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限时规范复习题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时规范复习
限时规范训练
时闾:45分钟满分:伽分
A .基础过芸_
、选择题(共32分)
读“地球经纬网示意图”,完成
1〜2题。
1 •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 )
A. ③④ B .①② C .⑤⑥ D .③⑦ 2. 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
(
)
A. 东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南方向
解析: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看出:左右两图分别是以北极点和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图中①②位于180°附近,位于西半球;图中每格跨 20°,则④点位于10° E 、⑧点位
于10° W 故④点位于⑧点的东北方向。
答案:1.B
2.A
3.
下图中,哪一幅图中的 P 点位置同时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和在
我国境内四个条件
( )
答案:D
4. 不考虑海陆、地形、冰雪等条件,有人从
极点附近
(包括极点)某地出发,依次向正北走
5千米,正东走35千米,正南走5千米,正好回到原地。
从极点上空看,向东走时不可
1I -1 Lin 0' □ □ - □ □
一 A
r M
J 一
_x
20
- —
- -
J r lu
解析:A 、B 两图中的P 点均位于南半球,
C 图中的P 点位于西半球不在我国境内。
L84T
0°
ian=-
100^11&°1204
120°I (rioo°
能
A. 顺时针走了一个完整的圆
B. 逆时针走了一个完整的圆
C. 顺时针走了<360。
的圆弧
D. 顺时针走了>360°的圆弧
解析:这是一道既考知识又考能力、难度较大的无图考图的题。
根据题意,由于从某地
出发后,首先向北走5千米,并且此人在极点附近,因此出发点只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如下图所示):(1)北极点附近(距北极点距离>5千米);(2)南极点附近;(3)南极点。
对于第一种情况:最后要回到原地,因而只能走一个完整的圆。
由于是向正东方向走,因此从北极上空看是呈逆时针方向运动,故B项可能。
对于第二种情况:也只能是走一个完整的圆,而从南极上空看却为顺时针方向,故A
项可能。
对于第三种情况:出发点为南极点。
因为先后向正北、正南走,如果不考虑向东走的距
离,那么不管走多少路,均能回到原地。
关键是向正东走35千米时,所跨过的圆弧是
大于360°还是小于360°o如果不作图,从1。
纬度的经线长和1。
经度的纬线长上去考虑,则会陷入迷宫而越算越烦。
但如果作图后从圆周长上去考虑,问题就变得非常简
单。
因为出发点为南极点,先向北走5千米,然后向东走,再向南走回到原地。
可见其
向东走的距离,就是以南极点为圆心,5千米为半径的圆弧的长短,这样只要算出圆周
长的长短就知道答案的正确与否,其圆周长= 2n r = 10n千米,即小于35千米(注:
实际r<5千米)。
也就是说向东走35千米时超过了一个圆周。
故D项可能。
答案:C
人们通常以经度0°,北纬38°为极点,将陆地相对集中的半球,称为
“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如图:P点为“陆半球”的极点所在
经线,阴影代表“陆半球”)。
据此回答5〜6题。
5.“水半球”的极点应为( )
A. (38 °N,0 °)
B.(38 °S,0 ° )
C. (38 ° N,180° )
D.(38 °S,180 °)
6.赤道上位于"陆半球”且位于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A.经度0°向西至20° W
B.20°W向西至90°W
C. 90°W 向东至90° E
D.20°W向东至90°E
解析:“水半球极点”与“陆半球极点”关于地心对称,则经度相差180°、纬度数相同但南北半球相反,“陆半球”极点为(38 ° N,0 °),贝U “水半球”极点为(38 ° S,180° )。
0°经线为“陆半球”的极点所在经线,且图中显示陆半球平分赤道,则赤道上“陆半球”跨的经度为90° W0°〜90° E,而西半球的范围为160°E向东至20° W故赤道上二者的共同范围是20°W向西至90° W
答案:5.D 6.B
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 7〜8题。
7•以上四幅经纬网图的图幅面积相同,其中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
)
A. ①区域 B .②区域 C .③区域 D .④区域
解析:经线的长度都相等,但纬线圈长度赤道最长,越向高纬长度越短。
故经纬网组成 的度数相同的图幅中, 纬度低的图幅面积最大。
①区域是以赤道为中心的图幅, 面积最
大。
答案:A
&四幅经纬网图中,分别绘有两条粗短线,符合同一图中两条粗短线实际距离相等的是
