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高二月考语文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台高二月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54分)
(一)阅读文言文,并完成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

(9分)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

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

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

”为府州、火山军巡检。

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

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

”萧矍然起拜。

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

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

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

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奏上,报可。

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

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

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

”从之。

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

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迁步军都虞候。

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

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

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

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敛:躲藏。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迎:面对。

C.辽人常越境而汲汲:取水。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穿透。

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
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②或著崖石皆没镞
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①②⑤ B.①③④C.②④⑥ 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

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 ;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丈量都惊恐起拜。

B、何灌泞谙西北边事,受到微宗赞许。

他任洒落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徵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

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

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二)完成下列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12分)
1.下列各组,字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披靡.(mí)汤镬.(huò)沧桑世变插科打诨
B.亲戚.(qī)脊.(jǐ)梁前合后偃震撼人心
C.潜.(qián)台词忏.(chàn)悔家到中落焚琴煮鹤
D.嗣.(sì)位编纂.(zuàn)脍炙人口嗜杀贪淫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蒙田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最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之一,他的《思想录》与帕斯卡尔的《随笔集》、培根的《人生论》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B.杂剧剧本的体例十分精严,必须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C.古代“六艺”包括礼、乐、射、诗、书、数。

D.莎士比亚戏剧产生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

莎士比亚主要以38部无韵体诗剧名垂史册。

而他的悲剧主要在17世纪初问世。

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母亲对婴儿来说就是温暖,就是食物,使婴儿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阶段。

B.人们在生活中,实际上只需要遵守那些最基本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在幼儿园里就学过。

C.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去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日久弥坚。

D.广大观众认为,央视春节晚会推出的四川的“感恩·奋进”歌曲《因为有你》有振奋人心的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水为天地至柔之物,却着不尽的力量,河中圆圆的鹅卵石就是明证。

治水,不二法门是,不违其本性,不悖大自然的规律。

同样是征服,鲧
以刚治之,终究大业未成,送了自己身家性命;而禹以柔治之,最终降伏洪魔,造福苍生。

A.蕴涵因势利导妄想反而
B.蕴涵因势利导希望却
C.孕育因地制宜妄想反而
D.孕育因地制宜希望却
(三)翻译下列文言语句(10分)
8.(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3分)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3分)
(3)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4分)(四)语言的实际运用(9分)
9. 英国伦敦将于今年举办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下面这段对话是两人关于奥运会举办相关问题的争论。

小王:从举办奥运会的巨额耗费来看,观看各场奥运比赛的票价应该要高得多。

是奥运会主办者的广告收入降低了票价。

因此,奥运会的现场观众从奥运会拉的广告中获得了经济利益。

小李:你的说法不能成立。

谁来支付那些看来导致奥运会票价降低的广告费用?到头来还不是消费者,包括作为奥运会现场观众的消费者?因为厂家通过提高商品的价格把广告费用摊到了消费者的身上。

下列能够有力地削弱小李对小王反驳的一项是()(3分)
A.奥运会的票价一般要远高于普通体育比赛的票价
B.奥运会的举办带有越来越浓的商业色彩,引起了普遍的不满
C.利用世界性体育比赛做广告的厂家越来越多,广告费用也越来越高
D.各厂家的广告支出总体上是一个常量,只是在广告形式上有所选择
10.“走近文学大师,品味经典风采”,请写出一位中国文学大师的名字及其一部(一篇)作品的名字,并用抒情性文字对该大师进行简单的评述。

要求:50—80字,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6分)
50
100 (五).根据提示默写,每小题1分。

(8分)
11、(1),帘卷西风,。

(2)莫听穿林打叶声,。

(3)人生如梦,。

(4),更那堪,!
(5),尽西风,?
(6)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7),到黄昏、点点滴滴。

,怎一个愁字了得!
(8)《望海潮》中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情境类似的一句是:。

(六)根据提示填写下列空白,每空1分。

(6分)
12.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

13.《罗密欧与朱丽叶》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来自()和()家族。

二.阅读与鉴赏(36分)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临江仙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注] 小蘋:歌女名。

诗人曾在《小山词·自跋》中提到。

浣溪沙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 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

②被酒:醉酒。

③赌书泼茶:李清照《金
石录后序》中说自己常与丈夫赵明诚比赛看谁的记性好,比记住某事载于某书某卷某页某行。

经查原书,胜者可饮茶以示庆贺,有时太过高兴,不觉让茶水泼湿衣裳。

14.两首词都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情达意,请结合原词分析是如何运用的。

(4分)15.两首词的最后一句都是词人匠心独具之处,都是对往事的追忆,但包含了不同的感情。

请具体分析感情有何不同。

(4分)
(二)阅读下面这篇议论文,回答问题(13分)
沉思录:“哲学家帝王”的独白沉思
潘启雯
“环顾历史,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到哪里去了?他们像一股青烟消失了。

