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即兴伴奏》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声进行的基本语汇T-S-D-T, 称为和弦的序进。

在为大小调旋律配置和声时需要注意, 在乐句中, V 级不可以连接IV 级。

V 级和弦的三音为调式音阶中的导音, 在音响上, 导音对主音具有很强的导向性, 需要解决至主音, 构成属和弦到主和弦的终止式。

而V-IV 的进行, 导音向下到IV 级的三音, 音响上没有得到充分解决的效果, 不符合大小调和声语汇。

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进行方式是不可用的, 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是可以的。

其他和弦之间的连接, 要注意和弦的根音之间为下三度关系时称为强进行, 即为良好序进;和弦的根音之间为上三度关系时称为弱进行, 演奏时应避免。

同和弦之间可以任意转换, 过多地使用原位和弦就会使音响效果较为单一, 在实际演奏时常常会考虑使用和弦的第一转位, 由于低音由根音变为三音, 整体和声色彩会柔和很多。

第三节和弦标记
1.功能标记
功能标记又分为功能和声标记和罗马数字标记两种方式, 这两种标记都置于和弦的下方, 如正三和弦的标记分别为T、S、D 或I、IV、V。

2.音名标记
这种标记方式常见于流行歌曲、爵士音乐等作品中, 它常常置于和弦的上方, 如正三和弦的标记分别为C.F、G。

在为作品配弹时, 这两种标记都可以使用。

弹原调时, 音名标记会更为直观, 因为它标记的就是所弹和弦的低音, 看到低音即可知道所要弹的和弦音高。

而使用功能标记时必须要知道弹奏作品的调式及调式中每个音高对应的级数, 这就需要熟练掌握调式音阶, 才能很快地反应出每个功能标记所对应的和弦。

在实际演奏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转调的问题, 尤其是声乐伴奏时。

演唱人员有时会要求升高或降低一个调, 这时候如果是音名标记就会有问题了。

因为音名标记的和弦指代的是原调的和弦, 而转调后和弦音高发生了变化, 与之前标记的和弦就不一致了。

第四节终止式的运用
应注意音型本身具有跳跃性、流动性的特点, 因而弱位上的音要弹得轻快。

第三节圆舞曲风格伴奏
圆舞曲采用拍, 起源于奥地利北部, 其特点为节奏明快, 旋律流畅;和声节奏通常每小节用一个和弦, 演奏时应注意每小节第一拍重音要比较突出。

第四节进行曲风格伴奏
进行曲伴奏织体常用于节拍节奏鲜明具有进行曲特点的作品中, 呈现出激昂向上的音乐风格。

第五节抒情性风格伴奏
抒情性风格的乐曲歌唱性较强, 比较舒缓柔美, 速度不宜过快。

常用织体为分解和弦、琶音、三音提高。

第六节歌颂性风格伴奏
这类歌曲的旋律带有歌颂、赞美之意, 音乐风格大气、磅礴。

归纳与提高
通过本章的学习, 我们了解了常见风格的歌曲伴奏, 掌握了儿童歌曲伴奏、小快板风格伴奏、圆舞曲风格伴奏、进行曲风格伴奏、抒情性风格伴奏以及歌颂性风格伴奏, 通过各种谱例对其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第4章其他风格的歌曲伴奏
教学内容一、民族调式歌曲伴奏
二、八拍子歌曲伴奏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第一节无旋律伴奏音型
第二节无旋律伴奏示例
1.码头工人
2.怀念曲
3.延安颂
4.祝酒歌
5.我的祖国
6.嘎达梅林
7、游击队歌
8、解放区的天
归纳与
提高
通过本章的学习, 我们了解了无旋律伴奏音型及运用的概念和相关知
习, 就能将各种风格的歌曲伴奏自由灵活地移调弹奏。

第一节旋律的移调
本节所讲的旋律的移调主要是从简谱(C 大调)移到各调的。

简谱歌曲旋律按照首调的方式移调, 这类移调主要是手的位置移动, 将C 调中的弹奏位置移到各调中。

第二节和声的移调
第一章中提及的和声标记分为两类: 一类是功能标记, 这类标记只表示和声在调式内的级数和功能性;另一类是音名标记。

这两类标记都可以移调, 可依据移调的具体情况而定。

上述调式中, 将调式中自然音级所构成的所有和弦连接在三个不同的调式中呈现。

如果为简谱移调, 和声可用功能标记或音名标记。

如果是移调谱, 则可以直接用音名标记。

北京的金山上
教学实例一: 电影主题曲《月亮河》。

笔者选用的是经典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的插曲《月亮河》。

这首曲子的旋律抒情柔美, 节奏平稳, 整体都是在一种伴奏模式和旋律中进行的。

因此在编配的过程中, 不仅要考虑如何加入华彩装饰, 伴奏织体方面也可以做适当的改变。

这首曲子的旋律柔美简单, 乐句清晰, 整个乐段几乎都是调内自然音, 所以看起来好像需要配置的和声也应该都是调内和声。

我们先来看一个即兴演奏初学者为该主题编配的和声。

从听觉上来讲, 所设置的和声大都按照T-S-D的模式进行, 没有不和协的音响, 半终止、全终止的位置也明确。

但有一个最重要也是最突出的问题, 这样的和声设置方式使旋律听起来过于平淡, 色彩不够丰富, 不利于情感的表达, 主要是因为里面过多地使用正音级上大三性质的和弦, 缺少明暗的对比和变化。

