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循证医学证据的评价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 研究对于结果的评价是否充分 结果发生后随访是否足够长 队列群体随访是否充分
星级数 每个条目最多一个☆
对应相关标准给出评 价但是最多两个☆ 每个条目最多一个☆
第二十七页,共44页。
AHRQ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
1)是否明确了资料的来源(调查,文献回顾)?
2)是否列出了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病例和对照)的纳入及排除标准或参考 以往的出版物?
评价指标共12条,每一条分为0~2分。 前8条针对无对照组的研究,最高分为16分;后4条与前8条一 起针对有对照组的研究,最高分共24分。 计分方法:0分表示未报道;1分表示报道了但信息不充分;2分
表示报道了且提供了充分的信息
第二十三页,共44页。
表4-6 MINORS评价条目
评价条目
评价内容
1.明确地给出了研究目的
描述的信息可供系统评价者判断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的可能性及 相关情况
除上述偏倚外,提供的信息是否可评估存在其他引起偏倚的因素 ;如果是先在计划书( protocol)中提到某个问题或因素,需给 出对应的回答
第二十二页,共44页。
(2)非随机对照试验的评价工具
MINORS条目(methodological index for non-randomized studies,MINORS)
任何疗效的评估都很不 确定
推荐级别 强
具体描述
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 于弊或弊大于利
弱
利弊不确定或无论质量
高低的证据均显示利弊
相当
第十一页,共44页。
五、证据的评价
(一)评价的目的
证据评价的目的是明确证据的真实性、重要性和适用性,更好 地指导临床实践。
第十二页,共44页。
四、证据的评价 (二)证据评价的基本要素
10.对照组是否同步
对照组与试验组应该是同期进行的(非历史对照)
11.组间基线是否可比
不同于研究终点,对照组与试验组起点的基线标准应该具有相似性。没有可 导致使结果解释产生偏倚的混杂因素
12.统计分析是否恰当
用于计算可信区间或相对危险度(RR)的统计资料是否与研究类型相匹配 第二十四页,共44页。
等
第十四页,共44页。
2. 影响证据临床重要性的因素 ❖ 效应指标的数值大小:如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等 ❖ 可信区间范围:95%可信区间 ❖ 检验效能:检验power
不同研究类型具体效应指标不同,如诊断性研究的灵敏度、 特异度、预测值的大小,病因学研究证据的OR或RR值及可信 区间范围的大小等
第十五页,共44页。
(三)按照临床研究问题的类型分类 1.病因研究 2.诊断研究 3.治疗研究
4.预后研究
5.预防研究 6.临床经济学研究
第八页,共44页。
四、证据的分级
证据质量分级的标准和方法:不断发展与完善
1. 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的证据分级标准 2. GRADE标准
第九页,共44页。
表4-1 2001年牛津证据分级(以病因、治疗、预防部分为例)
这类证据是对多个原始研究证据再加工后得到的更高层次 证据,因此,更新速度较原始研究慢,数量也少于原始研究。
第六页,共44页。
三、证据的分类
(二)按照使用证据者的需求分类
1.系统评价
2.临床实践指南
3.临床决策分析 4.临床证据手册 5.卫生技术评估 6.健康教育材料
第七页,共44页。
三、证据的分类
(3)观察性研究常用的评价工具 ➢ NOS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NOS量表通过 研究人群选择、可比性、暴露评价或结果评价三方面共8个条
目的方法,评价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 AHRQ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推荐 评价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的标准包括11个条目。
1
真实性
2
临床重要性 (价值)
3
适用性
第十三页,共44页。
1. 影响证据真实性的因素
❖ 研究设计的因素:
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研究方法是否合理等;
❖ 研究对象的因素:
纳入及排除标准、样本量大小、有无混杂因素;
❖ 研究方法的因素:
测量指标选择、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无测量偏倚;
❖ 研究结果的因素: 基线状况与可比性,统计分析方法是否正确,结果解释是否合理
