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我的祖国》第一课时唱歌《我的中国心》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海处赤子眷恋祖国的深情与民族自豪感.2.通过歌曲学唱,能够独立分析歌曲,了解歌曲结构.3.科学合理地运用气息,用自然饱满深情的声音表现歌曲.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提问:你喜欢哪些歌手?
2.教师引出心中最喜欢的歌手--张明敏。

你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3.教师揭题,结合图片讲述歌曲的创作背景。

二、学唱歌曲
1、完整聆听歌曲,表达音乐感受。

2、聆听歌曲,分析歌曲结构。

复听歌曲,找出歌曲中反复出现的弦律。

这个弦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变化?
3、曲谱学唱
(1)用“U”音跟琴模唱A和A’部分,用准确的音高、递进的情绪来表现音乐的变化。

(2)用“U”音跟琴模唱B部分,节奏变化。

(3)用“U”音跟琴完整模唱歌曲。

(4)用“U”音跟琴模唱A部分曲谱,注意音高变化。

(5)跟琴模唱B部分曲谱。

(6)随琴完整演唱曲谱,注意音高、节奏、情绪的变化。

4、学唱歌词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对祖国热爱的乐句并填词演唱。

(2)教师指导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其他学生学唱选择的乐句。

(3)完整随录音跟唱歌曲,注意感情处理。

(4)教师范唱第一乐句和第四乐句结尾“我的中国心”,引导学生体会感情、速度的变化,并说出歌曲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变化。

(5)
随录音用均匀的呼吸和自然的声音完整有感情地表现歌曲。

三、能力拓展
(1)张明敏的模仿秀。

(2)爱我中华歌曲展。

四、情感升华
(1)观看海外华人华侨在汶川、雅安等地震灾区为同胞们募捐的图片,学生交流并发言。

(2)观看华侨华人组织捍卫钓鱼岛主权活动的视频,师生进行交流。

(3)怀着对祖国热爱的激动心情全体起立,再次唱响《我的中国心》。

五、教师总结
你们趋势的歌声让我感动,我也想用一首歌曲来表达我的心声“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我们都有一颗心,名字叫中国心,我们都是一种人,名字叫中国人!为了我们的祖国,为了我们的母亲,让我们满怀信心,无畏困难地向未来挺进吧!
第二课时欣赏《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春天的故事》和《东方之珠》,让学生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2、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了解领唱与合唱在塑音乐艺术形象方面发挥的作用。

3、了解中国的,并能够用歌声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屏幕出示歌词,并分组讨论:用怎样的语气、情感来讲述这个故事?
二、聆听完整的《春天的故事》
1、初次聆听完整的歌曲。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圈”指哪里?“春天”指的是什么?
2、再次聆听
教师:歌曲的结构及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3、分段聆听《春天的故事》
(1)聆听引子,师生合作进行演唱。

(2)聆听A段(3)聆听B 段(4)演唱歌曲尾声
4、聆听完整的《春天的故事》,了解词曲作者。

5、聆听交响乐园演奏的《春天的故事》
四、初次完整聆听《东方之珠》
1、“东方之珠”指的是哪里?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意境和情感?
3、再次完整聆听《东方之珠》教师:歌曲的表现形式是怎样的?
五、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

1、介绍作者:罗大佑聆听《童年》《明天会更好》,引出作者,介绍。

六、拓展欣赏:《明天会更好》,结束课程。

第三课时欣赏《“自新大陆”第二乐章》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自新大陆”第二乐章”》,让学生对欧洲交响音乐产生兴趣,喜欢聆听德沃夏克的交响作品,愿意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听唱、模仿、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参与,感受、体验德沃夏克《第九“自新大陆”第二乐章》的音乐情绪,初步了解其音乐结构及音乐内容,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尝试为《“自新大陆”第二乐章》第一主题添加不同的版本,歌词进行演唱,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念故乡》。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播放德沃夏克《自“自新大陆”第二乐章》(课件)教师:课前你听到的音乐属于哪种体裁
二、熟识主题
1、教师:交响乐队是一种大型的管弦乐队,你了解交响乐队中的各种演奏乐器吗?
2、辨析片段
每个弦律片段可折两遍以上,听第一遍后根据单色辨色辨识该演奏乐器的组别
欣赏第二遍时随音乐片段模仿演奏姿势
欣赏两遍后,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描述此种乐器的单色通常在音乐作品中的带给人们怎样的感受。

