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重点归纳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重点归纳笔记
单选题
1、如图所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3号和6号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他成员正常。
不考虑突变,下列对
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所在染色体、致病基因的显隐性情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致病基因为隐性
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致病基因为显性
C.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致病基因为隐性
D.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致病基因为显性
答案:D
分析:1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2)隔代
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 (1)男女患者多于男患者,(1)男世代
相传;
3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
不连续;
5 .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致病基因为隐性,则Ⅱ3号为aa,Ⅱ6为aa,Ⅲ7 .8 .9 .10 .11均为杂合子,A正确;
B、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Ⅱ6号基因型为Aa,B正确;
C、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上,Ⅱ3为X a Y a,Ⅱ6基因型为X a X a,C正确;
D、若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男性患者的基因型有三种可能X A Y A、X A Y a、X a Y A,该家系中Ⅱ-
3个体无论是上述哪种基因型,其子代的表现均有患者,所以若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时致病
基因不能为显性,D错误。
故选D。
2、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用豌豆杂交时,必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B.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C.孟德尔研究豌豆花时,未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D.人工异花传粉后,可不用套袋等操作
答案:B
分析:1 .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
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2 .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
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用豌豆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A错误;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B正确;需要考虑雌蕊和雄蕊的发育程度,在花蕾期去雄,确保实现亲本杂交,C错误;人工授粉后,还需要套袋,D
错误。
故选B。
小提示: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尤其是人工异花授粉过程,能结
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下列关于“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用红色橡皮泥和黄色橡皮泥制作染色体,两种颜色分别表示来自不同亲本
B.将两条颜色、长度相同的染色单体中部用同种颜色的小块橡皮泥粘起来,小块橡皮泥代表着丝粒
C.演示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最少需要红色橡皮泥和黄色橡皮泥制作的染色体各一条D.该活动能模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答案:C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
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
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
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
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A、该实验中,红色和黄色橡皮泥制作的两种染色体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别表示来自不同的亲本,A正确;
B、两条颜色、长度相同的染色体中部用同种颜色的小块橡皮泥粘起来,代表一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
小块橡皮泥代表着丝粒,B正确;
C、减数分裂过程中,为演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至少需要用橡皮泥先制作2条黄色和2条红色的染色单体;再用同样的方法制作2条黄色和2条红色的染色单体,但比上一次制作的长或短
一些,C错误;
D、可将代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橡皮泥互换一部分,来模拟互换现象,D正确。
故选C。
4、果蝇常被用作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下列关于果蝇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果蝇易饲养B.果蝇后代数量多
C.果蝇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D.果蝇体细胞中含有 4 对常染色体
答案:D
分析:果蝇易饲养,繁殖周期短,后代数量大,体细胞中染色体数较少,相对性状多且区分明显,所以常作
为研究遗传学的材料。
ABC、果蝇易饲养、后代数量多、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因此常被用作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ABC正确;
D、果蝇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D错误。
故选D。
5、依据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可以在早期区分雌雄,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
已知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
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
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
A.正交亲本中雌鸡为芦花鸡,雄鸡为非芦花鸡
B.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芦花雄鸡均为杂合体
C.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所产雌鸡均为芦花鸡
D.仅根据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即可区分正交子代性别
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说明控制鸡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芦花为显性。
设基因A/a控制芦花非芦花。
A、设基因A/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根据题意可知,正交为Z a Z a(非芦花雄鸡)×Z A W(芦花雌鸡),子代为Z A Z a、Z a W,且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为Z A Z A×Z a W,子代为Z A Z a、Z A W,且全为芦花鸡,A正确;
B、正交子代中芦花雄鸡为Z A Z a(杂合子),反交子代中芦花雄鸡为Z A Z a(杂合子),B正确;
C、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即Z A Z a×Z A W,所产雌鸡Z A W、Z a W(非芦花),C错误;
D、正交子代为Z A Z a(芦花雄鸡)、Z a W(非芦花雌鸡),D正确。
故选C。
6、某二倍体生物是雌雄异体。
下列示意图表示该种生物某一个体体内细胞分裂可能产生的细胞(示部分染色体),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该个体是雄性个体,②产生的子细胞为精细胞
B.该个体的性腺可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
C.图中含有四分体的细胞只有①③
D.细胞④的染色体行为是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⑤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A、由分析可知,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雄性个体,②产生的子细胞为精细胞,A正确;
B、动物的精巢是观察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最佳材料,由前面的分析可知,该个体为雄性动物,所以该个体的性腺可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B正确;
C、由图可知,图中含有四分体的细胞只有①,③中不含四分体,C错误;
D、由分析可知,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D正确。
故选C。
