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 详细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1.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4.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有印象。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教学难点】
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有印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三课《精卫填海》,请同学们翻开书本50页,请跟老师齐读课题,精卫填海。
题目中有一个字的写法要注意一下,就是卫这个字,它是卫生的卫,不是因为的为。
大家可以把这个形近字组词记一记。
2.了解《山海经》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精卫填海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故事是一篇文言文,出自中国先秦古籍《山海经》(ppt出示图片),出示简介,比如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神话故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它就出自《山海经》的《北山经》。
3、了解精卫
(1)同学们,精卫是谁?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介绍精卫的外形和身份。
过渡:同学们,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呢,它又是怎样填海的呢,我们通过课文的学习就能知道,那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
(1)师:我们先来听课文朗读,注意带拼音生字的发音,可以把容易读错的拼音圈起来多读几遍。
(2)同学们,都圈出难读的字音了吗?现在请听老师提示文中容易读错的字音,请同学们认真听,可以做一做笔记,炎帝之少女,少在这里读第四声,名曰女娃,这个字是读曰,
不是日字,女娃游于东海,于读第二声,溺而不返,溺是三点水加一个弱字,我们经常说要防溺水就是这个溺,故为精卫,为读二声,是成为的意思,常衔西山之木石,注意翘舌音常,山,之,以湮于东海,这个字读湮,是填塞的意思。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读一句,同学们读一句,待会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看谁读得更准确。
生读课文。
(3)同学们,相信大家都能读准确课文了,文言文要读的有韵味就要注意节奏,这篇课文在读的时候有哪些地方是需要停顿的呢?请同学们边听课文朗读,注意停顿的地方可以用斜杠画出来。
(3)师:同学们都画好了吗?老师也给大家标出来一些朗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练习朗读,待会请同学来读一读。
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二)学习生字词
1.学习会认字。
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的会认字,请一位小老师来示范朗读一遍,其他同学跟着读一遍。
你读的字正腔圆,声音响亮,表扬你。
老师把拼音去掉,大家还会读吗?请同学们自由读一遍词语,然后请一位同学来读。
你读的非常准确,说明你有认真记字音。
2、学习多音字:少。
师:同学们这里有一个多音字少,当它表示年纪轻的时候读第四声,可以组词少女,少年,当它表示数量小的时候读第三声,可以组词多少不少。
大家可以把这个多音字的读音抄写在书上。
3、学习会写字。
师:这篇课文有哪些生字是要求会写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听老师读一遍字音,这些生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学习一下。
4、学习组词。
师:好,大家课后可以根据这些书写要点工整的把生字书写在本子上。
老师给这些生字组了一些词语,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些词,可以把预习的时候没有写到的组词抄写在书上。
请生读词语。
补充词语意思:帝王是古代君主的统称。
子曰就是孔子说的意思,在古代子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种尊称。
衔泥就是燕子用嘴叼着泥巴,用来筑巢,一般在春天来了的时候,燕子就要开始搭建自己舒适的小窝了。
头衔指人所任的官职或所得的名誉。
三、理解大意
1.师: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我们来借助注释,疏通课文的意思。
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想一想文中的每句话讲了什么意思呢?
2.汇报交流
(1)学习第一句
出示: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师:我们来看第一句,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在这里少女是什么意思呢?少女在古代指的是小女儿,跟我们现在的年轻女子的意思不同,曰就是叫的意思,那连起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了解炎帝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句话中的“炎帝”吧。
出示课件。
文中的第一句话就告诉了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帝的小女儿女娃。
我们看下一句话的内容。
(2)学习第二句上半部分
出示: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这句话中的游是游玩的意思。
“于”就是在。
“溺”的意思是溺水。
“返”是“返回”。
故是因此,“为”的意思是成为、变成。
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待会请同学来说。
预设5:这句话的意思是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了没有回去,因此变成了精卫鸟。
♥了解填海的原因:
【出课件】通过这句话你知道精卫填海原因是什么吗?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想好的同学可以申请发言。
预设1:女娃去东海游玩时,被淹死了。
预设2:她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很愤怒。
不想让大海再夺去其他人的生命。
♥想象跟大海的对话:
【出课件】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张图片,精卫可能对大海说些什么呢?
