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内蒙古农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情问题
到党的“十七太”报告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歙。

解决好寝业旅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迁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垒党工作的蕾中;岂重。

并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f E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
经济社会发展—体化新格局。

”,4三农”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瓶颈。

而且长斯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是不对称的。

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农村发展较慢。

其中主要原因是城市的工业经济增长快于农村的农业经济增长。

近些年来.国家采取取消农业税、提高农业补贴等种种政策手段鼓励农业发展.但农业发展速度束见成牧。

内蒙古农牧民收人在经历20世纪舯年代由快速增长到稳定增长、90年代前期高速增长后,从9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增幅减缓的趋势。

“八五”时期,内蒙古农牧民^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5%;“九五‘时期年均递增¨%,“九五”比“^五”增建慢56个百分点。

1998年开始到2000年,我区农牧民收^环比增逮蓬年下滑;1998年我区农牧民^均纯收人比上年增长113%,1999年增长1.I%,2000年增长l7%.2001年下降32-%,2002年农牧民^均纯收入蹭幅有所上丹,比上年同期增长57%,但属于恢复性增长。

由于我区农牧民收人增长趋缓.农牧民^均纯收人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的位攻由1995年的第19位降至2002年的第2l位。

说明目前我区的农牧业发展已经阻碍了我区的经济增长。

一、内●古自沿E袁牧业疰压现状分析
1.传统农业生产稳定盅晨
“十一五”以来,自治区敢府高度重视“三农兰牧”工作,大力地推动了自治区农牧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2007年全区总播种面积为“”5千公顷.粮食播种面积比1978年增播皿!!!!塑!塑:!
比1978年增加1312I万吨,增长2∞倍。

丰_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薯类和大豆总产量1988你那比1978年分别增加了75.4万吨、132.0万吨、192万吨和3+14万吨;到1988年又发恩不增加了1947万吨、6663万吨、850万吨、帅7万吨;2007年与1978年相比,小麦、玉米、薯类、大豆总产量分别增加了87.9万吨、9879万吨、111.9万吨、733万吨;4项座座一次为大豆增长近6倍.玉米增长8倍以上。

薯类增长2倍以上,小麦增长近1倍。

完成了内蒙古种植业生产上历史性的跨越。

z妊峁作轴m d上井
主要经济作物稚菜、油料、烟叶、蔬菜和瓜类从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来看,2007年比1978年增播分别为180千公顷、185千公顷、44千公顷、156千公顷,增播幅度依次为333%、532%、100%143l%。

1978年甜菜、油料、烟叶、蔬菜和瓜类总产量仅分别为43I万吨、12.5万吨、0.08万吨和763万吨;到2007年,甜菜、油辩、烟叶、蔬菜和瓜类四项经济作物总产量分别为118.5万吨、794万吨、1.6万吨和14586万吨;分别比改革前增加754万吨、66.9万吨、l52万吨、13823万吨;增长幅度依次为甜菜增长l74倍.油料增长5.35倍.烟叶增长19倍,蔬菜和瓜娄增长18倍,从以上对比数据显示出,30年来我区经挤作物生产取得了令人膈目的光辉成果。

3盲鞋养殖业实现快速增长
畜牧存栏规模不断扩大,全区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教由1978年4162万头(只)增加至2007年的l09亿头(只),增加了6700头(只)。

增长1.61倍。

与此同时,全区主要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2007年肉类总产量达到2046.46吨.
比1978年增长8.8倍,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9位提高到第14位;2007年牛奶产量达到909.3万吨,比1990年增长23.6倍。

羊绒、羊毛、鲜蛋等农畜产品产量与改革开放初相比也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4.农牧业结构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全区第一产业在总体经济发展的带动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经过多轮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内部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从1978年到2007年,全区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由61.3:3.7:29.7:0.3:5.0调整为48.6:5.0:43.8:0.9:1.7。

第一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明显特征是农业比重下降,畜牧业比重显著提高,改变了林、渔业、服务业比重较小的局面。

5.农牧民人均收入显著提高
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在1990年和2000分别有—个棍点,但总的趋势上是逐年增长的,且农牧民人均收入显著提高。

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发展对G D P贡献的实证研究
本文根据内蒙古自治区1990年至2006年G D P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数据,计算各产业对G D P的贡献率,如表1。

1990--2007年内蒙古平均G D P增长率为15.44%,且表11990---2006年内蒙古三次产业对G D P的贡献2007年相对于2006年的增长速度达到30.44%,说明我区的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另外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产业对G D 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24.21%,第二产业对G D 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8.96%,第三产业对G D P的平均贡献率为36.82%。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阶段,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最大,第二阶段,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最大,第三阶段,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最大,我区目前的产业结构调整趋于合理。

