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东省茂名市高三地理上册期末同步测试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2025学年广东省茂名市高三地理上册期末同
步测试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3分)
1.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理环境各要素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
B. 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
C. 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
D. 各要素之间没有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答案:B
解析: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各要素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故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
2.下列关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
B.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商品率很高
C. 亚洲水稻生产以家庭为单位
D. 亚洲水稻种植业是劳动密集型农业
答案:B
解析:
亚洲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是劳动密集型农业,其特点是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故选项B错误,
A、C、D正确。
3.工业生产的主要投入要素中,被称为“非物质要素”的是
A. 土地和劳动力
B. 资金和土地
C. 资金和劳动力
D. 能源和土地
答案:C
解析:
工业生产的主要投入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资金、能源和原材料等。
其中,土地和能源是物质要素,资金和劳动力是“非物质要素”。
因此,选项A、B、D中的土地和能源均属于物质要素,而选项C中的资金和劳动力是非物质要素,故正确答案为C。
4.下列关于工业集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工业集聚可以获得规模效益
B. 工业集聚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
C. 工业集聚可以加重地区环境污染
D. 工业集聚一定会加剧地区原料和能源供应紧张
答案:D
解析:
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此外,工业集聚还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但是,工业集聚也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然而,工业集聚并不一定会加剧地区原料和能源供应紧张,因为这取决于集聚产业的类型和当地的资源状况。
故选项A、B、C正确,选项D错误。
5.下列关于工业分散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集聚起来
B. 钢铁工业日益向沿海港口集中
C. 跨国公司在全球寻找最优区位,建立了现代化的跨国企业
D. 汽车生产的工业联系并不十分密切
答案:C
解析:
工业分散是工业布局的一种形式,指相互联系的一些工厂不是一个接一个地集中在少数地区或地点,而是分散在比较广大的地区。
工业分散的目的是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地区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跨国公司在全球寻找最优区位,建立了现代化的跨国企业,属于工业分散现象。
而选项A描述的是工业集聚现象;选项B描述的是钢铁工业向沿海港口集中的现象,属于工业布局的调整,而非工业分散;选项D中,汽车生产的工业联系十分密切,属于工业集聚现象。
因此,正确答案为C。
二、多选题(每题4分)
1.关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一种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B. 只要有硬件设备就可以工作
C. 是地图的延伸
D. 具有空间定位、数据分析和数据输出的功能
答案:ACD
解析: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它不仅能够像传统地图一样,解决与空间位置有关的问题,而且能够适时地采集、分析和显示地理空间数据,并通过地理模型,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
它需要软件和硬件的支持,并且具有空间定位、数据分析和数据输出的功能。
2.下列关于GPS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GPS技术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B. GPS由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三大部分组成
C. GPS接收机只能接收导航电文
D. 利用GPS技术可以监测地壳板块运动
答案:ABD
解析:GPS技术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它由空间部分(GPS卫星)、地面监控系统(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设备(GPS信号接收机)三大部分组成。
GPS接收机不仅能够接收导航电文,还能进行数据处理和导航定位。
利用GPS技术可以监测地壳板块运动,为地质灾害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3.下列关于RS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RS技术即遥感技术,不接触地物而感知其特性
B. RS技术是通过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感知的
C. RS技术是一种探测技术,广泛应用于资源普查、环境监测等领域
D. RS技术主要获取的是静态的空间信息
答案:ABC
解析:RS技术即遥感技术,它能够在不与目标物体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通过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感知物体的特性和状态。
遥感技术是一种探测技术,广泛应用于资源普查、环境监测等领域。
虽然遥感技术主要用于获取地面物体的空间信息,但这些信息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静态的。
4.关于数字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数字地球是信息化的地球,是地球的虚拟对照体
B. 数字地球就是把整个地球都变成数字
C. 数字地球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综合应用的产物
D. 只要应用了数字地球,人类就可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资源、环境、人口等问题答案:AC
解析:数字地球是信息化的地球,是地球的虚拟对照体,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综合应用的产物。
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而是一个集大成、综合性的技术系统。
虽然数字地球可以为人类解决资源、环境、人口等问题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但它并不能直接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人类自身的努力和智慧。
5.下列关于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B. 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C. 区域的界线是明确的
D.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答案:ABD
解析: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但是,区域的界线往往具有过渡性,即没有明确的界线。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而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三、判断题(每题3分)
1.地球的自转是地球围绕太阳进行的圆周运动。
答案:错误。
地球的自转是地球围绕其自转轴进行的圆周运动,而地球围绕太阳进行的圆周运动是公转。
2.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天气的平均状况。
答案:正确。
气候描述了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包括温度、降水、风向等要素的平均和极端情况。
3.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
答案:正确。
热带雨林气候确实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4.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答案:正确。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这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
5.河流的流向总是从低海拔流向高海拔。
答案:错误。
河流的流向通常是从高海拔地区流向低海拔地区,这是由重力作用决定的。
6.山地是地壳运动长期作用的结果,通常表现为海拔高、坡度陡。
答案:正确。
山地是地壳运动长期作用的结果,通常表现为海拔高、坡度陡,并且可能伴随有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特征。
7.洋流是指海洋中海水的大规模流动,对气候和海洋生态有重要影响。
答案:正确。
洋流是海洋中海水的大规模流动,它对全球气候和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8.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二者互不影响。
答案:错误。
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二者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9.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的过程中造成的振动,通常发生在地壳之中。
答案:正确。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的过程中造成的振动,这种能量释放通常发生在地壳内部。
10.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没有影响。
答案:错误。
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有深远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四、填空题(每题3分)
1.填空题
气候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它通
过影响大气的____ 和____ 来影响气候。
答案:温度| 水分
解析: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它通过影响大气的温度和水分来影响气候的形成。
2.填空题
亚洲的季风气候显著,冬季盛行____ 风,夏季盛行____ 风。
答案:西北(或偏北)| 东南(或西南)
解析:亚洲由于地处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之间,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大陆降温快,盛行偏北风;夏季海洋升温慢,盛行偏南风。
3.填空题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平均温度的____ ,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____ 增加。
答案:升高| 温室气体
解析: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温度平均值的升高,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导致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排放增加。
4.填空题
中国地形的基本特征是____ 高____ 低,呈____ 分布。
答案:西| 东| 三级阶梯
解析:中国地形的基本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这种地形特点对中国的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5.填空题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其主要原因是____ 和____ 。
答案:植被破坏| 夏季多暴雨
解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的植被破坏,加上该地区夏季多暴雨,雨水冲刷力强,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五、问答题(每题5分)
1.题目:简述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并说明这种气候对当地农
业生产的影响。
(5分)
答案:
我国南方地区主要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这种气候有利于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但由于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易导致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2.题目: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5分)
答案:
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地表裸露。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梯田,打坝淤地,保持水土。
3.题目:简述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并指出其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
因素。
(5分)
答案:
有利条件: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多种作物生长,耕地面积广,机械化程度高,铁路网稠密,交通便利。
限制因素:纬度高,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农作物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4.题目:讨论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和挑战。
(5分)
答案:
优势: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阔,工业基础雄厚,科技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市场广阔。
挑战:资源、能源缺乏,环境污染严重,人口、城市密集,土地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升级压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