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告诉你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告诉你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
引导语: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以保尔为核心的英雄群像,揭示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奉献的主题。

我们一起来学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了前苏联从十月革命到经济建设十多年间的各种激烈矛盾和残酷斗争,塑造了以保尔为核心的英雄群像,表现了一代青年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揭示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奉献的主题。

☆内容梗概☆
保尔的主人公精神:
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①因救朱赫来而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

②为了革命英勇作战,头部受伤,右眼失明。

③为了革命事业牺牲了与冬妮娅的爱情。

④受重伤失去健康后,离开战场投入国家建设中,忘我地工作。

二、钢铁般的意志:
①筑路时,带领“潘克拉托夫小分队”克服种种艰难困苦,疯狂地工作。

②失去了工作能力后,被党发给残疾证后,顽强地战胜了自杀的念头。

③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在病榻上写作(伟大的作品:《暴风雨所诞生的》)
三、顽强奋斗,乐观豁达:
重伤时,手术中,死神的黑色翅膀曾三次触及过他,他还坚持写作并乐观地安慰妻子达雅。

☆作者简介☆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9月29日-1936年12月22日),前苏联作家,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开始工作,1919年加入共青团,参加苏联国内战争。

1920年秋天在战斗中负重伤,23岁时全身瘫痪,24岁时双目失明、脊椎硬化,但他的毅力惊人,他口述由妻子整理在1933年写成自传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

奥斯特洛夫斯基于1936
年12月22日逝世,年仅32岁。

1940年位于索契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故居改建成为国家博物馆。

☆时代背景☆
☆入阁鉴书☆
第一次读此书是在高中的时候,作为课外读物每天读一章读完的。

当时,看得懵懵懂懂,一来书中的人名太长,不好记;二来受国内演义小说的熏陶,总是感觉不够连贯与精彩。

时隔十年,经历了很多,成长了不少。

重新读来,别有一番感悟与理解。

评价一部作品,应将其置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结合作品所描绘的年代来看待,而不是单纯地以现在的价值观来评价它的思想与价值。

本书取材于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亲身经历,他瘫痪卧病在床,双目失明,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完成的。

小说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乌克兰地区的广阔生活画卷,塑造了以保尔·柯察金为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辉形象。

不管是响应政治号召,还是宣传理想,现在撇开历史环境,纯以文学的角度来欣赏这部作品,它也是有很多闪光点,有很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里面的,读完会给人以力量的,给人以思考的。

关于保尔的情感。

冬妮娅是他的初恋,从游泳巧遇、彼此暗生情愫到出院相处、出现裂痕,再到铁轨相遇,她已为人妻。

从阶级上讲,保尔属于工农阶级,而冬妮娅属于资产阶级,这就使得两人的思想观念格格不入。

单从感情上讲,即使处于和平年代,保尔和冬妮娅也不一定能够走到一起。

由于各种因素,比如所谓的门当户对、身份地位等,而劳燕分飞。

最后,冬妮娅嫁给了一位在铁路管理局担任重要职务的“绅士”,演绎了初恋终会夭折的宿命。

我们每个人的初恋往往都会成为甜美的'回忆。

丽达是他的中恋。

异性之间经历的事越多,感情也就越复杂,爱情、友情、亲情、同事情错综交融。

丽达是保尔的政治指导老师,两人有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奋斗目标。

志同道合、彼此爱慕,多好。

可是,造化弄人,保尔被假牺牲了,丽达悲痛欲绝。

再次相见时,丽达已为人妻为人母,她给保尔的那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完全是斗争,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

”像是在告诉自己喜欢的男人,生活中不光是事业,事业之外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

他俩没有走到一起,除去被误传牺牲因素之外,就是男人为了事业而忍痛弃爱。

丽达在重见保尔时表达过愿意为保尔而离婚,这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常见的已婚的男女在面对旧爱时的抉择。

无论男女,我觉得都应以家庭为重,不负自己的妻儿、老公孩子,不负家庭,真爱他/她,就为他/她的家庭着想。

达雅是他的归宿。

达雅是传统观念束缚下的女人,在保尔的帮助下进步很快。

最终,他们走到了一起。

达雅对保尔不离不弃,细心照顾。

男人,在面临组建家庭时,达雅是最适合他的女人,朴素善良、勤俭持家,最符合对老婆的理解与定义。

关于保尔的思想。

保尔有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但他这些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战斗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是在刻苦的学习和严格的律己中锻炼出来的。

童年的保尔,过的是最底层的苦难生活。

少年的保尔为拯救老布尔什维克而被逮捕,出狱后参军。

在疆场上浴血奋战、死里逃生,受伤住院,其惊人的忍耐力连医生们都深感敬佩。

残酷的战争、艰苦的劳动、繁重的工作使保尔病倒了,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又以惊人的毅力从事文学创作,最终获得了成功。

保尔用自身的经历精彩地阐述也回答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现在看来,保尔的很多次选择都是被迫的,被迫辍学、被迫打工、被迫走上革命道路。

被学校开除,他初入社会,对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之心。

被捕入狱,他开始思索为人民谋幸福之路。

走上革命道路后,他义无反顾。

革命胜利后,他反对过新的革命政策,甚至被开除出党,但他深刻反省与总结,重新认识了未来革命政策的转变,回到了党的队伍。

后来,面对死亡,面对病魔,保尔对自己二十四年的生活做了一次深思,对一个人活着的意义做了沉重的思考。

思想境界又一次得到升华,他得出的结论是“即使生活到了困难的顶峰,我们也要更多地做对别人有益的事,使生命更有意义,也要勇敢地面对它,不要放弃。


书中,对保尔的思想又一次升华性的展示,也是全书的主旨:“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这生命给予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惭愧。

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便可以说:我已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整个生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斗争。

”这段话即使放到现在,依旧是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是的,我们的一生究竟该如何度过?当我们回首往事时,是否也为了自己最美好的事业而无怨无悔、无惜无憾呢?
关于书的价值。

相信在战争年代,此作更能引人共鸣。

战争年代与和平年代的人们,在价值观人生观上存在着巨大差异。

战火纷飞、遍地狼烟之时,生命无法保障,可能被打死、被饿死、被冻死……民不聊生。

那么安全活命、穿暖吃饱就是人们最大的奢望、最强的需求。

这时,谁能为民请命为民着想,自然会有人义无反顾地追随。

即使没有实现那个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但至少解决了温饱,不会随时丧命。

当如此神圣而又伟大的使命被一代人扛起来的时候,自身定会感到神圣而又光荣。

至少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不懈为之奋斗。

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战乱的残酷,切身感受到的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心里产生极度不平衡,就觉得书中所写均是为宣传服务的,不怎么真实,这完全不对。

读完本书,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在现有环境里尽自己最大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学习保尔那种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下又能重新站起来的顽强精神,当自己强大到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仍能找到新的战斗武器,不停地战斗时,那任何灾难都无法将自己击倒。

正如保尔在结尾那样问自己一般:“为了挣脱生命的枷锁,为了能够重新战斗,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你是否尽了最大的努力呢?”他每次都坚定地回答:“我尽了最大的努力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