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化学必修一3.3《硫的转化-硫的重要化合物—硫酸》课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的重要化合物—硫酸》教学设计
登封市第六高级中学李怀玲
一、教材分析
硫酸是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典型的含氧酸,掌握硫酸的性质,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硫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初中的《常见的酸—硫酸》和高中学过的电离原理和氧化还原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浓硫酸的性质。

在浓硫酸的性质中强氧化性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所以这部分内容,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在初中几乎没有提到浓硫酸的特性,本节重点突出浓硫酸的特性。

采取教师演示,学生实验、亲身体验,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强化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概念的区别和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复习巩固稀硫酸的性质
2.掌握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3.了解浓硫酸在加热时氧化性更强,以及常温时与铁、铝发生钝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体会通过实验获得化学知识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丰富非金属元素知识体系,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不断提高学科素养。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实事求是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浓硫酸的特性
【教学难点】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四、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设疑推进、启发式
五、教学准备
浓硫酸、稀硫酸、铝片、铁屑、铜片、木条、胆矾、品红溶液、酒精灯、火柴、试管、玻璃棒
六、教学过程
【多媒体视频】洛阳某高中生惨遭浓硫酸毁容的事件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案例引入课题,学生容易接受。

【引入新课】
17岁,多么美好的年龄,现如今一个双眼失明,一个将受牢狱之苦十几年,发生这样的悲剧,真是令人痛心。

是什么样的物质给这位中学生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呢?这种物质就是浓硫酸。

浓硫酸是化
学工业中重要产品之一,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中,它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需要的数量也日益增加。

它为我们人类幸福美好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若被那些心术不正的人利用就会酿造悲剧。

刚才的硫酸毁容事件中,体现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呢?
我们已经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认识了稀硫酸,知道了稀硫酸是一种强酸,具有酸的通性。

首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酸的通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讨论】
使指示剂变色,与活泼金属反应,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盐反应-------
【多媒体投影】酸的通性:
1.使指示剂变色,使石蕊变红;
2.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4.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5.与部分盐反应,生成盐和酸。

【过渡】浓硫酸也是一种强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之外,由于浓度的变化,浓硫酸的性质会有哪些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浓硫酸的性质。

【板书】浓硫酸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学生】桌子上有一瓶浓硫酸,观察外观,总结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学生小结】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无色,粘稠状液体,密度大
【多媒体展示】
一、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1、浓硫酸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
2、沸点高,难挥发;
3、密度比水大,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4、常见的浓硫酸其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ɡ/㎝3,
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

思考讨论:如何稀释浓硫酸?
【多媒体展示】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图片)
操作方法:把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

【过渡】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那么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和稀硫酸会有什么区别呢?
【板书】二、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教师演示实验】在点滴板的孔穴中进行纸片、硫酸铜晶体、火柴梗分别和稀硫酸、浓硫酸的反应
设计意图:对比试验,以体验为基础,培养观察能力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完成结论,享受求知后的乐趣。

实验要求:组内合作,注意实验规则,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白纸变黑、火柴梗变黑、蓝色晶体变白、【多媒体投影】
吸水性:指硫酸吸收水分或夺取结晶水合物中的水,形成水合硫酸,且放出热量。

脱水性:浓硫酸能使许多有机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按水的组成(2:1)脱去,生成水使有机物炭化。

【板书】
1. 具有的酸的通性
2. 特性
(1)吸水性
(2)脱水性
【过渡】初中时知道活泼的金属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能稀硫酸反应吗?浓硫酸和金属反应的情况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初步探究一下
【多媒体视频】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学生】观察记录现象:
常温时,不反应;加热时,剧烈反应,生成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向反应后试管中的物质中加入水得到蓝色溶液。

【引导分析】
1、常温时,铜和浓硫酸反应吗?
2、铜和浓硫酸反应需要什么条件?
3、反应现象有哪些?
【学生讨论】试根据铜与浓硫酸反应的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演板】两名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板书】Cu+ 2 H2SO4( 浓) CuSO4+ SO2↑+ 2H2O 【教师】铁和铝在常温时和浓硫酸发生了钝化反应,钝化反应时一种特殊的反应,没明显现象,但不能认为不反应,所以可以用铝质或铁质容器储运冷的浓硫酸。

浓硫酸不仅能和不活泼的金属反应,还能氧化非金属单质。

【小结】
一、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二、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1. 酸的通性
2、三大特性
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表现在硫元素上),能与氢后金属单
质、非金属单质等反应;
(2)加热时浓硫酸的氧化性更强;
(3)铝、铁在常温下与浓硫酸发生钝化反应,加热时也可继续反应。

[教师]我们今天的实验一定要注意安全和环保,一是使用硫酸时一定要小心,二是反应产物S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我们要注意毒
气的泄露和尾气的处理。

【迁移应用,巩固提升】
1.为什么实验室制备氢气时常用浓硫酸干燥?浓硫酸还能干燥哪些气体?不能干燥哪些气体?(根据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2.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露置在空气中质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3.实验室里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往往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硝酸和浓硫酸,为什么?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浓硫酸的三大特性,学生水到渠成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哦,原
来这个问题是这样解决的,享受到了求知的乐趣。

【布置作业】
1、1molCu和2molH2SO4(浓)共热能得到1 molSO2吗?为什么?
2、某校两个班的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后分别探究足量的锌与浓硫酸反应的过程.
一班小组设计了下图装置:
乙乙
试回答:
(1)请从甲、乙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填入B、C中,并进行正确连接,a接、接d(用序号表示).
(2)D、E两支试管中CCl4的作用
(3)本实验能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
(4)D中出现浑浊的离子方程式为。

(5)某学生注意观察到:实验开始后,C、D、E中均有气泡产生;随后气泡量减少,品红溶液褪色,D中出现浑浊;反应一段时间后,
C、D、E中的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一段时间后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的原因是
二班小组设计了下图装置:
(6)分析出二班小组的设计意图是
(7)装置B中的药品是。

(8)能证明产生SO2和H2先后顺序的实验现象是。

【课后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有以下几点体会:
1、浓硫酸是高中化学常见的强氧化性酸且其性质和稀硫酸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充分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透过现象看本质”等唯物主义观点。

硫酸的性质是本章的重点,而浓、稀硫酸的性质对比则是本节的重点。

2、本节课以硫酸毁容事件案例引入,学生兴趣浓,易于接受。

接下来以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引出浓硫酸的稀释,
告诉学生若操作方法不当会对人造成伤害。

然后演示稀硫酸和浓硫酸分别与白纸、木条、硫酸铜晶体反应的对比试验,引出吸水性和脱水性,引导学生总结判断吸水和脱水的区别。

3、学习浓硫酸的化学性质时,强调强氧化,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自己写出化学方程式,进行氧化还原肥分析,讨论稀硫酸的氧化性和浓硫酸的氧化性的区别,强调浓硫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

最后通过利用本节所学浓硫酸知识解决化学中的几个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数量多,不能面向全体,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关注不够;由于这节课在录播室上,学生距离远,学生不便做实验,演示实验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看到。

以后还应该在实验上多下功夫,创造更好的实验条件,重视学生通过实验接受知识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