病例系列报告(包括低质量队列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
基于经验未经严格论证的专家意见
第十页,共44页。
表4-2 2004年GRADE证据分级及推荐强度
证据分级 高 中
低
极低
具体描述
未来研究几乎不可能改 变现有疗效评估结果的 可信度
未来研究可能对现有疗 效评估有重要影响,可 能改变评估结果的可信 度
未来研究很有可能对现 有疗效评估有重要影响 ,改变评估结果可信度 的可能性较大
掌握: 1. 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类
2. 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级标准 3. 证据评价的基本要素 熟悉:
1. 临床研究证据的来源、证据评价的基本内
容
2. 常用的证据评价工具 了解:
影响证据质量的因素
第一页,共44页。
一、概述 二、证据的来源 三、证据的分类
四、证据的分级
五、证据的评价 六、影响证据质量的因素 七、证据评价举例
所定义的问题应该是精确的且与可获得文献有关
2.纳入患者的连贯性
所有具有潜在可能性的患者(满足纳入标准)都在研究期间被纳入了(无排 除或给出了排除的理由)
3.预期数据的收集
收集了根据研究开始前制定的研究方案中设定的数据
4.终点指标能恰当地反映研究 明确地解释用来评价与所定义的问题一致的结局指标的标准。同时,应在意
3. 影响证据适用性的因素
❖ 研究人群的人口学特征
❖ 研究对象类型
❖ 社会环境
❖ 经济条件
第十六页,共44页。
四、证据的评价 (三)证据评价的基本内容
包括从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 结论全过程 的评价
第十七页,共44页。
四、证据的评价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研究结论
研究设计 研究对象
目的
向性治疗分析的基础上对终点指标进行评估
5.终点指标评价的客观性
对客观终点指标的评价采用评价者单盲法,对主观终点指标的评价采用评价 者双盲法。否则应给出未行盲法评价的理由
6.随访时间是否充足
随访时间应足够长,以使得能对终点指标及可能的不良事件进行评估
7.失访率低于5%
应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随访。否则,失访的比例不能超过反映主要终点指标的 患者比例
推荐 强度
A
证据 分级
1a 1b 1c
B
2a
2b
2c
3a
3b
C
4
D
5
病因、治疗、预防
同质RCTs的系统评价 单个RCT(可信区间窄) 全或无(传统治疗全部无效)
同质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 单个的队列研究(包括低质量的RCT,如随访率<80%) 结局性研究 同质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 单个病例-对照研究
双盲法
恰当:描述了实施双盲的具体方法并且被认为是恰 当的,如采用了完全一致的安慰剂等 不清楚:试验仅提及采用盲法,但未描述方法 不恰当:试验提及采用盲法,但方法不恰当,如片 剂和注射剂比较未提到“双伪”的方法
退出与失访 恰当:对退出与失访的病例数和退出理由进行了详 细的描述 不恰当:没有提到退出和失访
评估适于大规模人群检验和 在疾病呈现症状早期检出该 病的各种检查方法
个案研究 特殊病例描述和介绍
研究设计方案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 研究,试验研究 横断面调查(须同时进 行新方法和金标准方 法检验) 随机对照试验(RCT)
纵向队列研究
横断面研究
个案报告、病例分析
第十九页,共44页。
四、证据的评价 (四)证据评价的工具
8.是否估算了样本量
根据预期结局事件的发生率,计算了可检测出不同研究结局的样本量及其95% 可信区间;且提供的信息能够从有统计学差异及估算把握度水平,对预期结 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
9~12条用于评价有对照组的研究的附加标准
9.对照组的选择是否恰当
对于诊断性试验,应为诊断的“金标准”;对于治疗干预性试验,应是能从 已发表研究中获取的最佳干预措施
详细描述了对研究者和受试者实施盲法的方法,以防其知晓受试 者的干预措施。提供了判断盲法是否有效的信息
详细描述了对研究结果评价者实施盲法的方法,以防其知晓受试 者的干预措施。提供了判断盲法是否有效的信息
完整地报告了每个主要结局指标的数据,包括失访及退出的, 是否明确报道了失访及退出,每组人数(与随机入组的总人数相 比),失访/退出的原因,以便系统评价者行相关的处理
星级数 每个条目最多一个☆
对应相关标准给出评价 但是最多两个☆ 每个条目最多一个☆
第二十六页,共44页。
表4-8 队列研究的NOS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条目)
研究人群选择 暴露队列的代表性如何 非暴露组的选择方法 暴露的确定方法 是否有证实在研究开始时所关注结果确实还没
有出现
可比性 以设计和分析为基础的队列之间的可比性
3)是否给出了鉴别患者的时间阶段?
