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代背景下的三都县旅游发展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猱社科枚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4期
2020年2月
高铁时代背景下的三都县旅游发展探究
韦小茶韦政学爲潘留恋3,余军林1,莫春霞1,韦朝律4
(1.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2.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贵州三都558100;
3.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都匀558100,
4.贵州省三都民族中学,贵州三都558100)
摘要:三都县是我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民族文化底蕴深厚。

高铁时代的到来,给三都
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邁和挑战。

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三都旅游资源禀赋及发展
现状、高铁开通运营对旅游发展餉彩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都旅游的发展应把握高铁带来的区位优势,结
合咕噜产蛋崖3A级景区、尧人山国家级森林公囲、都柳江省级风景名胜区、闻歌起舞的"风流草”、通天测
地的“晴雨石"、左冷右热的"冷暖洞"、塘州喀斯特天生桥、十里水晶葡萄长廊等自然风光,以及独具民族特
色的怎雷国家文化民村、水各卯文化风情园、水族端节、卯节、马尾绣■、水书、九阡酒、鱼包韭菜等民族旅游
资源,对旅游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和优化升级。

加强旅游宣传力度,健全旅游配套设施,提高核心竞争力。

深化与荔波、平塘和都匀等周边区域的旅游发展合作,积极调整传统的旅游产业格局,设计更加完善的旅
游发展体系,从而有利于旅游产业扶贫和统等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高铁;旅游;民族文化;三都县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0)04-0224-04
1引言
交通是旅游业的基础和前提,毎一次交通方式的变革都带动了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丄幻。

高铁时代的来临,极大地改变区域旅游发展的时刻观、边界观、资源观和区位观,使周边城市形成一条高铁旅游经济带,为区域旅游借力发展和联动合作创造无限的可能®4O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部,不便的交通条件是旅游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自2014年底起,贵广高速铁路、沪昆高速铁路贵州东段、沪昆高速铁路西段、黔渝高速铁路等开通后,贵州旅游经济呈现“井喷式”增长灼。

但高铁的开通运营,也给沿线县域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如何适应新旅游业态是各个县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吴进才在结合高铁驱动旅游发展的理论和从江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贵广高铁对旅游交通格局及旅游业的影响旳;刘霏阳对贵广高铁开通后新形势下如何扩大贵州旅游消费需求对策进行研究⑺;李卓丹通过SWTO分析方法分析贵广高铁对广西沿线旅游区域的影响分析并提出建议林筱颖基于ASEB栅格分析法,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研究贵广高铁对广西三江县民族旅游发展的影响⑷;前人的研究丰富了高铁开通运营对贵州沿线地区旅游发展产生影响的认识,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三都县拥有秀丽的自然景观与悠久的人文历史,少数民族文化极具独特魅力,对游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⑴扛而高铁的开通运营,给三都旅游业的发展注入生机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o本文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三都县旅游资源现状及高铁的开通运营对三都县旅游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以期为三都县在高铁时代背景下,准确把握旅游需求变化的特征规律和进一步的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

2三都县旅游资源概况
三都县是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月亮山、雷公山”腹地。

东邻黔东南的榕江县、雷山县,南接荔波县,西界独山县、都匀市,北连丹寨县。

全县总面积2400km2,2014年全县总人口36.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5.49万人,水族人口24.19万人,占总人口的65.9%。

县内自然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69.5%,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国道321线、省道206线、夏蓉高速公路和贵广高铁横贯穿越而过,三都是贵广高铁贵州境内的第6个站点(图Do
图1三都县区位及贵广高铁路线
迦I八屮.
*
4小三都县有极具特色的传统节日、语言文字、民族村
收稿日期=2019-12-28
基金项目:贵州省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编号:2O16DCO3)
作者简介:韦小茶(1995—),女,水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自然地理学。

224
韦小茶,等:高铁时代背景下的三都县旅游发展探究经济与管理
寨、民族歌舞、剪纸艺术、民族服饰和传统饮食等,蕴含着丰富多彩和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旳。

水族“端节”是世界上历时最长的节日,水族“卯节”被誉为“东方情人节”。

“水书”被誉为中国象形文字的活化石,“马尾绣”被誉为刺绣的活化石口切。

2006年,端节、水书和马尾绣并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2)。

I0“"-
B ehllA■认為雜响山妆人曲比唤乂牝
■:卅*谕常Ltii.tl!T轍:届曲记域虫%
图2三都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三都县山清水秀,县境内有秀甲西部的国家4A级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3A级姑鲁产蛋崖景区、百里画廊的都柳江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一泻三迭”的中和飞瀑、浑然天造的塘州喀斯特天生桥、通天测地的“晴雨石”、闻歌起舞的“风流草”等令人神往的自然景观,还有都江古城垣、羊福摩崖墓群、引朗石板墓等名胜古迹,都具有很大的研究和开发价值(图3,图4)。

