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
1.北魏孝文帝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是()
A. 打击守旧贵族
B. 无偿分配农民土地
C. 迁都实行汉化政策
D. 没收寺院财产
【答案】C
【解析】”北魏孝文帝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迁都实行汉化政策故C正确
ABD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不符排除
2.太和十八年孝文帝不顾鲜卑贵族的强烈反对借南征的名义完成了迁都洛阳的政治宏愿这对于世代居住在朔方的鲜卑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震动迁都二十年后反对者依然
存在材料反映了()
A. 北魏统治集团凝聚力丧失
B. 鲜卑贵族集团的顽固保守
C. 华夏正统至尊地位的确立
D. 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
【答案】D
【解析】仅通过材料不足以说明北魏统治集团凝聚力丧失和鲜卑贵族集团的顽固保守故AB项错误
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根据材料“孝文帝不顾鲜卑贵族的强烈反对借南征的名义完成了迁都洛阳的政治宏愿
这对于世代居住在朔方的鲜卑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震动迁都二十年后反对者依然存在”可知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举措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且持续了较长时间这表明历史发展有着曲折性和复杂性故D项正确
故选D
3.有学者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实现了北魏统治由“武治”向“文治”的转变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六月仿照汉制下令“置官班禄行之尚矣”这一诏令的推行
A. 取缔了特权阶层
B. 阻碍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C. 加快了社会流动
D. 加速鲜卑族封建化进程
【答案】D
【解析】根据“置官班禄行之尚矣”并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通过一系列的汉化政策加
速鲜卑族封建化进程故D项正确
排除B 孝文帝并没有取缔特权阶层排除A 这一措施与社会流动无关排除C
4.太和十八年孝文帝不顾鲜卑贵族的强烈反对借南征的名义完成了迁都洛阳的政治宏
愿这对于世代居住在朔方的鲜卑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震动迁都二十年后反对者依然存在材料反映了()
A. 北魏统治集团凝聚力丧失
B. 鲜卑贵族集团的顽固保守
C. 华夏正统至尊地位的确立
D. 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
【答案】D
【解析】
5.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 尊儒崇经
B.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C. 模仿汉族制度
D. 学说汉话
【答案】B
【解析】
6.下列关于均田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孝文帝时首推均田制
B. 地主原有土地大为减少
C. 土地来源于国家所有的无主荒地
D. 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均田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识记知识和分析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时期推行均田制主要
是把国家所有的无主荒地分给农民来稳定社会秩序 C项正确
北魏孝文帝改革整顿吏治是首先推行的制度 A项首推表述错误排除 B项同均田制无关排除均田制主要是把土地分给
农民 D项错误
故选C.
7.商鞅变法时规定“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 北魏孝文帝改革也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A. 健全了地方基层组织
B. 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
C. 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D. 延续了地方传统文化
【答案】A
【解析】题干反映了商鞅在变法中实行严格的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这有利于维护社会统治秩序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北魏孝文帝在改革中设立三长制健全了地方基层组织加强了地方管理故A项正确中央集权强调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材料只涉及基层管理故B项排除加强基层管理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与土地兼并、地方传统文化无关故排除C、D两项
8.2003年在洛阳出土的孝文帝之弟墓志铭开头对墓主介绍到“使持节侍中司徒公票骑大将军刺史广陵惠王元羽河南人” 它可以用以佐证孝文帝改革
①迁洛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②死后不得归葬平城
③改鲜卑姓为汉姓④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材料未涉及语言的变革④错误 AD排除孝文帝的弟弟葬在洛阳说明的是鲜卑贵族死后不得归葬平城②符合题意从材料
“元羽河南人”可知迁洛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和改鲜卑姓为汉姓因此①③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C正确
B排除故选C
9.下图所示为《孝文帝改革后的民族融合与北朝文学研究》的目录(部分)这反映出孝文帝改革的特点是
A. 思想解放
B. 文化东传
C. 推行汉化
D. 政治变革
【答案】C
【解析】根据《孝文帝改革后的民族融合与北朝文学研究》目录中的内容特别是“北魏文化转型””(改汉姓后)元澄、元顺父子对汉文
化的态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的特点 C项正确
材料不能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具有思想解放的特点 A项错误
文化东传与材料内容及北魏孝文帝改革不符 B项错误
政治变革与课题《孝文帝改革后的民族融合与北朝文学研究》研究内容不符 D项错误
10.据《魏书·高祖纪》载“高祖……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此处的“高祖”指的是
A. 刘邦
B. 拓跋宏
C. 李渊
D. 赵匡胤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高祖……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体现了北魏
孝文帝改革的意义故此处的“高祖”指的是拓跋宏故B正确
刘邦是汉高祖李渊是唐高祖赵匡胤是宋太祖故ACD错误
11.北魏孝文帝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汉族传统的坐姿是席地而坐,魏晋以来引入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从而开始垂足而坐材料说明
A. 北方民族矛盾得到充分缓解
B. 少数民族深受汉文化影响
C. 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D. 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交融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得出孝文帝通过一系列汉化的措施促进了其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同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而魏晋以来引
入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也是民族交融的体现故D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矛盾缓解排除A 材料强调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相互交融而不是只强调一个方面故排除B 材料不能反
映少数民族经济的全面发展排除C.
