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四-六月份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4—6月份月考试题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
一、填空:(20分)
①×12表示() 12×表示()
×表示() 1 ÷表示()
②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是这根绳长的其中2段长()米。

③2 与的积的倒数是();3 的倒数是();()的倒数是0.6。

④0.625×()=1.8×()=4 ×()=1
⑤×3= ×()= ÷()
⑥把甲班人数的调入乙班后,两班人数相等。

原来甲班比乙班多
⑦1 的分数单位是(),再加上()个这样的单位,就等于最小的质数。

⑧13÷3=()……(),如果商用小数表示是(),用分数表示()。

⑨一个最简分数,它的分子和分母的积是28,这个分数是()和()。

⑩甲数的等于乙数的,如果乙数加上4,则甲数等于乙数,那么乙数是()。

二、是对是错:(5分)
1.一个数除以分数的商一定比原来的数大。

()
2.因为25比20多,所以20比25少。

()
3.两个完全相等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4.把2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5段,每段长占全长的。

()
5.1吨货物的和一批货物的,它们的重量一定相等。

()
三、计算:
1.简算:(18分)
①×21 ②16×③36×(+--)④×31-⑤+3÷5+×3×98
⑥14 ×1.25+1 ×0.5+5 ×1.25
2.按指定程序算:
①规定:△2= ×
△3= ××
求:△4= △3
②规定:本帮A * B=B×B×A
计算:(2 * 3)*(4 * 1)=?
③ a⊙b=8×a-18÷b
求:7⊙9=?
3.列式计算:
①从3个20 里减去124的,差是多少?
②甲数是18,乙数的是40,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
四、走进生活解决问题:(40分)
1.火车原来平均每小时行120千米,提速后每小时行140千米,火车的速度约提高了几分之几?
2.有一桶油第一次取出2.1千克,第二次取出余下的,这时桶里还有7.5千克,这桶油原来有多少克?
3.一个打字员打一份稿件,第一天打40页,第二天打45页,还剩,没有打,这份稿共有多少页?
4.把276包水泥分为两堆,第一堆的和第二堆的一样多,这两堆水泥各有多少包?
5.图书馆共有故事书630本,其中故事书占,这学期又买来一批科技书,这时故事书占两种书总数的,新买来的科技书多少本?
6.一堆细沙,第一次云走它的,第二次云走的是第一次的,第三次运走的是第二次余下的,这时还剩下8吨,问这堆细沙原来有多少吨?
7.某小学三年级共有两个班,共有学生90人,其中少先队员有71人,又知一班少先队员人数占本班的人数的,二班少先队员占本班人数的,求这两个班各有少先队员多少人?
8.在迎接香港回归的晚会上,香港举行了3000人的大合唱,已知参加大合唱的男演员人数的比女演员人数的少500人,参加大合唱的男女演员各多少人?
正确读写“鼓动、跃动”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三)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课前
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材料,以了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教学时数 2 课时第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张海迪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该书自1998
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 万字。

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
一点,就继续艰难地创作。

张海
迪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去年岁末,胡玉萍拿到书稿后,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

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仿佛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确乎是沉甸甸的……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 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
子读通顺。

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

2、小组合作学习,抢读生字生词卡片,比一比谁认识的生字又快又多,请优胜者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轮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全班交流:请一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识字成果,再请一个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评议。

三、整体感知课文
1、配乐范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播放贝多
芬的《命运交响曲》。

出示思考题:a.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b.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c.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2、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1)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

去掉一个不可以。

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2)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从生命诞生这个角度说明,生命力之强大。

“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3)三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

要珍惜生
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四、教师小结
正是由于为生命而奋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

12 岁就患了类风湿关节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虽然病情恶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第二课时
一、温故导入
1、朗读课文
2、自主品读:轻声吟读,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地方,反复读。

二、研读与赏析
1、师: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们,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

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看看三个事例分别抓住哪一个关键词,侧重哪一个方面,三点思考分别提出了哪三个要求。

2、学生讨论明确:飞蛾生
之欲望生命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生命的价值心
跳生命珍视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