覚 II II II II ll II II II h II II II II il h
・:尿水他人(A为h旳京淵E l:\
图3三都旅游景点
100¥4
血也11:累扎肝捕;I l PT字览咔战丿存册网緑!H川他
■任他人饥X比较曼戏迎的■:用井厂
―址駛吸E外来湖窑浦三祁特严
图4三都特产
近年来,三都县参加由贵州省、黔南州组织的多次旅游推介活动,借助水族的端节、卯节和50周年县庆等重大节庆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大型原生态水族歌舞史诗画卷,《从远古走来的贵族》,主动邀请省内外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但由于诸多原因,导致旅游业发展起步晚,管理体制不完善,接待条件不足;水族品牌不突出,旅游景点的打造和包装不足以吸引游客;旅游管理人才极度欠缺,发展观念有待提升。

且高铁站离县城及各个旅游景点的联动性低,旅游景区较为分散,旅游基础设施滞后。

同时,水书、马尾绣和母语等民族文化的传承面临巨大困难,民族文物损毁和流失严重,旅游宣传及关注度也有待加强。

3高铁开通对三都县旅游发展的影响3.1客源市场的改变
高铁开通后,三都县的客源市场主要面向广东省、广西省、港澳和珠三角等地,这些地区都是开发潜力巨大的客源市场。

珠三角和港澳是中国最富有的地区,居民收入水平较高,有很强的购买能力。

近些年来,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更想要远离城市的繁杂,转而钟情于接近大自然,追求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状态,他们外出旅游动机很强。

相比而言,桂林旅游景点等大多是成名已久早已名声在外,为人所知,因此更容易受到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面临景点老化、游客审美疲劳的威胁,而像三都县这样起步晚、极具民族特色、新鲜感较强的旅游景点更受青睐。

总体而言,高铁通车运营将极大扩展三都旅游业的客源市场。

3.2交通区位优势提升
由于高铁具有速度快、准点率高、价格合理及可供选择的班次多等优点,高铁开通后,大多数人会优先选择高铁作为出游的交通方式。

以贵广高铁为例,其在贵州境内设有贵阳北、贵阳和龙里北等8个站点,而三都县作为第6个站点,有较强的交通区位优势。

以前由于交通不便捷,三都县处于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尴尬境地。

贵广高铁开通运营后,改变原有的交通格局,把原来分散的贵州、广东和广西省各点式旅游区很好的连线成片,由于时空距离的进一步缩短,与贵阳、桂林、广州和佛山等城市的“同城效应”更加明显。

国家级发展新区的中的贵安新区的建设,给贵阳经济注入生机活力,贵州省经济不断快步发展,经济圈不断成熟,在这些较发达地区的带动下,三都县将因区位优势而更好更快的发展。

3.3旅游产业优化升级
高铁的开通运营,使客源市场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和国际格局转变。

尤其是珠三角和港澳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游客经济水平和购买力较强,注重旅游产品的品质。

以酒店服务为例,随着游客量的不断增长,应注重酒店数量增加和结构的完善,酒店企业还要针对高铁游客开发符合其需求的高档次产品和服务,提高酒店入住率。

其次,目前的民族文化内涵没有得到集中的挖掘、打造和包装,旅游商品专营店面不多,且产品比较单一,没有突出水族品牌,造成三都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水族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深度开发和利用。

而基于三都县蕴含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是可开发出满足高铁效应带来消费需求变化的旅游产品。

3.4民族旅游资源优势凸显
三都县是以水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传统民族节日、民族歌舞、语言文字、剪纸艺术、民族服饰和风味独特的传统饮食等,共同构成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和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高铁的开通运营给三都县旅游注入了生机活力,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除了高铁的开通运营使得三都的交通区位更具优势外,产蛋崖、尧人山等自然风光、端节卯节等丰富多彩和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鱼包韭菜等民族特产,使三都县旅游优势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显得更具吸引力(图5).
225
2020年2月绿色科技第4期
地人认为.那加曲KJKPiH ff ITJ tt w-
■灶引井來誼詳到•:剂尿湖曲JWI旳
图5三都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3.5其他影响
高铁通车运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推动三都经济发展。

同时,高铁的发展也会对三都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例如,由于高铁沿线的广西桂林、云南丽江、安顺黄果树等景区的旅游知名度已经很高,高铁的通车,同样会使得这些景区的区位优势得到提升。

