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市直事业单位历年考试真题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铜仁市直事业单位历年考试真题及解析
2022年贵州铜仁市直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人才公告、报名本卷须知、职位表考等最新资讯请点击:
第一局部言语理解与表达
本局部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
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开展,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
—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
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根底。
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开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
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科学原理不会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而发生改变
B.科学的深刻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与其定律阐述的简单性成反比
C.科学原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D.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推动了核能等20世纪新科技的开展
【正确答案】:C
2、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
〞两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
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
〞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
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
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中国古代诗人多善于写马
B.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是用来比喻良马神速的
C.武威铜马直接命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更为贴切
D.南北朝文人都喜欢马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解析:文段首先列举了古代诗句中关于良马称谓的表述,指出“紫燕〞和“飞燕〞都是良马的代称,最后一句用“所以〞引出文段的主旨——武威铜马直接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更为贴切。
因此此题正确答案是C。
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和政府职能的________,政府管理社会的方法逐步从行政管理向公共管理转变,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日趋多元化,________趋于多样化,正在形成以政府为________的、多元的、开放的公共管理体系。
填入划横线局部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转变手法中心
B.转向手段中心
C.转变手段核心
D.转向手法核心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解析:“政府职能〞与“转变〞是固定搭配。
排除B、D两项。
手段:指为完成一定的目标或任务所使用的一定的技巧。
手法:①处理材料的方法,常用于工艺、美术或文学方面,含有技巧、工夫、作风等意义;②待人处世的不正当方法。
题干中提到“公共事务的管理……趋于多样化〞,应选“手段〞。
排除A项。
因此此题正确答案是C。
4、毫无疑问,在今日武断批判中医的人中,不乏以“科学〞代言人自居者,将各种自己不懂的知识系统一棍子打死,归入__________。
这种态度不能不使人疑心其言论与知识的讨论无关,另有用意。
不过,在抗拒这种学霸的同时,我们也不必非要陷入相反的__________。
坦率地说,身为一个“中医〞,我以为目前的中医面对的最大危机不是外来的,而是内在的。
中医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一定程度上可谓是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局部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邪说、境地、罪有应得
B.异端、泥淖、咎由自取
C.异己、泥潭、责无旁贷
D.异类、困境、作茧自缚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异端〞现多指自认为正统者对异己的思想、理论的称呼,与题干中“不乏‘科学’代言人自居者,将各种自己不懂的知识系统一棍子打死〞相照应,故第一空填“异端〞适宜。
“异类〞、“异己〞针对的是人或其他生物,不能用来形容“知识系统〞。
“邪说〞一词语义过重。
5、20世纪.道·琼斯指数从66点涨至11497点,看似巨大,其实每
年只增长了5.3%,按这个速度,到2099年,道·琼斯指数将是两百万。
如果有人许诺每年给你百分之十的增长,那么,道·琼斯指数那么必须在2099年12月31日到达2400万点。
这个简单的算术题就能让人看到__________。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A.不要相信中国股市的股评家的炒作
B.每天在股市里有多少谎话
C.任何判断股市走向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
