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9讲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限时规范特训-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讲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限时规范特训
一、选择题
1.[2018·浙江四市联考]下图表示需氧呼吸的过程,其中关于过程①和过程②的叙述,正确的是( )
葡萄糖――→①丙酮酸――→②
CO 2+H 2O +能量
A .均需要酶的催化
B .均需要氧气的参与
C .均释放大量能量
D .均在线粒体中进行
答案 A
解析 过程①为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过程②为需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场所分别是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均需要酶的催化,A 正确、D 错误;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需要氧气的参与,释放大量能量,B 、C 错误。
2.[2018·成都七中零诊]有关高等动物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细胞呼吸的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产物CO 2中的氧全部来源于葡萄糖
B .若细胞呼吸过程中消耗的O 2等于生成的CO 2,则只进行有氧呼吸
C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都要产生NADPH
D .用18O 标记C 6H 12O 6,在水中不能检测到18O
答案 D
解析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水的参与,其产生的CO 2中的氧有一部分来自水中的氧,A 错误;高等动物无氧呼吸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只有有氧呼吸才能产生CO 2,所以若细胞呼吸过程中消耗的O 2等于生成的CO 2时,可能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B 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H]不是NADPH 而是NADH ,C 错误;用18O 标记C 6H 12O 6,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氧原子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因此用18O 标记葡萄糖完成该过程后,产物水中检测不到放射性,D 正确。
3.[2018·贵州遵义南白中学联考]水是生命之源,下面是有关水与生命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 2的过程需有水的参与
B .水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代谢终产物
C .标记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中的氧可在水中检测到
D.能够产水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等
答案 B
解析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过程需要水的参与,A正确;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不产生水,B错误;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H]反应形成水,因此标记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中的氧可在水中检测到,C正确;核糖体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场所,能产生水,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能产生水,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其中第三阶段有水生成,D正确。
4.[2017·江西金溪期中联考]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过高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
B.重铬酸钾能在碱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
C.适当降低温度对培养液中气泡的产生速率无影响
D.该实验中有氧组为实验组,无氧组为空白对照组
答案 A
解析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细胞失水,从而影响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A正确;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B错误;温度改变,酶活性改变,会影响酵母菌细胞呼吸速率从而影响气泡产生速率,C错误;该实验为对比实验,有氧组和无氧组均为实验组,D错误。
5.[2018·海南海口模拟]细胞呼吸原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下列与细胞呼吸原理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B.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产物不同
C.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D.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保证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
答案 D
解析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虽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作用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B正确;破伤风杆菌是异养厌氧型细菌,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易感染破伤风杆菌,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C正确;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抑制厌氧型有害微生物的感染,D错误。
6.[2017·湖南岳阳一模]下表是某种植物种子在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萌发,测
得的气体量的变化结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
B.在乙条件下消耗的葡萄糖中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多
C.在丙条件下有氧呼吸强度达到了最大值
D.在乙条件下释放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答案 D
解析甲条件下只释放CO2,不吸收氧气,进行的是产生CO2和酒精的无氧呼吸,不产生乳酸,A错误;乙条件下消耗氧气的量为6,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1,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为8-6=2,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1,消耗的葡萄糖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相等,B错误;丙条件下只进行有氧呼吸,但不能判断有氧呼吸强度达到了最大值,C错误;乙条件下释放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正确。
7.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种无机盐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A.在有氧条件下,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种离子的吸收
B.在有氧条件下,随温度升高幼根对该离子相对吸收量增加
C.在氮气环境中,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所需能量来自无氧呼吸
D.1瓶和2瓶的该植物幼根吸收这种无机盐离子的方式不同
答案 D
解析观察1瓶和2瓶,温度相同,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说明有氧条件下有利于离子吸收,A正确;观察1瓶和3瓶,自变量是温度的高低,说明有氧条件下,温度升高,离子吸收量增加,B正确;氮气环境,即无氧条件,吸收离子的能量来自无氧呼吸,C正确;根吸
收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错误。
8.[2018·四川成都毕业班摸底]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中两类呼吸作用的部分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③过程中,既可产生[H]也可消耗[H]
B.③过程的所有反应都在膜结构上进行
C.①②过程的反应条件和场所都完全相同
D.人体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只进行②过程
答案 A
解析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产生[H],第三阶段消耗[H],A正确;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B错误;①②过程的反应条件不同,反应场所相同,C错误;人体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可以进行图中的所有过程,D错误。
9.如图表示北方的一个贮存白菜的地窖内,随着O2的消耗,CO2浓度变化的情况。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b段白菜主要进行有氧呼吸,cd段白菜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B.bc段CO2浓度几乎不上升的原因是细胞无氧呼吸不释放CO2
C.从b点开始,O2浓度是限制有氧呼吸的主要因素
D.为了较长时间贮存大白菜,应把地窖里的O2控制在bc段范围内
答案 B