在此情况下,会使得三都旅游与高铁沿线景区的竞争增强。

高铁本身作为一种“陆地飞行”的体验产品,势必提升游客出游的积极性与热情。

受高铁效应的影响,极大地降低游客心理感知距离,提高人们出游积极性,但也使游客逗留时间短,从而导致消费不足,内需拉动不明显。

并且,大量的游客接待会破坏自然景观,加大环境污染的压力等。

4三都县旅游发展的建议
4.1旅游产品优化升级,扩大旅游营销力度
近年来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目前三都民族文化已经出现受外来文化的严重冲击的现象。

许多水族人已经不会说母语,不识民族文字,不穿民族服饰,许多民族手工艺已经失传,民族文化面临濒危的绝境,再不加大力度抢救、挖掘和保护,将会消失。

当今旅游工艺品大量存在雷同、质量差、样品单一等问题,所以,应该抓紧民族文化传承人队伍的培养并提高整体文化水平素质,使民族文化常态化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民族手工艺品要做到工艺精湛、极具民族特色、富有创新点,以特促销、以奇促销、以优促销。

切忌庸俗化、舞台化、形式化,避免旅游开发而引起的民俗文化与自然生态资源遭到破坏。

目前三都县的土特产品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建议在三都县民族风情街开设土特产品的专营店面,品种陈列丰富齐全,以满足广大顾客的需要。

4.2加强管理体制改革,培养旅游管理人才
由于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不愿从事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掌握民间手工艺技术的人才逐年剧减。

因此,大力培养民间民族文化传承人的队伍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关于旅游的宣传,对内,三都县大多人民的发展旅游意识不高,而提高当地人民意识是民族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应加大力度提高大众齐力发展旅游的意识,不断坚定文化自信。

对外,可使营销手段多样化,可在动车杂志上投放相关广告,在高铁站大力修建民族文化宣传长廊。

三都水族是个擅长骑马技术的民族,可通过在三都大型的西部赛马城定期举行赛马活动,邀约各地骑马爱好者积极参与。

同时,可以举行如斗牛比赛、登山比赛、自行车越野、马拉松、研学旅行等类活动,借此大型活动大力加强旅游宣传力度。

在调查的非三都本地人中,有81%没有到三都旅游过,说明三都亟需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及旅游吸引力打造。

总体上,需要创新投融资、管理、人才培养和经营体制。

4.3改善旅游配套设施,健全旅游产业体系
三都高铁站距县城还有一段距离,且县境内到各个景区的交通条件有待提升。

县城民族文化标识不足,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三都印象。

所以需健全旅游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给游客一个满意的乘车环境。

调查显示,大多数人比较赞同在三都高铁站点附近增加马尾绣等民族手工艺品和鱼包韭菜等特产商铺。

在高铁站和县城间公路两旁增加民族文化元素、增加农家乐、休闲山庄、度假村等服务,不定期举行民族歌舞等节目汇演。

还可以在广场附近增加茶馆、咖啡馆等游客休憩地,并兴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酒店,延长游客停留度假的时间。

立足高铁优势和农旅产业资源,加快普安特色小城镇建设,形成三都全域旅游重要承接地「训.
4.4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都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经济发展起步晚,如今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如今在高铁时代背景下,三都县应把握交通高度发展的机遇,对外,在避免接受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前提下,利用交通便捷的优势,吸引广东、广西和珠三角等较发达地区的产业投资入驻三都血。

对内,大河镇以乡促城,打造产业孵化基地,做脱贫攻坚产业孵化的新标杆;都江镇依托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养老养生旅游业,探索脱贫新路径,做后发赶超的创新者;中和镇依托民族文化资源,重塑民族文化核心带动功能,做旅游脱贫的新样板;周覃镇、九阡镇抢抓区位优势,借势发力,做南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以产业助推经济发展,同时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增加人民的收入,加速群众发展致富[19~21]o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也只有这样,旅游业在总体经济中的比重才会提高。

4.5深化与周边区域的旅游发展合作
州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通过3〜5年的努力,形成以“泛都匀”经济圈为核心,以“三波罗平”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经济区和“贵惠长龙”环贵阳经济带为南北两翼,实现核心重点突破、南北比翼齐飞的“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明确将三都、荔波、罗甸、平塘四县重点打造成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经济区匚训。

三都县东邻贵州民族风情重镇黔东南,南接世界自然遗产地荔波,北与云上丹寨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都匀相连,西与平塘和独山毗邻从周边的旅游环境上看,各自的旅游资源风格各异,既有差异性又有互补性。

