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光合作用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案例

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案例

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案例案例1:观察和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课上,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

学生们分为小组,每个小组使用不同的光照条件,如直接阳光、阴影、人工光源等,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

通过实验结果,学生们理解了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和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案例2:研究DNA提取实验为了深入了解DNA结构和功能,教师设计了DNA提取实验。

学生们使用简单的材料如洋葱、盐水和洗洁精等,提取洋葱细胞中的DNA。

通过实验过程,学生们亲手操作,了解了DNA的提取方法和DNA的特点。

案例3:观察和研究细菌生长为了研究细菌的生长条件和繁殖方式,教师安排学生进行观察实验。

学生们在实验室中使用琼脂平板培养基,将不同营养条件下的细菌菌液均匀涂抹于琼脂平板上,观察并记录不同条件下细菌的生长情况。

通过实验结果,学生们了解了细菌的繁殖方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

案例4:研究遗传变异为了研究遗传变异的原因和作用,教师设计了果蝇实验。

学生们将具有不同基因型的果蝇进行交配,观察并记录后代果蝇的表型特征。

通过实验结果,学生们了解了基因的传递方式和变异的原因,加深了对遗传规律的理解。

案例5:观察和研究植物的生长运动为了研究植物的生长运动及其调节机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们选择不同的植物,如豌豆、太阳花等,观察并记录植物对光、重力和刺激等的反应。

通过实验结果,学生们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运动和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案例6:研究酶的作用为了研究酶的作用和特点,教师设计了酶活性实验。

学生们使用不同的酶和底物,观察并记录酶反应速率的变化。

通过实验结果,学生们了解了酶的底物特异性、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以及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案例7:观察和研究人体的呼吸为了研究人体的呼吸过程和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们通过测量自己的呼吸频率、肺活量等指标,观察并记录呼吸的变化。

通过实验结果,学生们了解了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2)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及能量转化;(3)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能举例说明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运用图表、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情感;(3)引导学生认识光合作用对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2)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及能量转化;(3)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及探究过程。

2. 教学难点:(1)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2)光合作用的发现史的解读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2. 利用实验演示、模型展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3. 运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4.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光合作用的实际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图表、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2. 光合作用实验材料(如绿叶、二氧化碳、光照设备等);3. 相关视频资料;4. 学习任务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光合作用的相关概念;(2)展示光合作用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及能量转化。

3. 课堂讲解:(1)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重点解析物质和能量的变化;(2)讲述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高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

高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

高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课题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第三节内容。

学生在学完“细胞”以及理解“新陈代谢与酶”、“新陈代谢与ATP”知识后,转入难度较大的“光合作用”学习,从生物界看,光合作用是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学生学习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等内容的基础。

2.教材地位及作用“光合作用”一节在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已经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本节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从产物到场所等方面讲述了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几个著名实验,让学生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并且讲述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意义等。

目的是使学生不仅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了解光合作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懂得探索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

初步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光合作用的发现史②叶绿体中的色素③光合作用的过程④光合作用的意义 (2)能力目标:①通过研究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和方法,使学生能够体会和认识科学研究的过程,并初步学会具体的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

②通过观察、设计光合作用发现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

③通过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学科间知识的综合能力。

④通过学生总结归纳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以及光反应和暗反应两大阶段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体验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

2024年新课标光合作用教案

2024年新课标光合作用教案

2024年新课标光合作用教案高中生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光合作用》,具体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影响因素及实际应用。

主要涉及章节第3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光合作用实验装置。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案例,如光伏发电、温室栽培等,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

3. 例题讲解讲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实质及其联系与区别。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3节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光合作用产物的。

6.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析实验现象。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概念2.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3.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4. 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概念及过程。

(2)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结合实际应用,谈谈光合作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答案(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3)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为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同时影响气候变化。

高中生物教材优秀教案

高中生物教材优秀教案

高中生物教材优秀教案
主题:光合作用
教材:高中生物教材
教学目标: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教学准备:教案、幻灯片、实验器材(植物、光源、试管、苏打水)
教学步骤:
1.引入(5分钟)
通过幻灯片展示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引起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对光合作
用的理解。

