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写作的源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写作的源泉
【内容摘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观察的习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训练学生边观察边想象的能力,注重自我独特的感受与体验。
让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口,用我手写我心,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关键词】生活写作观察体验描绘
《语文课标》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本质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由此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
几年的作文教学,感受更深的是许多学生作文时咬着笔杆子时的无奈——“写什么呀?”,老师批改作文时的烦恼——“瞎编!”
写作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重要工具,有着较强的应用性和社会性。
而文章作为艺术,本身应该是来源于生活的。
离开了生活的作文,学生恐怕也只能叼着笔,皱着眉问“写什么呀?”离开了生活,老师批改作文时的感受也只能是“瞎编”,“没有真情实感”。
如何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以下是本人几年来从事作文教学的几点肤浅认识:
一、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记得有一次作文检测,题目是《精彩的故事会》。
应该说学校每学期总要举办各种各样的故事会。
学生都有亲身经历,然而从交上来的习作却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除了只会看热闹之外,他们对选手的表现,观众的反映等不会有意识地去观察。
所以写出来的文章纯粹是“记流水帐”。
不久前,我带着几个学生去参观航模展览,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应该够“难忘”了吧。
一路上看不完的都市风光,场馆里到处新鲜,孩子们欢蹦乱跳,高兴劲儿就别提了。
但如果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很少有孩子会玩儿会看的,也很少有孩子能从这种玩儿中学到什么。
连看的顺序都没有,哪儿都新鲜,到写作时也只是从一堆的东西中挑几个,简单记了名字,补上几句了事。
也许因为这样的经历太少了,孩子们还没有学会
在这样的生活实践中去观察,也就是说没有形成观察生活,有意识地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
没有这种足够的观察经验,不知怎样看,从中应该得到什么,试问又如何去写呢?
小学生作文是用我手写我口,用我手写我心,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
也就是说,小学生作文要反映的是他们自己的生活实际。
可见,生活才是作文的基础,而观察是获取作文素材的前提,是作文的起点。
不断地观察生活有助于提高作文的水平。
所以,作文教学的前提首先要教会孩子观察生活。
为了提高观察的质量,我们要注意观察方法的指导。
首先,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在明确了观察对象之后,要鼓励孩子观察到底,不要轻易转移观察目标。
其次,要有顺序有步骤地观察。
比如观察植物,可按花、叶、茎、颜色、姿态顺序去看。
再次,要注意多角度去观察事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多角度变换视角能获得全新的感受,认识也会更准确,可以培养孩子另辟蹊径的观察方法。
另外,教会孩子把类似的物体对照,比较也是很好的方法。
例如:看苹果时,可以对比梨子,看它们的外形、表皮及果肉、果核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等。
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也要进行适当的训练,以形成一定的能力。
首先,要训练学生对各种事物进行全面、有序地观察。
比如对简单的事物会多角度观察,对复杂的事物会按一定的规律去分层次地观察。
其次,要训练学生较细致的观察能力。
从课文中我们就能学到这样的观察方法。
如色彩、形状、动作、神态等微妙差异,我们都要认真的去看,去打量,去端详,去注意辨别,这些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细致观察能力的。
再次,要训练学生深入观察事物的能力,也就是说不仅要看,更要以审视的眼光去发,即在观察的同时要辅以思考和想象。
这样便促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提高他们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另外,还可以调动孩子的每一感官协同感知来训练观察能力。
训练孩子多种器官感知同一件东西,或用不同的感官感知不同的东西,将会大大增强观察的效果。
如倾听音乐、触摸质地、品尝味道、体会感觉等,也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和引发学生的想象。
此外,观察天气变化的训练,先听天气预报,然后观察天气的具体变化,包括太阳的显隐,云的变化,风的变化,以及街景的变化等。
边看边议论:“……怎么样了?”、“和刚才有什么不同?”“现在……怎么样了?”或“现在……像什么?”等。
然后做记录,但要注意引导孩子抓住典型特点。
还可以带着孩子到教室外走一走,观察小雨时,阳光下,雪后天晴,蒙蒙晨雾以及起风时的情景。
而后,写成小的片段,同学们也是饶有兴趣。
二、教会学生体会生活
生活中我发现很多孩子的课余时间(包括在家里),几乎都是在"游手好闲"中度过的。
这样的生活会有几个孩子有“我喜欢……”或“真难忘……”的经历呢?