7、下图为人类中的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III5是携带者的概率2/3
B.若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则要保证调查群体足够大
C.若II4为患者,则可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
D.若II5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答案:D
分析:分析系谱图:II4和II5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A、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III6患病,基因型是aa,则II4和II5均为Aa,III5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为携带者的概率2/3,A正确;
B、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调查,且要保证调查群体足够大,B正确;
C、据图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若II4为患者,而她的父亲和一个儿子正常,则可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正确;
D、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若II5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D错误。
故选D。
8、下图1表示一个雄性果蝇细胞处于减数分裂某时期的部分染色体,图2为与果蝇细胞分裂相关的曲线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所示细胞分裂后所产生的细胞为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B.图1所示细胞的分裂过程伴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处于图2中a~b时期的细胞中存在姐妹染色单体,该阶段细胞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
D.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2中b时期之后的时期
答案:D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
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
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
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A、图1表示一个雄性果蝇细胞,故图1所示细胞分裂后所产生的细胞为精细胞,A错误;
B、图1所示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该过程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B错误;
C、处于图2中a~b时期的细胞,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说明染色体已经复制过,此时有姐妹染色单体,但不一定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无同源染色体,C错误;
D、图1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处于图2中b时期之后的时期,D正确。
故选D。
多选题
9、下列关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可以体现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
B.摩尔根用能够被荧光标记的特定分子与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结合来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C.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不能完全解释摩尔根的果蝇两代杂交实验结果
D.摩尔根设计测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过程,实施测交实验属于验证假说过程
答案:CD
分析:萨顿通过将看不见的基因和看得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根据其惊人的一致性,提出基因位于染
色体上。
A、同源染色体不能重新组合,而其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通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实现重新组合,因此,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不能体现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A错误;
B、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用能够被荧光标记的特定分子与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结合来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
置,B错误;
C、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不能解释为什么白眼只在雄性中出现,因此,不能完全解释摩尔根的果蝇两代杂交实验结果,C正确;
D、摩尔根设计测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过程,实施测交实验属于验证假说过程,D 正确;
故选CD。
10、下图1为甲(A、a)、乙(D、d)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正常人群中甲病基因携带者占1/40。
通过电泳图谱方法能够使基因D显示一个条带,基因d则显示为位置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上述家
系中的部分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表示为图2。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2中DNA片段为150bp代表D基因
B.Ⅱ-6的基因型为AaX D X d或AaX D X D
C.Ⅱ-8与Ⅲ-1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3
D.Ⅲ-10和人群中正常男性结婚,生育一个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1/80
答案:ACD
分析:1 .分析甲病:根据Ⅱ-5 .Ⅱ-6正常,而他们的女儿Ⅲ-10患甲病,可推知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 .分析乙病:根据电泳图谱:Ⅱ-7为纯合子,Ⅱ-6为杂合子,Ⅲ-13也是纯合子。
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病,则Ⅱ-7为杂合子,与图谱不符,故乙病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A、乙病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Ⅱ-7为纯合子,表型正常,故150bp对应的为正常的D基因,A正确;
B、根据题意,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Ⅱ-6的父亲患乙病,女儿患甲病,故Ⅱ-6的基因型只为AaX D X d,B 错误;
C、Ⅲ-13同时患两病,故Ⅱ-8基因型为AaX D X d,Ⅱ-78基因型为AaX D Y,Ⅲ-12的表型正常,所以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3,为X D X d的概率为1/2,AaX D X d=2/3×1/2=1/3,即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3,C正确;
D、Ⅲ-10患有甲病基因型为aa,正常人群中甲病基因携带者即Aa占1/40,他们生育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2×1/40=1/80,D正确。
故选ACD。
11、下图是某软骨发育不全家族系谱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该病患者Ⅰ1.Ⅱ5.Ⅲ6的基因型相同
C.Ⅲ1与正常人婚配,其子代正常的概率为1/2
D.软骨发育不全患者中,男性数量远远多于女性
答案:AC
分析:由图可知,Ⅱ7.Ⅱ8患病,Ⅲ9号正常且为女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A、由图可知,Ⅱ7.Ⅱ8患病,Ⅲ9号正常且为女性,符合: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患,母女无病在常染,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
B、由于Ⅱ3正常,故Ⅰ1为Aa,由于Ⅰ2正常,故Ⅱ5为Aa,由于Ⅲ7.9正常,故Ⅱ7.Ⅱ8为Aa,则Ⅲ6为AA或Aa,B错误;
C、由图可知,Ⅱ1为Aa,则Ⅲ1为Aa,其与正常人aa婚配,其子代正常aa的概率为1/2,C正确;
D、软骨发育不全为常染色遗传病,男性患者等于女性患者,D错误。
故选AC。
填空题
12、减数分裂是进行______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____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____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
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____。
答案:有性生殖一二一半
解析:略
13、若雌性动物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细胞体积均等,则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最终去向是_____。
答案:退化消失
解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