2.概念解释(10分钟)
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原理,包括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
(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合作用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意义。

3.实验演示(15分钟)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光合作用的过程。

实验步骤为:将水藻置于试管中,加入苏打水后放置于光源下观察变化。

4.思考讨论(10分钟)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何光合作用是生
物的一个重要过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讨论结果。

5.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光合作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并鼓励学生关注环保、保
护植被。

6.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或实验发生在植物身上的光合作用过程,写下自己的观察
和心得。

教学评价:通过思考讨论和实验演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更加深入,激发了他们对生
物学的兴趣。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教案1【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总反应式、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

【教学难点】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手段】板图、挂图、多媒体课件、实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言本节可引入的话题很多,如:①可从全世界面临的一些生态危机,如粮食、化石能源、环境污染等入手;②或从花卉、农作物、果蔬的栽培方法或增产的措施入手;③或从一些自然灾害,蝗灾、沙尘暴等入手;④或动物、植物的同化作用区别等等方面切入光合作用;⑤还可通过教材提供的光合作用的发现所列举的几个实验为切入点进入光合作用的学习,其中较易作为切入点的实验有:德国科学家萨克斯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的实验(学生在初中就做过);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场所,且氧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实验;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的实验。

教师应特别重视光合作用发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因为通过分析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学生可以不仅了解到放射性元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从中也可以深切体会到技术的发现和应用,特别是物理、化学技术的使用对生物学起到的推动作用,因此有人说“技术是人类延长了的手臂”。

2、叶绿体及其光合色素用板图或挂图显示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提问复习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教师应适时指出,光合作用所以能在叶绿体中进行一是由于其中含有催化光合作用的酶系,这些酶分布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和片层的薄膜上;二是在基粒片层的薄膜上,有吸收转化光能的色素,这样就引出了叶绿体上的光合色素这一教学内容。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等基本知识。

3. 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4. 能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反应机制和能量转化过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增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直观认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准备光合作用的实验材料,如绿叶、光源等。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绿色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绿色植物如何为生物圈提供能量。

2. 新课导入: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3.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原料、产物、条件、场所等基本知识。

4. 案例分析:分析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5. 课堂演示实验: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合作用的过程。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和反应机制进行讨论。

7. 总结提升:总结光合作用的关键知识点,强调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后续章节待补充)六、教学拓展1. 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如普利斯特利、萨克斯、恩格尔曼等科学家的贡献。

2. 探讨光合作用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粮食生产、能源开发等。

3. 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植树造林、绿化城市等。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光合作用的主要知识点。

2. 强调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资高中生物教案

教资高中生物教案

教资高中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
3. 能够通过实例说明光合作用在生物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 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2.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能转化、光合成反应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 等教学辅助工具;
2. 实验材料:水稻苗、脱色酒精、碘液、石蜡、玻璃杯等;
3. 相关教材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二、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
1. 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能转化、光合成反应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让学生实际操作,将脱色酒精与水稻苗混合,加热至沸腾后放入冰水中;
2. 在水稻苗叶片上滴上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四、总结与讨论(10分钟)
1. 总结光合作用的过程;
2. 讨论光合作用在生物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以实例说明光合作用在植物和其他生物中的作用。

六、课后反馈(5分钟)
回顾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和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3. 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4. 能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过程、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2.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本质。

2.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结合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光合作用的相关动画或视频资料。

3. 光合作用的实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

2. 光合作用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明确光合作用的基本特征。

3. 光合作用的意义:讲解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如提供能量、有机物等。

4. 光合作用的过程:利用动画演示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合作用的步骤。

5. 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总结光合作用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条件。

6.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如普利斯特利的实验等,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敬畏之情。

7. 光合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环保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光合作用的实际意义。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9.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

