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之死
卡扎菲死后的十大疑问
卡扎菲死后的十大疑问作者:暂无来源:《华声·观察》 2011年第21期■ 文字整理:刘念国题图:IC 后期合成:陈攀利比亚前铁腕领导人、一代“沙漠枭雄”卡扎菲在遭北约多国袭击逃亡数月后,最终命丧其故里——苏尔特,犹如他之前所誓言的一样,生于利比亚、死于利比亚。
但在亡命之前,他的政权早已分崩离析,这使得其死亡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对事件发展的实际意义。
作为长期统治利比亚并在国际政坛叱诧一时的重要政治人物,卡扎菲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身上承载的秘密就像阿齐齐亚兵营的秘道一样,委实令人极难捉摸。
卡扎菲在与美国修好后曾达成过什么协议?卡扎菲为何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闪访利比亚后即突然死亡?利新政权能否团结全国各政治派别、各部族等避免分裂?美国会否抛开欧洲独享利比亚的“战果”?这一系列疑问,均将随着卡扎菲的离去而浮上水面,甚至变得更加离奇……一、卡扎菲死后带走多少秘密?各方势力把卡扎菲往死里打,有两层考虑,一方面当然是希望借此尽快结束战争,减少人员与财产损失。
同时也因为留着活口对西方并不有利,因为卡扎菲在其统治期间与西方有过不少交易。
如2007年,时任英国首相的布莱尔在出访利比亚期间,英国石油公司就与利比亚签下了价值9亿美元的勘探协议。
而卡扎菲则配合美国反恐需要,逮捕了大批伊斯兰武装分子。
诡异的是,在这次推翻卡扎菲的利比亚内战中,伊斯兰武装恰恰是“倒卡”主力之一。
因此,一旦卡扎菲活着受审,口若悬河的他还不知将抖出多少内幕。
而卡扎菲一死,西方则松了一口气。
9月2日,人们在的黎波里已被废弃的利比亚原情报机构负责人穆萨·库萨办公室内,发现了至少三个英文文件夹,日期从2002年至2007年,其中多数集中在2003年底和2004年。
穆萨·库萨曾担任利比亚外长。
据报道,在这些文件中,其中一个标明“美国中央情报局”,另外两个标明“英国军情六处”。
文件表明,在利比亚2004年宣布放弃非常规武器计划之后,利比亚情报机构与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军情六处等机构之间的关系,较人们以前所知道的要广泛得多。
卡扎菲简历利比亚卡扎菲子近况女儿照儿子老婆曝光卡扎菲简历女保镖惨死照
卡扎菲简历-利比亚卡扎菲子近况女儿照儿子老婆曝光卡扎菲简历女保镖惨死照卡扎菲是利比亚前任实际最高领导者,其对利比亚统治了长达42年,2016年10月卡扎菲遭受反派虐杀,终年69岁。
卡扎菲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是毁誉参半。
同时卡扎菲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行动常常令人难以捉摸,如今的利比亚,很多人都在反对卡扎菲。
近日利比亚法院判处卡扎菲儿子及另外8人死刑。
赛义夫是卡扎菲核心集团的重要人物,代表其父扮演公共关系和外交角色。
利比亚危机爆发前,他被认为是卡扎菲最有可能的继任者。
2016年2月,利比亚发生40多年以来最大反政府抗议活动,赛义夫随后公开发表电视讲话,为利比亚政府辩护。
6月27日,国际刑事法院以涉嫌反人类罪签发针对他和他父亲的国际逮捕令。
现年41岁的赛义夫被指在2016年2月15日至2月28日期间通过国家机器和安全部队实施了包括谋杀和处决等危害人类罪和战争罪罪行。
赛义夫在利比亚西部城市津坦的刑事法院被捕后短暂出庭,但法院随后决定将审判日期推迟,原因是其辩护律师需要更多时间研究案情。
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是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第二个儿子,生于1972年。
赛义夫1994年在的黎波里法塔赫大学获得工程科学学士学位,2000年在奥地利维也纳获得MBA学位,xx年被授予伦敦经济学院博士学位。
他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赛义夫是卡扎菲核心集团的重要人物,代表其父扮演公共关系和外交角色。
利比亚危机爆发前,他被认为是卡扎菲最有可能的继任者。
卡扎菲简历2016年2月,利比亚发生40多年以来最大反政府抗议活动,赛义夫随后公开发表电视讲话,为利比亚政府辩护。
6月27日,国际刑事法院以涉嫌反人类罪签发针对他和他父亲的国际逮捕令。
现年41岁的赛义夫被指在2016年2月15日至2月28日期间通过国家机器和安全部队实施了包括谋杀和处决等危害人类罪和战争罪罪行。
赛义夫在利比亚西部城市津坦的刑事法院被捕后短暂出庭,但法院随后决定将审判日期推迟,原因是其辩护律师需要更多时间研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是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第二个儿子,生于1972年。
