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保健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控制女性生育、正常月经和 性功能。此外它还参与机体内环境和物质代谢的 调节
下丘脑
FSH-RH LH-RH 反 馈 调 节
GnRH
垂体 FSH LH
卵巢
性激素
雌激素 孕激素
HPOA示意图
卵巢及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和激素水平关系示意图
(一)促性腺激素的变化 机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逐渐降低,使得对下
几种:
主要的心理特征 焦虑心理
悲观心理
孤独心理
性心理的变化
症状类型 外向型:爱发脾气、摔东西
内向型:忧郁、多疑
五、绝经标志物研究 •月经周期改变 绝经过渡期最主要的临床改 变。最长周期和最短周期之间的长短差异称为 running range,当其超过42天时,提示会在 20个周期内绝经 •血清激素水平变化 FSH水平的升高被认为是 绝经过渡期的最早标志 •卵巢活检 尚存在争议
(二)雌激素的变化 雌二醇(E2) 育龄妇女雌激素以雌二醇(E2)为主,由卵巢的卵 泡内膜细胞和颗粒细胞分泌合成,95%的E2来自卵
巢的优势卵泡和黄体,其浓度呈周期性变化
在绝经过渡期,由于卵泡不规则的发育,导致E2变
化不规则,个体差异较大,但总体水平趋于下降。
绝经后,卵巢功能基本停止,E2含量明显减少呈无 周期性变化,主要来自周围组织雌酮(E1)的转化
二、生殖器官的改变
妇女的内外生殖器官进入围绝经期后,
特别是绝经以后会发生较明显的改变;
其中以卵巢的变化对机体的影响最大
(一)外生殖器的改变
1.外阴
2.阴道
3.尿道
4.乳房
(二)内生殖器的改变 1.卵巢 2.子宫 减少 卵巢的功能和形态 子宫缩小 ,子宫内膜萎缩、腺体
3. 输卵管 粘膜皱襞变短、变细;纤毛逐 渐消失,失去正常的运送功能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保健的主要任务
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生理、心理变化特点研究, 着重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促进自我保健意识 的提高
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 起来是当前围绝经期研究重要内容之一(加强激 素替代疗法(HRT)的应用研究与谨慎推广工作)
积极做好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病的普查与防治, 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命质量
第二节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生理 及心理特点 一、月经的改变
围绝经期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萎,其分泌的 雌激素波动性下降,这种变化的结局之一, 是月经的周期和经量有明显的改变,表现的 形式大致有四种类型
1.月经周期缩短
主要是卵泡期缩短,而月经量正常
2.月经稀少 月经周期延长,而经期缩短,月经量也 减少,出现间歇性停经。排除其它因素,当停经达一年, 可确定为绝经 3.突然停经 有一些妇女月经周期规律,然后突然停 经,并且永远不再来潮,直接进入绝经期 4.月经不调,月经量过多 部分妇女月经周期不规则, 经期延长,经血量增多,淋漓不净或大量出血不止。在 排除全身及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后,称为围绝经期功能 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此类功血多为无排卵型功 血,重者致继发性严重贫血
围绝经期保健
• 饮食“四舍五入”
必须舍弃的4种饮食:
饱和脂肪 胆固醇 过多的盐分 酒类
5 种需要适当增加的饮食: 植物性雌激素 含抗氧化剂的蔬菜水果,豆类、坚果等富含B 族维生素的食物 富含钙、铁的食物 富含纤维的食品 多饮水
第三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
什么是围绝经期综合征
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丘脑下部分泌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功能增加和垂体 对GnRH的反应性增高,使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 素如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 平增加
绝经前,FSH/LH比值<1 绝经后,卵巢功能基本停止,雌激素进一步 减少,FSH和LH水平则继续升高,于绝经后 3年~5年达到高峰,FSH升高约14倍~15倍, LH升高约3倍~5倍,FSH/LH比值>1
