩张。
4、观察记录(1)注意观察长玻璃管内的水柱波动。
因为水柱波动的幅度反映死腔的大小与胸膜腔内负压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水柱上下波动4~6cm。
若水柱波动过高,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波动,则示引流管不畅或肺已完全扩张;但若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状况,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捏挤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2)观察引流液体的量、性质、颜色,并准确记录。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1、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及适 、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及 应症 3、胸腔闭式引流注意事项 、 4、拨管指征 、
1通过胸腔闭式引流以排除胸内积液或积气,迅速消除术后无效腔,使调整胸内负压,维持纵隔正常位置, 促使术后肺膨胀。开胸后,胸膜腔破裂,大气中的空气进入胸膜腔,压迫肺,使肺萎缩。胸内有渗血、积液、 积气,为了排除胸内积液、积气,消灭残腔,使余肺膨胀,两侧胸腔压力趋于平衡,避免因纵隔摆动而引起 的心肺功能紊乱。 2根据引流物的颜色、量,可以及早发现并发症,以便及时处理 3抢救某些胸部外伤时应用。由于摔倒、高空坠地、各种利器(刀、子弹、弹片),或由于交通事故造成胸 部外伤,引起急性张力性气胸,或突然用力剧烈咳嗽、剧烈运动时,肺大泡破裂,出现自发性气胸或血胸,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要急速在患侧安放闭式引流管。安放引流管位置:如张力气胸,应放在患侧锁 骨中线第二肋间,如以排液为主,应放在6-8肋间液中线。
1、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 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 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 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2、体位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置病人于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 嗽和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 3、维持引流通畅 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 60CM。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定 时挤压引流管,30-60分钟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挤压方法为:用止血钳夹住排 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 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和液体,以及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 吸上下波动,必要时请病人深呼吸或咳嗽时观察。水柱波动的大小反应残腔的大小与胸 腔内负压的大小。正常水柱上下波动4-6CM。如水柱无波动,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 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 吸引流瓶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通知医生。 4、妥善固定 运送病人时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 5、观察记录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水柱波动范围,并准确记录。手术后一般 情况下引流量应小于80ML/U,开始时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易凝血。若引流 量多,颜色为鲜红色或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每日 更换水封瓶。作好标记,记录引流量。如是一次性引流瓶无需每日更换。
胸腔闭式引流临床改良的护理进展
胸腔闭式引流临床改良的护理进展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是临床胸心外科极为重要的专科护理,是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
以重力引流为原理,是开胸术后重建、维持胸腔负压、引流胸腔内积气积液,促进肺扩张的重要措施。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善胸腔负压,使气、血、液从胸膜腔内排出,并预防其反流,促进肺复张、胸膜腔闭合;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
通过对近年来有关胸腔闭式引流临床应用的发展及相关护理对策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目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有了很大改进,可增加患者的舒适、减少创伤及痛苦。
护理方面也在传统的护理基础上,更加人性化和专业化。
[Abstract] Closed thoracic drainage is a very important specialist care in the clinical thoracic and cardiac surgery nursing, and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treat traumatic hemothorax, empyema, pneumothorax and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Gravity drainage for the principle, 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the chest reconstruction, maintaining chest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of pleural effusion and product gas, promoting lung expansion after thoracotomy. Its purpose is to improve the pleural pressure, so that the gas, blood, fluid can discharge from the pleural cavity, and prevent the reflux, promote lung re-expansion, pleural cavity closed; equilibrium pressure, preventing mediastinal shift and pulmonary pressure. In recent years, through the closed thoracic drainag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 of 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find that the current closed thoracic drainage device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can increase the comfort of the patients and reduce trauma and pain. In traditional nursing basis, nursing is more humane and professional.[Key words] Closed thoracic drainage; Nursing; Thoracic and cardiac surgery胸腔閉式引流是临床胸心外科极为重要的治疗措施。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研究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研究摘要:胸腔闭式引流术现已成为临床上治疗血胸、气胸、脓胸以及开胸术后的一种常见引流方法。
胸腔闭式引流术通过在密闭的环境下,将胸腔内的气体、液体及脓液排出,避免肺部受压,维持心肺的正常生理功能,保护病人健康。
近年来,护理人员通过不断在实际操作中总结经验,对胸腔闭式引流术进行改进和创新,取得的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研究进展胸腔闭式引流术是胸心外科常见的一种诊疗措施,其目的是引流胸腔内渗血、渗液及气体; 重建胸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进肺的膨胀,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进展,胸腔闭式引流术适用范围的扩大,对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护理要求也趋向于多样化、个体化和全面化。
现将胸腔闭式引流的引流管选择、固定方法及其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引流管的选择1.1胸腔闭式负压引流管胸腔闭式负压引流管规格25cm*0.8cm,有多个侧孔,在腋中线第7、第8肋间置2根负压引流管。