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3.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七、课堂练习(1)光合作用是生物体利用_____将_____转化为_____的过程。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原理教案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原理教案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原理教案一、课程背景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中最重要的生化反应之一,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能源之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全面了解光合作用原理的同时,深刻认识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类的重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对生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意义;2.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及其基本原理;3.学会鉴定光合作用能力的重要性;4.掌握光合作用原理;5.了解光合作用的应用;三、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及其基本原理;2.掌握光合作用原理;3.学会鉴定光合作用能力的重要性;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法;2.教学中以合作、探究学习为主;3.黑板、PPT、实验教学结合。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生命由什么构成?生命的来源在哪里?为什么植物可以成长,而石头却不能?生物生长、繁殖、运动等生命活动都需要哪些能量?青少年你是否听说过“光合作用”?那么,你对“光合作用”的了解有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原理”,让我们一起开始吧!第二步:知识讲解1、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光能为起点而发生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采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ATP)、氧气和有机物。

同时也是维持大地生态平衡和提供光能来源的重要过程。

2、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光合作用不仅能够为植物和其它生物提供能量,还能将进入地球的太阳能量转化成大量有机物,使生态平衡得以保持。

它还可以通过吸收和存储二氧化碳来调节地球大气中的气体成分,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3、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1)光合作用的反应式CO2 + H2O + 光能→ C6H12O6 + O2(2)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光合作用需要光能激发植物色素分子,将太阳能转化为光合作用中所需的化学能。

光能被植物的叶片吸收后,通过色素分子开始光化学反应,采集电子和质子,合成ATP,继而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

(3)光合作用需要的营养条件水分和养分:植物需要从土地中吸取水和营养;光:植物需要阳光作为能量的源泉;二氧化碳:植物需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讲解高中生物教案

光合作用讲解高中生物教案

光合作用讲解高中生物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2. 掌握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3. 理解光合作用发生的条件和过程;4. 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定义及意义;2.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3. 光合作用发生的条件和过程。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中化学能的转化过程;2. 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可通过问答或展示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1. 光合作用的定义及意义: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生物能源的重要来源,维持了地球上生物圈的平衡。

2.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其中,光合作用中光能被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吸收,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3. 光合作用发生的条件和过程: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光线和二氧化碳等条件。

在叶片内,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细胞器。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叶绿体膜上,利用光能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离子;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内,利用光合成生成的氢离子和ATP合成葡萄糖。

三、讨论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并与其他生物过程进行比较和联系。

四、总结教师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定义、化学方程式、发生条件和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忪,便于复习和巩固。

五、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希术本节课教案能对教师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篇一:浙科版-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第1课时)】(浙科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光合作用教案第1课时一教材内容本节课位于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模块第三章第五节,“光合作用”一节共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光合作用的过程;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本节内容为激活细胞器结构功能、能量转换等学生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做好铺垫,同时还是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生物圈等知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光合作用是学生学习完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细胞中的能量及呼吸作用后的新知识,在生物学基础和学习方法上有了一定认识,但本内容涉及到一些化学物理知识、且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往往比较抽象,又十分重要,学生掌握好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辨别自养、异养两类生物;说明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阶段、场所、产物;说出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概述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比较光反应和碳反应的区别及联系;2.能力目标“学生复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列表与绘图,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文图转换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生物为我们制造生产有机物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对“如何使农作物增产”的讨论,增强学生关心发展农业的自觉意识。

四重点、难点1.重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碳反应过程;光反应和碳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2.难点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

五教学策略师生探讨,科学发现过程介绍、教师循环图讲解、比较对比和学生提问等方式。

六教学过程导入上课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统计数据,据相关部门统计,地球上绿色植物每年制造有机物4400亿吨,相当于24万个三门峡水电站所发生出的电力,含有这么多能量的有机物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在初中的科学课程中就学到过,是通过光合作用,从今天开始我们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应用。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5的内容,概括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生物教材《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2. 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反应过程的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2. 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1)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类型及特点。

(2)光合作用反应过程:讲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3)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分析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了解光合作用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2)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不同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变化。

4. 例题讲解:(1)讲解光合作用的相关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2)分析农业生产中光合作用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随堂练习:(1)设计光合作用的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2. 光合作用反应过程光反应:水的光解、ATP的暗反应:CO2的固定、C3的还原3.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4.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