三、感知聆听
1、教师:英国管演奏的这一主题,听起来非常感人。

曲作者的一位美国学生给这段迷人的旋律填上了歌词,一首名为《回家》的独唱及合唱被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开来。

在我国,这首歌被译为《念故乡》。

2、老师清唱
3、简介作者
4、欣赏小提琴版主题
5、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6、聆听第二乐章第一部分
四、视唱主题
教师:英国管演奏的悲凉、伤感的主题是世界交响曲中最为动人的慢板旋律之一,让我们充满感情地唱一唱这个主题。

1、完整欣赏
五、小结
《自“自新大陆”第二乐章》是振奋人心的音乐,音乐中有着无穷的力量。

这种力量不公渗透在纵向的和声或复调中,也不公流水在横向的旋律进行中,那是作曲家内心的热情与力量!它所表现的浓烈乡愁深刻地传达了作曲家身处他乡时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愿乐曲动人的旋律能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记忆中,让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家乡。

第四课时唱歌《一个妈妈的女儿》
教学目标:
1、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学会用圆滑柔美的声音歌唱《一个妈妈的女儿》
2、在歌曲的学唱中,进一少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掌握歌曲中上波间与前倚间的正确演唱方式。

4、了解藏族民歌的风格音调。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兴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那首歌吗:“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新歌《一个妈妈的女儿》。

二、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
歌曲是几拍子,你能为歌曲打拍节奏吗?
2、再次播放歌曲,教师带领学生为歌曲打拍节奏,要求注意歌曲的强弱规律。

3、教师范唱
教师:刚才的歌曲给了我们怎样的情绪感受呢?请同学们再次带上会聆听的耳朵,在老师的歌唱中寻找以下问题的答案:
(1)歌曲给了你怎样的情绪感受?
(2)歌曲具有哪个民族的风格?
(3)歌曲的曲式结构是怎样的?
4、学唱曲谱
5、加词演唱
教师:(1)咬字、吐字的完整、清晰。

强调低音不压,放轻松;高音不喊,用些假声。

(2)音乐记号和一字多音的正确演唱。

(3)以情带声,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深情演唱。

(4)注意体会并唱出歌声所表达的主题情感。

三、情感挖掘,视频欣赏
1、情感挖掘教师:我们究竟应该采用怎样的情感和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呢?
2、视频欣赏
欣赏才旦卓玛和李谷一演唱的《一个妈妈的女儿》。

欣赏黑鸭子演唱的《一个妈妈的女儿》。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老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汶川大地震吗?还记得2010年的舟曲大地震吗?尽管发生地震的那一瞬间,江河变色,山崩地裂,但十四行诗史册的绝不是眼泪,是中华民族面对灾难的坚韧和勇敢,各族人民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灾区共建家园,走出困境,这平正是歌里所唱到的:一个妈妈的女儿(播放背景音乐)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为祖国妈妈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因为我们都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播放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第五课时欣赏《我的祖国》和《我和我的祖国》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我的祖国》和《我和我的祖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引导学生简要分析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和演唱形式。

3、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原唱,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感,并能带感情哼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欣赏《我的祖国》
1、初次聆听,介绍作品的相关知识
(1)介绍作品的词作者
(2)介绍作品的曲作者
(3)介绍作品的原唱及创作背景
2、再次聆听,把握情感主题及为作品分段
(1)歌曲表达的情感主题是什么?
(2)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并逐步分析歌词内涵,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歌曲的主题思想,三段歌词就像三幅美丽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巨型。

(3)作品可分为向段?
3、分段聆听,解决难点。

(1)分析第一段,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2)分析第二段,思考:和第一乐段相比,第二乐段音乐的情绪有没有变化?
4、完整演唱
二、欣赏《我和我的祖国》
1、初听歌曲,体验情感
教师: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2、感受的旋律的美
3、感受歌词的美
4、感受不同唱法所展现的美
5、表现作品的美
第二篇:人教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奥林匹克风》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

2.了解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的含义。

3.通过歌曲的学习,启发学生立志从小锻炼,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奥林匹克五环标志。

