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姓名班级考号
一、选择题(50分)
1.下列关于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二月革命造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
C、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二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2.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A、六月革命
B、巴黎公社革命
C、十月革命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3.操纵巴黎和会的三巨头中,不包括()
A、克里孟梭
B、威尔逊
C、劳合·乔治
D、.奥兰多4.在《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的内容是()
A、德国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给法国
B、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
C、德国海外殖民地被英美等国瓜分
D、禁止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5.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主要矛盾是()A、英美矛盾B、英法矛盾C、美日矛盾D、美法矛盾6.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首先在发生。
()A、德国B、日本C、美国D、英国
7.这次大危机的特点中,不包括()
A、工农业、商业金融全面危机
B、破坏性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危机
C、危机首先从战败国发生
D、.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战争的危险
8.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的调整。
()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金融
9.世界上最早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
A.德国 B.意大利 C.日本 D.西班牙
10.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C.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 D.德国策划慕尼黑阴谋
11.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特点是()
A、通过暴力夺取政权
B、.通过军部施加压力,迫使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
C、通过法西斯头目夺取政权
D、垄断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极权统治
12.慕尼黑阴谋的产生的最大危害是()
A、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B、导致捷克斯洛伐克亡国
C、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D、使德国把战争矛头指向苏联13.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战争
B、德国突然袭击波兰
C、英法对德国宣战
D、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14.标志着二战扩大到全世界规模的事件是()
A.苏德战争的爆发
B.意大利参战
C.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15.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同时并存的两个政权是指()
①沙皇政府②临时政府③工兵代表苏维埃
④人民委员会⑤苏联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⑤
16.一战后,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的是()
A、凡尔赛体系
B、国际联盟
C、《凡尔赛和约》
D、《九国公约》
17.罗斯福新政中,为吸纳大量失业者而实行的主要措施是()
A.调整工业B.整顿银行
C.调整农业政策D.兴建公共工程
18.体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思想的作者是()
A.牛顿B.达尔文C.伏尔泰D.爱因斯坦
19、华盛顿会议的最大获利者和最大失利者()
A.美国、中国B.英国、日本
C.美国、法国D.美国、日本
20.被列宁成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人物是()
A.高尔基B.列夫·托尔斯泰C.屠格涅夫D.契诃夫
2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A.殖民主义战争
B.初期是帝国主义战争,后来演变成为反帝国主义的正义战争
C.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D.民族解放战争
2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A.三国同盟建立B.萨拉热窝事件
C.三国协约建立D.凡尔登战役
23.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中“一国”指的是()
A.德国B.英国C.法国D.俄国
24.对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评价不正确的是()
A.损害了日本在华利益
B.美国从中获得了巨大利益
C.帝国主义协调了在华的关系
D.各国承认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地位
25.罗斯福说:“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主义秩序的新运用。
”由此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A.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
B.用计划经济解决市场经济问题
C.用旧的民主制度来解决经济危机
D.沿用旧的资本主义制度
一、选择题答题卡(50分)
二、非选择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及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如下表所示:
(1)1870年,世界头号工业国家是哪一个?该国成为最强工业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870~1913年该国工业发展的趋势如何?(3分)
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英国占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在下降。
(2)1870~1913年,哪两个国家工业发展最快?分析其原因?(3分)
美国和德国更多的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
或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3)这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实质性问题?(2分)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4)它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分)
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形成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2分)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的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7.阅读下列材料:(11分)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努力却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
”
请回答:
(1)这是美国哪位总统在哪一年发表的就职演说?(1分)
罗斯福1933
(2)这段演说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情况?(2分)
反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
美国出现严重经济困难,并引起了政治危机。
(3)为了改变这个情况,他实行了什么措施?其目的是什么?(4分)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4)这一做法在该国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罗斯福新政取得了成效,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统治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28.阅读下列材料:(8分)
1919年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法、美等战胜国在巴黎近郊与德国等战败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各方面反映不一:
德国魏玛共和国首任总理谢德曼:谁要是签署这样的条约,他的手就会烂掉!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这不是和平,不过是20年休战。
列宁: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请回答:
(1)“英、法、美等战胜国”与“德国等战败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分别属于哪两大军事集团?(2分)
协约国同盟国
(2)谢德曼为什么说“谁要签署这样的条约,他的手就会烂掉”?(2分)《凡尔赛和约》规定的内容严重损害了德国的国家利益和主权。
((3)福煦和列宁是否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们为什么这么说?(4分)
(3)是;因为《凡尔赛和约》是战胜的协约国通过武力强迫战败的德国签订的,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维持下去。
29.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
──《苏联史》材料二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
法上去。
”
──《苏联兴亡史》(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2分)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材料二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经济政策特点是什么?(4分)
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结合材料归纳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制定经济政策要依据本国的基本国情,要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符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要不断进行探索创新.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1938年秋,英国首相张伯伦从德国返回后对群众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但是,希特勒却不买账……
材料二: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讲到:“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
”对英国人民说:“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决不投降。
”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英国首相张伯伦认为他给英国带回了什么?(2分)
和平与安全
(2)英国对德国的行为采取的是什么政策?(1分)这一政策实质和影响分别是什么?(4分)
绥靖政策:.为维护自身利益而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纵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
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消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增强了德国等国的军事实力.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英国政策出现什么变化?(2分)英国的政策由绥靖政策改为坚决抵抗。
(10分)
九年级历史月考试卷评析;
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
以新课标为准绳、本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设计贴近中考题型,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与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试题及答题情况分析:
1、试题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
考查的知识点全面、覆盖面宽。
考察范围是一个月的学习内容九年级上册历史的20课到九下7课的知识;
2、选择题共计50分,每题2分,共25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选择题得分率为85%左右,但个别题失分较多。
如:12题:慕尼黑阴谋的产生的最大危害是什么?表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偏差,基础知识也不够扎实,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夯实基础知识,加大检查、督促力度。
3、非选择题共计50分。
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平不等,结果丢分较多。
如26题的(3)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实质性问题?
28题的(2)谢德曼为什么说“谁要签署这样的条约,他的手就会烂掉”?分析学生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原因: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成不必要的丢分,26题(4)它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
综合能力较差。
答案不扣要点,语言表述不准确等现象很严重。
这也要求我在今后要加强材料题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有针对的进行复习,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共性的问题统一强调,让学生对同类的习题进行整理总结,在总结中升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