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网络在中专医学教学运用中的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网络在中专医学教学运用中的体会
摘要在教学法的改进和研究中,通过多媒体在医学教学中应用与实践,体会到多媒体在医学教学中的优势,寻找到一些医学多媒体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口,也认识到多媒体在教学运用中的局限,传统教学模式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相结合是医学教学的理想模式。

关键词多媒体医学教学教学改革
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改创新的结合,是一种新型思维能力的训练,一种先进、超前意识的强化,从而使多媒体的教学应用更有创造性,更有实用价值。

形象、真实、直观的投影、录像、录音、图片、模型等教学媒体,不仅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兴趣,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笔者就科技教师如何正确应用多媒体教学,并针对教学中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提出思考。

一、医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
研究表明人类的学习中94%的信息是由视觉和听觉获得。

国内外专家研究认为同样的内容只凭听能记住15%,单凭看能记住2 5%,而视听结合可记住65%。

多媒体技术将数据、文字、图像、声音有机地融为一体,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形式单一的弊端。

在医学教学实践中,某些典型和重症病例的患者也会因见习学生过多而拒绝配合,这既影响了教学效果,也不利于病人的身心康复,进而影响诊、疗、护的效果。

通过将临床日积月累的真实病例拍照、录像、输入计
算机和精心编排制作,既真实地再现了临床病例的特点,又加强了学生对疾病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从而解决了教学中临床病例资源不足或匮乏这一难题。

通常教学程序目前我们在上完课后才能组织学生见习,这种情形下,学习理论和观看临床病症就会脱节,学生的印象也不深,而多媒体网络课件则可边讲授理论边重现临床病症,把医学教学的信息空间扩展和放大了,大大丰富信息的表现力,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更利于学生准确、全面、深刻地接收知识。

其次,多媒体技术能自由地控制和干预信息的处理,可以形成教材与实验操作、实验与临床、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和相互交流的操作环境及身临其境的场景,图像清晰,动画逼真,强有力地吸引了学生,消除了学生对病人的紧张感,同时学生可在校园网上自选内容,任意选择章节和图像学习,并反复回放,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记忆功能、存储功能进行有趣味性地学习。

在临床教学中,通过调用教学医院的病案管理系统中的相关病历,进行实例讲解,同时通过网络取得最新的数据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如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手术现场教学的方式更是提高学生临床见习机会,避免学生进入手术室带来的污染后果,另外教室在网络上开辟专门的讨论或发送接收电子邮件,在课后通过电脑网络与个别学生或每组学生取得联系,从而继续课堂讨论或个别指导。

医学学内容繁多,章节复杂,解剖结构立体性较强,单靠理论讲授,难以明白其中结构分布。

如外科教师在讲授骨折的移位类型及其机理时,将受伤部位的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等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
并通过动画将受伤的过程,骨折断端如何在外力、肌肉收缩力、肢体重力的综合作用下,产生不同方向的移位所造成的畸形,反复、形象、生动、连续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可形成较牢固的记忆。

同时还可显示断端移位时对肌肉神经血管产生压迫的情况,由此造成的血管、神经损伤的后果,如“骨筋室综合征”的形成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解剖学基础。

从而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医学多媒体教学改革的创新点
1.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根据章节特点,因课制宜,跳出教科书的限制,从教学资源库、专业信息网站和校外网络教育资源中,选取自己认为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内容,实现课堂教学设计的“个性化构建”。

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处理”一章,以教学大纲为授课依据,充分利用已有的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物学、内科学等五个网络教学资源库,吸取水、电解质平衡方面的最新进展,把从基础到临床的有关知识用文字、图表、动画、照片等有机组合起来,有效地实现了知识的逻辑联接和学科的交叉融合。

在讲授腹部损伤之前利用动画展示损伤过程,伤后医生体格检查时病人的表情,医生运用的检查手段,引起学生浓厚的探求兴趣,然后分小组对这个病例进行分析讨论,这样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行发现问题、师生共同寻求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一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创建了师生互动式的学习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

对学生获取的信息进行总结,
时时调整教案。

事实证明,用这样的方式引入课题,效果良好。

2.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

根据基层医疗服务的特点,筛选和优化知识点,淘汰了内容陈旧、技术落后的实验。

通过打破实验课传统设置模式,重组原先分散于各课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实验,我们教研组经过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提出了构建新的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思路和方案,如:药物学中的局麻药的运用就可以在医学动物实验中完成,搭建了基础与临床的桥梁。

利用多媒体课件回放活体上的切开、缝合、止血,学生在动物实验中反复训练以上的操作,充分合理利用了实验教学资源。

3.从实处入手,着重教材革新。

医学课程体系应当是培养职业能力,但职业的现实性因素决定了课程和教材是多变的,靠得住的是有能力创新的教师。

大多数卫校学生90%以上来自农村,普洱卫生学校专门开设了农村医学专业,教学内容要充分体现基层的医疗活动,重点就是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急重症抢救,转送的原则,通过早期处理,提高病人的救治成功率,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与基层医疗市场接轨。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考核,每个教学班级的合格率均在85%,充分体现了卫生职业教育的有效性原则。

4立足于“引”和“导”,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在校园网上公开教学班级教案。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差别,制定出分阶段、分层次的计划,提出具体要求,增强了教学中的可操作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产生成就感。

在心肺复苏多媒体课件动画设计中,移动鼠标,病人心跳、
呼吸恢复了,学生很感兴趣。

在实作训练时,利用心肺复苏智能化教学模型,让学生体验到病人复苏成功的喜悦,此时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实践的过程中来。

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医学无菌技术操作注意事项,然后播放短片,让同学找错,此时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通过上述的教学活动,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无菌观念,为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医学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1.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多媒体计算机及其他高技术附加值的教学配套设备增加,以及网络设施呈现出种类众多、更新迅速的态势,加之全能型制作人员少,在财力、人力、物力上进行较大的投入而使用效率低下,近期效益不明显。

2.现在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建设大多局限在教师制作、网上搜索,课堂上使用讲解的形式。

教学资源的建设主要是自己积累,因而相对有限。

2.学生易产生视疲劳从目前使用情况来看,播放的画面反复切换,使学生易产生视力疲劳。

3部分教师在教学制作中画面过于花俏复杂,喧宾夺主,影响力教学内容的吸收。

4.部分教师太依赖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中不能和学生进行传统的教学交流活动,从而影响到了师生的情感交流。

总之,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学改革,体现多媒体的先进特性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能够得以充分地发挥,对探讨新的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