师:有谁知道奥林匹克五环旗的含义?生答,师作补充。

2.学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

提出问题:歌曲内容唱的是什么?分为几段?(2)分段学习歌谱。

(3)解决难点。

(4)学唱歌词。

(5)设计演唱形式。

3.总结。

学生通过学习歌曲,了解奥运五环标志的含义,能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奥林匹克号角》。

教学目标:
1.欣赏《奥林匹克号角》。

2.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1.请同学们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奥林匹克知识。

学生汇报完后,师总结。

导入欣赏内容《奥林匹克号角》。

2.欣赏《奥林匹克号角》。

(1)初听乐曲。

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速度?情绪?(2)师简介作品。

(3)分段欣赏。

听赏第一主题。

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情绪?听赏第二主题。

这段旋律的速度、节奏有何变化?与第一主题有何不同?听赏第三主题。

这段旋律与第一、二主题又有何不同?(4)总结曲式结构。

(5)完整欣赏。

(6)欣赏了这首乐曲后,请说一说你的感受。

3.观看录像片段:体现中外奥运健儿奋力拼搏、永不放弃的奥运精神的资料。

边看边再次听赏。

4.总结。

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学习中外奥运健儿奋力拼搏、永不放弃的奥运精神。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手拉手》、《巴塞罗那》。

教学目标:欣赏歌曲《手拉手》、《巴塞罗那》,向学生介绍奥运会歌曲。

教学过程:
学生在《奥林匹克号角》音乐声中进入课堂。

(VCD)师:刚才的这首在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奏响的管弦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回答)师:旋律表现出令人振奋的情绪,它号召人们以满腔的激情投入到奥林匹克运动中去,并在奥运精神鼓舞下奋发向上、开拓进取。

1.导入:播汉城奥运会会歌《手挽手》(VCD).师问: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全部听懂歌唱者的语言(学生刚入学不久),但是音乐是没有国界的,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通过画面你看到了什么?通过歌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回答)师:这是第24届汉城奥运会会歌《手挽手》,它体现了全世界人民不分国籍,不分肤色“手拉手”促进团结与和平的共同心声。

附:《手挽手》歌词,师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在国际舞台上空,虽不时还弥漫着硝烟,但和平、友谊是世界上大多数人共同的心声。

请同学们一起跟随音乐,手拉着手用中文演唱这首歌曲,共同感受团结的力量。

(播一段歌曲)情境:刚开始部分同学表现有些扭捏,特别是男女同学间手拉手。

但看着画面、随着音乐,大部分同学渐入状态,音乐的力量真是不可估摸。

2.师插语:在历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们都有很出色的表现,过去的辉煌我们暂不论,让我们瞩目今天,一起回顾中国运动员们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精彩瞬间:(播获金画面,同时提示学生大声地说出这些世界冠军的姓名。

)情境:当学生再次观看到我国夺金画面时,全场气氛热烈,有的同学甚至在座位上呐喊。

师插语:“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你是我的自豪”。

当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世界舞台上、当《义勇军进行曲》在奥运赛场回荡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让我们为中国运动员们的突出表现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3.师插语:奥运会的举办是人类向往团结与和平,并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的一种方式。

那么有谁知道承办奥运会对承办国有何意义?生:(回答)。

情境:大部分学生发言积极,可归纳为三点:(1)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2)带动承办国经济的发展;(3)增进各国间的友谊。

4.师补充、总结并插语:如果说夺取奥运金牌是每个运动员的梦想,那么能承办奥运会则是中国几辈人的梦想,中国2001年能申奥成功,是世界肯定中国的体现;当梦想一旦实现,你们说我们中国人和全世界的华人能不为之欢呼、为之落泪吗?情境:学生反应异常激烈,点头的点头、和的和。

《奥林匹克风》这首歌就在此时应运而生,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跟大家学习的歌曲。

(以中国2008奥运会徽作背景,突出课题——《奥林匹克风》,并播VCD演唱画
面)。

5.师:“2008,北京奥运”随着“奥林匹克风”在世界的每个角
落回响,在我们学唱歌曲之前,让我们再次瞩目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北京市市长王岐山从奥委会主席罗格手中接过奥运会会旗这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画面。

(播闭幕式上的交接仪式画面)情境:当学生看到这一画面时,都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激动不已!师:百年奥运告别故乡,带着光荣与梦想奔向北京。