( )
解析:赤道长度大约与经线圈长度一致,
①区域中两条粗短线跨的度数相同,
分别在赤 道、经线上,则长度相同;②区域中横线在60°N 上跨20°经度,相当于赤道上跨10° 经度,竖粗线为经线,跨 10°纬度,与赤道上跨 10°经度长度一致;故①区域和②区 域,符合同一图中两条粗短线实际距离相等。
答案:A
、综合题(共28分)
9. (14分)读下图,回答问题。
A .①区域和②区域 C.①区域和③区域
B. ③区域和④区域 D.②区域和④区域
①
140*
120°
③
70。
5(r
30°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甲点位于乙点的___________ 方向。
丙点位于丁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向。
(2) 若驱车由图中丙点完全沿经纬线前往甲地,保证路程最短,请写出沿途的方向并确定甲、
丙两地的相对方位。
解析:本题利用不同形式的经纬网图进行方向、方位的判断,既涉及方格状经纬网,又涉及弧线式经纬网,判定时尤其要明确南北半球。
图形分析的关键是:弧线式经纬网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判定其表示的是北半球,方格状经纬网根据经纬度变化可判定其表示
的是南半球。
第(1)题,甲、乙均位于北半球的东经度,甲点纬度更高,因此甲位于乙的东北方向;丙、丁均位于南半球,确定两点的经纬度后即可确定两点的相对方位。
第
(2) 题,分析该题关键要明确在地球仪上跨相同的经度,纬度越
大的纬线弧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越短,图中甲的纬度大,故由丙到甲应先沿经线,再沿纬线。
同时还要确定应该
向东还是向西,由图中两地的经纬度可知向西路程最近。
答案:(1)东北东北
(2)先向正北再向正西。
甲地位于丙地西北方向或丙地位于甲地东南方向。
10. (14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读出图中C、D两地的地理坐标:
C: ( ______ , ________ );
D: ( ______ , ________ )。
(2) 一架飞机从A地向D地飞行与从D地飞向B地的飞行过程中,飞机的航向有什么变化?
(3) 四地中,地球的自转速度有什么差异?
答案:(1)60 ° S,150°E 30° S,15° E
(4) 当A地为午夜0时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 。
答案:(1)60 ° S,150°E 30° S,15° E
(2)都是先向东南方向,再向东北方向
(3) 四地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B地自转线速度最大,C地自转线速度最小A、D两地
自转线速度相同。
(4) 13 时
、选择题(共28分)
右图所示为以(38 ° N 0° )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
(另一半球为“水半球”)。
读图回答1〜2题。
1•“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A. 北半球、东半球
B. 北半球、西半球
C. 南半球、东半球
D. 南半球、西半球
2. 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
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
B. 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
C. 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
D. 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及对地球运动知识的理解。
第1题的解题关键是找出“水半球”的极点,它与“陆半球”的极点为对跖点,应为(38 ° S,180 ° )。
西半球的范围是160°E向东到20° W不少同学对此知识点识记错误造成误答。
第2题,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太阳直射点为(23 ° 26' S,180° ),不少同学没有找出这一关键信息,造成错答。
该题设计颇具匠心,跨越了时空,具有较高的思维
量。
答案:1.D 2.C
2010年11月11日中国南极科考队乘“雪龙号”从深圳盐田港出发,执行第27次科
考任务,为“十二五”期间开展的南极测绘重大工程做好前期准备。
下图为“我国南极 三个科考站的分布图”,据图及相关知识完成
3〜5题。
3. 长城站位于昆仑站的
A .西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东北方向
D .东南方向 4•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
A . 820千米
B . 1 020千米
C . 1 220千米
D . 1 420千米 5•与中山站相比,昆仑站所在的地点
(
A .年降雪量较大 B
.气压较高
C.
