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芳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β-TNT、 γ-TNT作为杂质将使α-TNT的熔点降 低而成油渗性,不易存放;
β-TNT、 γ-TNT易被空气中的水汽水解,生成多 硝基酚类化合物和亚硝酸、硝酸,能够对金属外壳 腐蚀,所以,在生成α-TNT时,必须出去间位产物。
(Ⅱ) 卤化反应
(1)苯的卤化反应 *1 定义
有机化合物碳上的氢被卤素取代的反应称为 卤化反应。
利用磺化的可逆性,封闭芳环上某一位置,待 反应完成后,水解除去磺酸基得所需产物。例如:
CH3
H2SO4
CH3
Cl2, Fe
CH3 Cl
SO3H H3O
CH3 Cl
SO3H
(Ⅳ)傅瑞德尔-克拉夫茨(Friedel-Crafts)反应
1872年, Friedel和Crafts发现此反应。早先 一般是指卤代烷或酰卤等在路易斯酸:AICI3、 FeCI3、ZnCI2等作用下,对芳香族化合物的环系进 行烷基化反应和酰基化反应。芳环上的烷基化反应 和酰化反应统称为傅瑞德 -克拉夫茨反应, 简称 傅-克反应。
O2N
NO 2
CH3 NO 2
CH3 NO 2
NO 2
NO 2 NO 2
O2N NO 2
α-TNT
β-TNT
γ-TNT
CH3
CH3
CH3
CH3
55℃
+ HNO 3 + H2SO4
NO 2 +
+
NO 2
甲苯 Bp:111
1
用量 : 1.5
NO 2
o-硝基甲苯 p-硝基甲苯 m-硝基甲苯
Mp:-4
Mp:5
例3:
CH3 Cl +
CH3 + HCl
Cl
在氧化剂存在下, 苯与碘反应生成碘苯:
+ I2
HNO 3 86%
I + HI
氧化剂的作用是产生碘正离子: I2 2I+ + 2e-
* 4 常用的卤化试剂
氟化(XeF2 , XeF4 , XeF6) 氯化(Cl2+FeCl3 , HOCl) 溴化(Br2 , Br2 + Fe , Br2 + I , HOBr , CH3COOBr) 碘化(ICl , I2 + HNO3 , I2 + HgO, KI)
后来发现,含有苯环的物质可发出芳香气味,其性 质和脂肪烃有明显差异,故含有苯环的化合物通称 为芳香化合物;
再后来发现,很多含有苯环的化合物没有香味,有 的反而很臭;
现在芳香烃是从结构而不是从气味来划分的。
§8.1 芳香族化合物的分类
芳烃
单环 芳烃
分子中含一个苯环
联苯 苯环各以环上 一个碳原子直 接相连。
CH2
苄基(Benzyl)
简写作: PhCH2-, Bz-
若烃基较复杂或有不饱和键, 可将链烃在母体,苯 环当取代基, 例如:
CH CH2
苯乙烯
C CH
苯乙炔
CH3CH2CH CHCH 3 CH3
2-甲基-3-苯基戊烷
四、如果为多元取代的芳烃衍生物,则:
(Ⅰ)若取代基为:-NO2、-N=O、-X;通常把它们作 为取代基处理。
2 H2SO4 + HO-NO 2
NO2 + 2 HSO4 + H3O 硝酰阳离子
硝酰阳离子如何进攻苯环,进而发生取代反应的?