•绝经是妇女生命中生殖能力停止的时间,卵巢功 能停止,所产生的甾体类和多肽类激素下降,导 致身体发生多种生理改变
•在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内,机体会出现一些症状, 多数是自限性的,存在个体差异
“更年期”与“围绝经期”
“更年期”一词自1896年提出以来,已沿用了百
余年,但它的定义不够明确,为了便于深入研究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在绝经前后出现的一系列 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精神心理 障碍的一组症候群 约2/3的妇女可能出现一系列或轻或重的症状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表现特点 (一)血管舒缩失调症状
潮红、潮热和出汗是围绝经期最突出的症状 多发作于午后、黄昏或夜间,应激状态下亦容易 促发 症状轻者每日发作数次,重者十余次或更多,每 次持续数秒或数分钟,但都能自行缓解 有些人可能还伴有头晕、耳鸣、心悸等症状
产生其心理变化的内在因素
脑功能改变的影响
围绝经期大脑出现记忆力减退,神经传
导速度下降,自身各系统功能统一协调能力
变差,对外来的反应也不能作出及时相应的 保护性措施
社会环境因素的改变对心理的影响 处于围绝经期的妇女会遇到各种来自社会生活、
家庭生活的变化,如婚姻的变化、丧偶、亲人
的病故、职业的变化、升或降职、离或退工作 岗位等。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表现主要有以下
三、内分泌变化
进入围绝经期后,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
各种激素的变化也很大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tiaryovarian axis,HPOA)是一个完整而协调的神经 内分泌系统,它的每个环节均有其独特的神经内 分泌功能,并且互相调节、互相影响
月经稀发
月经突然停止
(四)精神、神经症状
包括易疲倦、头痛、头晕、易激动、心慌、抑
郁、失眠、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
这些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常见于有
较严重潮热和出汗的患者
(五)心血管系统症状
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发生率增高 妇女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高 于男性,血压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
(六)新陈代谢性障碍
1.肥胖 2.关节痛 3.骨质疏松
围绝经期症状的评分方法
围绝经期症状多种多样,为了客观的 评价其严重程度,在临床中常常使用 症状评分法,目前国际上多采用改良 的Kupperman评分法
Kupperman 症状评分法 症 状 症状系数 症状程度评分
潮热出汗 4 0 1 2 3 感觉异常 2 0 1 2 3 失眠 2 0 1 2 3 易激动 2 0 1 2 3 抑郁 1 0 1 2 3 眩晕 1 0 1 2 3 疲乏 1 0 1 2 3 骨关节痛 1 0 1 2 3 心痛 1 0 1 2 3 心悸 1 0 1 2 3 皮肤蚁行感 1 0 1 2 3 性交痛 2 0 1 2 3 泌尿系症状 2 0 1 2 3 (症状程度评分:0 为无症状;1 为症状轻或偶有症状;2 症状中度或经常有;3 为症状经常有且症状严 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
根据这个指数将围绝经期综合症分为轻、中、重度,15分 ~20分为轻度,21~35分为中度,>35分为重度
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不等,单一症状发生率 高达93.9%,潮热和潮红即血管舒缩失调症最 为早见和常见;其次为睡眠问题和记忆力下降, 泌尿系和生殖系症状也较为常见 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31.65%,骨质疏松症的发 生率为64.84%,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增高
与绝经相关的术语
青春期
出现月经改变 末次月经 约40岁
停经1年
65岁
生命终止
绝经前期
绝经 围绝经期
绝经后期
老年期
绝经过渡期
相关的概念
自然绝经(natural menopause)
由于卵巢内卵泡自然耗竭,或剩余的卵泡对促性 腺激素的刺激丧失了反应,卵泡不再发育和分泌 雌激素,因此不能刺激子宫内膜生长,导致月经 永久停止 临床上,连续 12 个月无月经方可判定为绝经, >40岁自然绝经为生理性绝经
