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自显影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底过高


妨害自显影中低水平放射性测量,降低 分辨率 造成人工假象,导致解释错误
本底升高的原因



暗室红灯过亮或乳胶在红灯下暴露过长 (不同乳胶对红光耐受性不同) 显影:时间过长,温度过高,显影液配 方不当 周围的放射性污染 感光材料在保存和操作过程中温度过高 (不宜超过40℃),使卤化银发生潜影
光镜ARG


观察范围小,要求分辨率高,以银粒判 断示踪的部位和数量。 适用:组织切片,细胞涂片,培养细胞 意义:研究放射性物质在各种组织或细 胞中的分布情况
光镜放射自显影

体内引入示踪剂 制成切片 涂敷原子核乳胶曝光 显影、定影、水洗、染色 显微镜下观察银粒分布
电镜ARG

3氢-是低能量射线发射体,对生物研究

最有用 14碳 32磷
潜影形成

溴化银
放射物发出 带电粒子
电子
溴原子
被周围银离 子俘获
银原
子(潜影形成)
潜影形成因素

放射源强度 曝光时间 乳胶灵敏度
潜影消退(衰退)


核乳胶中卤化银晶体为带电粒子激发所 形成的潜影的消失 一般认为:由组成潜影的银颗粒的氧化 造成
液态乳胶放射自显影

组织标本制备 固定(Bouim/Carnoy液) 脱水包埋 切片:石蜡4-5u 载玻片:预处理,干净! 先染或后染:在核乳胶应用前染色称先染; 放射自显影全过程结束后染色称后染。
液态乳胶放射自显影

核乳胶的选择和应用 选择:对β粒子敏感的核乳胶 光镜-核4;电镜-HW4 应用:核乳胶溶解:dH20 1:1稀释 核乳胶涂盖:浸涂法,滴涂法,平涂法 核乳胶干燥:涂后玻片垂直,25℃,70%
放射自显影原理

与光学摄影原理基本相同,有带电粒子 代替光子
放射自显影原理
1、发射电子:核乳胶被发射源带电粒子作 用 负电的卤素离子中释放电子 AgBr+β Ag++Br+e-
2、离子对形成 当电离粒子通过溴化银晶体时形成许多 离子对
3、银原子形成 溴离子发出的电子被带正电荷的银离子 所俘获。 e-+Ag+ Ag
4、潜影形成 俘获电子的过程,是还原过程,很多带 正电的银离子被还原,在溴化银分子中 形成潜影。
5、显影、定影形成 显影:使形成潜影的卤化银晶体在显影 过程中被还原成银盐颗粒,显出影象 定影:未形成潜影的晶体通过定影而溶 解
生物放射自显影实验的主要程序
1、引入示踪剂:向动物体内或离体标本引 入放射性示踪剂 2、标本制备:标本取材,制成切片或涂片 3、自显影制备:在暗室中在标本上敷加感 光材料 4、曝光:在避光条件下放置,使核射线作 用于乳胶
影响潜影消退的因素

乳胶颗粒直径大小 温度 湿度 银颗粒与空气接触机会愈多,衰退愈快
防止措施


核乳胶储存及曝光过程在低温下进行 自显影在干燥、有CO2或无氧条件下进行 自显影过程长时,最好在惰性气体下进 行(电镜ARG可在真空中进行) 电镜自显影在涂乳胶前先喷碳膜,避免 乳胶直接盖在锇酸固定切片上
液态乳胶放射自显影


标记率=标记细胞数/增殖区细胞总数 ×100% 银粒密度:单位面积上银粒计数与单位 面积上的放射性成正比,故银粒密度是 分析和定量的基础。
应用举例




研究药物、营养物质、毒物在器官、组织、细 胞中的分布、运转,以分析其合成、更新、蓄 积作用机理等。 研究特异性标记前体(如胸腺嘧啶核苷作DNA 前体)的渗入部位、特点、影响因素等,探讨 生物活性分子代谢部位机理。 标记抗体或药物在离体标本上显示抗原或受体 位置,作定位示踪。 用于核酸中碱基程序的检测-原位杂交时其探 针用同位素标记。
银晶体φ1μm 单面涂乳胶,片基白色 无防擦伤保护层,对氚接受效率提高
幻灯片(或电影正片)

多用于氚以外各种核素的大体ARG和低 倍显微镜
感光材料的保存


有效期4-6月(过期使用可使本底增高) 避光、防潮、防霉、防热等(黑纸包好, 塑料袋封口,放于4℃冰箱) 从冰箱取出,在室温下打开塑料袋,避 免潮气在袋上凝结
放射性同位素对乳胶作用的特性



α粒子:质量、能量、电离度大,在介质 中运行射程短,自显影分辨率最高 β粒子:质量小,能量不一,速度快,遇 分子碰撞易发生折射,径迹是弯曲的。 低能量的β粒子电离密度大,用于ARG好 γ射线:不带电子的光子流,不影响乳胶, 不能用于ARG
发射β粒子的放射性同位素