(2)解释光合作用反应过程。

(3)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高中教案模板生物光合作用

高中教案模板生物光合作用

高中教案模板生物光合作用
课题:生物光合作用
学科:生物学
年级:高中
课时:1课时
目标: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意义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光合作用的意义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复杂性及其调控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引入话题,引起学生兴趣,如:“你知道植物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吗?”
二、讲授(15分钟)
1. 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及意义;
2. 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等;
3. 光合作用的意义:为生物提供能量和氧气、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等。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通过实验演示模拟光合作用的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四、拓展(10分钟)
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不同环境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五、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整理并复习本次课所学内容,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光合作用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生物在环境中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条件。

2.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认识到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过程、意义。

2.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特别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光合作用反应过程的动画演示。

2. 教学素材:有关光合作用的图片、实例。

3. 学生实验材料:绿叶、酒精、碘液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现象,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

2. 探究光合作用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光合作用的定义。

3. 学习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播放多媒体动画,展示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4. 光合作用的意义:讲解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的价值。

5. 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植物的向光性、光合作用与食物链的关系等。

6. 学生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光合作用的认识,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8.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光合作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感受科学家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2. 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物燃料、能源领域的应用。

3. 结合环保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对减轻地球温室效应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高中生物教学优秀教案

高中生物教学优秀教案

高中生物教学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基本过程,掌握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2. 能力目标:能够解释光合作用的意义和作用,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基本过程。

2. 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生动的视频或图片展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20分钟):
a. 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b. 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合色素吸收阳光能量,水分解产生氧气,二氧化碳还原为葡萄糖。

c. 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3. 练习(15分钟):分组讨论,完成几道相关练习题。

4. 拓展(10分钟):讲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5. 总结(5分钟):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总结,并强调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知识,达到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相结合的目的。

高中十二年级生物实验教案:光合作用

高中十二年级生物实验教案:光合作用

高中十二年级生物实验教案:光合作用一、实验目的及背景介绍光合作用是植物生物体利用阳光能源进行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的过程。

它不仅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还能够释放出氧气。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光合作用的现象,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以及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和器材1. 水培豆苗或麦苗2. 盛满水的容器3. 黑纸袋或黑色塑料袋4. 高亮度灯管或太阳光照明设备三、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1. 将豆苗或麦苗分成两组,每组选取相同数量的植株。

2. 一组置于高亮度灯管或太阳光照射下,称为"光照组";另一组使用黑纸袋或黑色塑料袋覆盖,在不受光线直射的条件下培养,称为"控制组"。

3. 每天固定时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植株的生长情况,包括高度、叶片颜色等。

4. 在光照组中每一天早晨,选取2-3片健康的叶片进行观察。

用刻度尺测量叶片长度,并将叶片放入试管中。

5. 将试管倒置浸没于容器中,确保试管内完全没有空气泡。

然后覆盖容器,并放置在足够光线的环境下。

6. 每天记录观察被统一浸没在水中的菜叶子所产生气泡数目。

四、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1. 观察光照组和控制组植株的生长情况。

光照组的植株应当比控制组植株更加茁壮、直立、健康,并且颜色较为鲜艳。

2. 比较两组试管中被统一浸没在水中的菜叶所产生气泡数目。

如果是阳光,则要注意盖子使其密封避免空气逸出引起误差。

五、实验讨论及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光合作用需要充足的光线供给才能顺利进行。

2.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通过水中流出的气泡来观察验证。

六、实验延伸与拓展1. 利用不同光照强度、不同颜色光线或不同植物进行类似实验,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探究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 探究其他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并设计相应实验验证。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光合作用和植物生长发育之间的密切关系。

高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实验验证

高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实验验证

高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实验验证光合作用是生命之源,它不仅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过程,也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提供了能量和氧气。

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对于高中生物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实验验证方法。

一、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是一种以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生物过程,它在植物叶绿体中发生。

光合作用包括两个主要阶段:光依赖反应和暗反应。

1. 光依赖反应在叶绿体中,叶绿素分子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当叶绿素分子吸收到光子时,电子被激发并跃迁到高位能态。

这些激发态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逐级向前传递,并最终与辅助色素释放出来的电子再结合。