潮热症状的妇女其皮肤温度和LH、FSH水平的关系
多数妇女绝经后潮热症状将持续1~2年,25% 妇女症状将持续4~5年或更长 手术绝经妇女潮热发生率较自然绝经妇女高, 90%手术绝经者在术后第1年发生潮热,且症状 出现突然、程度严重、持续时间久
缺乏体育锻炼和吸烟的妇女潮热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全身性疾病、神经功能紊乱、饮酒、药物、进食都 可引起潮热;凉爽的环境可降低潮热发作的频率、 强度及持续时间
此时卵巢分泌的睾酮上升而雌激素下降,这可能 是绝经后妇女出现男性化的原因之一。绝经后切 除卵巢,可使睾酮水平下降60%
四、心理特点 生理变化对心理的影响
进入围绝经期后,女性的生殖、内分泌和
神经系统及机体其他各器官均会发生一系列功
能改变。例如卵巢功能减退,生殖能力下降及 各器官退行性变化,这些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是
雌酮(E1)
雌酮主要来源为肾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的芳香化, 其芳香化部位主要在脂肪、肌肉,转化率与体重 呈正相关,肥胖者转化率高 绝经前E2/E1比值>1,绝经后E1下降的程度比E2 少,因而E2/E1比值<1
由于绝经后E2含量低,测量的灵敏度差,测量值 不可靠,而E1是绝经后妇女主要的雌激素,血中 含量高,测量值可靠,因此WHO建议测定E1来 说明绝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的水平
妇幼保健学
围绝经期妇女保健
本节学习要点
掌握围绝经期的概念;掌握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概 念、临床表现 熟悉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的生理、心理及社会 特点;熟悉激素替代疗法;熟悉围绝经期及绝经 后妇女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
内容摘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熟悉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生理及心理特点第三节围绝经期综合征内容摘要?围绝经期是绝大多数女性都必须经历的生理过渡期?从生理上说是指妇女从生殖功能旺盛状态逐渐衰退至完全丧失步入老年的过渡时期?包括卵巢功能缓慢地衰退月经紊乱至停止生殖能力终止生殖器官萎缩等老化过程?在此期间最突出的表现是绝经?女性从近40岁开始将有1413甚至更长的生命时间在这一时期渡过1020y第一节?绝经是妇女生命中生殖能力停止的时间卵巢功能停止所产生的甾体类和多肽类激素下降导致身体发生多种生理改变?在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内机体会出现一些症状多数是自限性的存在个体差异更年期一词自1896年提出以来已沿用了百余年但它的定义不够明确为了便于深入研究围绝经期问题及促进国际间的交流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建议停用更年期这一术语改为围绝经期更年期与围绝经期围绝经期概念指妇女从生育能力旺盛和性生活正常逐渐衰退到老年即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从出现接近绝经的内分泌学生物学和临床特征时起到完全停止的阶段绝经后1年围绝经期的主要表现以月经的改变为主要表现在绝经前后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的变化
第三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
第一节
概
述
•围绝经期是绝大多数女性都必须经历的生理过渡期 •从生理上说,是指妇女从生殖功能旺盛状态逐渐衰 退至完全丧失步入老年的过渡时期 •包括卵巢功能缓慢地衰退、月经紊乱至停止、生殖 能力终止、生殖器官萎缩等老化过程 •在此期间最突出的表现是绝经 •女性从近40岁开始,将有1/4~1/3甚至更长的生命时 间在这一时期渡过(10~20y)
体形偏廋的妇女更易经历 重度、频繁的潮热,脂肪 组织可以将雄烯二酮转化 为雌酮
(二)泌尿生殖器的萎缩症状
外阴皮肤粘膜变薄,脂肪、弹性纤维和腺体 减少 阴道黏膜变薄,分泌物减少 下泌尿道粘膜、粘膜下组织及血管萎缩、硬 化,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老年性膀胱炎、 尿道炎
(三)月经不规律
月经频发或不规则子宫出血
(三)孕激素的变化
孕激素在生育期的妇女主要来自排卵后的黄体
孕激素对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功能,与 雌激素既拮抗又协调,从而维持女性内分泌系统的 生理功能 进入围绝经期后,随着无排卵性月经的出现,孕激 素的水平进一步减少,仅为生育妇女滤泡期的 30%
(四)雄激素的变化