”这是2007
年11月19日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访问、会见中国驻新加坡使馆人员和中资机构代表时,道
出的可堪玩味的话。

这句话出自古罗马著名的“哲学家帝王”马可·奥勒留撰写的《沉思录》。

读到《沉思录》,确属偶然。

但与两千年前的奥勒留进行一次思想接触和交流,却给我
的心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公元121年,那一年在中国,造纸巨匠蔡伦自尽而亡。

那一年在西方古罗马,一位卓越的哲学家帝王来到了世上,他就是马可·奥勒留(公元121-180年)。

这位帝王之所以被人们铭记于心,不在于他的赫赫战功,也不在于他的励精图治,而在于他用希腊文写成了著名的《沉思录》。

本书不同于一般的哲学书籍,而是一位有着强烈道德感的统治者的“内心独白”。

在奥勒留执政的近20年间,古罗马帝国水灾、地震、瘟疫、饥荒、蛮族的入侵、军事的反叛等天灾人祸不断,人们只知道奇迹不会出现而一切都已无可救药。

即使奥勒留以其坚定的精神和智慧,夙兴夜寐地工作,也不能阻挡古罗马帝国的颓势。

公共职责的沉重负担和个人际遇的沉痛经历使他陷入了极大的悲观中,而使他能忍受下去的正是哲学。

他试图以“哲学的沉思”来避开人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安宁。

因此,贯穿在《沉思录》中最为明显的,是一种隐忍而无奈的恬淡和达观,以及对人在时间的流动中展开的悲剧命运充满忧郁的深刻洞察。

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中的自己。

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

”这不是经历沧桑之后绝望的结论,而更像是一段无奈和伤感的喟叹。

在那样一个战乱不断、灾难频繁的时期,这种反省、喟叹、独白和沉思的意义并不低于前瞻。

从《沉思录》的字里行间,我们很难找到奥勒留对其“帝王身份”的所谓认同感。

因为作为哲学家,他在这部旷世奇书里,始终是以“人”的身份来思考人生,以至于其帝王身份倒像是个“业余的兼职”,这对一个身居皇位的人来说是极为难得的。

思想家罗素认为,奥勒留的这部书“表明了他感到自己的公共职责的负担沉重,并且还为一种极大的厌倦所苦恼着”——这应该说是相当准确的判断。

尽管他总是摆脱不了想引退去一个宁静的乡村度过余生的愿望,但他直到死也未能如愿。

其实,《沉思录》探讨和关注的核心问题远远不止这些,它主要考察了人与神的关系,理性与情欲的关系、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并剖析了作者本人独特的内心世界。

书中阐明的个人道德修养以及处世智慧在西方文化思想史上产生了难以言尽的影响。

通过这部传世之作,奥勒留给经由他继承下来的斯多葛主义注入了新的精神,斯多葛派的哲学精神因而得以流传至今,并深深根植于近代西方文化精神之中。

而奥勒留在书中所流露出的平等、博爱主张在启蒙思想家们那里得到了回应,他的德行自足之说法在康德那里引起了共鸣,关于恶的见解则为黑格尔所发挥……此外,书中所蕴涵的那种天下一家的世界主义以及人皆有理性、理性皆相同的平等、和谐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6.对“环顾历史,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到哪里去了”的诠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马可·奥勒留这位帝王为了宣扬自己赫赫战功及励精图治,而发出的满怀自得之情的感叹,是对“哲学家帝王”身份的认同。

B.它是“哲学帝王”马可·奥勒留与后人的一次精神交流,是一种强烈道德愧疚感的统治者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一种引退愿望。

C.它是马可·奥勒留对自己虽以其坚定的精神和智慧,夙兴夜寐地工作,但仍不能阻挡古罗马帝国的颓势的绝望,蕴涵天下一家的世界主义理性。

D.它是马可·奥勒留在既感到自己的职责的沉重,又被极大的厌倦所苦恼时而发出的隐忍而无奈的恬淡和达观的反省、喟叹、沉思、独白。

17.本文是一则书评,作者为什么以温总理吟诵《沉思录》中的名句开头?(6分)18.联系全文,用简要语言概述“哲学沉思”的内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5分)
谈静
朱光潜
(1)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