如今高铁通车不仅使得三都县与贵州境内的都匀、榕江、从江、龙里、丹寨、荔波等地区密切联系在一起,也与广东、广西和珠三角等地区的联系更加方便。

三都县应借此机会加强与高铁沿线城市和周边地区的联手与合作,建立互惠共赢的周边关系,转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对三都县实现旅游业的
226
韦小茶,等:高铁时代背景下的三都县旅游发展探究经济与管理
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历史性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5结语
高铁时代的来临,给三都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高铁的开通运营,使三都的区位优势得以凸显,客源市场主要扩展面向广东省、广西省、港澳和珠三角等地,民族旅游资源优势更加显著。

三都旅游的发展应把握高铁带来的区位优势,结合咕噜产蛋崖3A级景区、尧人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都柳江省级风景名胜区、闻歌起舞的“风流草”、通天测地的“晴雨石”、左冷右热的“冷暖洞”、塘州喀斯特天生桥、十里水晶葡萄长廊等自然风光,以及独具民族特色的怎雷国家文化民村、水各卯文化风情园、水族端节、卯节、马尾绣、水书、九阡酒、鱼包韭菜等民族旅游资源,对旅游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和优化升级。

加强旅游宣传力度,健全交通、酒店住宿等旅游配套设施,提高核心竞争力。

深化与荔波、平塘和都匀等周边区域的旅游发展合作,积极调整传统的旅游产业格局,设计更加完善的旅游发展体系,从而有利于旅游产业扶贫和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羊绍全.南广高铁对广西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4.
[2]卢万国.粤桂黔高铁开通对核心:边缘产业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D].南宁:广西大学,2018.
[3]王园园.高铁对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
[4]穆成林,陆林.京福高铁对旅游目的地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以黄山市为例口]・自然资源学报,2016,31(12):2122-2136.[5]杜毅.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
范大学,201&
[6]吴才进.高铁驱动背景下从江县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贵阳:贵州民族大学,2018.
[7]刘霏阳.贵广高铁开通后新形势下如何扩大贵州旅游消费需求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5(14):58〜62.
[8]李卓丹.贵广高铁对广西沿线旅游区域的影响分析及发展建议[J].商,2015(4):254.
[9]林筱颖.贵广高铁对广西三江县民族旅游发展的影响分析[J].柳州师专学报,2014,29(5):48〜53.
口0]张加春.困境与出路:从黔南看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
[11]张文磊.贵州省三都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J1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3(4):67〜70.
「12]陈如霞.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浅析口].商情,2009
(34).
口3]高雅.从三都水族端节看贵州民族节日经济的打造与发展[D].贵阳:贵州财经大学,2013.
口4]谢定国.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问题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36(3):19〜22.
[15]陈丽琴.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精准扶贫中的多维排斥与化解之道[J1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37(3)=80-84.
口6]韦仕祺,石兴安.水族马尾绣的遗存、传承与时代性发展[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32(1):60〜62.
口7]张加春.着力打造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经济区[N1黔南日报,2014-01-20(007).
口8]朱奉余.书写新时代赶超跨越新篇章[J].当代贵州,2018(17):72〜73.
口9]潘仕进.全力聚焦脱贫攻坚守住“四条底线”[J].当代贵州,2019
(19):66〜67.
[20]朱奉余.激发新时代改革创新新动能[J].当代贵州,2019(13):68〜69.
[21]潘仕进.提升脱贫能力增强脱贫实效[J].当代贵州,2018(38):66〜67.
Effects of High-Speed Rail o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Sandu County
Wei Xiaocha1,Wei Zhengxue2,Chen Meng1,Luo Yingzhong1,Yu Junlin1,Mo Chunxia1
(1.School of Geographic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Guizhou,550025 ,China;
2・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of Sandu Shui Autonomous County,Sandu,Guizhou,55S100,China) Abstract:Sandu County is the only autonomous county in China with rich tourism resources.The advent of the high—speed rail era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Sandu County.Taking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the status quo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Sandu County and the impact of high­speed rail opening operation on tourism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and suggestions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in Sandu County are proposed.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Sandu County must grasp the location advantages brought by high-speed rail,and combine natural attractions such as the production of egg—laying cliffs,the Yaoren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and WanhuShuizhai.And ethnic tourism resources such as the unique end of the aquarium,Mawei embroidery and water booksas well as fish and leek,will optimize and upgrade tourism products,improve traffic con­ditions between high—speed rail stations and county towns and tourist attractions,increase tourism propaganda,im­prove tourism faci丘ties,and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ourism.These measures will deepen cooperation with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actively adjust the traditional tourism industry pattern,and de­sign a complete tourism industry system.
Key words:high-speed rail;tourism;Sandu County
2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