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让绿色与“我”更接近、 更亲密,以装饰简陋的房间,抚平 “我”抑郁之心,燃起“我”对生活 的希望,“我”把绿色囚住。但是抗 日战争爆发后,“我”被青藤那顽强 的抗争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精神所 感染,作者仿佛看见了呼唤光明和自 由的千千万万个中国人(当然也包括 作者本人),故珍重开释了这个永不 屈服于黑暗的“绿囚”。
重点字词 了截:明了简单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 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 反而坏事 猗郁:充满生气的样子 急不暇择:因过于急切而 来不及选择
写作思路
赏绿(1~7) 囚绿(8~11) 抒 情
情感变化
喜爱 留恋
无比的喜悦 爱怜
线 放绿(12~13) 思绿(14) 索
尊敬 怀念
祝福 期盼
合作探究
讨论并完成课后练习题第一题。
从小失去听力, 曾是个全聋全哑的 小女孩周婷婷是我 国第一位少年聋人 大学毕业生、中国 的“海伦· 凯勒”。 周婷婷被美国加劳 德特大学录取,在 世界上一流的聋人 大学攻读心理咨询 专业硕士学位。 中国的“海伦· 凯勒”
检查预习
正音: 陆蠡 lǐ piē 瞥见 xǐ 移徙 yī 猗郁 蕈菌 Xùn jūn
陆 蠡
囚 绿 记
自学质疑
研读文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筛选信息
梳理文章写作思路,并用与“囚绿” 形式相同的动宾短语概括。
找出文中写常春藤的句段,品味作者笔下绿的 特点,注意时找出直接写“常春藤”的句段。 各小组进行讨论,派代表举手发言。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常春藤”的特点
蓬勃
向阳
固执
自杀者的共同特点:对自己对 人类对这个世界感到绝望。
司马迁, 受宫刑,却能 忍受这世间最 大的耻辱,因 为他心中有未 完成的《史 记》。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 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 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 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 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 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 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 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 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 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 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 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 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 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 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 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 赞誉。
海明威
荷兰天才画家---印象派大师 ---文森特.凡 高因爱情的挫 折、生活的残 酷用手枪对准 自己的心 脏……
凡高
史铁生:写作就是为了不至于自 杀。人之为人在于多一个毛病,除了 活着还得知道究竟活的什么劲儿。种 田做工吃饭乃是为活着提供物质保证, 没有了就饿死冻死;写作便是要为活 着找到可靠的理由,终于找不到就难 免自杀或还不如自杀。
象征手法
“你爱国吗?” 生命、希望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按:指汪伪 政权)么?” 追求光明 、自由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 刑。
作者为什么喜欢绿?
“囚绿”后为什么“放绿”? “放绿”之后又为什么“怀 绿”?
归纳主旨
《囚绿记》作者通过对窗前的一株不 屈于黑暗而永向光明的常春藤的描写,颂
扬了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了作者对
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鉴赏品味
反馈矫正
陆蠡因爱绿而囚绿,
联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本文写了对绿的爱,请另写一种 颜色,赋予它一种象征含义。 题目自拟,200字以上。
不应凋零的绿叶
艺术手法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的综合使用。
是生命,是希望, 是安慰,是快乐
绿
蓬勃向上,充满生机
永远向着阳光,永不屈服黑暗
喜悦
满足
快活 留恋
无比喜悦
不快
祝福
怀念
可怜恼怒
内疚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 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说话,“仿佛听完 贝多芬的一首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 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 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 陆蠡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 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83 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老舍
现代文学 巨匠---老 舍文革中 不堪迫害 纵身跳入 冰冷的湖 中……
三毛
台湾著名作家----三 毛因丈夫遇难无限郁 闷,用粉红色的丝袜 缠到自己的脖子 上……
20世纪美国最伟 大的小说家.1946年, 因高血压、糖尿病、 皮肤癌,精神抑郁 症,海明威健康每 况愈下。他开始变 得异常烦躁,尝到 了自我怜悯的痛苦。 终于在1961年7月2 日,用双筒猎枪伸 进嘴里扳动了扳 机……
2﹑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 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明确:这两句话点明了绿色的象征 意义和作者对绿色的挚爱。作者的 赞美歌颂之情蕴含其中。
3﹑临行时我珍重的开释了这永不
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明确:绿枝条与作者一道经受折磨, 但最后都获得了自由。作者把绿枝条 当作人来赞美、歌颂,其实是对一种 坚强高尚的精神品格的认定和追求。 “不屈服与黑暗”是对绿枝条的称赞, 也是作者自己心灵的写照。
北京市人,“文 化大革命”初期响应 号召由北京赴陕西务 农,因积劳致残下肢 瘫痪,后返回北京, 顽强生活,潜心文学 创作,现为专业作家。 作品主要有《我的遥 远的清平湾》《插队 的故事》《夏日的玫 瑰》《合欢树》等等。
海伦· 亚当斯· 凯勒 (Helen Adams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 年6月1日),是美国一 位残障教育家。她在 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 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 聪。后来借着她的导 师安· 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 她学会说话,并开始 和其他人沟通,并且毕 业于哈佛大学.
合作探究 品味语言
1﹑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明确:此句前面说“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 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可见 作者把绿色当作希望、幸福、快乐的象征。这 里说“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
了”.说明了作者观绿、亲绿的愿望,也 说明了作者境遇不,生活在北平举目无亲, 正需要绿色来娱悦自己的眼睛,安慰自己 的心灵。另外,这句话还对后面写作者与 绿枝条的“亲密交往”起了铺垫作用。
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 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作者喜欢绿,把绿 看做是生命力的象征、希望的象征和快乐的象征。 这也暗示着作者的人生并不顺利,甚至还暗示当 时整个社会都不安定,因此作者借绿来表达希望。 再有,作者说“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 他需要有陪伴,而象征生命和快乐的绿枝条便成 了他唯一的“朋友”,因而他说“我怀念着绿色 把我的心等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