卡扎菲之死
利比亚
• 利比亚(阿拉伯语: ,英语:Libya)是一个北 非国家。位于地中海南岸,与埃及、苏丹、乍得、 尼日尔、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相邻。除沿海地区 及南部山区外,该国大部分均为沙漠。利比亚战 略位置重要,并为产油国,曾使它成为欧洲各国 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因过去的卡扎菲政权和西方 矛盾重重,使其在政治上被西方国家排斥。2011 年8月下旬,反对派武装攻入首都的黎波里,卡扎 菲政权垮台。中国政府已承认利比亚全国过渡委 员会的合法性,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亦已获得 联合国合法席位。
奥马尔·穆阿迈尔 卡扎菲 奥马尔 穆阿迈尔·卡扎菲 穆阿迈尔
• 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1942.6.7- 2011.10.20),前利比亚最高领导人,曾 领导“自由军官组织”,为利比亚1969年9 月1日革命的精神领袖,推翻了亲西方的伊 德里斯王朝,并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 国。长达42年的统治使他成为阿拉伯国家 中执政时间最长的领导者。卡扎菲是一个 富有争议的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毁誉参 半。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亚全国过渡委 员会新闻发言人古贾和利比亚军事委员会 主席贝尔哈吉已经分别证实,卡扎菲在其 家乡苏尔特被捕后因伤重不治身亡。
对卡扎菲之死的思考
• • • • 1.卡扎菲之死为奥巴马竞选加分? 卡扎菲之死为奥巴马竞选加分? 卡扎菲之死为奥巴马竞选加分 2.卡扎菲死了,反西方大旗谁还敢再扛? 卡扎菲死了, 卡扎菲死了 反西方大旗谁还敢再扛? 3.卡扎菲死了,利比亚真的“春天”到了吗 卡扎菲死了, 卡扎菲死了 利比亚真的“春天”到了吗? 4.你对卡扎菲之死又有什么看法 你对卡扎菲之死又有什么看法? 你对卡扎菲之死又有什么看法
谢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赏
• 王雪
一个时代的终结: 一个时代的终结:卡扎菲被捕伤重身亡
卡扎菲的传奇一生
各国对卡扎菲的态度
欧盟:卡扎菲之死代表专制统治时代结束 联合国:潘基文呼吁利国内各派武装放下武器寻求和平 委内瑞拉:查韦斯称卡扎菲是伟大烈士 美国:奥巴马称卡扎菲之死显示多边行动的能量 希拉里称卡 扎菲之死开启利比亚新时代 中国:盼利比亚尽快实现社会稳定 利比亚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加拿大:加拿大总理就卡扎菲之死发表声明称为军队自豪 英国:英媒称赞卡扎菲之死英国作用 仅42%民众感骄傲 伊朗:伊朗呼吁北约尽快结束对利比亚军事干预行动 日本:卡扎菲之死是建设新国家重要转折点
为什么卡扎菲会走向死亡?
卡扎菲是一个独裁的统治者,激起民愤。 西方对比利亚石油的虎视眈眈。 卡扎菲和英、美两国积怨太深 第二突尼斯和埃及革命之后,面对现实, 西方希望能够继续掌控变化后的中东大局, 至少能够占到道德制高点。
卡扎菲死亡质疑
俄罗斯一名专家爆料说,“ 俄罗斯一名专家爆料说,“我有充 分的证据表明:卡扎菲还活着,死 者是其替身,名叫艾哈迈德。” 者是其替身,名叫艾哈迈德。” 同时他还提出了四点证据: 第 一,逮住卡扎菲那天,苏尔特是个 雨天,正在下雨,而逮住卡扎菲的 画面却显示风沙很大; 第二, 卡扎菲的头发本来是黑色的,而卡 扎菲被抓的画面上他头发是棕色的, 他的尸体出现在医院时才成了黑色; 第三,卡扎菲被送到医院时,他身 中两枪,一枪在头侧面耳朵上部, 另一枪在腹部,但后来许多网络上 的画面显示在卡扎菲头正面还有一 枪。 第四,卡扎菲腹部曾做过 外科手术,手术留有伤疤,但从展 示的卡扎菲尸体上,他的腹部没有 任何做过手术的痕迹。[9]至于是否 任何做过手术的痕迹。[9]至于是否 是卡扎菲的替身,还得和教育 改善住房条件 沙漠取水 抽取淡水源 大人工河
世人对卡扎菲的看法
扎菲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是毁誉参半。 在一些人的眼里,他是“大救星” 在一些人的眼里,他是“大救星”、“民族英雄”、“革 民族英雄” 命领袖” 命领袖”、“中东强人”;而在另一些人的眼里,他是 中东强人” “狂人”、 “疯子”、“恐怖主义支持者”、“暴君”。 狂人” 疯子” 恐怖主义支持者” 暴君”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将会给卡扎菲以最终评价。但不管 是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卡 扎菲领导这个大约有六百万人口的国家摆脱了贫困,1981 扎菲领导这个大约有六百万人口的国家摆脱了贫困,1981 年,利比亚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1万美元,成为非洲最富 年,利比亚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1万美元,成为非洲最富 裕的国家,即使在遭受西方经济制裁多年后,也是非洲生 活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国民享受义务教育和完善的医疗体 系。