这个过程称为非环式电子传递。

2. 暗反应在暗反应中,固定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

该过程主要发生在植物叶绿体中的半胱氨酸循环中。

首先,二氧化碳与五碳的糖酮类化合物-核糖1,5-二磷酸联合形成稳定的六碳化合物。

然后,这个六碳化合物通过一系列的反应,最终转变为两个三碳糖磷酸盐,即甘油醛三磷酸和3-磷酰丙酮。

总的来说,光合作用的原理可以归结为:光依赖反应利用光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并释放电子;暗反应利用这些电子固定二氧化碳并生成有机物质。

二、实验验证光合作用1. 实验室条件下的实验为了验证光合作用发生需要太阳能的假设,我们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以下实验:(1)验证需求阳光取一株水葱植株(或其他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将其在黑暗中培养几天以去除残存叶绿素。

然后将植株置于不同强度和颜色的灯源下,并测量在不同条件下释放出来的氧气量。

结果显示,当植株暴露在强度适宜、颜色为蓝光或红光的光源下时,氧气释放量最大。

这一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必须依赖于光能。

(2)检测产生有机物质通过放射性示踪试验,可以验证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固定二氧化碳并生成有机物质。

将可被追踪的14C标记到二氧化碳分子上,并使其进入植物叶片中,之后收集器官进行计数或使用核素仪检测放射性信号。

结果表明,有机物质中含有同位素14C。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教案讲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教案讲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学习目标] 1.设计并实施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关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1.光合作用的强度(1)概念:简单地说,就是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

(2)意义:直接关系农作物的产量,研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很有现实意义。

2.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3.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1)确定依据: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以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水、CO2,动力——光能,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因此,只要影响到原料、能量的供应,都可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2)举例分析:环境中CO2浓度,叶片气孔开闭情况,都会因影响CO2的供应量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影响叶绿体的形成和结构的因素,如无机营养、病虫害,也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此外,光合作用需要众多的酶参与,因此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如温度),也是影响因子。

4.化能合成作用(1)概念: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的合成作用。

(2)实例 硝化细菌⎩⎪⎨⎪⎧ 能量来源:将氨氧化成硝酸释放的能量反应物:水和二氧化碳产物:糖类判断正误(1)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总是同时进行( )(2)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自养生物( )(3)自养生物都是利用光能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答案 (1)× (2)√ (3)×解析 (1)植物细胞在黑暗条件下只能进行细胞呼吸,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自养生物可以是光能自养,也可能是化能自养,都能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任务: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如何控制?提示 自变量是光照强弱。

通过调节光源与实验装置的距离来控制。

2.本实验的因变量是什么?检测指标是什么?提示 因变量是光合作用强度。

检测指标是相同时间内圆形小叶片浮起的数量。

3.水中圆形小叶片在强、中、弱不同光照条件下,分别呈现上浮、沉到水底的状况,原因及叶肉细胞的气体交换图分析如下:(1)在黑暗情况下,植物叶片只进行细胞呼吸,吸收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较易溶于水,所以叶片沉到水底。

高中生物式教案

高中生物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光合作用的主要特点和过程;
3. 能够解释光合作用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难点: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

三、教学准备:
1. 课件:包括光合作用的图示和示意图;
2. 实验器材:含氧光合实验装置,植物叶片等;
3. 教学辅助材料:白纸,彩色笔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出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的重要生理过程。

2. 学习光合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
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途径。

3. 讲解光合作用的特点和过程,介绍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提醒学生注意光合作
用过程中的光合色素的重要作用。

4. 进行含氧光合实验,观察植物叶片在强光下产生氧气的现象,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光
合作用的理解。

5. 总结光合作用在植物体内的作用,强调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代谢活动的重要能源来源。

6. 展示相关动植物互惠关系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对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馈:
1.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光合作用的知识;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光合作用的过程和作用;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光合作用的定义、特点和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理解光合作用在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加重视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生命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案例高二(必修)光合作用教学案例光合作用知识目标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解释有关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通过查阅有关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资料,培养学生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光合作用的一组探索性实验过程,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生理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初步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1、通过光合作用一组实验的操作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

2、通过光合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生物科学的价值,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