4)如果不是人群来源的话,研究对象是否连续? 5)评价者的主观因素是否掩盖了研究对象其他方面情况?
6)描述了任何为保证质量而进行的评估(如对主要结局指标的检测/再检测); 7)解释了排除分析的任何患者的理由;
8)描述了如何评价和(或)控制混杂因素的措施; 9)如果可能,解释了分析中是如何处理丢失数据的; 10)总结了患者的应答率及数据收集的完整性; 11)如果有随访,查明预期的患者不完整数据所占的百分比或随访结果。
第二十八页,共44页。
2. 二次研究证据的评价工具 (1)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评价工具 AMSTAR量表 AMSTAR量表包括如下11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是”、 “否”、“不知道”和“不适用”进行判定。
第二页,共44页。
➢ 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基础与核心 ➢ 证据质量决定循证医学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 证据应具有真实性、临床重要性、适用性
第三页,共44页。
二、证据来源
1.来自目前已有的证据资源库
现有证据资源库包括各种电子数据库、出版的书籍、公开发表 的期刊、网站、会议文献等,可以通过计算机或手工检索的方法, 获取所需证据。
2.生产和创造证据
医学决策者可以根据临床实践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开展原始 研究或二次研究来生产和创造证据。
第四页,共44页。
三、证据的分类
(一)按照产生证据的研究方法分类
1. 原始研究证据(primary research evidence) 是指以临床
病人或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开展的临床诊断、治疗、预
研究实施
质量控制
结果分析
结果表达
经济学分析
第十八页,共44页。
表4-3 研究类型与设计方案
类型
研究目的
病因研究 评估某因素与疾病发生是否 有关
诊断性研究 评估新的诊断方法的有效性 和可靠性
治疗性研究 检验各种干预措施如药物治 疗、介入或外科手术的效果
预后研究 了解确诊病人以后可能发生 的情况
筛检研究
计分 2 1 0
2 1 0
1 0
第二十一页,共44页。
表4-5 Cochrane 偏倚风险评估工具
评价指标
选择偏倚 随机序列产生 分配隐藏
实施偏倚 对研究者和受试者施盲
测量偏倚 研究结果盲法评价
随访偏倚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报告偏倚 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
其他偏倚 其他偏倚来源
评价内容
详细描述了产生随机分配序列的方法,以便评估组间可比性 详细描述了隐藏随机分配序列的方法, 以便判断干预措施分配 情况是否能预知
1. 原始研究证据的评价工具 (1)随机对照试验的评价工具 ➢ Jadad量表 ➢ 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
第二十页,共44页。
表4-4 Jadad量表的质量标准(Jadad 1996)
评价指标
内容描述
随机
恰当:通过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列或随机数字表产 生的序列 不清楚:试验提到随机分配,但未描述随机分配的 方法 不恰当:采用交替分配的方法如按入院顺序、出生 日期单双号等
防和干预等的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等,
获取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后,获得的研究证据。
2.
这类证据数量庞大,更新速度快。
第五页,共44页。
三、证据的分类
2. 二次研究证据(secondary research evidence) 是指 通过全面收集某一问题的所有原始研究证据文献,应用系 统评价、Meta分析等方法进行严格评价、分析处理、综合评 估后形成的证据。
第二十五页,共44页。
表4-7 病例对照研究的NOS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条目)
研究人群选择 对于所选择的病例描述是否充分 该病例是否有代表性 对照组的选择方法 对照的描述是否充分
可比性 以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设计或分析为基础的可
比性
暴露 暴露的确定方法 是否用相同的方法确定对照和病例组的暴露 无反应率的相关问题
星级数 每个条目最多一个☆
对应相关标准给出评 价但是最多两个☆ 每个条目最多一个☆
第二十七页,共44页。
AHRQ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
1)是否明确了资料的来源(调查,文献回顾)?
