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五针松人工繁育种群主要病虫害种类调查及其防治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家五针松人工繁育种群主要病虫害种类调查及其防治研究邬琰;苏腾伟;伍建榕
【摘要】对极小种群巧家五针松(Pinus squamata)7个引种地和原生地的重点分布区及周边人工种植种群的常见病虫害进行了连续5年调查,共鉴定出7种主要病害和8种主要虫害.病害分别是松梢枯病(Diplodia pinca松色二孢)、松干腐病(Cytospora pini Desm)、松落针病(Lophodermium pinastri)、松针褐枯病(Didymosporina sp.双孢霉)、松赤枯病(Pestalotia funerea);松赤落针病(Hypoderma desmazieri);松叶枯病(Truncatella sp.).虫害分别是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es Hope)、松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operda (Linnaeus)、华山松木蠹象(Sicut pissodes)、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houi Lajonquiere)、松毒蛾(Dasychira axutha Collenette)、松梢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华山松球蚜(Pineus armandixola).阐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其中以松落针病、松梢枯病、华山松球蚜和松梢螟较为普遍,以松褐天牛、松纵坑切梢小蠹和华山松木蠹象危害最重.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期刊名称】《林业调查规划》
【年(卷),期】2016(041)002
【总页数】5页(P73-77)
【关键词】巧家五针松;病虫害种类;危害程度;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邬琰;苏腾伟;伍建榕
【作者单位】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生态与环境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224;云南
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生态与环境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
南省高校森林灾害预警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1.24;S763
巧家五针松,中文学名五针白皮松(Pinus squamata)(李乡旺,1992),为国家一
级保护植物,濒危等级属于“极危(CR)”,现仅存野生植株35株,分布在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
2012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巧家五针松列入全球100
种最濒危的物种名录(李文虎,2012)。
云南省林业厅已将其列为极小种群保护规
划的8个重点优先保护植物之一(云南省林业厅,2007)。
其自然更新困难,种群
更新不良,自1992年发现后,先后在其原生地周边、楚雄禄丰一平浪林场、西南林业大学、昆明植物园和云南省珍稀濒危植物引种繁育中心进行人工繁育种植,现存活树龄1~20 a不等。
多年来,这些人工繁育种群不同程度发生了一些病虫害。
本文重点关注极小种群物种保护,为了控制其病虫害发展,于2010—2015年对各个引种地和原生地周边的人工种植巧家五针松种群进行了连续调查和综合防治研究,为今后制定巧家五针松新的保护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
1.1 调查时间和地点
2010—2015年,分5次调查巧家五针松各个引种地和原生地周边人工种植种群
的病虫害发生情况,7个调查地分别为:楚雄紫溪山风景区、巧家白鹤滩乡复兴村、昆明市金殿森林公园、巧家杨家湾村、西南林业大学校园内、云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楚雄禄丰一平浪林场。
每个地方均采用逐株调查,逐株编号,分别于12月至翌年4月、6—8月、10—11月重复3次调查,并采集标本,培养病虫害,鉴定、统计其种类、数量。
1.2 调查方法
采用踏查和专题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踏查以采集标本、了解危害程度为主;专题调查,每个地点至少随机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方6个进行逐株调查,每个样方的株数不少于30株,对大量发生病虫害的巧家五针松进行病情指数及危害程度调查;野外收集标本250份,通过室内保湿和分离培养进行病原及虫害鉴定。
病害分级标准见表1、表2所示。
2.1 病虫害种类
经调查,共鉴定出7种主要病害和8种主要虫害,分别是松梢枯病
(Diplodia pinca松色二孢)、松干腐病(Cytospora pini Desm)、松落针病(Lophodermium pinastri)、松针褐枯病(Didymosporina sp. 双孢霉);松赤枯病(Pestalotia funerea);松赤落针病(Hypoderma desmazieri);松叶枯病(Truncatella sp.)。
虫害分别是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es Hope)、松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operda (Linnaeus)、华山松木蠹象(Sicut pissodes)、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houi Lajonquiere)、松毒蛾
(Dasychira axutha Collenette)、松梢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华山松球蚜(Pineus armandixola)。
其中以松落针病、松针褐枯病、松梢枯病、华山松球蚜和松梢螟比较普遍,以松褐天牛、松纵坑切梢小蠹和华山松木蠹象危害最重。