硝化反应机理:
2 H2SO4 + HO-NO 2
NO2 诱导
消除 -H
NO2 + 2 HSO4 + H3O 硝酰阳离子
δ
加成
δ NO2
NO 2 H
σ -络合物
NO 2
一般说来,σ -络合物寿命很短,但在一定的 条件下可把它们分离出来
第七章 芳香烃
Aromatic Hydrocarbon
主要内容
芳香族化合物的分类
[A] 单环芳烃
苯的结构 单环芳烃的异构现象及命名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定位规律
[B] 多环及稠环芳烃
芳香族碳氢化合物(Aromatic Hydrocarbon) 简称为芳香烃。
最初把一些从天然产物中得到的、带有香味的物质 称为芳香化合物(Aromatic compounds);
近代物理研究方法对苯的结构进行了测定表明:
6个碳原子排列成正六边形, 各以sp2杂化轨道形成6
个C-C 键, 各以一个sp2轨道分别与氢形成6个C-H
键
sp2
碳-碳键
碳-氢键
▪ 每个碳原子还有一个与键平面垂直的p轨道,相互
重叠形成大键
侧面并叠
六个p轨道
大键
6个p轨道线性组合成6个 分子轨道
E
CH3 CH3
CH3
CH3
1,2-二甲苯 邻-二甲苯
o-二甲苯
CH3
1,3-二甲苯 间-二甲苯
m-二甲苯
CH3
1,4-二甲苯
对-二甲苯
p-二甲苯
o– orther m– meta p- para
三、三烃基苯 若三个相同烃基的三烃基苯也有三种异构体,例如: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一、一烃基苯
例:
只有一种而无异构 体。命名时,以苯 环作母体, 烃基作 取代基, 称为某烃 (基)苯。
CH3
甲苯 methylbenzene
Bp. 111
CH2CH3
乙苯 ethylbenzene Bp. 136.2
二、二烃基苯
二烃基苯有三种异构体, 用数字或邻、间、对 (o-, m-, p-)表示取代基位置. 例如;
对角线式的三个1,4-对角碳碳键比1,2-碳碳单键键 长一倍,且三个对角线的键重叠在一个平面内,斥力 增加使之难于形成;
中心式的指向环中心的键,在脂肪族化合物中从 未见到过,而认为这就是苯所具有的特殊稳定缘故, 是很难被认为是合理的。
苯的共轭键式结构是以凯库勒式为基础,加上余 价学说演化而来的。 Thiele认为:由于双键存在余价 以及相邻碳原子的余价彼此能结合成为一种新的闭合 的键,从而使分子中的碳碳之间的键均等化,导致单 键和双键之间的区别消失。 Thiele 的共轭键式表示 方法已接近现代的苯的结构式的表示方法,但Thiele 的时代,对价键的实质没有认识,所以不能认为那时 就已经对苯的结构达到了正确的认识。
H +E
-络合物
-络合物的表达方式:
H
H
+H
E
E
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共振式
+
E=NO2
H
+E
离域式
(Ⅰ) 硝化反应 苯在混酸(浓硝酸+浓硫酸)作用下生成硝基苯:
+ HNO 3
H2SO4 50~60℃
NO2 H2SO4(发烟) 95℃
NO 2 NO 2
硝基苯
间二硝基苯
根据对硝硫混酸对苯取代的研究发现,硫酸在 发应中的作用是使硝酸首先生成硝酰阳离子:
§8.4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苯的同系物多数为液体,有特殊的香气,苯蒸 气有毒;
沸点: 每增一个CH2大约升高30℃, 异构体间沸 点相差不大;
熔点: 分子对称性越高,熔点越高, 例如:
对二甲苯 m.p. 13.3℃ 邻二甲苯 m.p. –25.5℃
密度: 小于1,但大于链烃、环烃; • 氯苯、溴苯、硝基苯等的密度大于1;
CH3
CI
NO 2
间硝基甲苯
氯苯
(Ⅱ)若取代基为:
NH2 、 OH 、
O C H、
O C
R、
O C
OH 时;