年太阳辐射较强 D .年均风力较小
解析:第3题,由图中所示的经纬度位置,长城站位于昆仑站的西北方向。
第
4题,中
山站与昆仑站经度相差不到 1°,但纬度相差80° 25' 01 〃一 69° 22' 24〃~ 11°, 利 用纬度相差1°的经线长大约为110千米,可算得两站间的直线距离约为
1 210千米,
与C 选项数值最接近。
第 5题,昆仑站地处内陆,受海洋气流影响小,年降雪量较小; 昆仑站的海拔相对较高,气压较低
(我们通常所说南极内陆受极地高压控制是指海平面
条件下);中山站纬度相对较低, 年太阳辐射较强;受极地东风影响,中山站风力较大。
答案:3.A
4.C
5.D
甲图是“神舟七号”绕地球运行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
6〜7题。
6.飞船绕地球运行周期是 90分钟,甲图所示时刻地球上
180°经线刚好正对着飞船轨道上
的远地点。
飞船绕地球一周后,正对近地点的经线是
汁山站
<76*2^
拴城站
^i n i3r s,sa
甲
乙
A . 157.5 ° W
B . 22.5 ° W
C . 22.5 ° E
D . 157.5 °
E 解析:180°经线刚好正对着飞船轨道上的远地点,则 0°经线正对近地点,飞船飞行
一周,地球自西向东转了 22.5。
,所以正对近地点的应是 0°经线以西22.5。
的经线,
即 22.5 ° W 答案:B
7•乙图为“神舟七号”轨道在地球表面上的投影。
则飞船连续两次在赤道上的投影间距大
约为
( )
A . 2 200千米
B . 2 500千米
C . 2 800千米
D . 3 000千米 解析:飞船飞行周期是
90分钟,所以飞船连续两次在赤道上的投影间的经度差为
22.5 ° ,赤道上经度每相差1°,距离相差111千米,计算后即可得知约为 2 500千米。
答案:B 、综合题(共12分)
& (12分)下图为“世界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日A 点和B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则太阳直射点位于 位于B 点的 _________ 方向。
(2) 如果一架飞机从 B 点上空于地方时12 : 00出发向北飞行,3小时后到达C 点上空, 飞行距离约为 (
)
A . 2 580千米
B . 3 330千米 C. 6 660千米
D. 2 266千米
(3) 若另一架飞机同时以相同的速度从
D 点上空开始沿纬线向
E 点上空飞行,则该飞机
全程飞行需要 ________ 小时,到达E 地上空时,E 地的地方时为 __________ 。
14 : 00,在图中用阴影画出这一时刻夜半球的范围。
解析:第(1)题,A 、B 两个点分别位于30°N 和30°S 上,只有当太阳直射 0°时,正 午太阳高度才会相同;第(2)题,B 、C 相距30°,且在同一经线上,则距离为
30X 111
_______ 纬度上,A 点
(4)若A 点某日昼夜平分,且时刻为
1RO 0 120° 60° (T 6O n 1M D 1M D
90° f ------- -------- ------- -------- -------- --------
30°
卅
T
剜
千米~ 3 330千米;共飞行3个小时,则时速为1 110千米/小时;第⑶ 题,DE之间距
1
离为60°x 111千米/1 °x 2 = 3 330千米,时速也为1 110千米/小时,共需飞行3小时;B与E地相差8小时,当B地12时时,E地为20时,经3小时飞行后,E地为23 时。
(4)由题意计算可知,昏线为0°经线。
答案:(1)0 ° 西北(2)B (3)3 23时(4)如下图
0n
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