而且农牧业的发展仍然是G D P增长的主要拉动因子。

三、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发展对G D P影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1.灰色关联度理论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区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

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设系统行为序列
xo---(xo(1),xo(2),…,xo(n)),X。

=(X。

(1),X。

(2)。

…,X。

(n)),…,xF(】【i),称1),X(2),…,砾n),…,X.--(砾1),“2)#l'J9砾n))第一步,求各序列的初值像(或均值像),令
i=};乇
第二步,求差序列。


△.(k)=I x0-I’;l△I_(A。

(1),△;(2),…,A。

(n))
第三步,求两极最大差与最小差,记
M---m a xn鼍8△i∞m m m a期唑8△i0【)
第四部,求关联系数
对于‘(0,1),(本文取‘=0.5)k=12,…,n
∞P(百万元)G DP增长睾伟)第一产业总产值第二产业总产值第三产业总产伯年份
1990年可比价1990年可比价贡献率(%)贯献率(%)_贾l酞卑(%) 1990319.3l9.0035.3032.1032.60
199l334.574.7832.6034.5032.90 1992353.395.6330.1036.2033.70 1993433.9222.7927.8837.8034.30 1994560.O l29.0630.0036.6033.40 1995700.0225.0030.3636.0033.60 1996812.0316.o o30.5835.7033.70 1997910.5412.1327.9636.6035.40 19981030.2513.1527.0636.3036.60 19991145.3711.1724.8637.o o38.10
20()01276.9111.4822.7937.9039.30 20011397.869.4720.9438.3040.80 20021549.3710.8419.3038.9041.80 20031790.1l15.5417.5940.5041.90 20042140.5519.5817.2041.0041.80 20052611.3321.9915.1345.5239.40 20063294.8626.1813.6048.6037.80 20074297.7230.4412.5l51.7935.70
半均16.7824.2l38.9636.82
教来源:根2007年‘内蒙古兢计年鉴)相关教计算整理所得i=0.1,2。

…,m
第五步,计算关联度
L=l。

∑k o【)l oi口
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发展对C D P影响的灰色关联度
为了探索农业及其内部各部门与G D P之间的相
关性,并依据相关性大小,探索如何发展内蒙古农业,促进内蒙古国民经济的增长,本项目选取了199忙2006年内蒙古的国内生产总值、农业(第一产业)总产值及其内部各部门(农业包括的4各部门即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的总产值6个指标,并均以1990年的价格为可比价价格计算,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进行定量分析。

表21990---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各部门总产值
与全区G D P值的灰色关联度
年份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19900.790.830.870.900.99
19910.800.850.880.930.95
19920.810.850.860.960.95
19930.790.820.870.990.95
19940.72O.750.940.720.79
1995O.680.700.970.720.8l
19960.59O.601.000.710.90
19970.600.620.96O.650.89
19980.600.6l0.970.7l0.68
19990.700.710.85O.760.62
20000.840.850.830.770.64
200I1.000.990.820.920.68
20020.941.000.840.761.00
2003O.650.630.440.680.69
20040.560.57O.711.000.58
20050.43O.440.470.620.47
20060.34O.35O.330.340.37关联度0.700.720.80O.770.76
以上分析表明,农业及其各部门对全区G D P的关联度影响均比较大。

平均值已经达到了0.70,其中林业对G D P的影响最大,其产值与全区G D P的灰色关联度为0.80;其次为牧业,其产值与全区G D P的灰色关联度为O.77;再次为渔业,其产值与全区G D P的灰色关联度为0.76;最后为种植业,其产值与全区G D P的灰色关联度为0.72。

2.结论
由于产业结构发展的规律性,农业对G D P的贡献率不是最高。

但是我们也可以从数据中看到农业对经济增长发展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我区的农业对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很大,说明我区农牧业对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林业和牧业的发展(林业和牧业与G D P的关联度最大)。

四、对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一、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

通过经济结构的优化,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也就是要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的产业竞争力。

长期以来,我区农业结构的单一性、趋同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各地区农牧业的比较优势,造成农牧业产业素质低下。

农业的竞争力不强。

为提高我区农牧业的结构素质。

必须对农牧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

从近期看,提高农牧业的结构素质,就要优化农牧产品质量,优化农牧业生产布局;提高农牧产品加工转化水平,实施以工带农战略,提高农牧民非农就业水平;促进农牧民收入较快增长,从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区农业的发展已进入了全新的历史时期。

农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成为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

农牧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及其对传统农牧业的改造是农牧业结构得以升级的关键。

第二、要提高农业投入要素的质量。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皿堕!查竺盐兰堂:!
条件,提高农业的投入水平、装备水平,这是提高农业整体素质的基础。