观察范围更小,要求分辨率更高,以银 粒判断示踪部位和数量。 适用:细胞学示踪研究 意义:研究放射性物质在亚微结构上的 精确定位
电镜放射自显影

放射性同位素的标记 生物材料的固定、包埋、超薄切片 核子乳胶的应用 显影过程和电子染色
液态乳胶放射自显影

示踪剂的给予 整体动物:1uci/g体重 培养细胞:1uci/ml培养液
照相处理


Βιβλιοθήκη 显影:把已形成潜影的卤化银晶体在显 影过程中被还原成金属银颗粒 定影:把未形成潜影的晶体,通过定影 溶解 水洗:去处显影和定影时各种残留的化 学物质 干燥:大体ARG:空气中干燥 光镜ARG:水洗后染色
影响显影作用的因素

显影时间:平均3分钟,时间延长显象银 粒增加 时间过长-某些未形成潜影的卤化银晶 体也被还原,引起本底增加,分辨率降 低; 时间不足-乳胶表面的卤化银晶体被还 原,深层未起作用,银粒没有足够密度, 反差低,分辨率低
观察范围大,分辨率低,用肉眼或放大 镜观察。由黑度判断示踪部位和数量。 适用:小动物整体标本,大动物脏器、 肢体 意义:研究放射性物质在整个生物体内 的粗略分布
大体放射自显影

引入示踪剂 制成整体切片 与感光片贴合曝光 感光片显影、定影、水洗 肉眼观黑度变化
标本制备注意点



组织切片尽可能薄,太厚会引起周边轮 廓模糊。 组织和感光片接触松紧要适当,以免引 起挤压效应。 防止感光材料上化学污迹。
液体核乳胶


特性:常温-液态;低温-胶冻状 使用前:水溶化-水溶温度40℃为宜 乳胶涂层厚度:10ml/100cm2玻片, 干后厚度50μm 防止张力显影和降低本底:可加入6-甘 醇,铬矾
X片

银晶体φ2.5-3μm 对暗室红光有一定耐受性 乳胶层外涂明胶保护层
氚片

生物放射自显影实验的主要程序
5、照相处理:显影、定影、水洗 6、标本染色、封固、观察
结果:可见放射性示踪剂的分布部位与强 度完全一致的由银粒组成的放射自显影 象
放射自显影的基本知识
感光材料:乳胶(溴化银微晶体、明胶) 显影、定影 射线 乳胶 卤化银感光(潜影形成) 棕黑色金属银颗粒 黑色影象

常用感光材料类型
湿度,30min
液态乳胶放射自显影

自显影:暗盒,4℃,干燥,离放射源远 显影、定影: 显影液:Kodak D19-3min 温度18℃,显影后水洗10s 定影:24-30%硫代硫酸钠-3min-- 水洗
液态乳胶放射自显影


后染:染液可稀释,要求显示出组织结 构,又反衬出银颗粒 光镜自显影分析 观察:组织与细胞内银粒分布情况 标记百分率 标记组织或细胞内银粒密度
本底升高的原因



压力、张力-涂乳胶时干燥过快,使乳 胶中明胶收缩形成张力显象(标本边缘 和组织间隙) 化学物质污染:有还原性化学物污染使 卤化银还原-化学显象 感光材料过期
常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方法
放射自显影的分类

大体放射自显影 光学显微镜放射自显影 电镜放射自显影
大体ARG



放射自显影技术
Autoradiography (ARG)
概念
放射性同位素 感光材料 潜影 显影 显象(银粒分布部位及数量) 定影 --定位、定量
带电粒子
放射自显影优点


定位精确,灵敏度高,分辨率好,能保存相当 长时间 操作简便,无需复杂设备 可供定量研究和双同位素示踪 将形态、机能和代谢地研究统一起来 研究某些大分子在体内地动态变化过程
影响显影作用的因素



显影温度:一般19±1℃ 升高-显影作用增快,使乳胶膨胀,松 软变皱或溶化脱落 过低-在正常显影时间内显影不足 搅动显影液,使显影均匀 显影液新鲜,效力大
自显影本底
除实验标本内组织结构上标记的放射性 以外,由于其他原因所造成的显影银粒 光镜自显影本底控制在: ≤1颗银粒/100μm2

原子核乳胶 X片(包括氚片) 幻灯片(或电影正片)
原子核乳胶

由溴化银和明胶组成的悬液 特点: 1、溴化银晶体细,颗粒数多,颗粒间距小, 大小均匀——自显影分辨率高 2、对红光不太敏感
成品

液体核乳胶-光镜和电镜ARG 核乳胶干板-大体和光镜ARG 原子揭膜乳胶-定量光镜AR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