D.股市的短线搏杀、跟风炒作都是不明智的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解析:文段以道·琼斯指数的例子说明,虽然看似涨幅巨大,但换算成每年的增长率其实并不高,只有5.3%。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每年百分之十的增长是不现实的。
也就是说,“如果有人许诺每年给你百分之十的增长〞,那多半是谎话。
B项的结论衔接恰当。
文段中并未提到“股评家的炒作〞和“股市的短线搏杀、跟风炒作〞,也无法判断“股市走向〞,故排除A、C、D。
此题答案选B。
6、学术没有钱就像艺术没有钱一样,大概是很难开展的。
马克思没有恩格斯的资助,怕是写不完资本论的——尽管他是天才。
杜甫如果不是有当着刺史、节度使,可以给他资助或支一份饷银的高适、严武辈可以投靠,他在成都那些年的生活、创作,都得是另外一副模样——哪怕是诗圣。
但是。
单靠钱也堆不成学术,堆不成艺术。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A.没有钱。
学术和艺术的开展寸步难行
B.马克思和杜甫的成就离不开朋友的资助
C.钱是学术和艺术开展的必要条件
D.只有钱和没有钱一样.学术和艺术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展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解析:文段首句指出学术和艺术没有钱很难开展,其后举例论证这一观点,最后一句讲的是仅靠钱学术与艺术也很难开展。
综合分析,即答案D。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铁路客车动车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车防火系统也很先进,重要设施都附有防火装置。
①并与地面通讯,实现地面对列车的监控
②能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的控制
③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动车组即可自动减速或停车
④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
⑤无需人为干预
A.②①⑤④③
B.②④①③⑤
C.⑤④③②①
D.⑤④①③②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解析:该题①②④句讲的是“动车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的优越性,而依据④句开头的“同时〞和①句开头的“并〞,这个句群的
内部排序应为②④①。
而③旬开头的“一旦〞说明这是一种突发情况,⑤句中的“无需人为干预〞对应③句中的“自动减速或停车〞。
据此,横线处的排列顺序应为②④①③⑤,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项。
8、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意识)和表现欲(参与意识)、求知的欢乐和实现愿望是推进课堂教学开展的永恒的内动力。
没有认识的__________,实质上就没有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局部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需要、教学
B.欲望、教育
C.需要、教育
D.欲望、教学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这道题讨论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与课堂教学开展的关系,即认识的欲望与教育的关系。
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要求的反映。
“需要〞侧重于社会要求。
“欲望〞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
由题干中“求知欲〞可知第一个空应选“欲望〞,教学是一项活动,教育在广义上包括教学。
所以,第二个空应选“教育〞。
即B项。
9、①韩国发表国防白皮书称,如果朝鲜半岛__________战争,美国将向韩国增兵69万、军用飞机2000架、战舰160艘。
②一切生物,无论是变形虫、大肠杆菌、植物或是人类,均使用同样的遗传密码,这表示生物是由同一祖先__________而来。
③在家庭中,把丈夫与妻子、父母与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紧紧__________起来
的是亲情。
填入划横线局部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爆发、衍化、联结
B.爆发、演化、联结
C.爆发、演化、连接
D.爆发、衍化、连接
【正确答案】:B
10、五十多年后回忆这段历史,杜老依然__________。
然而他也没有__________土改实施过程中的缺陷,例如消灭富农和侵犯中农,以及没有严格依法保护劳动者财产利益。
填入划横线局部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直言不讳、回避
B.毫无隐瞒、忌讳
C.慷慨激昂、避嫌
D.激情满怀、避讳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解析:由“然而〞可知,其前后有转折关系,而“直言不讳〞与“没有回避〞、“毫无隐瞒〞与“没有忌讳〞不构成转折关系,排除A、B。
再看第二空。
避嫌:防止嫌疑,后面不能跟宾语,排除C。
第二局部数量关系
1、现有边长为1米的一个木质正方体,将其放入水里,有0.6米浸入
水中。
如果将其分割成边长0.25米的小正方体,并将所有的小正方体都放入水中,直接和水接触的外表积总量为〔〕。
A.3.4平方米
B.9.6平方米
C.13.6平方米
D.16平方米
【正确答案】:C
2、全家4口人,父亲比母亲大3岁,姐姐比弟弟大2岁。
四年前他们全家的年龄和为58岁,而现在是73岁。
问现在父亲、母亲的年龄是多少A.32,29
B.34,31
C.35,32
D.36,33
【正确答案】:B
3、两家工厂生产相同规格的运动上衣和运动裤,A厂每月用12天生产运动上衣,18天生产运动裤,每月总共可生产8640套运动服。