种植20年的巧家五针松松褐天牛、松纵坑切梢小蠹、华山松木蠹象、松落针病和松干腐病为害很严重,种植10年的其华山松球蚜、松毒蛾、松梢枯病、松针褐枯病较严重,其他种类次之。
7个种植地中,以楚雄禄丰一平浪林场危害最重,紫溪山风景区次之,巧家2个原生地周边种植地的危害最轻。
7个种植地调查结果见表3所示。
2.2 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2.2.1 松褐天牛
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树干木质部的蛀道中越冬。
次年3月下旬,越
冬幼虫开始在虫道末端蛹室中化蛹。
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多在傍晚和夜间进行,4—6月被害树木内有幼虫、蛹、成虫同时存在。
成虫喜欢在生长衰弱的松树上产卵,尤其是感染线虫的松树上。
此虫主要危害西南林业大学校园和楚雄一平浪林场的20年生巧家五针松,共出现7次,以在一平浪林场危害最严重,已致2株树死亡。
2.2.2 松纵坑切梢小蠹
此虫仅在楚雄禄丰一平浪林场出现,导致一株20年生植株死亡。
该地海拔
1 860 m,阳坡,巧家五针松人工纯林,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枝梢内越冬。
5—6月以刚羽化的成虫蛀入当年生嫩梢补充营养(这段时间称为转梢期),危害松梢,造成大量树梢死亡;2—3月,在树梢上补充营养至性成熟的成虫飞离树梢转
至树干上侵蛀繁殖(这段时间称为蛀干危害期),造成树木大面积死亡。
3—4月是
小蠹虫在树干上种群数量最多的时期。
该虫具有毁灭性,传播速度快,防治难度大。
2.2.3 华山松木蠹象
1年发生1代,世代重叠,多数以老熟幼虫(少数以成虫)越冬。
6—7月产卵入侵
林木,仅至9月份受侵害的巧家五针松就整株枯死,在受害木主干上部开始有成
虫羽化。
该虫只危害15~30年生的华山松、巧家五针松健康植株,成虫数十至百头集中。
取食、产卵均喜欢在表皮较为光滑、水分充足的部位进行。
目前已致楚雄一平浪林场1株巧家五针松整株枯死,因该虫具有“年被害致死递增速度快”的
特点,扩散蔓延速度快,所以应尽快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2.2.4 云南松毛虫
1年发生2~3代,多以3~4年生幼虫在树干基部的树皮裂缝内和树干周围的枯
枝落叶层、杂草或石块下越冬。
越冬幼虫于4月上旬开始上树为害,4—5月为取食盛期, 7月上旬开始羽化,8月上旬出现秋代幼虫,8—9月为取食盛期,10月
下树越冬。
成虫羽化后,向周围未受害林分迁飞。
1~2年生幼虫有群聚性,先取
食卵块周围松针,啃食针叶边缘,成为枯萎卷缩针叶丛(调查秋季幼虫数量的重要
标志),这个为害状在楚雄紫溪山风景区种植地最为明显和严重,使10年生巧家
五针松针叶损失率达67%。
2.2.5 华山松球蚜
1年发生8代,世代重叠,以成虫、老熟若虫及少量卵在松针及松梢芽苞片内越冬,主要危害巧家原生地周边种植地、楚雄紫溪山的10年生及以下巧家五针松顶芽、嫩梢和当年生针叶。
2月上旬越冬雌成虫开始产卵,3月、8月雌成虫分别出现2
次峰。
5—6月天敌大量出现,使蚜种群数量有所下降;7—10月随雨水增多,蚜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2.2.6 松梢螟
危害主梢,直接影响树木高生长。
1年2代,以幼虫在被害枯梢中越冬,3月下旬至4月初开始活动,继续蛀食被害梢。
4月中旬幼虫迁向当年新梢,从中部蛀入取食,致顶端枯萎弯曲。
该虫在巧家原生地周边种植地、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的10年生及以下巧家五针松上,4—6月份危害最重,主梢危害率分别为30%和32%。
2.2.7 松毒蛾
在10年生及以下种植区中偶尔发生,以楚雄紫溪山出现次数最多。
1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
次年4月中下旬成虫羽化,第1代幼虫5—6月危害;第2代幼虫7—8月危害;第3代幼虫9—10月危害。
11月上、中旬以老熟幼虫在树下皮缝中、杂灌草丛、枝干针叶丛中群集结茧化蛹越冬。
幼虫食量大,且取食针叶多,习惯于针叶中部咬食并留3cm左右的针叶基部。
2.2.8 松落针病
以10年生以下幼树受害较严重,发病后针叶黄化、脱落,甚至病株衰亡。
病原菌为松针散斑壳,多侵染2年生针叶,受病针叶出现黄绿色小点,扩展为黄色段斑,
后变为黄褐色斑。
在黄褐色段斑上产生深褐色圆形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随着病害的发生,针叶变成灰黄色,且逐渐脱落。
2.2.9 松梢枯病
病原菌是松色二孢菌,危害当年生嫩梢。
6—8月均能发病。
新梢病后弯曲萎蔫,渐枯死,针叶变褐色。
夏季雨量增多、土壤板结、积水,树木生长衰弱易发病,主干梢和侧梢枯萎,甚至整株枯死。
几个种植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巧家五针松梢枯病,8年生巧家五针松极易发病,以在楚雄紫溪山危害最严重。
2.2.10 松针褐枯病
与松落针病不同,枯死的针叶可留在树上1年或多年。
病原菌为松针座盘孢菌,
在常年多雨的巧家周边区种植地发病严重,气温在12~28℃均可发病。
2年生针
叶受病后,出现黄色病斑,随着病程的发展,使针叶变为草绿色,但病斑周围仍保持绿色,并有褐色斑纹。
根据综合调查与防治试验结果,提出巧家五针松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表4)。
1)巧家五针松在7个引种地和原生地周边的人工种植种群的主要病虫害有:松褐
天牛、松纵坑切梢小蠹、华山松木蠹象、云南松毛虫、松毒蛾、松梢螟、华山松球蚜、松梢枯病、松干腐病、松落针病、松针褐枯病。
2)各引种地和原生地周边的巧家五针松人工种植种群中危害最大的是松褐天牛、松纵坑切梢小蠹和华山松木蠹象,最普遍的是松落针病、松针枯梢病、华山松球蚜和松梢螟,其他都是危害较轻和比较容易控制的病虫害。
3)实施营林措施并结合其他综合防治手段(表4)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
4)巧家五针松人工种植种群综合防治必须从营林措施着手。
但是,目前对种植条件、合理的初植密度、间伐强度、科学的抚育管理技术还没有专门的研究,可以作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5)目前已在20年生巧家五针松人工种植纯林中发现危害严重的病虫害,因此,今
后对病虫害的监测、预防和控制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是巧家五针松保护工作的一项必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