则把它们看作一类化合物。
NH 2
OH
SO3H
CHO
COOH
苯胺
苯酚 苯磺酸 苯甲醛 苯甲酸
(Ⅲ)若环上有多种取代基时,则:
N=O 、 NO2 ;
O
O
-X 、-R 、-OR 、-NH2 、-OH 、 C R 、 C H
CH3
C2H5F
CH3
H3C
CH3
BF3;-80℃
H3C C2H5
CH3 H
橙黄色;mp:-15℃
CH3
H3C
CH3
C2H5
在苯的硝化反应中,反应体系的温度与酸的
浓度对其反应影响很大,当苯二元硝化时,比一
元硝化反应速度慢得多,且温度及酸的浓度均需
增加,而苯的直接硝化一般得不到三硝基苯。
实例:
CH3
H3C
CH3
1,2,3-三甲苯 1,2,4-三甲苯 1,3,5-三甲苯
连三甲苯
偏三甲苯
均三甲苯
若芳烃的环系上减少一个氢原子,该基团称为芳 基(Aryl),以Ar-表示,如:
苯基(phenyl) 简写作: Ph-, -
CH3
对-甲苯基 P -甲苯基
若甲苯中甲基上减少一个氢原子,该基团成为苄 基(Benzyl),如:
CH3
联苯 mp.70.5
多环 芳烃
多苯代 脂肪烃
CH2
二苯甲烷 mp.27
芴 CmHp2.116
苯环共用相 稠环芳烃 邻两个以上
碳原子稠合 而成。
萘 mp.80.2
蒽 mp.218
单环芳烃
§8.2 苯的结构
1825年,法拉第(M. Faraday)从照明气的冷凝 物中分离出苯;一些化学家经过多年研究确定了 苯的分子式为:C6H6;按照此分子式苯的饱和性 很差。但经实验证明苯的化学性质与开链烯烃、 炔烃有很大不同,呈现出高度的饱和性。因此, 苯的结构问题使之成为长期的疑难问题。
从1865年到1899年的二十多年间,凯库勒(Kekule) 等人主要根据:
1. 苯的一元取代物只有一个异构体; 2. 苯的二元取代物只有三个异构体; 3. 苯的特殊稳定性和饱和性; 为苯提出了以下几种形式的结构式:
Kekul’e,1865 环己三烯式
Dewar,1867 类醌式
Ladenburg,1869 棱柱式
(Ⅲ) 磺化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的氢被磺酸基取代的反应称为磺化 反应。例如,苯与发烟硫酸室温反应生成苯磺酸:
H2SO4, SO3 30~50℃
SO3H + H2O
甲苯磺化主要生成邻、对位产物, 高温有利于 对位产物的生成:
CH3 浓H2SO4
CH3 SO3H + H3C
SO3H
0℃ 100℃
43% 13%
苯的类醌式,对上述三个问题都没有解决,1963 年有人用如下反应合成了具有类醌式结构的化合物,称
为: Dewar苯,该结构不稳定,半衰期只有两天。
HO
O 乙醚
HO
HO O
HO
Pb(OAc)4-吡啶
HH H
H
-2 CO2
H
H
二环 2.2.0 -2,5-己二烯
苯的棱柱式、对角线式和中心式,都能解决问题 (1)和(2),但棱柱式结构具有很大的张力,分子 不稳定;
苯及其同系物不溶于水, 可作有机物的溶剂。
§8.5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芳烃的组成是高碳低氢含量,从脂肪族不饱烃 的认识,芳烃应易起 键的加成反应,而实际 上芳烃却易发生取代反应;
苯环侧链上可发生卤代、氧化反应;
一、亲电取代反应
苯环亲电取代反应的一般模式:
+ E+
亲电试剂
E+
-络合物
E
+ H+
58%
38%
4%
HNO 3(发烟) H2SO4 80℃
CH3 NO 2
CH3
+ O2N
NO 2
HNO 3(发烟) H2SO4110℃
NO 2
2,4-二硝基甲苯(主) Mp:71
2,6-二硝基甲苯 Mp:65
85%
由于在一元硝化时有4%的间位产物,所以会导致 TNT异构体α-TNT、 β-TNT、 γ-TNT的产生。
* 2 反应式
X
+ X2
FeX3
例1: 在以Fe粉或FeX3为催化剂时,苯与氯或溴作用