“北京邀请你,奥林匹克风,吹到北京唱和平”体现了中国创办奥运会的主旨,让我们大家一起随着音乐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奥运之情吧!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奔向2008”。

教学目标:
1.为画面选配适当的音乐。

2.了解有关奥运会的相关文化。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播放音乐《运动员进行曲》,学生由教室外步入教室。

2.分组准备。

师:2008年,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

你们准备好了吗?好!今天我们就来举办一个班组音乐活动——“奔向2008”。

咱们几个小组的同学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准备得更充分。

好不好?生:好!
师:咱们推选两个主持人吧。

学生推选两个小主持人。

3.分组展示、汇报(每个小组各有一个同学戴福娃头饰)。

(1)各组展示自己小组创编的入场式音乐。

(2)各组汇报、展示自己小组创编的入场式音乐。

(3)第一组同学(贝贝)介绍奥运五环标志的含义。

全班同学一听歌曲《手拉手》。

(4)第二组同学(晶晶)介绍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游泳馆;唱《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5)第三组同学(欢欢)介绍奥运会开幕式,为北京奥运会设计开幕式圣火点燃方式(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汇报自己小组的设计)。

全班同学一起听《奥林匹克号角》。

(6)第四组同学(迎迎)介绍奥运会会徵;全班同学一起听《巴塞罗那》;介绍北京奥运会会徵。

(7)第五小组同学(妮妮)介绍奥运会吉祥物;介绍北京奥运会
吉祥物。

(8)分组为几幅画面选配音乐。

4.总结、评价。

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现创新精神,对奥运会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星空畅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爱银河》.
2.欣赏歌曲《啊,高山》.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2.能自主学唱歌曲和处理歌曲,合唱和谐优美。

3.初步学会八六拍的指挥图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本单元的标题是“星空畅想”。

星空能引起人无数的遐想。

自古到今,关于星空有着很多美丽的神话故事。

例如“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还有牛郎与织女的故事等,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星空的美丽传说?生答。

师讲解银河知识。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童声合唱歌曲《我爱银河》。

2.学唱歌曲。

(1)听范唱录音。

(2)简介“银河合唱同”。

(3)随录音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谱和歌词。

(4)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二乐段。

(5)将两个乐段连起来演唱,并由学生自主处理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

3.欣赏歌曲《啊,高山》。

(1)初听歌曲录音。

(2)根据歌词内容进行讨论。

(3)学习八六拍。

(4)复听。

听后完成课后练习。

4.小结。

学生学习效率高,演唱歌曲时声音和谐优美。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我爱银河》。

2.学唱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教学目标:
1.能将《我爱银河》唱得更加优美生动。

2.初步学会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3.通过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的事例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
科学、学习科学的热情。

教学过程:
1.复习《我爱银河》。

2.学唱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1)从神
五、神六引出歌曲的主题——蓝天向我们召唤。

学生展开讨论。

(2)朗读歌词。

请学生说说对歌词的理解和感受。

(3)欣赏歌曲的范唱录音。

(4)随录音学唱歌曲第一乐段的歌词及歌谱。

(5)学唱合唱部分的第一声部。

(6)学唱合唱部分的第二声部。

(7)两声部合唱,做到节奏、音准基本准确。

3.随歌曲录演唱。

4.小结。

对神州飞船热切的关注,对航天英雄们的敬仰是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2.欣赏乐曲《木星——欢乐使者》。

3.器乐演奏、旋律创作。

教学目标:
1.较为完整、熟练地演唱《蓝天向我们召唤》。

2.启发音乐想象力,继续培养欣赏器乐曲的能力。

3.能用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歌》的旋律,并能自己创作4--8小节旋律进行演奏。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2.欣赏乐曲《木星——欢乐使者》。

(1)导入欣赏内容。

教师播放乐曲。

(2)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视唱书中出示的《欢乐颂歌》旋律。

其后的旋律由教师在琴上弹奏,学生边听边挥拍。

(3)教师完整地演奏这段音乐,学生边听边挥拍。

(4)复听。

回答书中问题。

3.器乐演奏。

用竖笛演奏乐器。

4.创造。

完成书中的创作题。

学生可两人合作。

教师巡视辅导。

5.作品展示。

6.小结。

欣赏器乐曲时非常投入。

视谱水平有所增长。

创作旋律时积极投
入。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旋转的舞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目标:
1.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