12.北魏孝文帝依照汉人李安世之议诏令凡15岁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给种植谷物的露田40亩女子20亩初受田者男子每人另授桑田20亩限3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枣、榆等树桑田按现有丁口计算若全家都是老小残疾的 11岁以上及残废者各受丁男一半之田此制度的实施
A. 改变了地主土地私有制
B. 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
C. 限制了官僚贵族的利益
D. 完善了北魏的政治体制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北魏推行的均田制在均田制之下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故B项正确
均田制并改变土地私有制的实质排除A 均田制是把无人的荒地分给农民并不会影响官僚的利益排除C 材料与政治制度
无关排除D
13.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
A. 颁布均田令
B. 实行府兵制
C. 汉化政策
D. 整顿吏治
【答案】A
【解析】
14.“北魏孝文帝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汉族传统的坐姿是‘席地而坐’ 魏晋以来引入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 从而开始‘垂足而坐’ ”这段论述充分说明()
A. 少数民族已经完全被汉化
B. 少数民族深受汉文化影响
C. 胡族生活习俗影响了汉族
D. 胡汉之间的交融是双向的
【答案】D
【解析】“汉族传统的坐姿是‘席地而坐’ 魏晋以来引入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 从而开始‘垂足而坐’”表明胡汉之间的交融是双向的故D正确
A太过绝对排除
BC理解片面排除
15.孝文帝改革要求鲜卑人改穿汉服改用汉姓改说汉话与汉人通婚这反映的是
A. 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文化
B. 游牧生活的传统灭亡
C. 孝文帝数典忘祖脱离实际
D. 蕃汉分治成时代趋势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改革要求鲜卑人改穿汉服、改用汉姓、改说汉话、与汉人通婚这反映的是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文化
故A正确
“游牧生活的传统灭亡”“孝文帝数典忘祖”说法错误故BC错误
材料体现不出蕃汉分治故D错误
16.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所实行的均田制的性质是
A.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C. 小农个体土地所有制
D. 集体土地所有制
【答案】B
【解析】
17.北魏孝文帝曾被称为“民族融合的推手” 主要是因为他()
A. 支持胡汉通婚
B. 具备儒学修养
C. 全面汉化政策
D. 迁都中原洛阳
【答案】C
【解析】北魏孝文帝曾被称为“民族融合的推手” 主要是因为他实行全面汉化政策加强
了民族大融合故C正确
AD从属于C 故AD错误
B与题意无关故B错误.
故选C.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8.(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经济和社会习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并分析商鞅变法是如何推动社会转型的
18.(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孝文帝汉化问题的认识
【答案】(1)措施经济方面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社会习俗方面禁止父子及兄弟同居一室推行一夫一妻家庭政策
推动改革了原有的土地制度维护并壮大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打击并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由此开始改革极大地提高了秦国的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的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解析】(1)第一小问的措施依据材料一为田开阡陌封疆”、“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结合商鞅变法经济措施和移风易俗措施解答即可如经济方面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社会习俗方面禁止父子及兄弟同居一室推行一夫一妻家庭政策第二小问的推动结合商鞅变法的影响从政治、经济、阶级、军事等方面分析
【答案】(2)认识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方面孝文帝改革适应了历史发展趋势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民族融合推动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孝文帝汉化改革丢掉了拓跋英勇质朴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全盘汉化使得鲜卑贵族迅速腐化严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和活力
【解析】(2)本小问的认识实际上考查孝文帝汉化改革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19.(1)依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巩固边疆统治、处理民族关系的几种方式
19.(2)材料二中的“宏”是谁?请另举两例材料以外的措施
【答案】(1)方式移民戍边、设置郡县(管理机构)战争和亲等方式
【解析】(1)方式根据“发诸尝通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逾遣戍”“四十四县”“北逐戎狄”“帝以后宫良家
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等信息得出移民戍边、设置郡县(管理机构)战争和亲等方式【答案】(2)拓跋宏或北魏孝文帝
措施鲜卑贵族迁都洛阳籍贯改为洛阳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止鲜卑语统一说汉语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
定为一等高门
【解析】(2)结合所学可知“宏”是拓跋宏或北魏孝文帝措施材料反映的是改汉姓与汉族通婚结合所学可列举鲜卑贵族迁都
洛阳籍贯改为洛阳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止鲜卑语统一说汉语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