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2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页,共36页。
点拨:(1)国家政策是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 推动力。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shuǐpíng)迅速提高,是因为当地工业化对城市化 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
(3)珠江三角洲地区并不一直具备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条件。在经济发展的 初期,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工资 水平(shuǐpíng)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已丧 失。
第二阶段
主导产业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在全国 的地位
存在 问题
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 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 主要生产厂家
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 国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政区之首
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吸 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工业化与
引外资额增长相对较慢;劳 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支撑产
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 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城市建
劣势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 背景 调整,为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
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
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工业实力大为增强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 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 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 业结构调整
第十页,共36页。
第一阶段
第二十九页,共36页。
〔针对(zhēnduì)训练3〕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 年开始积极
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 业体系。下图是“该市 1990~2010 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导学号 70292355
增长的贡献(gòngxiàn)大小也不同,对于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方法可以概括如
下:
1.结合图例,看产业比重的变化
(1)看增加还是减少。
阅读图例,分清三大产业,读出数据,观察不同年份其比重的变化及变化
的数值。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
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都是呈不断下降趋势的;第二产业的比重一般是
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D.培育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
第二十三页,共36页。
[解析] 第(1)题,石化产业为市场导向型产业。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 (fāzhǎn)较快,对石化产品的需求量大,同时海洋运输便利,为石化产业的发展 (fāzhǎn)提供了条件。第(2)题,广东地处珠江下游,水能资源有限;加强省际联 系,加大资金和科技的投入,培育品牌,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都利于广东省重 化工业的发展(fāzhǎn)。
第二十二页,共36页。
(1)珠三角地区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条件是( A )
A.市场广阔,海运便利
B.政策优惠
C.科技发达
D.土地资源丰富
(2)下列关于珠三角地区重化工业发展举措的叙述,合理的是( D )
A.积极开发水电,为广东提供重化工业所需的原料和能源
B.加强(jiāqiáng)区域间资源调配,积极实施产业转移
不同 点
工业化、 城市化特 点
工业化与 城市化的 关系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时间长,工业化和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基 本上可持续发展,城市化过程付出代价较小,城市化水平高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和工业化起步晚,发展快,导致城乡差距扩大, 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盲目流动,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
在发达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二者协调发展,较为合理
先上升,达到一定阶段后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更高。
第二十七页,共36页。
(2)看变化的速度。 结合图示的数据变化,观察其变化的速度大小,如发达国家中第一产业的 比重已下降到较低水平,故以后下降速度趋缓。 2.抓主导产业,分析其内部的变化 根据数值的判断,可以找出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内部并不是完 全不变的,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第二产业,由原来(yuánlái)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第十五页,共36页。
考点(kǎo diǎn)二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
知识梳理