论卡扎菲之死对世界的影响
论卡扎菲之死对世界的影响摘要:2011年10月20,利比亚一代枭雄卡扎菲被俘受重伤致死,为长达半年多的利比亚之乱降下了帷幕。
本文就主要围绕卡扎菲的执政生平、死因及卡扎菲之死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卡扎菲卡扎菲之死世界影响一、卡扎菲的生平穆阿迈尔·卡扎菲(英文:Omar Mouammer al Gaddafi,罗马化:Mu'ammar al-Qadhāfī,1942年9月-),出生于利比亚南部费赞沙漠地区的一个柏柏尔人普通牧民家庭,是利比亚现在实际的最高领导人。
卡扎菲是一位虔诚的伊斯兰信徒。
他总是身着同一颜色的服装,他本人生活十分简单,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也不饮其他高级饮料,仅喜欢喝矿泉水和驼奶,喜欢骑骆驼而不爱坐高级轿车。
他喜欢住帐篷而不喜欢住豪华宅邸,出门喜欢住帐篷,哪怕到外国访问和参加联合国大会也是如此。
但他和他的家族却将国库视为私人的钱袋,“随心所欲地”从国库拿钱。
他的一些子女拥有大型私人游艇和飞机,在瑞士日内瓦、奥地利维也纳和英国伦敦等城市有地产。
据外电报道,估计卡扎菲及其家人有330亿美元资产,据信在世界范围内另有600亿美元资产“未统计在内”。
昔日,卡扎菲曾被美国前总统里根批评为“狂人”,在美国总统小布什任内则被列为“流氓政权”领导人之一,但现在的态度已经有了改变,虽然仍被认为是“独裁者”,不过已经决定使利比亚放弃核武器,并决定对洛克比空难遇难者家属赔偿,开始在政策上接近“西方”,并于2006年5月与美国恢复邦交。
卡扎菲在反美方面,体现了戏剧性的转变,有评论说,卡扎菲的转变恐怕是出于实际的审时度势,多年制裁让利比亚损失巨大。
就我看来,我觉得卡扎菲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在一些人的眼里,他是“大救星”、“民族英雄”、“革命领袖”;而在另一些人的眼里,他是“狂人”、“疯子”、“恐怖主义支持者”。
但不管是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卡扎菲领导这个大约有六百万人口的国家摆脱了贫困,1981年利比亚人均国民收入曾高达一万多美元,成为非洲的首富。
卡扎菲之死的感想
卡扎菲之死的感想扎菲之死再次告诉世人:谁与豺狼交友、谁向帝国改开、谁复辟私有剥削、窃贼独富、财主独裁、金钱民主的资本主义、谁就死路一条!前段时间的新闻报道,卡扎菲反帝一世、糊涂一时,最后错听了在帝国留学毕业的儿子的话,听从豺狼的忽悠,自我断臂废除了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当卡扎菲从飞鹰变成兔子后,帝国豺狼适时支持其反对派,将其全家赶尽杀绝。
风云变幻,回想当年,做为自由军官组织领袖的卡扎菲上校,率领自由军官组织的军官们开始了他们的革命梦想。
在上校执政的42年间,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总是磕磕碰碰,时好时坏。
先造成了140多名美国人死亡,还袭击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最后还秘密制造“生化武器”等等。
为此,遭到了美国人的血腥式军事报复,而且利比亚也遭到了长久的金融制裁和武器禁运等严厉的制裁措施。
用西方的话说“这就是专制和独裁者的命运”,令人无限遗憾。
卡扎菲统治下的利比亚成为了非洲大陆上第一富国,在非洲绝对是实力派大国。
长期以来,利比亚失业率居高不下、物价高涨。
现在卡扎菲之死实质上对利比亚已无多大实质意义,全国过渡委员会在北约及西方支持下已掌控全局。
我想作为新政权,对前政权的高官们,尤其是卡扎菲的亲信们进行政治清算是不可避免的,他们的下场、结局或许就是死亡。
从人性的角度,卡扎菲之死给我们太多的感触。
卡扎菲不是普通人,他是前利比亚国家领导人。
生前他给我们的印象是不应该有的狂妄之外,还有人性的坚强一面;死时给人以悲惨之外,还有人性的懦弱。
凌辱并杀死卡扎菲的人,我们不知道是否该为其胜利欢呼还是为其行为悲哀,因为他们直接表现出了人性的恶,卡扎菲的行为或许是间接的,没有了人性应有的宽容,或许卡扎菲不应该得到宽容。
我们内心更希望看到的是卡扎菲有尊严地死去。
虽然与萨达姆的结局一样,但卡扎菲的命运好像更悲惨,他甚至不能保护他的子女免受伤害。
作为执政42年的领导者,其政权仅仅在动荡8个月之后就轰然倒台,自己也命丧黄泉,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卡扎菲之死—又一个民族灾难的开始
看到竟然有那么多的人欢呼正义的胜利,不禁为他们感到悲哀,为这个国家的人民感到悲哀!不过是从一个苦难进入到另一个苦难而已!
