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2《哪种材料硬》 教科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哪种材料硬(教学详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柔韧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具准备
学生(每小组):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各两根,铁、铜、铝等金属片各一条,砂纸、玻璃杯、热水。

教师准备:电路检测器、榔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选择身边最常见的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这四种物品来研究。

它们当中谁的硬度更大呢?
师出示图片: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
师:试着先自己想出一种研究的办法吧!
生:互相掰?
生:互相砸?
二、讲授新课
(一)比较硬度
师:人们发现一个规律: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材料的表面留下划痕。

师: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规律来判断材料的硬度排序。

生:思考实验方法,设计自己的实验。

师:比较材料硬度的方法需要确定标准和按一定程度进行。

教科书中介绍的是经典的刻划方法,这一方法不仅是人类早期研究硬度的方法,而且直到现在还在一些情况下沿用着。

师:需要特别强调实验的操作步骤。

因为在这个实验中,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标准是这种材料能否在另一种材料表面划出痕迹。

同种材料间一般不能划出痕迹,如果材料硬度相对较小,也不可能在被划材料表面留下痕迹。

因此只有逐个检验,记录下所有相互作用的情况,才有利于得出正确的结论和作出合理的解释。

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8页的记录表,分发材料,请他们用相互刻划的方法观察比较木头、铁、塑料三种材料的硬度。

活动提示:
(1)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两种材料的平面处。

(2)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

(3)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不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

(4)要求每个人都操作一次,并且注意不要划伤手指。

生进行实验和记录,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师小结: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了各种材料,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特性。

4种材料硬度的排序一般是金属、塑料、木头和纸。

如果选用的木头比较坚硬,也可能是金属、木头、塑料和纸。

(二)认识金属
1.师: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看看我们周围,都有哪些用金属做成的物品?
生:汽车、飞机、火箭……。

2.师:金属看起来是什么样的?可以拉成丝或打成薄片吗?金属还有哪些特性呢?
生:观察用砂纸打磨后的铁、铜、铅等金属的颜色和光泽,发现金属有特殊的金属光泽。

生:当我们用铁锤砸扁铜丝(或观察各种利用金属延展性制成的物品)时,我们发现它有延展性,而且延展性很好。

生:当我们将木条、塑料条、金属条同时放入热水中比较它们的传热性能时,我们发出金属的导热性能比较好。

3.师:大家说到很多金属的特性,现在让我们把它们记录在气泡图里吧!
生:根据观察思考并进行记录。

4.师小结:组织学生在气泡图中记下他们了解的金属的特性。

可以是: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等。

(四)饮料罐的故事
师:让我们来一起阅读教科书第50页,了解一个饮料易拉罐的生产过程吧!
生:阅读易拉罐的生产过程。

师:铝片之所以可以做成饮料罐,主要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在易拉罐的制作过程中,要消耗哪些资源?会产生哪些问题?我们怎样合理使用消费金属材料?
生:金属铝有很好的延展性。

生:在制作易拉罐的过程中,还要消耗能源、水等等,有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生:适当用,用过的空罐再回收利用。

(五)本课小结
硬度是材料表现出来的基本物理性质之一。

这一课,我们用比较的方法检验了4种常见材料的硬度,通过简单实验和观察丰富了对金属材料特性的认识。

板书设计
2.哪种材料硬
比较硬度:用互相刻画的方法来比较。

金属的特性:延展性好,有金属光泽,导热性能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