1.问题产生的原因 (1)受地区产_业__(c_h_ǎ_n_y_è_)_基__础和__市__场_腹__地____等条件的限制(xiànzhì),对外资的吸
引力正在下降。 (2)缺乏合理的__规__划__与__管__理_______。
第十六页,共36页。
2.问题(wèntí)与对策
问题
对策
产业_(_c_h_ǎ_n_yè_)_升__级面临困境
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重工业和 机_械__(j_īx_i_è_)制__造__业,推动产业升级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构建__大__珠_江__三__角__洲___城市群
生态环境 问题日趋严重
加强__规__划_与__管__理__
知识梳理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1第)_二__(d_ì_è_r产) 业比重下降,___第_三____产业比重上升。 (2)__劳__动__力__和__资__源__密__集__型_____产业比重下降,_技__术___、_知__识__密__集__型_____产业 比重上升。 2.国家的__对__外__开_放____政策。 3.良好的区位条件:毗邻__港__澳__,靠近(kàojìn)东南亚,有利于接受港澳 产扩业散的______,国参际与分_工_________。 4.全国最大的__侨_乡___之一。
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A业是( )
A.休闲旅游业
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
D.房地产业
第十四页,共36页。
[解析] 第(1)题,图中信息显示当地在2000年到2012年间,第一产业产值 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上升,说明在此期间当地第二产业发展 快,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化不大,但当地经济总 量(jīnɡ jìzǒnɡ liànɡ)变大,故在此期间第三产业产值也应快速增加。 第(2)题, 崇明县位于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区域内经济发达,居民消费水平高。崇明县独 特的自然环境适宜发展休闲旅游业。
2第二阶段主面导临产问高业题新政::技策__(术__zh__(èɡ__nā__go__c__èx)__īn_优_jì_势s_h产不ù)业明显,
1990年后
_劳__动__力_______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需进行产业升级
第七页,共36页。
2.城市化 (1)现状(xiànzhuàng):我国密城集市(m分ì布jí)最为______的地区之一 (2)表现城城市镇__规__(数__àshn模__量ùg__)l__i ____迅猛速 增扩,大 城市与乡村___交_错____分布 点拨:不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动力并不完全相同,不同区域因发展条件不 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动力也不同,如“珠三角”地区的动力主要为对外开放,而“长 三角”地区的动力主要为大城市扩散。
对较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 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
相对较慢
严重
第十一页,共36页。
名师点拨:不同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特点及关系。 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并进(bìngjìn),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发 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对比,其发展特点方面存在异同,具体 如下表所示。
相同 ①工业化初期,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都比较低,但城市化已超过工业化; 点 ②工业化以后,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
精准高考
地理
人教版
第一页,共36页。
必修三
第四章 区域经济(jīngjì)发展
第二(dìèr)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二页,共36页。
1 考点突破
2
图表精析
3 课堂达标
4
复习练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页,共36页。
考点突破
第四页,共36页。
考点(kǎo diǎn)一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第二十四页,共36页。
图表精析
第二十五页,共36页。
产业结构(chǎn yè jié ɡòu)示意图的判读
第二十六页,共36页。
产业结构示意图主要反映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变化,一般有柱状图、曲线图和饼状
图等形式。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
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远滞后于城市化水平,城市发展不合 理,产生了严重的“城市病”
第十二页,共36页。
〔针对(zhēnduì)训练1〕
(2015·上海地理(dìlǐ))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 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完成(1)~(2)题。
第十三页,共36页。
第三十页,共36页。
点拨:在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往往形成城市群,这也是区域经济 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城市群可以产生巨大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构建城市群 需具备以下条件:(1)高密度的聚落;(2)一国乃至全球的发展枢纽;(3)拥有发达的网
络结构;(4)合理的城市职能分工。
第十七页,共36页。
核心研析 1.影响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区位因素 一个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一般(yībān)可从国家政策、资源和能源
第六页,共36页。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进程呈现两个发展阶段:
主导产业:_劳__动__密__集__型___产业 1第一阶段 优点:一些工厂迅速成为 1979~1990年后 国__内__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缺点:吸引的外资产额品及(_c_h_ǎ_n_p_ǐ_n_)附__加__值相对较低
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区位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20世纪 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都得到长足发展,但发 展条件明显不同:
第十八页,共36页。
发展历史 工业中心 工业部门 国内腹地 产业基础 科技实力 人才队伍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起步晚、发展快
(1)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huánjìng)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
第八页,共36页。
核心研析 1.背景和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
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 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 (yǒulì)的地理条件,具体如下 面框图所示。
第九页,共36页。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发展(fāzhǎn)的两个阶段
时间 优势
第一阶段
1979~1990年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 优势、侨乡
上海、南京、杭州
广州、深圳、珠海
轻型及精密机械、轻纺、电子、化工 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业

小(受南岭影响)






第十九页,共36页。
2.解决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法 工业化、城市化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 重,交通拥挤等,因此各区域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调整产业结构、调整 工业布局、积极(jījí)发展科技、努力改善交通、美化环境等方面入手,促使该 区域的工业化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工业基础、世界产业发展主导条件的变化及国内、国 际竞争的增强等因素影响,在完成初步产业升级后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 显现出如下主要问题:
第二十页,共36页。
第二十一页,共36页。
〔针对(zhēnduì)训练2〕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 划纲要(2008-2020 年)》提出:充 分利用现在基础和港口条件,重点 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 动性强的现代装备、汽车、石化等 产业。读“珠三角地区简图”,回 答(1)~(2)题。 导学号 70292354
第二十八页,共36页。
3.关注地区差异,探究产业结构转变的阶段 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dìsān chǎn yè)逐次转移的 过程,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阶段、方向,如下图 (2011年江苏地理),新疆的第一产业比重大于江苏,而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大 于新疆,说明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新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