卡扎菲死了!就像老萨一样,不过一个是在地窖里被活捉的,一个是在地沟里被击毙的。美国好歹还自称自由民主的国家,虽然废除了死刑,但还是给了老萨一个审判的机会,让他苟延残喘了几天,然后不顾口口声声谴责别国死刑的事实,给他实施了绞刑。而利比亚的武装分子可没有美国那么大的气度,直接不给老卡分辨的机会,虽然他苦苦哀求“别开枪”,但还是被活活击毙了。我相信,他被击毙前绝对没有反抗的意思,因为独裁者都是很珍惜自己的生命的,自己的安全比天还大。
伊拉克活生生的例子摆在前面,可以想见,今后利比亚要么陷入无休止的内战和纷争之中,要么出现一个多部族联合执政,比以前更腐败、更极端的傀儡政府。指望西方国家给你调停或救援?做梦去吧!如果不是看中了你的资源,谁管你的人民死活。自由,民主?谁不知道只是用来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遮羞布,在绝对的利益面前,让我裸奔就可以了!
虽然卡扎菲死了,但这不代表利比亚人民幸福生活的开始,反而是这个国家和人民更大灾难的开始。与伊拉克惊人的相似,都是多个部族联合成立的政府,以前都是独裁统治,所以还能震慑住那些不同的声音,现在为了推翻前政府暂时联合起来了,但胜利后的果实如何分配却是一个更现实的问题。人民只是一个利用的工具而已,牵扯到直接利益的时候,谁去管那些屁民的生死!民生?有这个东西吗?即使有,与我何干!
我相信,他被击毙前绝对没有反抗的意思,因为独裁者都是很珍惜自己的生命的,自己的安全比天还大。虽然之前都大声疾呼民众为独立而战,但也就是蒙骗那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他们自己可都是连露脸的风险都不敢担!这点,他们比不上希特勒,他最起码还有自裁的勇气,维护了自己最后的尊严。
卡扎菲怎么死的
卡扎菲怎么死的
卡扎菲怎么死的
年的前脸是血是2011
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在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所领导部队的清剿作战
中,遭连环枪击虐待折磨身亡。
当时,有视频显示了他死亡前后屈辱的时刻。
一段视频显示,受伤但显然仍活着的卡扎菲被过渡委武装人员拖上了一辆吉普车的后车厢,武装人员兴奋地挥舞着枪支。
卡扎菲显得有点茫然,他问抓捕他的士兵,“我对你们做了什么?”另一段视频显示,浑身是血的卡扎菲已经死亡,人们拖着尸体走在他的家乡苏尔特的街头。
待他,
这段录像拍摄者为叛军士兵AymanAlmani,BBC记者GabrielGatehouse在利比亚东部城市米苏拉塔用了四年多的时间才追踪到。
2011年,卡扎菲在家乡苏尔特落入执政当局武装之手,最终伤重不治。
根据媒体报道,卡扎菲最后的时刻狼狈不堪,双腿均受伤的他在保镖掩护之下穿过树丛,他
Almani说:他是罪有应得。
伊斯兰教义让我们不要虐待俘虏,不要怀恨在心。
但是,当时大家被混乱的场面冲昏了头脑,没有人可以阻止他们。
他还表示,这一镜头,
自己以前从未公开。
,
然而,,时,
2011年,卡扎菲在家乡苏尔特落入执政当局武装之手,最终伤重不治。
根据媒体报道,卡扎菲最后的时刻狼狈不堪,双腿均受伤的他在保镖掩护之下穿过树丛,他们躲在了两个水泥下水管中,但很快被过渡委士兵发现又被拖了出来。
卡扎菲乞求士兵“不要开枪”,但他最后还是中枪身亡。
卡扎菲之死
新京报:从民族英雄到人民公敌1969年,政变和民意将这个年轻人推上利比亚的历史舞台,27岁的卡扎菲意气风发,高喊【不要叫我总统,叫我上校】,许诺一切权力归人民;42年后,历史的车轮吊诡地驶入同样的轨道,汹涌的民意促使人们涌入他的大本营,将他的铜像愤怒地踩在脚下。
理想少年政变夺权【我是卡扎菲,自由军官组织的领导者】。
大胡子出现在首都中心广场,对着成千上万的支持者演讲,【还有,请不要叫我总统。
我只是上校】。
簇拥者们围着他欢呼雀跃。
1942年9月,卡扎菲出生在利比亚游牧民族的一个普通部落家庭,是贝都因人的后裔。
他童年在故乡的戈壁沙漠和帐篷中度过,靠喝骆驼奶、吃阿拉伯大饼长大。
他父亲在50多岁时得到这个独苗,非常溺爱。
尽管不宽裕,但还是致力于用教育来武装孩子的头脑。
在家庭的全力支持下,卡扎菲接受到良好的宗教学习,对《古兰经》烂熟于心。
中学时期,卡扎菲接触到了埃及总统纳赛尔的演讲及其著作《革命哲学》,深受纳赛尔革命思想影响,决定从军。
卡扎菲受此影响,在塞卡哈成立了一个青年革命支部。
1961年,卡扎菲来到首都的黎波里大学,在学习一年历史专业之后,投笔从戎,考入了该国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军事学院,成了一名军官。
第二年,以卡扎菲为核心,成立了一个完全模仿埃及纳赛尔革命的【自由军官组织】。
此时,他开始筹划推翻伊德里斯王朝。
当1969年9月1日凌晨,一群年轻的军官闯入电台大楼时,不少利比亚人还在睡梦中。
一觉醒来的他们打开广播,听到的不是年迈老国王的训诫,而是激昂雄浑的军乐曲。
一个陌生但却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从电波中传入千家万户:新的利比亚诞生了!一周之后,那个宣告历史的人正式走入人们的视线:他穿着崭新的军服、戴着墨镜,一脸络腮胡子。
【我是卡扎菲,自由军官组织的领导者】。
大胡子出现在首都中心广场,对着成千上万的支持者演讲,【还有,请不要叫我总统。
我只是上校】。
簇拥者们围着他欢呼雀跃。
绿色革命权归人民卡扎菲喜欢绿色,利比亚的国旗全是绿色,国徽的主体颜色也是绿色。
卡扎菲死于腹部中弹头也被打穿
议对利比亚实施制裁,包括武器禁运、冻结 卡扎菲及其部分家庭成员的资产等。
3 月 5 日 利比亚反对派成立“全
国过渡委员会”(“过渡委”),穆斯塔法·阿 卜杜勒-贾利勒出任主席。