我区水资源紧缺,农业生产条件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多数地方还是靠天吃饭;农业投入水平低,与发达地区相比,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机质量差,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虽然有大幅增加,但利用效率低,残留和污染严重。

所有这些都制约着农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提高农业投人要素质量,要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农用工业,加快现代农业生产资料的开发和研究,提高农业生产资料的产品质量。

第三、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进农业科技革命。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是搞好农业结构调整的动力和源泉。

目前,我们己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当前,世界性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对农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物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业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设施农业技术迅速发展,农业装备和生产手段不断改进;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食品制造技术的革新,成为带动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可持续农业技术日趋成熟,为农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开辟了新的途径;我们必须抓住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所提供的机遇。

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我国农业科技素质。

要调整农业科技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促进农业由主要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注重效益转变。

第四、要“以人为本”.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农牧民是农牧业生产的主体,提高农牧业整体素质。

必须大力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素质,全面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现代农牧业的发展,已经使农牧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农牧业资源开发利用对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农牧业高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成为一些地区经营农牧业的重要手段。

加强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加强农牧业职业教育,通过技术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生产技能,提高广大农牧民应用现代生产技术的积极性。

提高整个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目前,在“以人为本,投资于民”的思想指导下。

向农牧民投资,从而增强自身的发展能力。

人力资本理论是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增长的原因时首先提出的。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巨大的。

应高度重视社会事业的发展,通过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提高人1:3文化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口动力,将人口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为经济发展提供—个良好的人口环境。

第五、农业以产业化为向.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地和丰
对内蒙古对外贸易发展的调查思考
苏利德乌兰托娅茶茹张欣
一、内蒙古区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特点
内蒙古区的对外贸易始于1947年自治区建立之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贸易得到了全面发展。

1994—2007年。

全区累t-I-进出口360.70亿美元,其中进口197.98亿美元,出口162.72亿美元。

至今,我区进口了国家和自治区经济建设急需的钢材、化肥、化工原料、金属矿砂、木材等大量物资,有力地支持了我区的经济发展,并缓解了我区原料和设备短缺的部分。

1994—2007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12.68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81.49亿美元,外商投资开办企业1071家,项目150多个。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技术及管理经验,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填补了我区纺织、轻工、化工、食品、电子等行业的技术空白,促进了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有效地推进了我区的改革与发展,也弥补和缓解了我区建设资金的不足。

2008年上半年,全区外贸进出口实现总额39.41亿美元,同比增长9.1%。

其中进
121完成24.02亿美元,同比增长5.4%;出口完成15.39亿美元,同比增长15.3%。

l一6月份,全区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8家,实际使用外资12.93亿美元,同比增长69%。

投资主要来自美国、香港、毛里求斯、美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电力燃气水的生产供应业和住宿餐饮业。

全区共签订国外工程承包、设计咨询和劳务合作合同82个,合同额13356万美元,完成营业额2374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4.9%和3.4%;外派劳务4877人次,同比下降8.6%。

目前内蒙古对外贸易呈以下特点:一是外贸进出口进一步放缓。

上半年,全区外贸进出口增长9.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6.4个百分点,当月贸易顺差0.1l亿美元。

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2.9%,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5.4个百分点;边境小额贸易增长4.6%,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3.5个百分点;加工贸易下降7.7%,比去年同期降幅减小了44.2个百分点。

二是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呈快速上升趋势。

上半
富的农村劳动力源.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

积极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加快业化进程。

①不论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是资源开发;不论是新上项目,还是有企业改制,都要严格以市场为导向;②在经营中,要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将竞争压力变为发展动力;③在生产中要重技术水平,通过提高产品的档次和科技含量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市场额;④通过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和“公司+农户”模式的推广,积极促进农民和业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农村小康目标的实现做出新贡献。

第六、畜牧业要由数量型向生态型、效益型转变。

牧区要控制和缩减牲畜数量,控制超载,给草场以休养生息之机,经营方向转向棚圈的建设、草牧场的改良和恢复上,适时的对草场进行围封、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争取户户有接羔暖栅,杜绝露天接羔,提高成活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产、环境和资源共同发展,保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第七、应加快制度创新。

为临夏州农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如何设计好一个制度是中国必须解决的最为紧要的根本问题.因为制度是经济增的源泉,这不仅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个根本问题,这一命题也为我国的改革实所证实,“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一场革命”解读的就是制度的重要性改革实际上就是通过制度的重新安排来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所以在目前改革处于攻坚阶段的今天,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发挥后发优势,就要在济政治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上下工夫。

第八、积极发晨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辰之路。

内蒙古生态环境脆弱。

沙漠化严重。

因此,严格执行退耕还林、退耕还牧,积极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统计局、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l+枉控扭囊如』、责任编辑:娜仁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