能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氯苯或溴苯:
CI CI2 / FeCI3
55~65℃
Br Br2 / FeBr3 55~65℃
* 3 反应机理 氯化反应机理
快 + Cl Cl
Cl
_
+ H C lFe Cl3
Fe Cl3 Cl Cl
Armstrog-Baeger,1887 中心式
Claus,1888 对角线式
Thiele,1899 共轭键式
苯的环己三烯式,只解决了问题(1),但对于苯 的二元取代就不是三种了。
X Y
X Y
1872年,凯库勒又提出了苯的振荡式结构:
他认为苯的真正结构是振荡于在上述两种状态之间的
一种状态,从而使苯分子中的单键和双键难以区分。
慢 Cl
快 + FeCl3 + H C l
溴化反应机理
溴在路易斯酸帮助下, 异裂为溴正离子,亲电进 攻苯环, 形成碳正离子中间体
+ Br Br FeBr3
Br Br FeBr3 H
碳正离子
Br
五原子四电子共轭体系
H
Br
也可写成:
-络合物
+ FeBr3 + HBr
例2:
CH3 Fe 粉
+ Cl2 或 FeCl3
53% 79%
*反应机理
用发烟硫酸磺化时, 亲电试剂为SO3:
O
慢
+ SO
O
SO3 H
OSO3H
SO3
快
+ HOSO3H
SO3H + HSO4
磺化反应为可逆反应
苯磺酸在水中加热,或与稀硫酸(稀盐酸)共热 可水解脱去磺酸基:
SO3H + H2O
100~170℃
+ H2SO4
磺化反应在合成中的应用
O
O
O
-CN 、 C NH2 、 C X 、 C OR ;
排在前面的为取代基,排在后面的作为母体,如:
NH 2
COOH
CHO NH 2
SO3H
OH
HO
对氨基苯磺酸 间羟基苯甲酸 2-氨基-5-羟基苯甲醛
随堂练习: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CH3
CH3CH2CH2CH C CH
Br
CH3
2,3-二甲基-1-对溴苯基-1-己烯
节面
反键轨道
节面
成键轨道
苯的分子轨道模型
▪ 由于苯的大体系结构是封闭成环的,所以其电子 具有完全的离域性,分子内能进一步降低,因此具 有特殊的稳定性,即所谓的“芳香性”。
§8.3 单环芳烃的异构现象及命名
单环芳烃可看作是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烃基取 代所得的衍生物,分为一烃基苯、二烃基苯、三烃 基苯等等。
β-TNT、 γ-TNT易被空气中的水汽水解,生成多 硝基酚类化合物和亚硝酸、硝酸,能够对金属外壳 腐蚀,所以,在生成α-TNT时,必须出去间位产物。
(Ⅱ) 卤化反应
(1)苯的卤化反应 *1 定义
有机化合物碳上的氢被卤素取代的反应称为 卤化反应。
利用磺化的可逆性,封闭芳环上某一位置,待 反应完成后,水解除去磺酸基得所需产物。例如:
CH3
H2SO4
CH3
Cl2, Fe
CH3 Cl
SO3H H3O
CH3 Cl
SO3H
(Ⅳ)傅瑞德尔-克拉夫茨(Friedel-Crafts)反应
1872年, Friedel和Crafts发现此反应。早先 一般是指卤代烷或酰卤等在路易斯酸:AICI3、 FeCI3、ZnCI2等作用下,对芳香族化合物的环系进 行烷基化反应和酰基化反应。芳环上的烷基化反应 和酰化反应统称为傅瑞德 -克拉夫茨反应, 简称 傅-克反应。
O2N
NO 2
CH3 NO 2
CH3 NO 2
NO 2
NO 2 NO 2
O2N NO 2
α-TNT
β-TNT
γ-TNT
CH3
CH3
CH3
CH3
55℃
+ HNO 3 + H2SO4
NO 2 +
+
NO 2
甲苯 Bp:111
1
用量 : 1.5
NO 2
o-硝基甲苯 p-硝基甲苯 m-硝基甲苯
Mp:-4
Mp:5
例3:
CH3 Cl +
CH3 + HCl
Cl
在氧化剂存在下, 苯与碘反应生成碘苯:
+ I2
HNO 3 86%