胸腔闭式负压引流管材料选取硅胶,对人体组织刺激性较小,且引流管质地较软,柔韧性较好,故与切口组织粘连的几率降低,减少切口感染机会。
该装置设计简单,利于病人在床上翻动和早期的下床活动。
1.2改良中心静脉导管改良中心静脉导管易于操作,无瘢痕形成。
导管较细,引流速度较缓,不易造成复张性肺水肿和纵膈摆动。
由于导管柔韧性好,管壁有张力,故导管不易被压扁阻塞。
改良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便、创伤小,故适用于任何年龄段的病人,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改良中心静脉导管不仅可以微创引流,也可以多次抽气,避免反复胸腔穿刺。
但不足之处是由于导管管径小,不适用于胸膜裂口大、有大量气体排出和张力性气胸病人[1]。
1.3一次性胃管一次性胃管柔韧性好、管径细、侧孔多,减轻了胸膜不适反应和拔管后的疼痛,且引流通畅,缩短了切口愈合时间。
一次性胃管取材简单、价格适宜,故可以在临床上易推广[2]。
1.4双腔气囊导尿管双腔气囊导尿管一腔是气囊,一腔是管腔。
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临床护理进展。
胸腔闭式引流在胸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对患者的康复和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在实际护理中,常见问题包括引流管堵塞、引流液量不稳定等,需要及时处理。
营养和心理护理也至关重要,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护士及时干预。
护理措施的评估和有效性分析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未来,需要进一步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护理策略,完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仍有许多待提高的地方,护理实践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临床护理、研究进展、操作技巧、护理问题、营养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评估、护理实践、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临床护理意义胸腔闭式引流是胸部手术后常见的护理手段,可以有效排除胸腔内血液和气体,避免胸腔积液和张力性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临床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和肺不张等。
通过定期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量,及时调整引流管的位置和负压力,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保持肺部的展开,促进患者的康复。
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护理有助于减少疼痛和不适感。
在引流管的固定和取出过程中,护士需要细心操作,避免造成患者疼痛和焦虑。
通过合理的疼痛管理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舒适感,促进治疗效果。
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临床护理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还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
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敏锐观察力,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服务。
1.2 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护理现状胸腔闭式引流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胸腔积液或气胸的方法,通过在患者胸腔内放置引流管,将积液或气体排出。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护理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患者术后疼痛明显,需要及时的镇痛和舒适护理。
闭式胸腔引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_1
闭式胸腔引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1、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2、体位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置病人于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
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
3、维持引流通畅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
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
定时挤压引流管,30-60分钟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
挤压方法为: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
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和液体,以及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必要时请病人深呼吸或咳嗽时观察。
水柱波动的大小反应残腔的大小与胸腔内负压的大小。
正常水柱上下波动4-6CM。
如水柱无波动,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通知医生。
4、妥善固定运送病人时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
5、观察记录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水柱波动范围,并准确记录。
手术后一般情况下引流量应小于80ML/U,开始时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易凝血。
若引流量多,颜色为鲜红色或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每日更换水封瓶。
作好标记,记录引流量。
如是一次性引流瓶无需每日更换。
6、脱管处理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
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导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
7、拔管指征48-72小时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24H引流液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
胸膜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要点
胸膜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要点学习胸膜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要点这么久,今天来说说关键要点。
我理解胸膜腔闭式引流就是为了把胸腔里的积气、积液之类的东西排出去,同时让胸腔恢复正常压力的一种办法,这护理可老重要了。
首先呢,在放置引流管的时候,得保证位置正确。
我之前就挺困惑这位置咋选呢,后来查资料加上老师讲解才懂,要根据是排气还是排液来确定最佳的插入位置。
比如说如果是排气,就常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要是排液,一般是在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的第6 - 8肋间。
这就像给瓶子找个合适的喷嘴一样,位置不对,气或者液就排不顺溜。
再就是固定引流管。
这像放风筝似的,风筝线得固定好,引流管也要固定稳稳当当的。
我总结啊,一定要固定牢固,避免扭曲受压,而且得有足够的长度让患者能翻身活动又不至于把管子拉脱。
我理解要是管子扭住了或者被压住了,就像水管堵住了一样,里面的东西就排不出来了。
之前就听说过一个例子,有个患者不小心压到了引流管,结果胸腔里的积液又增多了,患者可难受了呢。
还一个重要的就是观察引流情况。
要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
正常的引流液量是在一定范围内的,颜色也能反映不少问题呢。
我记得开始学习的时候总是记混,到底什么样的颜色可能预示着有出血或者感染之类的。
后来我就想啊,要是引流液突然变得鲜红,量还不少,这不就像水管里突然喷出很多红色颜料一样,那八成是出血了嘛。
这个得经常观察,因为稍有变化可能就是病情有了新情况。
还有哦,对了还有个要点,要保持引流装置的密闭性。
这是必须的啊,这就好比一个密封的气罐一样,要是有漏气的地方,那就不能正常工作了。
要是发现装置连接的地方有松动或者有气泡漏出来,那得赶紧处理。
关于这个贴膜覆盖引流管周围的皮肤这块,我也有过迷糊的时候。
我就想啊,这不就像给伤口贴个保护膜吗,但是怎么贴好又能减少感染呢?后来我才知道,要粘贴牢固,而且要保持清洁、干燥。
一旦发现贴膜下有渗液或者有异味,就得更换贴膜。
这贴膜就像是给引流管周围的皮肤站岗的小卫士一样,保护不好就容易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