雄烯二酮(A)
雄烯二酮为女性体内主要的雄激素之一,主要来
人工绝经(induced menopause) 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或医疗性终止卵巢功能,如 化疗、放疗等。没有月经,何时判定为绝经,主 要根据临床表现与激素的测定,FSH>40IU/L及 E2<150pmol/L为绝经 单独切除子宫而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功能者不能 列为人工绝经
人工绝经后,妇女体内的雌激素水平突然下降, 很快会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较自然绝经症 状更重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与治疗
北美绝经学会( The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NAMS)认为所有的围绝经期妇女均需 要接受医疗保健的措施
自发育中的卵泡和肾上腺皮质,各占50%
绝经后雄烯二酮的分泌水平下降至绝经前的1/2,
以卵巢功能下降明显
睾酮T)
睾酮是女性体内活性最高的雄激素,来自卵巢和 肾上腺皮质的各约占25%,另外50%来自周围 组织中雄烯二酮的转化 绝经后由卵泡产生的睾酮减少,但由于受到大量 促性腺激素的刺激,卵巢门细胞和黄体素化间质 细胞分泌的睾酮多于绝经前,因此绝经后体内睾 酮的水平略微下降,约为绝经前的2/3
围绝经期问题及促进国际间的交流,1994年世界
卫生组织(WHO)正式建议停用“更年期”这 一术语, 改为“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概念 指妇女从生育能力旺盛和性生活正常逐渐衰退 到老年,即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从出现接近 绝经的内分泌学、生物学和临床特征时起)到 完全停止的阶段(绝经后1年)
围绝经期的主要表现 以月经的改变为主要表现 在绝经前后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 的变化: 如潮红、心悸、出汗、易激动、失落感、 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下丘脑
FSH-RH LH-RH 反 馈 调 节
GnRH
垂体 FSH LH
卵巢
性激素
雌激素 孕激素
HPOA示意图
卵巢及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和激素水平关系示意图
(一)促性腺激素的变化 机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逐渐降低,使得对下
几种:
主要的心理特征 焦虑心理
悲观心理
孤独心理
性心理的变化
症状类型 外向型:爱发脾气、摔东西
内向型:忧郁、多疑
五、绝经标志物研究 •月经周期改变 绝经过渡期最主要的临床改 变。最长周期和最短周期之间的长短差异称为 running range,当其超过42天时,提示会在 20个周期内绝经 •血清激素水平变化 FSH水平的升高被认为是 绝经过渡期的最早标志 •卵巢活检 尚存在争议
(二)雌激素的变化 雌二醇(E2) 育龄妇女雌激素以雌二醇(E2)为主,由卵巢的卵 泡内膜细胞和颗粒细胞分泌合成,95%的E2来自卵
巢的优势卵泡和黄体,其浓度呈周期性变化
在绝经过渡期,由于卵泡不规则的发育,导致E2变
化不规则,个体差异较大,但总体水平趋于下降。
绝经后,卵巢功能基本停止,E2含量明显减少呈无 周期性变化,主要来自周围组织雌酮(E1)的转化
二、生殖器官的改变
妇女的内外生殖器官进入围绝经期后,
特别是绝经以后会发生较明显的改变;
其中以卵巢的变化对机体的影响最大
(一)外生殖器的改变
1.外阴
2.阴道
3.尿道
4.乳房
(二)内生殖器的改变 1.卵巢 2.子宫 减少 卵巢的功能和形态 子宫缩小 ,子宫内膜萎缩、腺体
3. 输卵管 粘膜皱襞变短、变细;纤毛逐 渐消失,失去正常的运送功能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保健的主要任务
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生理、心理变化特点研究, 着重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促进自我保健意识 的提高
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 起来是当前围绝经期研究重要内容之一(加强激 素替代疗法(HRT)的应用研究与谨慎推广工作)
积极做好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病的普查与防治, 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命质量
第二节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生理 及心理特点 一、月经的改变
