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绿化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乡科技
XIANGCUN KEJI 74XIANGCUN KEJI 2018年10月(上)
平原绿化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阮火祥
(绍兴滨海新城农业农村办公室,浙江绍兴312366)
[摘要]结合多年平原绿化工作经验,本文分析当前平原绿化面临的问题,给出平原绿化的发展对
策,各相关部门必须落实平原绿化责任,做好平原绿化规划,增加造林资金投入,优化平原绿化结构,并加强
平原绿化维护管理,实现平原绿化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平原绿化;绿化率;乡土树种
[中图分类号]S7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18)28-74-2
平原绿化具备一定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可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大部分地区在开展平
原绿化工作时,出现了缺乏对平原绿化的重视,发展受限及投入资金不足等问题,对平原绿化重要作用的发挥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此,对于平原绿化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1平原绿化面临的问题1.1平原绿化缺乏重视相关数据统计表明,我国平原地区的绿化率普遍偏低,城市和农村间的绿化水平相差较大。
平原绿化指标中明确指出,铁路、公路及河流等主干线两侧的宜林绿化率需要超过95%,但是大部分偏远农村地区都没有达到这一指标,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部门缺乏对平原绿化的重视,开展的植树造林工作仅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并没有将平原绿化作为一项战略性建设工作。
1.2平原绿化发展受限在用地制约及错误理念的影响下,平原绿化的发展受到较大的限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3种:①缺乏完善的林地规划,和农业用地有所差异,我国林业用地没有明确的界定;②大量林地被占用,在工业发展较为迅猛的当下,大量林地被工业企业、电力及水利建设项目等用地需求较大的产业所占据;③群众的造林积极性不高,在农村地区,林业建设会占用一定的农业用地,出现林粮争地、争水等问题,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农民更倾向于种植农作物。
1.3平原绿化管护不足俗话说,植树造林要“三分造,七分管”。
但是,在平原绿化发展中,管护不足是较为普遍的问题。
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农民对植树造林的抗拒、缺乏管理机构以及管护费用不足3个方面[1]。
2平原绿化的发展对策
2.1落实平原绿化责任
植树造林对于农村发展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十分显著,政府部门需要提高对平原绿化重要性的认识,要以创建“森林城市”“四边三化”为突破口,以政府重点建设
项目及重大绿化工程作为基础,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提高
平原地区绿化覆盖率;要构建完善的绿化监督管理体系,
落实部门联席制度、考核激励制度及信息通报制度,确保各级各部门责任明确、工作落实到位,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基层政府,更需要认识植树造林的重要作用,将平原农区绿化作为农区发展的关键,逐渐形成层层落实的平原绿化发展趋势。
2.2做好平原绿化规划
平原绿化是一个系统工程,相关部门在开展平原绿化工作之前,需要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
因此,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将平原绿化规划纳入政府规划中,从战略角度
开展平原绿化工作,根据所在地区的环境条件及地质特征,明确林业用地、基本农田及建设用地的具体范围,制定完善的林地保护政策,确保所辖地区每年的造林面积科学合理。
以浙江省绍兴滨海新城为例,开发区管委会根据地区特点,制订并实施了《绍兴滨海新城平原绿化专项规划》,将乡土树种和乔木树种作为主体,辅助发展珍贵树种及彩叶树种,充分满足了平原地区的林业发展需求。
2.3增加平原绿化投入
平原绿化规划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资金投
入。
为了保障平原绿化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政府部门从以下3个方面增加造林资金投入:①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加大政府性造林及财政资金以奖代补资金额度的提升,为植树造林提供保障;②政府部门需要增加平原绿化的相关管护经费,实现平原绿化可持续发展;③政府部门
作者简介:阮火祥(1963—),男,本科,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
森林培育。
需要增加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投入,避免农民受到粮食市场的影响,调动农民种林的积极性。
2.4优化平原绿化结构
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优化平原绿化结构,通过树种结构的合理配置,实现平原绿化的功能效益多样化发展,通过树种的产业化发展,提升平原绿化水平。
具体而言,平原绿化结构的优化需要严格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合理设置经济林树种及绿化树种的种植面积,确保平原绿化呈现多树种协调的良好局面,从而提高平原绿化的绿地效果及防护功能,保障平原绿化作用的充分发挥。
2.5加强平原绿化维护管理
在加强平原绿化建设的同时,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平原绿化维护管理,在农村地区成立中心林站或者乡镇林站,负责农村地区平原绿化的管理工作。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需要建立护林组织,加强护林重要性及护林知识的宣传,带动农民加强对林木的管理,并为片林及防护林配备专业的护林员,避免平原绿化林出现病虫害,有效巩固平原绿化成果[2]。
3结语
平原绿化发展会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需要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平原绿化工作。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各级、各相关部门需要从认识、规划、联动、资金等角度入手,保障平原绿化工作的合理高效开展,调动农村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增加平原地区的绿化率,实现平原绿化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海侠.平原绿化林木管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8(14):95.
[2]郭剑彪.打造绿色长廊推进平原绿化[J].政策瞭望,2016(5):44-45.
基于树种结构调控的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
吴建华蔡文经
(抚州市临川区生态公益林场腾桥分场,江西抚州344000)
[摘要]松材线虫是松林培育所面临的一种危害巨大、破坏力强、影响广泛的病虫害,其发病次数较多、时间长,对于松林的发育有着巨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对目前松材线虫的发生特点和防治难点进行总结,并从松林树种结构调整的角度提出松材线虫防治策略,以提高松林种植效率和安全性。
[关键词]松材线虫;松林;结构调整;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909(2018)28-75-2
松材线虫是一种多点入侵型松林虫害,其中松褐天牛是主要传播媒介。
而在疫木的运输过程中,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松材线虫病会出现扩散,造成巨大的破坏性影响。
我国自1982年发现首例松材线虫病开始,截至目前,该病虫害已经蔓延至我国16个省300余个县级疫区,致死率和松林毁灭率极高,成为松林培育中破坏力巨大的病虫害类型。
1传统松材线虫病防控难点
1.1疫情发现及处理困难
在理论分析当中,一般生物学家认为,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具有高度随机性。
在以往的发病机理中,人为诱发的松材线虫病传播确实具有随机性,松材在发病初期无法被及时发现。
此外,大部分松材线虫病具有发病初期的潜伏浸染特征,松林发病时会表现出与周边气候环境及松树自身抗性相关的特点,因此监测难度会大幅度提升。
在松材线虫病大规模发病阶段,由于其发病特征具有多样性,同时受制于林间监测技术手段单一、落后,难以精确判断和处理绝大多数病情。
例如,在以往的疫区中,由于松材线虫病表现与马尾松毛虫、松枯梢病甚至雷击十分类似,监测人员难以做出准确判断并采取处理措施。
1.2松林树种结构存在问题
作为我国主要的造林树种,松树在我国林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以广东省等南部地区为例,这些南方省份受到气候的影响,以马尾松作为荒山造林的优选树种,该树种通常以人工栽植与飞机播种2种方式相结合实现植树造林。
但是,随着马尾松种植范围的逐渐扩大,造成目前我国南方大部分省份的树种结构过于单一,这种单一、不协调的树种结构对于松林虫害防控而言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十分容易遭受诸如松褐天牛、
马尾松
XIANGCUN KEJI2018年10月(上)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