2.感受这首充满活力、抒情优美的乐曲。

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教师自制的录像片段,画面是春天来临的景色,背景音乐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问:什么季节?表现了什么?背景音乐有谁听过? 2.新授内容。

(1)初听: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2)出示曲名:《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3)复听:歌曲是几拍子的?(4)分段欣赏。

听赏第一圆舞曲。

第一圆舞曲的速度、旋律有什么特点?听赏第二圆舞曲。

速度、旋律有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这段舞曲起个名字。

听赏第三圆舞曲。

这段旋律的音区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

听赏第四圆舞曲。

这段旋律的节奏与第三圆舞曲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

听赏第五圆舞曲。

(方法同上。

)3.介绍曲作者。

4.对比欣赏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5.拓展。

6.小结。

学生能在听赏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寻找问题的答案。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儿童圆舞曲》。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儿童圆舞曲》,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在音乐的伴奏下,准确把握乐曲的节奏;学会跳一段集体舞,
培养学生协调的运动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歌曲《儿童圆舞曲》。

问:歌曲的情绪?2.学习歌曲的旋律。

3.学唱歌词,演唱指导。

4.介绍圆舞曲。

5.请学生观赏一段圆舞曲的录像。

6.跟着老师学习三拍子舞蹈的基本步伐。

7.在《儿童圆舞曲》的音乐伴奏下边唱边跳。

8.欣赏学生收集的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其它圆舞曲。

9.小结。

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音乐的伴奏下,肢体动作协调,准确,对音乐节拍的感受能力强。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小步舞曲》。

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神童——莫扎特的故事以及他的代表作。

2.欣赏《小步舞曲》,掌握这首乐曲的结构。

3.创编伴奏图谱并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1.请同学们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莫扎特的故事。

(1)认识莫扎特。

(2)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

2.欣赏《小步舞曲》。

(1)初听乐曲。

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速度?情绪?(2)分段欣赏。

记忆第一主题旋律。

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
用“哒”模唱主题旋律、续编完成图形谱并用打击乐器为第一乐段伴奏。

听赏第二主题。

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与刚才的旋律有什么不同?(3)总结曲式结构。

(4)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创编图谱,并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3.介绍“小步舞”。

4.观看录像片段:宫廷舞蹈《小步舞》。

5.介绍不同作曲家创作的《小步舞曲》。

6.拓展欣赏。

7.小结。

学生在课前能够收集一些资料;在课上能够按照音乐的节奏进行伴奏。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开心的感觉真好》。

教学目标:
演唱歌曲《开心的感觉真好》,在音乐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歌曲:《开心的感觉真好》。

问:歌曲都唱了什么内容?什么事情会让你最开心?2.学唱歌曲。

运用视唱法使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

3.学唱歌词,指导演唱。

4.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5.集体舞《开心的感觉真好》。

6.小结。

学生的市场能力、音准程度以及歌曲的表现能力有所提高。

在集体舞的环节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力强。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舞剧之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花香鼓舞》。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花香鼓舞》,感受歌曲所具有的江南音乐风格,并能举出类似风格的音乐作品。

2.哼唱歌曲《花香鼓舞》,
3.了解舞剧《小刀会》。

教学过程:
1.分辨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

师:同学们学习了很多音乐,你们有没有发现,许多音乐的风格是不一样的?有的流畅优美,有的很粗犷,现在我们先来欣赏两段你们很熟悉的音乐,请同学们谈一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并猜一猜是哪个地区的民歌。

学生欣赏《茉莉花》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并谈感受。

师:为什么这两首歌曲给人的感受是那样的不同呢?这就是因为音乐的风格不同。

导入欣赏歌曲《花香鼓舞》。

2.欣赏歌曲《花香鼓舞》。

听后师:这首歌曲的旋律和哪首歌曲的旋律有些相似?师出示“旋律对照谱”,唱一唱。

3.讲解舞剧《小刀会》。

4.再听。

5.小结。

感受江南的音乐风格,了解舞剧《小刀会》的剧情。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欣赏管弦乐合奏《快乐的女战士》。

教学目标:
1.用热爱解放军的情感演唱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