围绝经期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萎,其分泌的 雌激素波动性下降,这种变化的结局之一, 是月经的周期和经量有明显的改变,表现的 形式大致有四种类型
1.月经周期缩短
主要是卵泡期缩短,而月经量正常
2.月经稀少 月经周期延长,而经期缩短,月经量也 减少,出现间歇性停经。排除其它因素,当停经达一年, 可确定为绝经 3.突然停经 有一些妇女月经周期规律,然后突然停 经,并且永远不再来潮,直接进入绝经期 4.月经不调,月经量过多 部分妇女月经周期不规则, 经期延长,经血量增多,淋漓不净或大量出血不止。在 排除全身及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后,称为围绝经期功能 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此类功血多为无排卵型功 血,重者致继发性严重贫血
围绝经期保健
• 饮食“四舍五入”
必须舍弃的4种饮食:
饱和脂肪 胆固醇 过多的盐分 酒类
5 种需要适当增加的饮食: 植物性雌激素 含抗氧化剂的蔬菜水果,豆类、坚果等富含B 族维生素的食物 富含钙、铁的食物 富含纤维的食品 多饮水
第三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
什么是围绝经期综合征
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丘脑下部分泌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功能增加和垂体 对GnRH的反应性增高,使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 素如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 平增加
绝经前,FSH/LH比值<1 绝经后,卵巢功能基本停止,雌激素进一步 减少,FSH和LH水平则继续升高,于绝经后 3年~5年达到高峰,FSH升高约14倍~15倍, LH升高约3倍~5倍,FSH/LH比值>1
•绝经是妇女生命中生殖能力停止的时间,卵巢功 能停止,所产生的甾体类和多肽类激素下降,导 致身体发生多种生理改变
•在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内,机体会出现一些症状, 多数是自限性的,存在个体差异
“更年期”与“围绝经期”
“更年期”一词自1896年提出以来,已沿用了百
余年,但它的定义不够明确,为了便于深入研究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在绝经前后出现的一系列 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精神心理 障碍的一组症候群 约2/3的妇女可能出现一系列或轻或重的症状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表现特点 (一)血管舒缩失调症状
潮红、潮热和出汗是围绝经期最突出的症状 多发作于午后、黄昏或夜间,应激状态下亦容易 促发 症状轻者每日发作数次,重者十余次或更多,每 次持续数秒或数分钟,但都能自行缓解 有些人可能还伴有头晕、耳鸣、心悸等症状
产生其心理变化的内在因素
脑功能改变的影响
围绝经期大脑出现记忆力减退,神经传
导速度下降,自身各系统功能统一协调能力
变差,对外来的反应也不能作出及时相应的 保护性措施
社会环境因素的改变对心理的影响 处于围绝经期的妇女会遇到各种来自社会生活、
家庭生活的变化,如婚姻的变化、丧偶、亲人
的病故、职业的变化、升或降职、离或退工作 岗位等。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表现主要有以下
三、内分泌变化
进入围绝经期后,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
各种激素的变化也很大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tiaryovarian axis,HPOA)是一个完整而协调的神经 内分泌系统,它的每个环节均有其独特的神经内 分泌功能,并且互相调节、互相影响
月经稀发
月经突然停止
(四)精神、神经症状
包括易疲倦、头痛、头晕、易激动、心慌、抑
郁、失眠、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
这些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常见于有
较严重潮热和出汗的患者
(五)心血管系统症状
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发生率增高 妇女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高 于男性,血压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
(六)新陈代谢性障碍
