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吸引高校毕业生回温留温就业创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文章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现状入手,分析了就业创业困难的原因,阐述了相关改进措施,并对温州市吸引高校毕业生回温留温就业创业的举措进行总结。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原因;改进措施;回温留温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的高层次人才,他们在文化知识和道德素养上普遍具有优势,是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2020年,全球在新冠肺炎的冲击下,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形势严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指出:要注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1]。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现状
(一)市场供需不均衡
目前就业市场中,供需不平衡是一个明显问题,主要是高校毕业生的素质不高、专业不匹配造成的。
一方面,部分毕业生的素质不高,例如心理承受能力差,工作态度不端正,无法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影响团队协作等,不能适应岗位需求。
另一方面,高校专业规划不合理。
市场缺口专业没有及时补充,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却大量存在,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才供需失衡。
(二)就业创业期望高
不少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创业抱有高期望,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岗位。
其一是就业观念落后,毕业生大多想要在大城市、发达地区工作,或者想要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对于边远地区、基层岗位、中小企业岗位没有兴趣。
其二是创新能力不足,就业前缺少长远的职业规划,对相关政策了解较少,社会实践流于形式,创业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很容易造成失败现象。
(三)相关服务不完善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公共就业服务不完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就业相关的政策宣传不到位,宣传途径单一,毕业生没有主动关注这些信息;而企业很少主动宣传这些政策,就导致毕业生不了解最新的就业政策[2]。
2.在创业政策上,虽然政府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但是力度不够,有诸多限制条件。
而毕业生的层次不同、专业不同,能享受到优惠政策的毕业生比例很小;再加上这些政策的执行需要多个部门配合,执行起来可能不顺畅。
3.对岗位的开发力度不足,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企业用工数量明显减少。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困难的原因
(一)受高校扩招影响
我国为了提高人口素质和劳动者素质,近年来高校采用扩招政策,招生人数不断增加。
以教育部的统计数据为例,2011年—2020年这10年间,高校毕业生人数从660万增加至874万,呈现出逐年提升的趋势[3]。
受到高校扩招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相应加大,也成为困扰社会各界的一个问题。
(二)岗位需求量减少
近年来,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道路;企业管理从粗放型转变为精细型,减少人力资源的数量,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
在此大背景下,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减缓。
尤其是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不少企业在生存线上挣扎,或采取裁员措施,或降低工资标准,对毕业生而言带来更大的就业压力,表现出僧多粥少的局面。
(三)缺乏就业创业指导
站在高校的角度,辅导员一般兼任就业指导员,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进行指导和服务。
实际上,辅导员多是高等教育、思政、心理学等专业,甚至由行政人员主讲就业课程,导致双创型导师队伍缺失。
如此,一方面无法为毕业生进行权威的就业指导,另一方面也会削弱创业激情。
三、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措施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应该落实政府、企业、高校三个主体的责任,共同制定相关措施,发挥出社会合力。
(一)政策引导,完善就业机制
站在政府的角度,应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完善就业机制,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第一,结合就业市场和毕业生现状,制定科学适宜的就业政策,例如给予就业补贴,开展创业大赛,规范就业市场服务流程,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等。
第二,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政府提供并完善相关服务,例如搭建创业信息共享平台,提供政策、技术、市场、人才等信息,让毕业生享受一站式服务,促进产学研相结合[4]。
(二)宣传教育,落实就业培训
站在企业的角度,首先应该配合政府的工作,对就业创业政策大力宣传,贯穿在招聘、应聘、入职管理、岗位培训全过程。
通过宣传教育,让毕业生了解最新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其次要加大岗位开发力度,帮助毕业生直接就业。
其中,以中小微企业为重点,合理设置工作岗位,细化工作内容和职责,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发挥出高层次人才的功能作用[5]。
最后要对毕业生进行培训,在
如何吸引高校毕业生回温留温就业创业
王陈飞 温州市人才发展服务中心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90
文化视野
191
2021年20期 (7月中旬)
将定期培训作为一项常态工作,提供外出进修机会,邀请技术专家开展讲座等。
(三)就业指导,强化高校责任
站在高校的角度,其一要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合理调整专业设置,社会需求旺盛的专业应扩大招生比例,和社会脱节的专业应减少招生人数或停止招生。
其二在校内设置就业指导中心,配置专业人员对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帮助他们制定职业规划。
其三要建立创新创业中心,开展创业比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以赛促训的效果。
其四优化师资队伍,培养双创导师,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深入一线了解企业复工后的经营现状,提供针对性的人力资源[6]。
四、温州市吸引高校毕业生回温留温就业创业的举措