I + HI
氧化剂的作用是产生碘正离子: I2 2I+ + 2e-
* 4 常用的卤化试剂
氟化(XeF2 , XeF4 , XeF6) 氯化(Cl2+FeCl3 , HOCl) 溴化(Br2 , Br2 + Fe , Br2 + I , HOBr , CH3COOBr) 碘化(ICl , I2 + HNO3 , I2 + HgO, KI)
后来发现,含有苯环的物质可发出芳香气味,其性 质和脂肪烃有明显差异,故含有苯环的化合物通称 为芳香化合物;
再后来发现,很多含有苯环的化合物没有香味,有 的反而很臭;
现在芳香烃是从结构而不是从气味来划分的。
§8.1 芳香族化合物的分类
芳烃
单环 芳烃
分子中含一个苯环
联苯 苯环各以环上 一个碳原子直 接相连。
CH2
苄基(Benzyl)
简写作: PhCH2-, Bz-
若烃基较复杂或有不饱和键, 可将链烃在母体,苯 环当取代基, 例如:
CH CH2
苯乙烯
C CH
苯乙炔
CH3CH2CH CHCH 3 CH3
2-甲基-3-苯基戊烷
四、如果为多元取代的芳烃衍生物,则:
(Ⅰ)若取代基为:-NO2、-N=O、-X;通常把它们作 为取代基处理。
2 H2SO4 + HO-NO 2
NO2 + 2 HSO4 + H3O 硝酰阳离子
硝酰阳离子如何进攻苯环,进而发生取代反应的?
硝化反应机理:
2 H2SO4 + HO-NO 2
NO2 诱导
消除 -H
NO2 + 2 HSO4 + H3O 硝酰阳离子
δ
加成
δ NO2
NO 2 H
σ -络合物
NO 2
一般说来,σ -络合物寿命很短,但在一定的 条件下可把它们分离出来
第七章 芳香烃
Aromatic Hydrocarbon
主要内容
芳香族化合物的分类
[A] 单环芳烃
苯的结构 单环芳烃的异构现象及命名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定位规律
[B] 多环及稠环芳烃
芳香族碳氢化合物(Aromatic Hydrocarbon) 简称为芳香烃。
最初把一些从天然产物中得到的、带有香味的物质 称为芳香化合物(Aromatic compounds);
近代物理研究方法对苯的结构进行了测定表明:
6个碳原子排列成正六边形, 各以sp2杂化轨道形成6
个C-C 键, 各以一个sp2轨道分别与氢形成6个C-H
键
sp2
碳-碳键
碳-氢键
▪ 每个碳原子还有一个与键平面垂直的p轨道,相互
重叠形成大键
侧面并叠
六个p轨道
大键
6个p轨道线性组合成6个 分子轨道
E
CH3 CH3
CH3
CH3
1,2-二甲苯 邻-二甲苯
o-二甲苯
CH3
1,3-二甲苯 间-二甲苯
m-二甲苯
CH3
1,4-二甲苯
对-二甲苯
p-二甲苯
o– orther m– meta p- para
三、三烃基苯 若三个相同烃基的三烃基苯也有三种异构体,例如: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一、一烃基苯
例:
只有一种而无异构 体。命名时,以苯 环作母体, 烃基作 取代基, 称为某烃 (基)苯。
CH3
甲苯 methylbenzene
Bp. 111
CH2CH3
乙苯 ethylbenzene Bp. 136.2
二、二烃基苯
二烃基苯有三种异构体, 用数字或邻、间、对 (o-, m-, p-)表示取代基位置. 例如;
对角线式的三个1,4-对角碳碳键比1,2-碳碳单键键 长一倍,且三个对角线的键重叠在一个平面内,斥力 增加使之难于形成;
中心式的指向环中心的键,在脂肪族化合物中从 未见到过,而认为这就是苯所具有的特殊稳定缘故, 是很难被认为是合理的。
苯的共轭键式结构是以凯库勒式为基础,加上余 价学说演化而来的。 Thiele认为:由于双键存在余价 以及相邻碳原子的余价彼此能结合成为一种新的闭合 的键,从而使分子中的碳碳之间的键均等化,导致单 键和双键之间的区别消失。 Thiele 的共轭键式表示 方法已接近现代的苯的结构式的表示方法,但Thiele 的时代,对价键的实质没有认识,所以不能认为那时 就已经对苯的结构达到了正确的认识。