3 月 17 日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
议,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19 日,在巴黎召 开落实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利比亚决议的国 际会议。随后多国联军对利比亚有关目标 实施多轮空袭。来自卡扎菲子女 死的死逃的逃
长子:避难阿尔及利亚
穆罕默德 1970 年出生,负责主管利比 亚 移 动 和 卫 星 通 信 运 营 商 ——— 邮 政 电 信 总 公司,同时也是利比亚奥委会负责人。8 月 21 日,他在首都的黎波里遭过渡委武装包 围后投降,8 月 22 日被支持卡扎菲的武装 解救,8 月 29 日进入阿尔及利亚避难。
装攻占苏尔特的战斗中被抓获,随后身亡。 本版文图 综合新华社
七子:有报道已经战死
哈米斯 1983 年出生,曾在俄罗斯接受 过训练,是利比亚精锐部队 32 旅(“哈米斯 旅”)的指挥官。10 月 17 日,叙利亚“舆论” 电视台报道,哈米斯 8 月 29 日在距首都的 黎波里东南 90 公里的 小镇泰 尔胡 奈与过 渡委武装交战时死亡。
女儿:避难阿尔及利亚
艾莎 1976 年出生,是卡扎菲唯一的亲 生女。她是一名职业律师,同时主管利比亚 最大的慈善机构。2009 年,她被任命为联合 国发展计划署驻利比亚亲善大使。2011 年 2 月,利比亚爆发内乱,联合国收回任命。8 月 29 日,她随母亲进入阿尔及利亚避难。
五子:中 7 弹身亡
1977 年出生,在卡扎菲子女中掌握着 最高职权,同时被视为是仅次于赛义夫·伊 斯兰的卡扎菲继承人。穆塔西姆还曾是利 比亚的国家安全顾问。他曾以此身份与美 国国务卿希拉里举行会晤。利比亚全国过 渡 委 说 ,法 医尸 检 报 告证 明 ,卡 扎 菲 的 儿 子 穆塔西姆腹部和颈部各中一颗子弹,背部 中了五颗子弹。
阿拉伯之春意味着什么
可喜的是,此次的“阿拉伯之春”并不是建立在对西方的仇恨之上,反独裁、反专制、要还权于民、要工作,阿拉伯世界第一次把注意力集中在审视和批判自己的内部问题上。而与以往主要由上层统治者和外力来推动的模式不同,此次的变化是自下而上的,这代表了阿拉伯社会的日趋成熟。鉴于阿拉伯国家的社会特性,它们在现阶段的政治改革中,必须汲取伊斯兰政治中适合于当下社会环境的合理成分,努力生成现代与传统政治结合的具有中东特色的民主政治。
而从政治上看,阿拉伯世界也一直是盛产独裁统治者的地方:布尔吉巴统治突尼斯长达30年最后引爆民怨被本?阿里夺权;本?阿里又执政23年并重蹈前任覆辙;穆巴拉克在位30年依旧不肯放权;也门总统萨利赫掌权33年誓言不下台;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上台42年依然为权力而战;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在位30年后儿子接班;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幕后台前操控国家35年直至被送上绞架;阿拉法特主持巴解组织近40年。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阿拉伯世界与西方的关系错综复杂。始于19世纪初的学习西方的思潮,在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宣告终结。阿拉伯人视自己为西方政策的永久受害者,一代又一代的阿拉伯领导人迎合和推动着对以色列和美国的仇恨,并从中获得了巨大的个人声望和好处。在这样的语境下,知识分子甘于当彻头彻尾的反对派,不断批评其政府在反以和反美立场上的不够坚定。没有人关注怎样建立一套以权利为本的现代政治新秩序,令国家富强起来。穆斯林对现实的不满一点点地被偷换为对西方的仇恨。
然而,绝对的权力导致了绝对的腐败和绝对的执迷不悟。卡扎菲渐渐开始对内打压异己分子,限制言论自由,让家族和亲信垄断了政治和经济特权。他的一个怪癖是喜欢在电视上直播绞刑,以对民众起到震慑作用。此时的他,已经蜕变成了以代表人民之名行专制独裁之实的现代政客,其专制性对人民的奴役与摧残,比之王权有过之而无不及,最后以横死枪下了结了一生,被时代彻底抛弃。
卡扎菲个人资料
卡扎菲个人资料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1942年6月7日-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亚国家领导人。
卡扎菲创立了世界第三理论、绿皮书思想,著有《绿皮书》《卡扎菲小说选》等作品,还曾获得上校军衔、南非共和国好望角秩序奖等荣誉。
在政治方面,卡扎菲历任武装部队总司令、国防部长、非洲统一组织主席等职位。
2011年,民众示威要求统治42年的卡扎菲下台,之后当地武装捕获卡扎菲,他被虐待后枪击身亡。
早年经历1942年,卡扎菲出生在利比亚沙漠中部,苏尔特以南50英里的阿布哈迪。
卡扎菲的家庭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游牧部族家庭,全家都靠出租骆驼维持生计。
1951年,利比亚获得独立时,卡扎菲在苏尔特一所小学读书。
1956年,卡扎菲在利比亚中南部塞卜哈读中学。
之后卡扎菲到利比亚第三大城市米苏拉塔读书。
1961年,在班加西利比亚大学攻读历史,后在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
1963年,卡扎菲放弃了已经学习了两年的大学历史专业,加入保卫国王的精锐部队——昔兰尼加卫队,进入利比亚皇家军事学院学习。
1965年,在利比亚陆军服役。
