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天饮食调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梅天饮食调节
所谓民以食为天。
在这种不太舒服的季节里,市民最注意的还是饮食上的调节。
由于黄梅天里气温很高,有时甚至出现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注意防暑降温,衣服宽松透气,不要在骄阳下长时间暴晒,还要及时补充水分。
同时也不要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为了追求冰凉清爽的感觉,对冷饮钟爱有加,过度依赖。
现在市面上很流行所谓“不上火”的饮料,其实,这些饮品里添加了不少中医上所说的清热泻火的中药,偶尔喝一喝当然无妨,但如果在气温高、湿度大的黄梅季节老是喝,形成习惯,用中医的观点看,这种做法会严重损伤脾胃阳气的,到了秋冬季节,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畏寒、多汗等疾病。
很多人都喜欢喝的冰啤酒也存在同样的弊端。
我们要注意适度、适可而止。
不能只图一时之爽而恣意妄为。
平时体质本来就比较偏于阳虚的人就更要多加小心了。
生活在上海的人恐怕都有体会,一到黄梅季节,食物就特别容易变质。
为了避免“病从口入”现象的发生,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烧饭煮菜时,要尽量将所做的食物一餐吃尽,实在吃不了的也要及时冷藏,以免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食物迅速变质。
冷藏的食物重新烹调的时候,也一定要烧熟烧透。
另外,还要注意,尽量少吃凉菜尤其是荤性的凉菜,因为这些荤性凉菜就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
即便是家中自制,也要一次吃完,避免第二顿继续。
按中医说法,瓜类多半属于寒、凉性食物,有清热泄火的作用,如冬瓜可以排水除湿,苦瓜能养脾开胃,在闷热潮湿的盛夏摄取瓜类蔬菜,最能消解暑热。
但在在梅雨季节要特别注意健脾化湿,目前市面上西瓜、香瓜等都大量上市,但西瓜、香瓜、梨、黄瓜都是驻湿的瓜果,容易造成体内湿气淤积,加重湿热症状,不宜多食。
此外,在湿热的天气里,人感觉憋闷,无形中产生一种压力。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补充维生素C,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喝白开水也是最简单易行的“解闷”方法,可以及时补充身体出汗后体内损失的水分,又有清热解暑的作用。
黄梅天也要特别注意儿童的饮食调理,儿童更要少吃冰镇食物,比如,西瓜和饮料冷饮等。
而且还要避免食用甜腻、油炸、大荤类食品。
在梅雨天要多喝薏米仁粥、赤豆粥,有利于健脾除湿。
工作和居住环境经常通风,保持干燥,洗澡的时候要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预防癣病的发生。
当季比较适宜的清热食物:芹菜、蕹菜、米苋、马兰头、茭白、萝卜、荸荠、藕、茄子、冬瓜、丝瓜、苦瓜、海带、紫菜等,建议常吃这些蔬菜。
黄梅天小食谱:
■薏仁100克,山药100克,大米适量煮粥,可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脾胃虚弱、食欲不振。
■薏仁50克,百合100克,煮成薏仁百合汤,加糖或蜂蜜调食,连服1至3个月治扁平疣、雀斑、湿疹等。
■薏仁50克,绿豆50克,大米适量煮粥,可清暑热、利水湿。
在煮之前,绿豆用水浸泡3至4小时,发涨后就很容易煮烂了。
此外,杂粮中还有荞麦能除湿热、祛风痛。
小米(粟米)有滋阴养肾作用,可止泄痢、利小便,治身体烦热。
均可配以大米煮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