H +E
-络合物
-络合物的表达方式:
H
H
+H
E
E
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共振式
+
E=NO2
H
+E
离域式
(Ⅰ) 硝化反应 苯在混酸(浓硝酸+浓硫酸)作用下生成硝基苯:
+ HNO 3
H2SO4 50~60℃
NO2 H2SO4(发烟) 95℃
NO 2 NO 2
硝基苯
间二硝基苯
根据对硝硫混酸对苯取代的研究发现,硫酸在 发应中的作用是使硝酸首先生成硝酰阳离子:
§8.4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苯的同系物多数为液体,有特殊的香气,苯蒸 气有毒;
沸点: 每增一个CH2大约升高30℃, 异构体间沸 点相差不大;
熔点: 分子对称性越高,熔点越高, 例如:
对二甲苯 m.p. 13.3℃ 邻二甲苯 m.p. –25.5℃
密度: 小于1,但大于链烃、环烃; • 氯苯、溴苯、硝基苯等的密度大于1;
CH3
CI
NO 2
间硝基甲苯
氯苯
(Ⅱ)若取代基为:
NH2 、 OH 、
O C H、
O C
R、
O C
OH 时;
则把它们看作一类化合物。
NH 2
OH
SO3H
CHO
COOH
苯胺
苯酚 苯磺酸 苯甲醛 苯甲酸
(Ⅲ)若环上有多种取代基时,则:
N=O 、 NO2 ;
O
O
-X 、-R 、-OR 、-NH2 、-OH 、 C R 、 C H
CH3
C2H5F
CH3
H3C
CH3
BF3;-80℃
H3C C2H5
CH3 H
橙黄色;mp:-15℃
CH3
H3C
CH3
C2H5
在苯的硝化反应中,反应体系的温度与酸的
浓度对其反应影响很大,当苯二元硝化时,比一
元硝化反应速度慢得多,且温度及酸的浓度均需
增加,而苯的直接硝化一般得不到三硝基苯。
实例:
CH3
H3C
CH3
1,2,3-三甲苯 1,2,4-三甲苯 1,3,5-三甲苯
连三甲苯
偏三甲苯
均三甲苯
若芳烃的环系上减少一个氢原子,该基团称为芳 基(Aryl),以Ar-表示,如:
苯基(phenyl) 简写作: Ph-, -
CH3
对-甲苯基 P -甲苯基
若甲苯中甲基上减少一个氢原子,该基团成为苄 基(Benzyl),如:
CH3
联苯 mp.70.5
多环 芳烃
多苯代 脂肪烃
CH2
二苯甲烷 mp.27
芴 CmHp2.116
苯环共用相 稠环芳烃 邻两个以上
碳原子稠合 而成。
萘 mp.80.2
蒽 mp.218
单环芳烃
§8.2 苯的结构
1825年,法拉第(M. Faraday)从照明气的冷凝 物中分离出苯;一些化学家经过多年研究确定了 苯的分子式为:C6H6;按照此分子式苯的饱和性 很差。但经实验证明苯的化学性质与开链烯烃、 炔烃有很大不同,呈现出高度的饱和性。因此, 苯的结构问题使之成为长期的疑难问题。
从1865年到1899年的二十多年间,凯库勒(Kekule) 等人主要根据:
1. 苯的一元取代物只有一个异构体; 2. 苯的二元取代物只有三个异构体; 3. 苯的特殊稳定性和饱和性; 为苯提出了以下几种形式的结构式:
Kekul’e,1865 环己三烯式
Dewar,1867 类醌式
Ladenburg,1869 棱柱式
(Ⅲ) 磺化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的氢被磺酸基取代的反应称为磺化 反应。例如,苯与发烟硫酸室温反应生成苯磺酸:
H2SO4, SO3 30~50℃
SO3H + H2O
甲苯磺化主要生成邻、对位产物, 高温有利于 对位产物的生成:
CH3 浓H2SO4
CH3 SO3H + H3C
SO3H
0℃ 100℃
43% 13%
苯的类醌式,对上述三个问题都没有解决,1963 年有人用如下反应合成了具有类醌式结构的化合物,称