1966年,他获得了去英国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培训的机会。
政坛生涯1969年9月1日,卡扎菲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九月革命”,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出任革命指导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并晋升为上校。
1970-1972年,卡扎菲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国防部长。
1977年改国名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成为“革命导师与领导弟兄”,任“人民委员会总秘书处总秘书”,成为革命领导人兼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1979年3月,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只保留“革命导师和兄弟领袖”称号。
1982年至1983年任非洲统一组织主席。
20世纪80年代初卡扎菲向苏联采购军事装备。
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修复与美国关系。
21世纪初,利比亚在卡扎菲领导下与西方关系改善。
2000年非洲统一组织首脑会议在多哥首都洛美召开,卡扎菲率领代表团参加。
卡扎菲之死左右两派反应
很多活跃在各媒体网络上的右派公知们,其造谣污蔑、颠倒黑白的水平有时简直到了拙劣的地步,甚至连基本的人格是非都不顾,没有下限;而乌有之乡上有些左派们,其辩论的水平也很低,思维还停留在过去,只知道空喊一些文革式的口号(这里并非贬低文革本身),其愿望出发点还是好的,心还是善良的。
但是右派公知们很团结,一般不相互攻击,还相互吆喝造势,因为他们把事情搞乱搞坏是一致的,不会指责谁更拙劣,更没有下限;而左派们(尤其“极左”们)却常常相互抬杠攻击,要分出个左的程度和真假。
于是右派们鼓噪的声音总是强过左派,因为左派阵营内部之间就消耗了不少战斗力。
比如在利比亚事件及卡扎菲之死上,右派公知们自然欢呼西方“人权自由民主”的胜利,庆祝利比亚卡扎菲“腐败专制独裁”政权的覆灭,在他们看来似乎不存在或可以忽略这样的事实:西方滥用、违背联合国决议,为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而赤裸裸的侵略颠覆一个主权国家,反对派以“起义”为正义的借口引狼入室(即“带路党”),又以“革命”的名义未经“程序正义”(右派公知们最在乎)的审判就枪杀已成俘虏的卡扎菲,并毫无人权人道(右派公知们最重视)地侮辱其尸体,利比亚人民遭受狂轰滥炸失去家园生命,等等。
因为他们的逻辑是“人权大于主权”,“民主自由”至高无上,投降卖国是为了正义,他们还影射、希望中国和中共,会有利比亚卡扎菲那样的结局。
而一些左派对利比亚卡扎菲的历史与现状并没有搞清楚,就把卡扎菲视为“伟大的领袖”“坚强的英雄”“阿拉伯民族的战士、代言人”“反美反西方的斗士”,给予很高的评价支持同情,其思维逻辑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凡敌人反对的就要支持;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视卡扎菲为敌人,同时也常常敌视中国,所以中国应该支持声援卡扎菲,应阻止西方借联合国决议制裁轰炸颠覆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反过来,认为由于中国等不支持卡扎菲,任其垮台了,世界少了一支重要的反美反西方力量,也就壮大了美国西方力量,也等于壮大了反华力量,担心中国“自食其果”。
卡扎菲之死
1.死讯 2.关于卡扎菲
死讯
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20日确认,卡扎 菲在苏尔特被打死。 据称,当天凌晨,卡扎菲在一支车队中,试图 向西撤离苏尔特,遭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战机轰炸, 4辆车遭毁,卡扎菲双腿受伤后,落入执政当局武 装之手,最终伤重不治。 他的尸体被运送至米苏拉塔。卡扎菲1942年生 于苏尔特。1969年,他率一批军官发动政变,推翻 国王,此后执政42年。(据新华社)
生活起居
•
27岁夺取政权时的卡扎菲,衣着朴素, 自言只喜欢住帐篷,对金银珠宝视如粪土。 但是,随着统治时间日深,他越来越深居简 出,利比亚的老百姓甚至不清楚他到底住在 哪里。如今,利比亚反对派取得胜利,利比 亚人终于有机会一睹卡扎菲住所的“芳容”, 并且无不被其中的奢华所震撼。
传奇色彩
• 疯狂反美 • 善于演说
各方反应
• • • • • • • • 欧盟:卡扎菲之死代表专制统治时代结束 联合国:潘基文呼吁利国内各派武装放下武器寻求和平 委内瑞拉:查韦斯称卡扎菲是伟大烈士 美国:奥巴马称卡扎菲之死显示多边行动的能量 中国:盼利比亚尽快实现社会稳定 英国:英媒称赞卡扎菲之死英国作用 仅42%民众感骄傲 伊朗:伊朗呼吁北约尽快结束对利比亚军事干预行动 日本:卡扎菲之死是建设新国家重要转折点
利比亚内乱成因(我们的总结)
• 利比亚,面积175.95万平方公里,人口440 万。 • 人口密度为2.5人每平方公里。 • 人均GDP为9529.26美元,如此有钱的国家闹 内乱再次证明:"不患寡而患不均" • 关键词:石油、独裁、利益不均、大国势力 暗地较量。 • 外因:西方国家扶持反对势力,中东政局 动荡。 • 内因:利益分配不均。 • 动力:不满现政府的年轻人通过网络聚集在 一起。