因此,“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这一节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光合作用的概念是学生学得的第一个复杂的概念,如何以概念和形成途径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因此有必要让学生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来分析、讨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及产物,再以一组光合作用的探索实验加以检验。

而光合作用的一组探索性实验能否成功,则是教学中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关键。

本节的教学安排为3课时,第1课时讲授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索性实验,第3课时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及意义。

教法:(先学后教的方法)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事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带到课堂上来进行交流,通过概述某科学家的实验过程或结果,启发学生通过分析和思考得出相应的结论。

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教学内容如下:科学家实验过程或结果实验结论海尔蒙特1648 木桶里栽柳5年,雨水浇灌,柳苗由2.3kg增重至76.8kg;90kg干土减重57g柳的增重来自水普利斯特利 1771钟罩里的小鼠窒息而死;将小鼠与植物同时放入密封的钟罩内,小鼠生活正常植物能“净化”空气英格豪斯 1779植物的绿色部分,只有在光下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光的重要作用谢尼伯 1782发现照光时绿色植物吸收CO2,释放O2CO2是原料,O2是产物索热尔 1804植物增重大于CO2吸收量减去O2释放量水是原料萨克斯 1864发现照光时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才会增大有机物是产物其教学目标有三:一是使学生领悟到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因此要珍惜学习知识的机会;二是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接受科学素质的启蒙教育;三是通过光合作用发现过程分析其原料、条件和产物,为下一步探究实验做准备。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应注意的问题有:(1)选叶遮光应先暗处理。

应选择生长健壮,便于接受光照的叶片,经过遮光处理后,再放入暗处2~3天。

暗处理条件下,叶肉组织不能合成淀粉,细胞内积累的淀粉大部分被呼吸消耗或以蔗糖形式运出叶片。

由于叶片内淀粉含量显著降低,从而为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创造了条件。

(2)对遮光——暗处理材料的光照时间应视光强度而定。

实验当天的上午,强光照射3~4小时,下午实验效果显著;若上午使用实验材料,则必须在夜间用灯光照射处理材料,光线不强应延长光照时间。

(3)酒精脱色过程一定要采取隔水加热法(水浴)。

当叶片在酒精里呈黄白色时,应先熄灭酒精灯。

一定要注意安全,事先准备好湿抹布,一旦出现问题不要慌乱。

(4)酒精脱色处理的叶片脆而硬,用热水漂洗的作用主要是使叶片经过水化处理而变软,并为碘与淀粉的反应创造条件。

(5)滴加碘液的同时,注意观察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变化。

(6)处理好实验课上教师的讲解与学生活动的关系。

在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方法之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并仔细观察和分析所看到的现象。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两个演示实验要力争演示成功,这两个实验效果往往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不断总结可将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另外在进行演示之前要简要介绍实验装置和基本原理,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

有关光合作用的一组探索性实验,实际上是对光合作用假设的实验验证,通过实验检验证明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假设是成立的,从而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

因此,教学时在每完成一个探索性实验之后,都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确每个实验揭示的问题。

当一组探索性实验完成后,应指导学生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等问题。

第3课时在上述实验基础之上,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加以总结,让学生尝试用关系式的形式描述光合作用,并用语言加以描述。

这样就得到了光合作用的定义,从而完成了光合作用概念形成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意义的教学活动应立足于启发学生运用知识来说明或解决实际问题,在分析和说明问题过程中领悟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设计方案重点:光合作用所需原料、条件、产物的实验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难点:光合作用实验的组织和实施光合作用的实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光合作用的发现引言:上一节我们了解了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的结构有着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

那么,什么是光合作用呢?光合作用是怎样被发现的呢?这还得从柳苗生长之迷说起。

17世纪以前人们认为,植物生长在土壤中,一定是从土壤中获得生长需要的各种物质。

一株大树那粗大的树干、茂密的枝叶、丰硕的果实,都是由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物质变化来的。

果真是这样吗?怎样证明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科学家是通过探究过程寻求有关自然界各种问题的答案的,揭示柳苗生长之迷也是如此。