为: Dewar苯,该结构不稳定,半衰期只有两天。
HO
O 乙醚
HO
HO O
HO
Pb(OAc)4-吡啶
HH H
H
-2 CO2
H
H
二环 2.2.0 -2,5-己二烯
苯的棱柱式、对角线式和中心式,都能解决问题 (1)和(2),但棱柱式结构具有很大的张力,分子 不稳定;
苯及其同系物不溶于水, 可作有机物的溶剂。
§8.5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芳烃的组成是高碳低氢含量,从脂肪族不饱烃 的认识,芳烃应易起 键的加成反应,而实际 上芳烃却易发生取代反应;
苯环侧链上可发生卤代、氧化反应;
一、亲电取代反应
苯环亲电取代反应的一般模式:
+ E+
亲电试剂
E+
-络合物
E
+ H+
58%
38%
4%
HNO 3(发烟) H2SO4 80℃
CH3 NO 2
CH3
+ O2N
NO 2
HNO 3(发烟) H2SO4110℃
NO 2
2,4-二硝基甲苯(主) Mp:71
2,6-二硝基甲苯 Mp:65
85%
由于在一元硝化时有4%的间位产物,所以会导致 TNT异构体α-TNT、 β-TNT、 γ-TNT的产生。
* 2 反应式
X
+ X2
FeX3
例1: 在以Fe粉或FeX3为催化剂时,苯与氯或溴作用
能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氯苯或溴苯:
CI CI2 / FeCI3
55~65℃
Br Br2 / FeBr3 55~65℃
* 3 反应机理 氯化反应机理
快 + Cl Cl
Cl
_
+ H C lFe Cl3
Fe Cl3 Cl Cl
Armstrog-Baeger,1887 中心式
Claus,1888 对角线式
Thiele,1899 共轭键式
苯的环己三烯式,只解决了问题(1),但对于苯 的二元取代就不是三种了。
X Y
X Y
1872年,凯库勒又提出了苯的振荡式结构:
他认为苯的真正结构是振荡于在上述两种状态之间的
一种状态,从而使苯分子中的单键和双键难以区分。
慢 Cl
快 + FeCl3 + H C l
溴化反应机理
溴在路易斯酸帮助下, 异裂为溴正离子,亲电进 攻苯环, 形成碳正离子中间体
+ Br Br FeBr3
Br Br FeBr3 H
碳正离子
Br
五原子四电子共轭体系
H
Br
也可写成:
-络合物
+ FeBr3 + HBr
例2:
CH3 Fe 粉
+ Cl2 或 FeCl3
53% 79%
*反应机理
用发烟硫酸磺化时, 亲电试剂为SO3:
O
慢
+ SO
O
SO3 H
OSO3H
SO3
快
+ HOSO3H
SO3H + HSO4
磺化反应为可逆反应
苯磺酸在水中加热,或与稀硫酸(稀盐酸)共热 可水解脱去磺酸基:
SO3H + H2O
100~170℃
+ H2SO4
磺化反应在合成中的应用
O
O
O
-CN 、 C NH2 、 C X 、 C OR ;
排在前面的为取代基,排在后面的作为母体,如:
NH 2
COOH
CHO NH 2
SO3H
OH
HO
对氨基苯磺酸 间羟基苯甲酸 2-氨基-5-羟基苯甲醛
随堂练习: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CH3
CH3CH2CH2CH C CH
Br
CH3
2,3-二甲基-1-对溴苯基-1-己烯
节面
反键轨道
节面
成键轨道
苯的分子轨道模型
▪ 由于苯的大体系结构是封闭成环的,所以其电子 具有完全的离域性,分子内能进一步降低,因此具 有特殊的稳定性,即所谓的“芳香性”。
§8.3 单环芳烃的异构现象及命名
单环芳烃可看作是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烃基取 代所得的衍生物,分为一烃基苯、二烃基苯、三烃 基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