奥巴马就卡扎菲死亡发表讲话中英互译
Good afternoon, everybody. Today, the government of Libya announced the death of Muammar Qaddafi. This marks the end of a long and painful chapter for the people of Libya, who now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determine their own destiny in a new and democratic Libya.各位下午好。
今天,利比亚政府宣布了穆阿迈尔•卡扎菲(Moammar Qaddafi)的死讯。
这标志着利比亚人民一个漫长而痛苦的时期的结束,他们现在有机会在一个崭新、民主的利比亚决定自己的前途。
For four decades, the Qaddafi regime ruled the Libyan people with an iron fist. Basic human rights were denied. Innocent civilians were detained, beaten and killed. And Libya’s wealth was squandered. The enormous potential of the Libyan people was held back, and terror was used as a political weapon.40年来,卡扎菲政权以铁拳统治利比亚人民。
基本人权遭到剥夺,无辜民众被关押、毒打甚至杀害,利比亚的财富被挥霍。
利比亚人民的巨大潜能遭到压制,恐怖被用作政治武器。
Today, we can definitively say that the Qaddafi regime has come to an end. The last major regime strongholds have fallen. The new government is consolidating the control over the country. And one of the world’s longest-serving dictators is no more.今天,我们能够肯定地说,卡扎菲政权倒台了。
奥巴马就卡扎菲之死发言的批评话语分析
奥巴马就卡扎菲之死发言的批评话语分析娄 巍摘要:批评话语分析是常用于分析政治演讲中隐含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的有效方法。
以话语、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为理论基础,以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就卡扎菲之死的发言为文本,对该语篇中使用的词汇及修辞方面进行了批评话语分析,揭示了奥巴马在演讲中通过使用适当的人称代词、体贴的话语、非正式话语等,以话语的力量将其意愿和观点传达给听众,从而控制听众的意识形态,获得更多支持,进而巩固国家权力,实现其政治目标。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意识形态;权力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5-0103-03一、前言语言是构成话语的基本要素,作为一种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而且可以直接参与社会关系的建构。
话语中包含丰富的语言表达,例如词语和句子,都可以潜在地反映说话人的思想和意识形态。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作为多角度的话语分析框架,它通过对话语形式的分析来研究话语、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目的是揭示话语中未公开的意识形态含义,例如人们话语中经常会存在的习惯性歧视、偏见和对事实的歪曲。
有些时候,听众通常捕捉不到话语背后暗藏的信息,这体现在公众对话语中的意识形态含义捕捉的敏感度不够。
因此,分析话语在权力斗争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社会条件,对话语中的意识形态进行解析,可以帮助公众提升语言敏感度,以及对语言的整体欣赏和判断的能力。
因此,本文将CDA中关于话语、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作为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有关奥巴马对穆阿迈尔·卡扎菲(以下简称卡扎菲)之死的回应发言,解释奥马巴如何通过选择有助于他实现政治目标的语言来掩盖其权力的不平衡,以阐明话语、意识形态和政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选择语言来传递政治权力,进而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改变人们的认知。
二、理论框架(一)批评话语分析批评话语分析起源于批评语言学,强调语言与产生语言的社会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
卡扎菲身亡,各国领导人对此进行评价,希拉里最简洁,只用了一字
卡扎菲身亡,各国领导人对此进行评价,希拉里最简洁,只用了一字从利比亚苏尔特一个小部落的帐篷中走出来的卡扎菲,有着一种典型的平民英雄的气质。