2)是否列出了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病例和对照)的纳入及排除标准或参考 以往的出版物?
评价指标共12条,每一条分为0~2分。 前8条针对无对照组的研究,最高分为16分;后4条与前8条一 起针对有对照组的研究,最高分共24分。 计分方法:0分表示未报道;1分表示报道了但信息不充分;2分
表示报道了且提供了充分的信息
第二十三页,共44页。
表4-6 MINORS评价条目
评价条目
评价内容
1.明确地给出了研究目的
描述的信息可供系统评价者判断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的可能性及 相关情况
除上述偏倚外,提供的信息是否可评估存在其他引起偏倚的因素 ;如果是先在计划书( protocol)中提到某个问题或因素,需给 出对应的回答
第二十二页,共44页。
(2)非随机对照试验的评价工具
MINORS条目(methodological index for non-randomized studies,MINORS)
任何疗效的评估都很不 确定
推荐级别 强
具体描述
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 于弊或弊大于利
弱
利弊不确定或无论质量
高低的证据均显示利弊
相当
第十一页,共44页。
五、证据的评价
(一)评价的目的
证据评价的目的是明确证据的真实性、重要性和适用性,更好 地指导临床实践。
第十二页,共44页。
四、证据的评价 (二)证据评价的基本要素
10.对照组是否同步
对照组与试验组应该是同期进行的(非历史对照)
11.组间基线是否可比
不同于研究终点,对照组与试验组起点的基线标准应该具有相似性。没有可 导致使结果解释产生偏倚的混杂因素
12.统计分析是否恰当
用于计算可信区间或相对危险度(RR)的统计资料是否与研究类型相匹配 第二十四页,共44页。
等
第十四页,共44页。
2. 影响证据临床重要性的因素 ❖ 效应指标的数值大小:如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等 ❖ 可信区间范围:95%可信区间 ❖ 检验效能:检验power
不同研究类型具体效应指标不同,如诊断性研究的灵敏度、 特异度、预测值的大小,病因学研究证据的OR或RR值及可信 区间范围的大小等
第十五页,共44页。
(三)按照临床研究问题的类型分类 1.病因研究 2.诊断研究 3.治疗研究
4.预后研究
5.预防研究 6.临床经济学研究
第八页,共44页。
四、证据的分级
证据质量分级的标准和方法:不断发展与完善
1. 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的证据分级标准 2. GRADE标准
第九页,共44页。
表4-1 2001年牛津证据分级(以病因、治疗、预防部分为例)
这类证据是对多个原始研究证据再加工后得到的更高层次 证据,因此,更新速度较原始研究慢,数量也少于原始研究。
第六页,共44页。
三、证据的分类
(二)按照使用证据者的需求分类
1.系统评价
2.临床实践指南
3.临床决策分析 4.临床证据手册 5.卫生技术评估 6.健康教育材料
第七页,共44页。
三、证据的分类
(3)观察性研究常用的评价工具 ➢ NOS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NOS量表通过 研究人群选择、可比性、暴露评价或结果评价三方面共8个条
目的方法,评价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 AHRQ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推荐 评价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的标准包括11个条目。
1
真实性
2
临床重要性 (价值)
3
适用性
第十三页,共44页。
1. 影响证据真实性的因素
❖ 研究设计的因素:
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研究方法是否合理等;
❖ 研究对象的因素:
纳入及排除标准、样本量大小、有无混杂因素;
❖ 研究方法的因素:
测量指标选择、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无测量偏倚;
❖ 研究结果的因素: 基线状况与可比性,统计分析方法是否正确,结果解释是否合理
病例系列报告(包括低质量队列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
基于经验未经严格论证的专家意见
第十页,共44页。
表4-2 2004年GRADE证据分级及推荐强度
证据分级 高 中
低
极低
具体描述
未来研究几乎不可能改 变现有疗效评估结果的 可信度