在课前查资料的基础上,请同学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海尔蒙特的实验。

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设计了一个简单而又巧妙的实验:他将一棵重2.3kg的柳苗栽种到一个盛有土壤的木桶中,木桶内土壤的重量是90kg。

此后,他只用纯净的雨水浇灌柳苗。

为了防止灰尘落入,他专门制作了桶盖。

5年过去了,柳苗渐渐地长大了。

他再次称量柳苗和土壤的重量,结果使海尔蒙特大吃一惊:柳苗重量增加74.5kg,土壤重量仅减少了0.057kg!(配合投影图)同学们,根据海尔蒙特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小组讨论发言,得出结论:柳苗生长所需要的物质,并不是由土壤直接转化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板书:海尔蒙特柳苗生长之迷说明柳苗的增重来自水)提问: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从植物生活环境的角度分析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来源,还应该考虑什么因素?讨论发言:可提到阳光、空气。

看来,海尔蒙特的实验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

那么,后来的科学家又是怎样做的呢?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在研究助燃空气时,做了一个新奇的实验。

请几个同学分角色扮演蜡烛、小鼠、绿色植物和太阳,伴随着解说员的讲解表演普利斯特利的三个实验(配合投影图)。

分析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结论:植物能"净化"空气。

(板书:普利斯特利钟罩内的实验说明植物能"净化"空气)提问:当人们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甚至发现植物还会更严重地污染空气。

为什么学者们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呢?讨论回答引出下一个实验:阅读材料"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他还发现,光照下的绿色植物能够释放气体,这种释放气体的能力在夕阳西下时降低,日落后则完全停止?quot;这说明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光的重要作用。

(板书:英格豪斯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说明光的重要性)提问:英格豪斯的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光)讲述:那么,在光照下绿色植物究竟释放什么气体?这种气体是否与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有关呢?后来,科学家们了解了空气的组成成分,明确了这种气体就是氧气。

阅读材料:"1782年瑞士牧师谢尼伯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在光下放出氧气的同时,还要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在此基础上,1804年瑞士学者索热尔对光合作用首次进行定量测定,发现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植物的增重量大于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去氧的释放量。

因此他指出绿色植物在光下同时还要消耗水,这也与海尔蒙特的结论相吻合。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绿叶放在暗处数小时,消耗叶片中部分营养物质,然后把叶片的一部分暴露在光下,另一部分遮光。

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遮光的部分叶片无颜色变化,而照光的一部分叶片显示深蓝色。

科学家们已经证实,只有淀粉遇碘呈现蓝色,淀粉燃烧时能够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而它是一种有机物。

萨克斯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绿色植物在光下不仅能够释放氧气,而且能够合成淀粉等物质,供给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所用。

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活动称为光合作用。

这样,柳苗的生长之迷也终于被揭开了。

"提问: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各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板书:谢尼伯发现光照时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产物是氧;索热尔植物增重量大于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去氧的释放量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还有水;萨克斯发现光照时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才会增大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总结: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各是什么?这样一个生产加工的过程是在哪进行的呢?学生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阳光;产物是淀粉和氧;场所是叶绿体。

板书设计:(略)第二节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一、光合作用的发现海尔蒙特柳苗生长之迷说明柳苗的增重来自水。

普利斯特利钟罩内的实验说明植物能"净化"空气。

英格豪斯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说明光的重要性。

谢尼伯发现光照时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产物是氧。

索热尔植物增重量大于二氧化碳。

吸收量减去氧的释放量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还有水。

萨克斯发现光照时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才会增大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第二课时)探索光合作用引言: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我们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做出了初步的解释。

怎样检验我们对问题的解释是否正确呢?我们来做一组探索性实验。

(板书:二、探索光合作用)萨克斯利用对照实验法和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发现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光合作用。

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所给的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绿叶在光下是否能够制造淀粉?小组讨论: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同学们能够设计出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段时间,为什么?然后用黑纸片遮住叶片的一部分,将其放在阳光下照射。

思考叶片部分遮光的目的。

发给每组一片经上述处理后的天竺葵叶片,请参与上述实验过程的同学进行说明。

但是如何检验叶片中是否有淀粉存在,直接用碘液滴在叶片上行不行?还很难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