这两个字含义极广。

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

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再比方街上有一个乞丐,我只能见到他的蓬头垢面,觉得他很讨厌,你见他便发慈悲心,给他一个铜子;旁人见到他也许立刻发下宏愿,要打翻社会制度。

(2)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

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

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

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

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地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

(3)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

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

你姑且闭目一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4)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

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

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

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

—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

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水远不沉寂的。

你的心界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

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

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

这就是忙中静趣。

(5)我这番话都是替两句人人知道的诗下注脚。

这两句诗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

近来看周启孟的《雨天的书》引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

”觉得这种情境真是幽美。

你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

中国诗人到这种境界的也很多:“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像这一类描写静趣的诗,唐人五言绝句中最多。

你只要仔细玩味,你便可以见到这个宇宙又有一种景象,为你平时所未见到的。

(6)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阴静坐而证道的故事,你是知道的。

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皇扰乱中雍容应付事变,丝毫不觉张皇,就因为能镇静。

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

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乱嚷。

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

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

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

你对
着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

(选自朱光潜《绐青年的十二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略有删改。


【注】本文系朱光潜《绐青年的十二信》的第三封信,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作者旅欧期间。

19、第一段说“感受”的“含义极广”。

请根据文意,说明“含义极广”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20、比较第五段中的小林一茶的俳句与中国诗人的诗句,指出它们在境界上有哪些相同点。

(3分)
21.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1)~(3)为第一部分,(4)~(5)为第二部分,(6)为第三部分。

请分别从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每处2个字),概括这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3分) ①②③
22.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谈静》(6分)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60分)
“父母皆祸害”,这是一个网络讨论小组的名字,“祸害”是一群80后子女形容50后父母的词语。

“非常震惊!”网友“大樽”第一次在网上看到这个另类的名字时,几乎尖叫出来。

与此同时,这个已经成立2年半的讨论小组,每日仍有成员加入,更新帖子,如此“火星撞地球”般的网络争议注定持续不断……。

( 7月21日《西安晚报》)在公开的小组讨论中,有这么一些帖子排在前几位:《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这个世界上无数谎言中的No.1》《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将孩子当作了一个“物”,而不是人》《为人儿女的路规》等等。

要求:①请你就以上材料引发的思考、感悟,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②自定立意,自拟标题;③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2.《哈姆莱(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4空顺序可换)
13. 蒙太古凯普莱特(2空顺序不可换)
14、晏殊词上片实写梦醒后词人面对高锁的楼台、低垂的帘幕以及楼外暮春景象而伤感;下
片虚写,回忆初见小蘋时的情景。

(2分)纳兰词上片实写秋风萧瑟,词人在“残阳”下孑立窗前,面对萧萧黄叶,陷入无限哀思;下片虚写,追忆与妻子充满情趣的生活。

(2分)15、晏词:昔时之月,曾照玉人归楼台。

而今月亮仍是那个月亮,而伊人已渺,回首往事,低回不已。

通过对小蘋的追忆,表达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物是人非)(2分)纳兰词: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它之后才懂得珍惜。

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

通过对往事的追忆,表现了作者的无奈与后悔。

(2分)
16、D(3分)(A.故意曲解原文,原文说“读到《沉思录》,确属偶然。

但与两千年的奥勒留进行一次思想接触和交流”,而文章中没有“身份认同”;B.错误在于原文没有“一种强烈道德愧疚”,为无中生有;C.“蕴涵天下一家的世界主义理性”为《沉思录》全书所有,而非“独白”所具有的内涵。

)
17、一是设置悬念,引发人们的兴趣及思索;二是温总理的思索与“沉思录”有契合之处,其“哲学沉思”的“内心独白”引起总理的感情共鸣;三是首尾呼应,文章开始与文章收束浑然一体。

(6分)
18、“沉思”表达了主人公一种隐忍无奈的恬淡和达观,及对人在时间的流动中展开的悲剧命运充满忧郁的深刻洞察;作者如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那样反思自己反思过去,以一个人的身份思考人生;摆脱负担,恬然引退;洞察了人与神的关系,理性与情欲的关系、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袒露或剖析了作者本人独特的内心世界、个人道德修养以及处世智慧。

(4分)
19、①感知到对象②对象引起的人的心灵的反应。

③不同个体的反应有差异(3分)
20、(1)都表现为一种幽美的情境。

(2)都是在静观寻常事物中妙悟到的另一种景象(3)都能从中看出诗人悠然自得的、空灵的心境(3分)
21、感受静趣裨益(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