和弦本身的位置几乎全采用原位, 这样就会使低音听起来非常重, 并且没有线条感。

而在这种抒情性强的乐曲中, 色彩的变化、明暗的对比是极其重要的。

想达到这样的效果, 具有色彩的和弦、低音线条及旋律中间调性的交替都是我们在配和弦时应考虑的问题。

第7~9 小节的乐句是前半段的结束和后半段的开始, 调性临时转到平行小调b 小调, 整个和声是b 小调的下属属主进行, 所以高音声部旋律结束了, 但由于低音声部在向前运动, 使整体仍然很好地保持了连绵不断的效果。

第12 小节的旋律与第10 小节类似, 但为了避免重复并且第一次出现有语气加重、情绪上扬的倾向, 故选用了降VII 构成有明亮色彩的大小七和弦。

后面的旋律哼唱一下就能感觉到在这一句里有一种扩张和收缩的力量, 那么低音声部如何配合才能将这种力量体现出来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两个声部做相反方向的连续进行, 这样会形成一种空间上的张力。

旋律的前半段总体是向上的趋势, 所以低音声部向下做低音线条运动, 即C-B-A-G-#F-E, 使音乐更富有张力, 情感的表达使其有推动力。

这里有两个地方需要注意: 第一, 低音线条的中间是有变化的, 在第14.第15 小节蕴藏着两组连续离调和弦, 分别以升f 小调和e 小调为临时调性构成II-V-I 进行, 为旋律带来了新的色彩;第二, 为了使旋律下行时的收缩感增强, 低音声部釆用反向上行的进行。

配好后整体听一下, 有的和声可根据色彩的需要做调整。

下一步就是为旋律加入华彩装饰了。

对于这种乐句气息较长的抒情类乐曲, 在哼唱乐曲时根据情感的发展感受旋律中所强调的语气, 并能大致找出可以加入华彩性装饰的位置。

第1 小节两个完全相同的旋律音, 可以选用两种不同的装饰方法。

第一个因为是
后使用高八度半音阶下行的装饰手法, 这个半音阶主要是对#F的装饰, 同时音域的提高也为旋律带来了明亮的色彩。

第11 小节回音装饰D。

第12~15 小节与装饰音无关, 此处不再赘述。

第16 小节旋律突出的特点就是加入色彩性和弦, 并且织体也发生了变化, 变为琶音演奏的柱式和弦。

这里变织体主要是受乐曲语气和结构的影响, 音乐进行到这里接近乐段结束的位置, 用这种织体使乐句有停顿感, 琶音有缓和的倾向, 符合结束句的情绪。

左右高低音声部同时运用了琶音的装饰手法, 使音的色彩听起来更加丰富饱满, 富有流动性。

这个主题装饰的范例中多次运用了回音、半音阶、华彩乐句。

恰当地使用这些装饰手法不仅为旋律增添了色彩, 还能充分渲染出旋律的意境, 进一步表达出旋律中的情感。

第二节华彩装饰在中国流行歌曲中的运用
中国钢琴曲中的华彩装饰可谓是琳琅满目。

在长期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流融合的过程中, 中国作曲家不断地探索创新, 在欧洲传统作曲技法的基础上将本民族的音乐语汇及特点注入其中, 创作了很多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曲。

在这些曲目中, 运用钢琴宽广的音域、特有的弹奏技术来模仿各种民族乐器, 如琵琶、二胡、古筝等民族乐器的弹奏技法( 如拨弦、扫弦、打音等) 进行演奏, 有时也会模仿大自然中的风声、流水、鸟鸣等声音, 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幅古韵古香、令人神往的画面。

下面笔者将用自己创编的中国风格的曲目来分析华彩手法的运用, 这是根据中国歌曲《天路》所创编、弹奏的一首通俗钢琴曲。

原曲模仿藏族民歌音调, 有鲜明的五声调式性。

笔者在创编过程中, 参照中国作曲家钢琴改编曲的创作技巧, 主要运用了五声性装饰华彩手法, 如回音、颤音、五声调式音阶等方法加以装饰, 使旋律听起来色彩丰富, 更加婉转。

唱般的伴奏织体, 六连音波浪的旋律线条则好像是河面上泛起的水波纹。

在笔者所创编的这首中国风格的乐曲中段就借鉴了这种手法。

本段将主题旋律放在低音声部, 高音声部则用了分解和弦式的装饰性手法。

主题旋律本身比较舒缓柔美, 而连续快速进行的分解和弦则对主题起到填充的效果, 并且流动性的织体也带动整个乐段, 使其更有生气和律动性, 高低音声部形成动与静的结合对比。

第1 小节a-c-e 作为开始和弦, 高音声部的织体用了此和弦的分解和弦形式, 但并不仅是这三个音, 中间还会加入五声调式中的其他音, 用偏音来增加旋律的色彩, 之后分解和弦, 用法与此相同。

对中国风格的乐曲进行创编时, 我们一定要注意意境的渲染、动与静的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