预设1:你夺走我的生命,太可恶了!
预设2:我要把你填平。
师:于是它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3)学习第二句后半部分。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常”是经常的意,衔就是叼着,木石就是树枝和石头,湮是填塞的意思。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精卫鸟常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头,用来填塞东海。
这句话表明了精卫填海的经过。
♥学习精卫的精神
师:同学们,请看这两个字,西和东,说明了精卫鸟飞行的距离怎么样?是不是非常的遥远呀,再看木石和东海,一个是那么的渺小,东海是那样的浩瀚无边,但是精卫鸟还是坚持要去填海,你觉得精卫鸟有着怎样的精神。
预设:这句话用东海的浩瀚与精卫的渺小形成对比,突出了精卫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勇敢坚定的精神。
四、说说意思
1.现在听老师读一遍课文,大家在心里面回想一下每句话的意思。
2.根据提示,说说这篇文言文的意思吧!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自由说一说意思,待会请同学来说。
五、发挥想象讲故事
1.现在,我们来结合注释,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吧,也就是不局限于课文的字数,可以在里面加入自己的想象,加入一些其他的话来说一说,比如老师给大家开个头吧,老师把这句话加长。
请看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教师引导:炎帝有个怎样的小女儿?
预设:炎帝的小女儿肤如凝脂,白里透红,温婉如玉,晶莹剔透,十分乖巧可爱。
炎帝视她为掌上明珠。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同学们也可以拓展吧,第二句可以怎么讲呢?
预设:有一天,女娃去东海游玩,望着美丽辽阔的大海,她高兴极了。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小船立刻被打翻了。
可怜的小女娃掉进大海,溺水身亡,化作了精卫。
(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预设:女娃非常痛恨东海吞没了她的生命。
从那以后,精卫鸟每天飞到西山去衔一根小树枝或一颗小石子投到东海里面。
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从不休息。
♥2、看动画讲故事
(1)请同学们学生认真观看动画版《精卫填海的故事》,待会请同学们连起来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2)讲故事示例
学生讲故事,出示故事例子。
六、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师提出问题:精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联系文中的内容谈一谈。
出示: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屈服命运,勇敢
七、背诵指导
1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精卫的锲而不舍。
请学生读课文。
2..同学们,让我们按提示来背诵课文吧。
请学生背课文。
炎帝,名曰。
女娃,溺,故为,常衔,以。
3请同学们根据提示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请学生回答。
本文描写了炎帝的小女儿因为游玩时溺水而亡,化为精卫鸟衔来树枝和石子填海,表现了精卫坚持不懈、矢志不渝、坚韧执着的精神。
八、拓展延伸
还有一个出自《山海经》的神话故事也是赞美了主人公坚持不懈的精神的,那就是《夸父逐日》,大家课后可以去找来读一读,还有其他的书中也记载了神话故事,比如出自《淮南子,本经训》的《后羿射日》,它也是一篇文言文,大家课后可以去读一读。
九、练习巩固
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一下课文的知识点,请看第一题。
1.选择题。
请学生回答。
2.联系生活实际,如果暑假你来到海边游玩,在安全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以减少溺水等事件发生呢?
预设1:游泳时间不要过长。
海水的温度是比气温低的,长时间的游泳会使得体内温度散失过多,导致溺水的发生。
预设2:阴雨天气不要游泳。
阴雨天气空气温度不高,加上由于水温较
低,去海边游泳可能会出现抽筋的情况。
预设3:不要在非游泳区游泳。
非游泳区水域中水情复杂,常常有暗礁、水草、淤泥和漩流,稍有大意,就可能发生意外。
十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读一读《山海经》里其他有趣的神话故事,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