解析ab段O2浓度相对较高,该阶段白菜主要通过有氧呼吸产生CO2,而cd段O2浓度接近0,则白菜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A正确;bc段CO2浓度几乎不上升,主要原因是O2浓度相对较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较弱,CO2释放较少,B错误;从b点开始,O2浓度
逐渐趋近为零,成为限制有氧呼吸的因素,C正确;bc段呼吸作用最弱,消耗的有机物最少,有利于较长时间贮存大白菜,D正确。
10.[2018·安徽皖智教育联盟联考]甲、乙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利用图Ⅰ、图Ⅱ装置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图Ⅰ所示的实验可以验证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变成了热能
B.图Ⅱ所示的实验可以探究酵母菌是否进行有氧呼吸
C.应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与Ⅱ形成对照,以排除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
D.如果将Ⅱ中的NaOH溶液换成清水,则可探究酵母菌吸收O2和释放CO2的体积差
答案 A
解析图Ⅰ所示的实验可以验证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有部分转化为热能,A 错误;图Ⅱ所示的实验可以根据着色液是否左移探究酵母菌是否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应设置一组酵母菌死亡其他条件与Ⅱ相同的对照实验,以排除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C正确;如果将Ⅱ中的NaOH溶液换成清水,酵母菌吸收O2和释放CO2的体积差可以导致着色液移动,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2017·河北石家庄调研]如图是某生物局部细胞结构和部分细胞代谢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该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________;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有氧呼吸释放能量最多阶段的场所是__________,线粒体内O2/CO2的值比细胞质基质________(填“高”或“低”)。
(2)若该细胞是酵母菌细胞,其无氧呼吸的产物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颜色变化是由橙色变为________。
(3)在结构上,乳酸菌与该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乳酸线粒体内膜低(2)灰绿色
(3)没有以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1)该细胞有中心体,可能是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又因该细胞无细胞壁,因此该细胞为动物细胞,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最多,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线粒体中消耗O2,产生CO2,因此线粒体内O2/CO2的值低于细胞质基质。
(2)酸性重铬酸钾遇酒精变为灰绿色。
(3)乳酸菌细胞为原核细胞,图中细胞为真核细胞,二者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差别是乳酸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12.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生成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曲线Q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原图中绘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随氧气浓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3)O点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类型是________。
(4)在O2浓度为10%以下时(不包括O点),该器官的呼吸类型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器官CO2生成与O2吸收两条曲线在P点重合,该器官的呼吸类型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图中的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说明此时有氧呼吸生成的CO2与无氧呼吸生成的CO2相比________(填“一样多”“更多”或“更少”),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无氧呼吸的________倍。
(7)图中区域O PQ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长途运输新鲜蔬菜时,常常向塑料袋中充入氮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浓度应调节到________点的对应浓度,更有利于蔬菜的运输。
答案(1)氧气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而有氧呼吸很弱(2)如图(点线)所示(所绘曲线应能表现下降趋势,并经过Q、B以及P点在x轴上的投影点)
(3)无氧呼吸(4)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CO2的生成量大于O2的吸收量(5)有氧呼吸O2的吸收量与CO2的生成量相等
(6)一样多1 3
(7)无氧呼吸生成的CO2量
(8)降低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R
解析(1)Q点氧气浓度是0,该点表示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QR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的作用越来越强,此时由于氧气浓度较低,有氧呼吸过程也很弱,因此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急剧下降。
(2)无氧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细胞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有氧呼吸生成二氧化碳的量(有氧呼吸产生氧气的量),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有氧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生成二氧化碳逐渐减少,P点无氧呼吸完全被抑制,此时无氧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为0。
(3)在无氧的条件下(O点),植物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酒精和CO2。
(4)根据CO2生成量与O2吸收量的关系可以判断细胞呼吸的方式,当O2浓度小于10%时,CO2的生成量大于O2的吸收量,所以既存在有氧呼吸也存在无氧呼吸。
(5)P点时,CO2的生成量等于O2的吸收量,此时无氧呼吸过程完全被抑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6)BC为有氧呼吸过程氧气的吸收量,即有氧呼吸过程二氧化碳的生成量,AB表示无氧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AB=BC说明无氧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有氧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量相等;由于消耗等mol葡萄糖有氧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无氧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之比是3∶1,那么生成等量的二氧化碳,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1∶3。
(7)有氧呼吸过程氧气的吸收与二氧化碳的生成量相等,无氧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
化碳的生成量-有氧呼吸生成二氧化碳的量(有氧呼吸生成氧气的量),因此图中由纵轴,CO2生成量和O2吸收量共同围成的面积代表氧浓度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无氧呼吸生成的CO2总量。
(8)长途运输新鲜蔬菜向塑料袋中充入氮气的目的是降低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分析题图可知,R点有氧呼吸强度较低,同时又抑制了无氧呼吸,细胞呼吸的强度最低,蔬菜中的有机物消耗较少,此点对应的氧气浓度有利于蔬菜的运输。
13.某豆科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问题:
(1)在12~24 h期间,呼吸速率逐渐增强,在此期间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呼吸,该呼吸方式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其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
(2)从第12 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________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______呼吸速率明显升高。
答案(1)无氧细胞质基质CO2和酒精(2)减少在此期间只有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没有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3)有氧
解析(1)分析题图,第12~24 h期间,种子O2吸收很少,却释放很多CO2,表明此阶段呼吸方式主要为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酒精和CO2。
(2)第12 h到胚根长出期间,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下降。
(3)胚根长出后,O2吸收明显增多,这说明有氧呼吸速率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