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K与PPK的区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PK与PPK
Cpk是过程能力指数。

当过程稳定后计算得到的。

因为过程稳定,过程只有普通原因引起的变异,没有特殊原因引起的变异。

Cpk用来描述过程满足规格要求的能力。

也是过程最高性能可以做到的。

通常要求大于等于1.33。

Ppk是过程性能指数。

当过程刚开始,没有办法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来判定过程是否稳定,没有办法计算Cpk过程能力指数的时候。

可以用Ppk。

也就是说,过程既有普通原因引起的变异,也可能有特殊原因引起的变异。

这时候,用Ppk 来描述过程满足规格要求的能力。

通常要求大于等于 1.67。

当过程能够收集到足够数据(通常4X25=100)后,检查过程稳定,再计算Cpk。

在您的文章上,我做说明,供讨论。

我覺得試產的時候,收集數據看過程是否穩定(开始数据量少,没有办法检查是否稳定。

只能等到,譬如100个数据,计算控制极限,查是否稳定。

如果稳定,直接可以算初始的Cpk,也可以同时),算PPK,然后(如果)不穩定的時候做原因分析,找到原因,及做改善措施(稳定后计算Cpk),如果(还)不穩定,證明制程無法跨入量產,須再進行試產。

我會認為PPK達到1.67時,(如果过程还不稳定,要具体分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如果这个不稳定可以控制的,譬如是刀具的磨损、温度有规律的变动等,可以考虑)我的制程已經到了可以進入量產階段當然,(不然,进入量产会带来麻烦的)還會有可靠性驗證等。

然后,進入量產,我不會再去看ppk,直接去看cpk,目標值為1.33、绝对和相对的概念。

Cpk和Ppk是经常讨论的一个主题。

老实说,要弄清楚是不容易的。

因为,人们的思想总希望绝对正确,不容一点不正确的东西存在。

可是,世界上万事万物是没有绝对“纯”、绝对“正确”,只有相对的“纯”、相对“正确”。

首先要统一这个观点,这样,讨论就有意义了。

下面我来说明什么是Cpk,什么是Ppk?
2、Cpk是过程能力指数。

当过程稳定后计算得到的。

因为过程稳定,过程结果只有普通原因引起的变异,没有特殊原因引起的变异。

举例说明Cpk的计算方法是:
a)譬如每小时抽一次样,一共抽25次。

每次连续抽4件。

一共得到100(4X25=100)个数值。

计算每个子样内4个数值的平均值和极差值(最大减最小)。

再求出25个子样平均值的平均值,作为数据分布中心。

再计算25个子样极差的平均值,统计学认为过程标准偏差和这个极差平均值有关系的。

可以根据这个值来估计过程的标准差。

b)用这25组数据绘制平均值控制图和极差控制图。

分别检查是否稳定。


果没有数据点落在控制极限之外,没有非随机的规律性出现,就认为过程稳定的。

c)稳定后,用上面的估计标准差来计算过程能力指数Cp,就是产品规格公
差除以6个估计的标准差。

如果数据中心和规格中心有偏移。

就计算Cpk。

就是数据分布中心到规格公差上下极限之间有两个数值,取偏小的那个数值,除以3个估计标准差。

3、Ppk是过程性能指数。

注意,这里是性能指数不是能力指数。

它和Cpk的差别就在于,Cpk是过程稳定情况下计算得到的,Ppk是不确定过程是否稳定的情况下计算得到的。

也就是说,Ppk反映过程中除了普通原因以外还有特殊原因引起的变异存在。

所以叫性能(表现的)指数。

这好比一个人的能力可以用一个工作业绩指标来表示,能力再强,由于主观和客观条件不具备,表现出来的业绩总是比能力差。

也就是性能表现不如能力。

4、为什么要有短期和长期指数值?所谓短期Cpk、短期Ppk,那是利用短期过程数据计算得到的。

长期Cpk、长期Ppk计算数据获得的时间比较长(具体有多长,应当说明的)。

为什么要有这两个指数值?因为,短期数据只反映过程在短期内出现的各种变异。

有些变异还没有来得及反映出来。

譬如,气候的变化带来的,班次变更带来的、设备长期运行带来的影响等。

于是,要用长期的指数来反映。

不管短期、长期,其性质没有变化。

也就是,只有普通原因引起的变异,反映在Cpk中,既有普通原因又有特殊原因引起的变异,反映在Ppk中。

对比这两个数值的差,可以发现过程改进的余地有多大。

如果这两个数值差不大。

说明过程表现很好,反之,系统中发生过不少不稳定因素,值得研究改进。

5、Ppk只能反映过程的过去,Cpk可以用来预测过程的未来。

因为Ppk是利用已经得到所有数据计算得到的。

它反映过程的过去。

因为它存在特殊原因,所以,不能根据它来预测过程的未来。

反之,Cpk是在稳定条件下计算得到的,反映过程的能力满足规格要求的能力。

如果将来我们控制好过程的话,最高水平也只能达到这个水平。

因为过程只有普通原因引起变异,所以,我们可以预测未来过程的水平了。

这里要提到前面说的绝对和相对的概念。

实际上没有绝对的稳定。

也就是说,多少总会有一些特殊原因存在。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所以,要求Cpk 大于等于1.33。

留有一定的余地。

6、两个指数的利用。

当顾客指定的涉及到安全、主要功能有关的特性,在过程开始研究的时候,做短期Cpk计算。

如果过程没有办法稳定,要和顾客商量。

可以用Ppk。

同时要针对特殊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将来一定要用Cpk。

通常顾客要求您提供产品合格证明的同时,要提供长期Cpk数值的。

或者当过程刚开始,没有办法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来判定过程是否稳定,没有办法判定过程是否稳定,计算Cpk过程能力指数的时候。

可以和顾客商量,是否采用Ppk。

一般Ppk要大于等于1.67。

当然,以上这些数据的获得,一定要在控制计划的控制下做出来的。

如果过程的影响因素也没有确定,过程范围也没有界定,控制计划也没有,那样得到的
数据根本不能反映过程的任何意义。

根据这样的数据计算得到的Cpk、Ppk都是没有用的。

相信以上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供参考。

如有不对,请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