而我们的作文题目中竟有“我学会了……”面对这样的题目,我们就不难理解孩子们为什么会摇头叹息,会抄袭,会没有真情实感地瞎编了。
写不好,还要写,因为老师要检查。
那么,除了抄袭改写,也只好瞎编了。
我们要求的真情实感又从何谈起呢?教作文时我们常说: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身边的,周围的,要具体,有真情实感……难道我们的学生坐在教里听老师这短短的几句道白,或是坐在家里,吃着家长洗好的苹果,听着家长洗衣做饭的声音来创作“我学会了……”吗?所以,作文教学更要教会孩子体验生活,这是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最好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积累生活素材,向生活学习真情实感。
体会生活,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
比如学生之间发生的小矛盾。
我会引导学生当当小法官,判断一下谁是谁非。
附近的街道正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改造,利用节假日时间,我会带着学生们到工地旁走一走,通过采访调查感受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有一段时间,我们班负责校门外一条几十米长的“红领巾卫生街”的卫生。
这是一条比较热闹的农村街道,却很脏,尘土、纸屑、杂物……每次都要拉走几车。
起初,同学们不愿意干,有的嫌脏,有的嫌累……于是我拿起工具和他们一起劳动,并参与他们的讨论,纠正他们错误的言行。
满身灰尘和汗水之后,终于干完了,大家一边拍着身上的土,一
边听着路人的赞叹:“这群孩子真行,这条街从来没有这样干净过,看着也舒服…”回来的路上,我看到大家的脸上挂着笑容。
有议论,有汗水,有辛苦,但也从中尝到了付出的喜悦。
回去后,我让他们把经过写下来。
我发现很多同学不仅能把经过写得具体,而且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于是,选了几个同学的作文在班上朗读,同学们表现出了少有的热情,互相评议,收获很大。
这使我深切地感到:用心参与,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才能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
而这样的作文,真情实感便会自然的流露出来。
三、教会学生描绘生活
⒈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记下来
对于恐龙的知识,绝大部分学生是从有限的文字、图片或电视开始的,所以参观恐龙园对他们来说无疑会更新奇,充满刺激与诱惑。
在参观前,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知识,鼓励他们看一些有关的书籍资料等。
并留给学生一道“恐龙知识知多少”的问题。
不仅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也很好的避免了参观时的盲目性。
参观前,让学生准备好一份备忘单,上面记录着他们各自希望到恐龙园解决的问题。
有些是探寻事实的,但更多的是希望得到推断的结论和想法。
学生必须通过观察,自己去弄清楚。
参观中,他们兴致勃勃地看,一起学习,不断地议论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随时记录下来。
回来后,只要按照自己的感受或老师的指导进行适当地加工整理,就成为一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内容具体的文章了。
⒉从孩子的生活写起
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有着很多有趣的,值得我们参与,吸引我们参与的事物,对于孩子也是如此。
生活中,我想没有哪一位孩子不喜欢卡通片和漫画。
卡通片是专为孩子设计的,还有大量的玩具,他们最符合儿童的心理要求。
以卡通片为例,它是培养孩子敏锐观察力的一位好老师。
例如:孩子在看卡通片时,会留心观察片中人物的对话、行为及使用的武器等,并记住片中的各种情节。
他们聚在一起时,总爱讨论昨天看了什么动画片,怎么怎么样,并模仿片中人物的说话和动作。
相互
交流中又激发了他们更多仔细观察故事细节的能力,因为他们都希望自己讲得最准确、最精彩。
另外,选一些印刷精美的漫画册,和孩子们一起欣赏、讨论,激发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会是一件有趣的事。
让学生一起看同一幅漫画,让他们叽叽喳喳地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然后希望他们把看到的、想到的和一起讨论的内容写下来,对于他们来说,不会是很难的事。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做的是“授之以渔”。
所以,当孩子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我们不要告诉他们开头怎样写,中间怎样展开,最后如何结尾的"公式"模式的作文。
而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格式,要说出自己的心里话,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内心活动,这样才不至于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当学生学会了观察,便会在生活中留心去看,去听,且主动体验,然后用头脑去加工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这也是一种历炼。
只有生活才能使人博大,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去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把眼睛还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看,去观察生活;松开拽着孩子的手,让他们自己去做,去体验生活;打开禁锢孩子思维的锁,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畅谈,去描绘生活。
线愈长,风筝飞得愈高远,让孩子们尽情的在生活的海洋里遨游吧!
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