B厂每月用16天生产运动上衣,14天生产运动裤,每月能够生产6720套运动服。
两家厂商为提高效率联合生产后,每月(按30天计算)最多能够生产多少套运动服A.15360
B.16780
C.17280
D.21600
【正确答案】:C
4、张大妈去超市二楼购物。
如果人不走任由电梯载上需要10秒钟,电梯不动张大妈自己走到二楼需要15秒钟,买完东西后张大妈下楼,如果她下楼的速度是上楼的两倍,但手中提了东西后速度又是空手时3/4的,那么张大妈在电梯运行的情况下走到一楼需要多少秒钟
A.10
B.6
C.5
D.4
【正确答案】:C
5、第48题在全市乒乓球比赛中,参加比赛的队伍进行单循环赛,一共赛了28场,问共有几个队参加比赛
A.6
B.7
C.8
D.9
【正确答案】:C
第三局部
1、反暗示效应,是指在有一定心理对抗的情况下,用夸张或者激将的间接方法影响别人的行为,产生相反结果的效应。
一般是通过说反语或过分夸大,以诱导别人到达自己想要的结果或者发生想得到的事件为目的。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不属于反暗示效应的一项为哪一项〔〕。
A.痛失街亭之后,诸葛亮临危不乱,上演空城计使司马懿退兵
B.街边摆摊卖化装品的小贩把其产品的功能吹得神乎其神,结果几乎无人购置
C.制片方在某恐怖片上映前宣称“胆小者和心脏病人不宜观看〞,但上映后座无虚席
D.王先生教育儿子小王好好读书,不要天天玩网游,然而小王对他的教诲置假设罔闻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反暗示效应定义要点是:①用夸张或者激将的间接方法;②产生相反的结果。
A、B、C三项都属于用夸张或者激将的间接方法影响别人的行为,产生了相反的结果,因此三者都属于反暗示效应。
D项王先生教育儿子只是正面的说教,并没有“用夸张或者激将的问接方法〞,不符合①。
故答案选D。
2、舌尖现象: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通常会遇见的体验是所谓的“舌尖现象〞,这是一种“几乎就有了〞的感受,答案就在嘴边,我们能够清晰地感觉到,却没有方法把它说出口,或加以具体的描述。
这是因为大脑对记忆内容的暂时性抑制所造成的,这种抑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现象属于“舌尖现象〞的是〔〕。
A.小欣做了一份非常漂亮的筹划方案纸稿,却在展示时没法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方案中的精华局部。
最后还是同事帮助才得以过关
B.老林在逛街时遇到多年前的同学,由于时间太过久远,印象模糊,导致他怎么也叫不出该同学的名字
C.小轩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GRE考试,突击强记英语词汇,但早晨刚
记忆的200个词汇,到了晚上就忘记大半
D.小茜参加数学竞赛时,有道很熟悉的大题,记得老师辅导时讲过,但就是想不起来怎么做,交了卷刚出考场,就回忆起老师讲过的解法【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舌尖现象〞的定义要点:①答案就在嘴边,能够清晰地感觉到;②无法说出口或加以具体的描述;③大脑对记忆内容的暂时性抑制。
A项不符合③,B项不符合①和③;C项不符合①和②。
D项符合定义要点,故答案选D。
3、有医学研究显示,行为痴呆症患者大脑组织中往往含有过量的铝。
同时有化学研究说明。
一种硅化合物可以吸收铝,陈医生据此认为,可以用这种硅化合物治疗行为痴呆症。
以下哪项是陈医生最可能依赖的假设
A.行为痴呆症患者大脑组织的含铝量通常过高,但具体数量不会变化
B.该硅化合物在吸收铝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副作用
C.用来吸收铝的硅化合物的具体数量与行为痴呆症患者的年龄有关
D.过量的铝是导致行为痴呆症的原因,患者脑组织中的铝不是痴呆症引起的结果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解析:前提型题目。
题干由“行为痴呆症患者大脑组织中含有过量的铝〞和“硅化合物可以吸收铝〞推出“用硅化合物治疗行为痴呆症〞。
由于硅化合物是通过降低大脑组织中的过量铝含量来到达治疗目的的,那么D 项是必须的假设,否那么陈医生将不能得到题干结论。
B项,即使会产生副作用,
也不代表就不能治疗,因此并不是题干论证所必须的假设。
其他各项与题干论证无关。
故答案选D。
4、喜欢一个人,是一种感觉;不喜欢一个人,却是事实。
事实容易解释,感觉却难以言喻。
从这段话可以推知〔〕。
A.喜欢或不喜欢一个人都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B.喜欢或不喜欢一个人都属于非理性的感觉
C.不喜欢一个人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D.喜欢一个人是说不清楚缘由的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解析:结论型题目。
由题干论述“喜欢一个人,是一种感觉;而感觉是难以言喻的〞,可知“喜欢一个人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同样由“不喜欢一个人,却是事实;而事实容易解释〞,可知“不喜欢一个人是可以解释的〞。
A项错误;B项是否有“理性〞在题干中没有表达;C项与题干观点矛盾;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5、所有的错误决策都不可能不付出代价,但有的错误决策可能不造成严重后果。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有的正确决策也可能付出代价,但所有的正确决策都不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B.有的错误决策必然要付出代价,但所有的错误决策都不一定造成严重后果
C.有的错误决策必然要付出代价,但所有的错误决策都可能不造成严重后
果
D.所有的错误决策都必然要付出代价,但有的错误决策不一定造成严重后果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考查模态词的转化关系。
不可能不=必然,所以前半旬等值于“所有的错误决策都必然付出代价〞;可能不=不必然,所以后半旬等值于“有的错误决策不必然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