未来研究可能对现有疗 效评估有重要影响,可 能改变评估结果的可信 度
未来研究很有可能对现 有疗效评估有重要影响 ,改变评估结果可信度 的可能性较大
掌握: 1. 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类
2. 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级标准 3. 证据评价的基本要素 熟悉:
1. 临床研究证据的来源、证据评价的基本内
容
2. 常用的证据评价工具 了解:
影响证据质量的因素
第一页,共44页。
一、概述 二、证据的来源 三、证据的分类
四、证据的分级
五、证据的评价 六、影响证据质量的因素 七、证据评价举例
所定义的问题应该是精确的且与可获得文献有关
2.纳入患者的连贯性
所有具有潜在可能性的患者(满足纳入标准)都在研究期间被纳入了(无排 除或给出了排除的理由)
3.预期数据的收集
收集了根据研究开始前制定的研究方案中设定的数据
4.终点指标能恰当地反映研究 明确地解释用来评价与所定义的问题一致的结局指标的标准。同时,应在意
3. 影响证据适用性的因素
❖ 研究人群的人口学特征
❖ 研究对象类型
❖ 社会环境
❖ 经济条件
第十六页,共44页。
四、证据的评价 (三)证据评价的基本内容
包括从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 结论全过程 的评价
第十七页,共44页。
四、证据的评价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研究结论
研究设计 研究对象
目的
向性治疗分析的基础上对终点指标进行评估
5.终点指标评价的客观性
对客观终点指标的评价采用评价者单盲法,对主观终点指标的评价采用评价 者双盲法。否则应给出未行盲法评价的理由
6.随访时间是否充足
随访时间应足够长,以使得能对终点指标及可能的不良事件进行评估
7.失访率低于5%
应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随访。否则,失访的比例不能超过反映主要终点指标的 患者比例
推荐 强度
A
证据 分级
1a 1b 1c
B
2a
2b
2c
3a
3b
C
4
D
5
病因、治疗、预防
同质RCTs的系统评价 单个RCT(可信区间窄) 全或无(传统治疗全部无效)
同质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 单个的队列研究(包括低质量的RCT,如随访率<80%) 结局性研究 同质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 单个病例-对照研究
双盲法
恰当:描述了实施双盲的具体方法并且被认为是恰 当的,如采用了完全一致的安慰剂等 不清楚:试验仅提及采用盲法,但未描述方法 不恰当:试验提及采用盲法,但方法不恰当,如片 剂和注射剂比较未提到“双伪”的方法
退出与失访 恰当:对退出与失访的病例数和退出理由进行了详 细的描述 不恰当:没有提到退出和失访
评估适于大规模人群检验和 在疾病呈现症状早期检出该 病的各种检查方法
个案研究 特殊病例描述和介绍
研究设计方案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 研究,试验研究 横断面调查(须同时进 行新方法和金标准方 法检验) 随机对照试验(RCT)
纵向队列研究
横断面研究
个案报告、病例分析
第十九页,共44页。
四、证据的评价 (四)证据评价的工具
8.是否估算了样本量
根据预期结局事件的发生率,计算了可检测出不同研究结局的样本量及其95% 可信区间;且提供的信息能够从有统计学差异及估算把握度水平,对预期结 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
9~12条用于评价有对照组的研究的附加标准
9.对照组的选择是否恰当
对于诊断性试验,应为诊断的“金标准”;对于治疗干预性试验,应是能从 已发表研究中获取的最佳干预措施
详细描述了对研究者和受试者实施盲法的方法,以防其知晓受试 者的干预措施。提供了判断盲法是否有效的信息
详细描述了对研究结果评价者实施盲法的方法,以防其知晓受试 者的干预措施。提供了判断盲法是否有效的信息
完整地报告了每个主要结局指标的数据,包括失访及退出的, 是否明确报道了失访及退出,每组人数(与随机入组的总人数相 比),失访/退出的原因,以便系统评价者行相关的处理
星级数 每个条目最多一个☆
对应相关标准给出评价 但是最多两个☆ 每个条目最多一个☆
第二十六页,共44页。
表4-8 队列研究的NOS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条目)
研究人群选择 暴露队列的代表性如何 非暴露组的选择方法 暴露的确定方法 是否有证实在研究开始时所关注结果确实还没
有出现
可比性 以设计和分析为基础的队列之间的可比性
3)是否给出了鉴别患者的时间阶段?
