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建筑设计的特点及创新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建筑设计的特点及创新探讨
摘要: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学校一直以来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让学校
建筑设计显得足够重要。

学校建筑设计强调艺术性、人文色彩、校园文化,旨在
为学生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如何最好的实现这一目标非常值得探究。

本文立足于学校建筑设计的特点,重点论述学校建筑的创新设计要点与模式,包
括优化教学空间设计、优化非课堂教学空间设计、优化人文空间设计。

关键词:学校;建筑设计;人文空间
学校建筑设计与施工均较为特殊,有一个最基础的原则,即“形式追随功能”,确保学校建筑可以为教育教学所服务,便于学生高效学习和快乐生活[1]。

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创新和优化学校建筑已经成为必然,非常有必要对学校建
筑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确立出学校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和模式。

目前来看,已
经形成了较多的学校建筑创新设计模式,系统革新了当前传统学校建筑,值得推
广运用。

结合当前学校建筑设计的研究成果,本文更进一步探究学校建筑的创新
设计要点与模式,现作如下的总结和论述。

一、学校建筑设计的特点
学校建筑设计有最主要的三个特点,即教学空间强调灵活性、人文气息浓厚、温馨的生活场所。

在教学空间强调灵活性这一特点中,新课程改革向学校的教学提出了诸多新
的要求,必须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比如要实施信息化教学、探究式教学、
分层教学、合作式教学。

为达成这些目标,学校需要进一步科学规划教学空间。

以信息化教学为例,学校需要打造多媒体教室,且应该具备专业、灵活、开放这
三大特性。

如果学校的经济实力较强,则应该考虑打造教育综合体,增强教学空
间的功能、灵活性。

在人文气息浓厚这一特点中,学校的建筑要有浓厚的人文氛围,发挥出育人的最佳效能。

一方面,学校建筑强调文化元素的应用,随处可见
有文化内涵的古诗词、科学家标语[2]。

另一方面,多数学校注重教学楼走廊的设
计,便于学生在课下交流或学习。

一些学校的餐厅设计颇具功能性和艺术性,可
以让学生就餐时感受到人文气息,还可以用作他途,大大提高了学校建筑资源的
利用率。

在温馨的生活场所这一特点中,学校建筑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他
们的生活场所。

为此,学校建筑必须足够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他们在学
校中可以感受到安全、舒适,获得良好的身心体验,确保营造出一种温馨的生活
场所。

总而言之,学校建筑设计较为特殊,要坚持“形式追随功能”这一基本原则,应该不断探究新型学校建筑设计的要点和技巧。

二、学校建筑创新设计理念
基于学校建筑设计的特点,在创新时要有全新的设计理念。

具体来说,应该
有学校建筑创新设计的五种理念。

(一)打造教育综合体
学校建筑不能只倾向于某一种功能,而应该始终都是一个综合体,满足教学、实验、运动、艺术、交流展示等的要求,同时具备三大特性,即高效化、综合化、集约化。

坚持打造教育综合体这一理念,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高品质的学习生活
环境。

(二)学科教室应具备多种特性
设计教室时,要强调空间的协调和互补,坚持设计全学科教室,满足正常教
学模式、小型体验模式、大型活动模式的要求。

如果学校的经济实力雄厚,则可
以考虑建设“学习簇群”型的学科教室,协调分布人文教室、拓展学习区、科学
教室、教师服务区。

另外,教室的面积应该努力达到90m2及以上。

(三)整合空间设计和信息技术
学校建筑应重视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尝试建设智慧学校。

一方面,注重
教室场景的配备与完善,主要有“随时随地学习”、“翻转课程”、“智慧教室”这些场景[3]。

另一方面,校园建筑的设施设备均应该注重智能化,尤其是门禁、
预警、空调、水电、消防、监控、照明要实现智能化。

(四)打造高质量学习场所
学校是学生和教师长时间度过的场所,必须符合他们的身心、情感发展需求。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校建筑应该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高质量学习场所。

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创建高品质的地标建筑,让学校建筑可以有“明显特征”。

另一方面,学校建筑要强调室内环境的优化设计,尤其是强调文化氛围。

(五)重视人性关怀
学校建筑应该是拥抱所有师生的“全纳学校”,服务于每一位师生。

比如从
空间的“两性平等”这一方面来说,应该设计女同学专用的运动空间,女同学的
厕所面积也应该特别增加。

再比如学校建筑要强调安全性,所使用的建筑结构、
材料、标识均要质量达标,材料应具备绿色无污染的特性。

三、学校建筑的创新设计要点与模式
(一)优化教学空间设计
教学空间设计优化中,可以由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学空间组合方式要进
行优化,如果是线性排列的教室单元,则可以适当性的分离与错动,努力在走廊
与楼梯的周围形成更多的可利用空间。

如果是要打造模块化教育空间模式,则应
该将现有的教室办公用房、普通教室、辅助用房、专业教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
形成一个独立且联系的教学组团区域。

其次,普通教室要重点增加附属空间,比
如讨论空间、辅导空间、阅读空间、展示空间,让教室可以足够的灵活。

再次,
设计专业教室时,要强调个性化这一特点,为特定学科的教学提供良好条件。


艺术类的教室为例,设计和建设时应该树立“合并”意识,将绘画、音乐等教室
有机整合,打造一个综合艺术教学区,最大限度提高空间的利用率[4]。

最后,尝
试设计和建设碎片式运动空间,往往体育课和活动课时,学生到大操场的距离较长,便利性不足。

为此,可以考虑将各个楼层的空间利用起来,整合整合楼间零
碎空间,将有限的空间利用起来。

(二)优化非课堂教学空间设计
这里说讲的非课堂教学空间是指实现互动交流与信息资源共享的空间场所,
重要作用是弥补传统建筑空间的缺陷,实现进一步拓展教学空间的目标。

非课堂
教学空间设计优化时,可以重点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坚持“一个中心,多个
节点”的设计原则。

在“一个中心”中,要设置一个中心共享空间,以开放的形
式存在;在“多个节点”中,重点关注门厅、楼梯、走廊,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共
享分支,确保与中心共享空间可以协调和互补。

其次,注重走廊空间的优化设计,可以设计扩展式走廊、融合式走廊。

通过设计走廊空间,要满足学生互动交流、
课外学习的需求。

最后,条件满足时可以设计庭院空间,以求将各类教学空间联
系起来,可选择半围合式、立体复合式。

(三)优化人文空间设计
学校建筑应始终体现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主。

优化人文空间设计时,可以
重点打造绿色教室、女生空间、资源教室。

以女生空间为例,要区别设计适合于
女生的运动空间和运动课程,帮助女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同时要强调女生心理
环境建设。

再以绿色教室为例,要善于打造教室内的绿色空间,教室内可以配绿植,阳光充足之处可以种植,也可以考虑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校园内的绿色空
间可以用于园艺课教学。

总而言之,学校建筑要凸显人的重要性,让学生和教师
的身心可以始终处于舒适状态。

四、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和新时代的双重背景下,要更加重视学校建筑的创新设计,始终
坚持“形式追随功能”的原则,重点对教学空间、非课堂教学空间、人文空间进
行优化设计。

后续要在学校建筑的创新设计方面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掌握更多
的方法、技巧,以求不断增强学校建筑集约化、综合化、高效化。

参考文献
[1]徐经纬.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设计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
修,2022(03):52-53.
[2]魏丹枫.学校建筑设计创新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1(33):55-56.
[3]周春贤.体验式学校建筑设计特点及创新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14):41-42.
[4]于天赤.在规范制约下的中小学设计创新实践[J].住宅与房地产,2020(11):28-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