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好语调、语速浅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好语调、语速浅谈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课堂中如何把握授课的语调、语速,增强授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调动被教育者的情绪,提高授课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调语速
同样一堂课,为什么有的授课者讲得娓娓动听,扣人心弦,而有的则讲得难以入耳入心呢?究其原因,固然很多,授课者语调缺少节律变化,语音缺乏抑扬顿挫,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大量的实践已经证明,授课者流畅的语言,恰当的语气,易于使被教育者受到影响和感染,犹如一首交响曲,或激昂高亢,如催征号角,令其振奋;或柔和清脆,似百灵欢歌,给人以美感,使被教育者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要达到如此的效果,授课者在讲课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两点: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好语调,特别是重音
语调是指授课语言抑与扬、顿与挫,它是口语表达的重要手段。
语调得体、错落有致会给你的讲课打上无形的标点符号。
语调还用来表达感情。
声情并茂,有韵有味的语调,有助于调动被教育者的情绪,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语调的变化多样,常用的有四种:第一,用来表示惊讶、反问、设问、号召、鼓动等,可用高升调,以引起被教育者的注意和重视;第二,用来表示自信、肯定和结束讲课,可用降抑调,以表明授课者的态度、感情,便于鼓励被教育者并促使他们去行动;第三,用来表达感叹、讽刺、怀疑、
思索等,可用弯曲调,以渲染教育语言的色彩,增强讲课的感染力;第四,用来表示说明、叙述、解释等,可用平直调,以示庄重、严肃,便于把意思讲得清楚、透彻。
运用好语调,重在把握好讲课内容,内容决定语调。
授课的内容不同,表达形式随之有别。
运用好语调,贵在真切生动自然和谐,以专长传情,声情并茂。
要力避矫揉造作,出现虚假腔调或怪腔怪调。
重音,即根据表情达意需要,把重要的字、词句或段落加大音量强调说出,便于授课者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清楚明晰,以引起被教育者的留意和加深他们的印象。
如果讲课都是一个音调,就会影响表情达意,影响被教育者对重要内容的注意。
因此,要注意好重音。
授课中带有技巧性的重音,主要有强调重音和感情重音。
强调重音表示特殊意义,用来强调和突出讲课中的某一方面,它一般用在某句话、某个观点和某些内容上。
具体一句话的用法,重音的位置在哪里,原则上以授课者的意图为依据。
感情重音,它的作用在于帮助授课者突出某种情绪,增强讲课的感染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语速,特别是停顿
语速,是指语言的快慢变化。
它是控制授课节奏的重要因素,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
语速往往与表达内容、环境气氛、授课者的情绪等因素有关。
一般而言,像形势教育等说明、叙述色彩较浓的内容,语速稍快,一气呵成,给大家以干脆利索、清晰明了的感觉。
像议论性较强的内容,语速较慢一些,可以给大家以回味、思索的余地。
在时间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的随机教育,语速就要加快一些,使大家有种紧迫感。
总之,讲课只有根据讲课内容的要求,准确把握语速的快慢缓急,恰如其分地反映
所讲内容的思想感情,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拖,快慢结合,才能创造出应有的课堂气氛。
停顿,是指句子当中、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间歇。
它是口语表达的一种语法标志和修辞手段。
停顿既是授课者生理上正常换气的需要,也是保证讲课语意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手段,还能够给被教育者提供思考、领会的余地,加深对听讲内容的印象。
正确的停顿方法,要从语法基本知识和授课实践中学习领会。
一般的停顿技巧有两种:一是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是与语法结构相联系的。
标点符号表示语法关系,同时也表示语言停顿。
凡是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都应有适当的停顿。
停顿的时间长短要和标点符号表示的语法结构的层次相适应。
通常是短句一口气说完,长句则要在主语之后略作停顿,再紧接着往下说。
同时还要兼顾句子的完整和语意的明白处理停顿。
二是心理停顿。
心理停顿也叫感情停顿。
这种停顿没有固定的模式。
停顿的位置可以是在一个句子的开始,也可以是在一个句子的中间或结尾。
心理停顿没有时间限制,短则几秒十几秒,长则几分钟。
正因为心理停顿没有陈规,一切为自由意志和情感的变化所驱使,因而它有极强的艺术效果。
如有的授课者按照自己所要表述的内容,感到需要引起被教育者的重视和思考时,便有意识的突然停顿,使之产生心理共鸣。
这种“静场”效应,大多就是运用语言的心理停顿,使之产生心理共鸣。
一位教师上计划生育教育课,当讲到人口增长速度惊人时,突然停顿下来,站在那儿一个劲地看表,一分钟后,他突然说:“同志们,就在刚才一分钟里,全世界又有一万个婴儿呱呱坠地了。
”这一恰到好处的心理
停顿,收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进行讲课停顿训练的关键是要使讲稿熟透于心,在脑子里把停顿符号记清楚。
要吃透讲稿的思想内容,反复斟酌,把内心感情倾注于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