4)如果不是人群来源的话,研究对象是否连续? 5)评价者的主观因素是否掩盖了研究对象其他方面情况?
6)描述了任何为保证质量而进行的评估(如对主要结局指标的检测/再检测); 7)解释了排除分析的任何患者的理由;
8)描述了如何评价和(或)控制混杂因素的措施; 9)如果可能,解释了分析中是如何处理丢失数据的; 10)总结了患者的应答率及数据收集的完整性; 11)如果有随访,查明预期的患者不完整数据所占的百分比或随访结果。
第二十八页,共44页。
2. 二次研究证据的评价工具 (1)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评价工具 AMSTAR量表 AMSTAR量表包括如下11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是”、 “否”、“不知道”和“不适用”进行判定。
第二页,共44页。
➢ 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基础与核心 ➢ 证据质量决定循证医学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 证据应具有真实性、临床重要性、适用性
第三页,共44页。
二、证据来源
1.来自目前已有的证据资源库
现有证据资源库包括各种电子数据库、出版的书籍、公开发表 的期刊、网站、会议文献等,可以通过计算机或手工检索的方法, 获取所需证据。
2.生产和创造证据
医学决策者可以根据临床实践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开展原始 研究或二次研究来生产和创造证据。
第四页,共44页。
三、证据的分类
(一)按照产生证据的研究方法分类
1. 原始研究证据(primary research evidence) 是指以临床
病人或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开展的临床诊断、治疗、预
研究实施
质量控制
结果分析
结果表达
经济学分析
第十八页,共44页。
表4-3 研究类型与设计方案
类型
研究目的
病因研究 评估某因素与疾病发生是否 有关
诊断性研究 评估新的诊断方法的有效性 和可靠性
治疗性研究 检验各种干预措施如药物治 疗、介入或外科手术的效果
预后研究 了解确诊病人以后可能发生 的情况
筛检研究
计分 2 1 0
2 1 0
1 0
第二十一页,共44页。
表4-5 Cochrane 偏倚风险评估工具
评价指标
选择偏倚 随机序列产生 分配隐藏
实施偏倚 对研究者和受试者施盲
测量偏倚 研究结果盲法评价
随访偏倚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报告偏倚 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
其他偏倚 其他偏倚来源
评价内容
详细描述了产生随机分配序列的方法,以便评估组间可比性 详细描述了隐藏随机分配序列的方法, 以便判断干预措施分配 情况是否能预知
1. 原始研究证据的评价工具 (1)随机对照试验的评价工具 ➢ Jadad量表 ➢ 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
第二十页,共44页。
表4-4 Jadad量表的质量标准(Jadad 1996)
评价指标
内容描述
随机
恰当:通过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列或随机数字表产 生的序列 不清楚:试验提到随机分配,但未描述随机分配的 方法 不恰当:采用交替分配的方法如按入院顺序、出生 日期单双号等
防和干预等的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等,
获取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后,获得的研究证据。
2.
这类证据数量庞大,更新速度快。
第五页,共44页。
三、证据的分类
2. 二次研究证据(secondary research evidence) 是指 通过全面收集某一问题的所有原始研究证据文献,应用系 统评价、Meta分析等方法进行严格评价、分析处理、综合评 估后形成的证据。
第二十五页,共44页。
表4-7 病例对照研究的NOS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条目)
研究人群选择 对于所选择的病例描述是否充分 该病例是否有代表性 对照组的选择方法 对照的描述是否充分
可比性 以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设计或分析为基础的可
比性
暴露 暴露的确定方法 是否用相同的方法确定对照和病例组的暴露 无反应率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