从少年时代开始,他勇于冒险,摆脱了家族中祖祖辈辈依靠放牧为生的生活状态,从一个牧羊人的儿子,成为一个有着600万人口国家的领袖,他的人生经历就像一部传奇。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被称为北非雄狮,曼德拉赞其为偶像的人,最终的结局却很凄凉,在被反对派击败逃亡后,他还是没有躲过一劫,被抓住后身死,临死之前还经受了一些折磨,一代枭雄以不太体面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卡扎菲与萨达姆有着很多相同的经历,在萨达姆被处以绞刑后,许多国家对他的死进行了评价,卡扎菲的知名度不比萨达姆低,所以在他身亡后,各个国家对他的死也给予了许多评价。
这一次,联合国走在了前面,它的秘书长潘基文快速发表了讲话,表示卡扎菲之死是利比亚的历史性转折,并希望利比亚人民尽快从战争的伤痛中走出来,相当于对卡扎菲之死持肯定的态度。
接下来表态的西方国家元首,也基本秉持这一态度。
英国首相卡梅伦发表的看法,首先是为英国在帮助利比亚反对派获胜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深感自豪,同时也肯定了利比亚人民的努力。
不过相比于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得知萨达姆失败后高兴得手舞足蹈的反应,卡梅伦要显得冷静多了。
法国在利比亚战争中表现突出,可以说最积极,在卡扎菲死后,总统萨科齐的讲话中有一句“卡扎菲的消失是利比亚人民的伟大成就”,“消失”两字,用得就内涵,至少表明了他们兴奋的态度。
其它国家的表态大多如此,都希望利比亚人民能够在胜利之后实现重建,早日过上美好的生活。
这里面还有一个人,她的表态虽然极为简短,却很生动地表达了她当时的心情。
这个人就是希拉里,她都没做过多的讲话,只用了一个“哇”字,这可以理解为终于如愿以偿,对卡扎菲之死表示认同,也有舒了一口气的意思在里面,一个字却让人听出这是胜利者的口吻。
利比亚人民在卡扎菲死后,许多地方都打出标语,上面的内容大多是希望未来变得更好,愿望是美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格决定命运——浅谈卡扎菲之死当我看到卡扎菲被捕并且被打死的视频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老头太可怜,浑身都是血,衣服都被扯烂了。
为什么卡扎菲会有如此的下场,原因有很多,例如国际政治环境,本国的反对势力,但根据马克思辩证法的思想我们知道主要矛盾找自己,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所以我今天主要从他的性格方面来浅谈卡扎菲的之死。
他出生在游牧家庭,从小深受乌托邦和无政府主义书籍的影响,所以他的性格有点放荡不羁,特立独行,不喜欢受制于他人,他强力攻击安理会和联合国的现有体制,疯狂反美,因此从他上台就一直被西方国家孤立封锁,尤其是在1988年利比亚特工炸毁泛美航空客机致270人遇难后,他与西方关系跌至谷底。
虽然在9.11事件之后开始向美国示好,特别是在看到萨达姆的悲惨的下场,更是承认了空难事件,并且公开道歉。
也许在他看来这是华丽的转身,但是美国这样的霸权国家是不会领情的,只认为你是害怕了。
被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发现你害怕了,而你这些小国曾经得罪过他,那么他迟早不会放过你,只是时间和借口问题,.下场可想而知。
今年3月份,正好利比亚内部动乱给了北约一个插手报仇的机会,这让国内阶级矛盾迅速升级为名族战争,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在战争局面趋于一边倒、情势危急的时候,为什么卡扎
菲不选择投降呢?因为这不符合他那非常有个性的性格,脾气倔强,在战争一开始就宣称誓死要战斗到底,绝不投降和外逃,所以他不会中途选择投降。
这也算是个对他支持者的一个承诺。
那么很多人会疑惑,卡扎菲既然能低声下气向美国示好,为什么不能向自己国内的反对派的屈服呢,这个又要归结于他的另一个性格特点,此人心高气傲。
回看他的一身,27岁就领导革命推翻伊德里斯王朝,成立属于自己的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典型的年少得志,有点傲我们说还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在他看来可以向美国示好是没办法的,毕竟美国太牛X,而向国内自己瞧不起的那帮人服软,那还不如杀了他。
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卡扎菲很男人,用实际行动守住了自己对世人的承诺,那么反对派也很给力,也用行动回应了他,给了他实现诺言的机会。
以上就是我从性格来分析卡扎菲之死。
那么看到卡扎菲的下场,我的那颗爱国之心开始有点骚动了。
最近几年,萨达姆被绞死,本拉登被炸死,现在卡扎菲也去了,不难发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眼中钉肉中刺一个一个被拔掉,我担心这会不会助长他们嚣张的气焰,而中国作为意识形态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也一直被他们视为霸权之路的绊脚石,那么他们接下来会不会对中国的政策更加强硬?会不会对中国的打击更加赤裸裸?会不会利用中国不安定的周边环境挑起战争?我表示很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