温州市抢抓当前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机遇期、窗口期,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来温留温就业创业,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招引“510计划”攻坚行动,助力百万人才聚温州。
其目标是:开拓10万个岗位、推出10项政策、安排10亿元资金、开展10项人才活动,力争用1年左右时间,全市新招引12万名以上高校毕业生,全面推动我市人才工作赶超发展,加快打造浙南闽北赣东人才高地,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为了吸引高校毕业生回温留温就业创业,提出以下举措:
(一)鼓励大学生来温就业
第一,引导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的,到家政服务或农业企业就业,实现灵活就业的,均给予一定标准的就业补贴。
第二,毕业生在租房、求职路费上,均给予一定标准的补贴。
第三,提供短期住宿服务,要求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创建大学生驿站,为毕业生提供免费短期住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为来温求职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短期住宿服务。
(二)推动企业吸纳就业
第一,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
中小微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并且依法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费,给予企业社保补贴、吸纳就业补贴;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中小微企业,进行企业稳岗补贴或社保费返还。
第二,扶持发展养老家政服务业。
就职于养老服务机构、残疾人服务机构,从事养老服务、康复护理等工作的毕业生给予补贴;对于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给予企业社保补贴。
(三)支持创业创新
第一,创业补贴支持。
将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纳入重点人群,初次创办企业并担任法定代表人或从事个体经营,均给予补贴。
第二,实施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制度。
在校大学生和毕业10 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列为贷款重点人群,可申请由创业担保基金提供担保的贷款。
第三,资助优秀创业项目。
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在各级创业大赛中获得前三等奖,且项目在温州市落地并正常经营1年以上,给予优秀创业项
(四)加强技能培训
第一,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和实训力度。
毕业学年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自愿参加就业见习,见习基地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向见习人员支付基本生活补助的,给予见习基地补贴。
第二,鼓励提升技能水平。
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对岗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创业培训进行补助。
(五)优化公共服务
第一,提升公共就业服务供给。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市场主体参与的政府部门组织的省际对口劳务协作、省内劳动力余缺调剂服务、就业创业专项活动等根据路费和住宿费给予企业就业创业服务补贴。
第二,扶持创业服务机构。
对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的各类就业创业服务项目、活动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贴。
第三,深化校企合作。
为高校和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适时举办校企对接活动。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我市各高等院校互设人才工作站,成功建站的企业或高校在工作站顺利运行一年后给予经费补助。
(六)帮扶重点群体就业
第一,鼓励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
对低保家庭、贫困家庭、特困人员中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
第二,强化公益性岗位供给。
公益性岗位安排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未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岗位补贴。
第三,鼓励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
企业招用生活困难的就业困难人员,按实际聘用人数给予企业社保补贴。
五、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中存在的问题有市场供需不均衡、就业创业期望高、相关服务不完善,原因和高校扩招、岗位需求减少、缺乏就业指导有关。
文章从政府、企业、高校三个方面,阐述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措施,并结合温州市进行实例分析,希望为就业服务与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
参考文献:
[1]陈文钦.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
国科技投资,2020(33):62-63.
[2]祝军岳,昌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调查:特征、动机与就业满意
度——基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的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21(1):87-95.
[3]孙体楠,晏文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高校特殊群体毕业生就
业创业帮扶体系构建[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0,37(3):96-99. [4]季绍斌.我国高校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新探——以温州大学生跨境电
商创业活动为例[J].中国商论,2015(30):175-179.
[5]赵煜宇.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措施分析[J].魅力中
国,2020(37):234.
[6]杨鹏,何晨燕,林心怡.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
究——以温州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1(1):34-35.
作者简介:王陈飞(1978—),女,汉族,浙江温州人,硕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服务与管理研究。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