1.肥胖 2.关节痛 3.骨质疏松
围绝经期症状的评分方法
围绝经期症状多种多样,为了客观的 评价其严重程度,在临床中常常使用 症状评分法,目前国际上多采用改良 的Kupperman评分法
Kupperman 症状评分法 症 状 症状系数 症状程度评分
潮热出汗 4 0 1 2 3 感觉异常 2 0 1 2 3 失眠 2 0 1 2 3 易激动 2 0 1 2 3 抑郁 1 0 1 2 3 眩晕 1 0 1 2 3 疲乏 1 0 1 2 3 骨关节痛 1 0 1 2 3 心痛 1 0 1 2 3 心悸 1 0 1 2 3 皮肤蚁行感 1 0 1 2 3 性交痛 2 0 1 2 3 泌尿系症状 2 0 1 2 3 (症状程度评分:0 为无症状;1 为症状轻或偶有症状;2 症状中度或经常有;3 为症状经常有且症状严 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
根据这个指数将围绝经期综合症分为轻、中、重度,15分 ~20分为轻度,21~35分为中度,>35分为重度
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不等,单一症状发生率 高达93.9%,潮热和潮红即血管舒缩失调症最 为早见和常见;其次为睡眠问题和记忆力下降, 泌尿系和生殖系症状也较为常见 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31.65%,骨质疏松症的发 生率为64.84%,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增高
与绝经相关的术语
青春期
出现月经改变 末次月经 约40岁
停经1年
65岁
生命终止
绝经前期
绝经 围绝经期
绝经后期
老年期
绝经过渡期
相关的概念
自然绝经(natural menopause)
由于卵巢内卵泡自然耗竭,或剩余的卵泡对促性 腺激素的刺激丧失了反应,卵泡不再发育和分泌 雌激素,因此不能刺激子宫内膜生长,导致月经 永久停止 临床上,连续 12 个月无月经方可判定为绝经, >40岁自然绝经为生理性绝经
潮热症状的妇女其皮肤温度和LH、FSH水平的关系
多数妇女绝经后潮热症状将持续1~2年,25% 妇女症状将持续4~5年或更长 手术绝经妇女潮热发生率较自然绝经妇女高, 90%手术绝经者在术后第1年发生潮热,且症状 出现突然、程度严重、持续时间久
缺乏体育锻炼和吸烟的妇女潮热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全身性疾病、神经功能紊乱、饮酒、药物、进食都 可引起潮热;凉爽的环境可降低潮热发作的频率、 强度及持续时间
此时卵巢分泌的睾酮上升而雌激素下降,这可能 是绝经后妇女出现男性化的原因之一。绝经后切 除卵巢,可使睾酮水平下降60%
四、心理特点 生理变化对心理的影响
进入围绝经期后,女性的生殖、内分泌和
神经系统及机体其他各器官均会发生一系列功
能改变。例如卵巢功能减退,生殖能力下降及 各器官退行性变化,这些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是
雌酮(E1)
雌酮主要来源为肾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的芳香化, 其芳香化部位主要在脂肪、肌肉,转化率与体重 呈正相关,肥胖者转化率高 绝经前E2/E1比值>1,绝经后E1下降的程度比E2 少,因而E2/E1比值<1
由于绝经后E2含量低,测量的灵敏度差,测量值 不可靠,而E1是绝经后妇女主要的雌激素,血中 含量高,测量值可靠,因此WHO建议测定E1来 说明绝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的水平
妇幼保健学
围绝经期妇女保健
本节学习要点
掌握围绝经期的概念;掌握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概 念、临床表现 熟悉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的生理、心理及社会 特点;熟悉激素替代疗法;熟悉围绝经期及绝经 后妇女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
内容摘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熟悉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生理及心理特点第三节围绝经期综合征内容摘要?围绝经期是绝大多数女性都必须经历的生理过渡期?从生理上说是指妇女从生殖功能旺盛状态逐渐衰退至完全丧失步入老年的过渡时期?包括卵巢功能缓慢地衰退月经紊乱至停止生殖能力终止生殖器官萎缩等老化过程?在此期间最突出的表现是绝经?女性从近40岁开始将有1413甚至更长的生命时间在这一时期渡过1020y第一节?绝经是妇女生命中生殖能力停止的时间卵巢功能停止所产生的甾体类和多肽类激素下降导致身体发生多种生理改变?在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内机体会出现一些症状多数是自限性的存在个体差异更年期一词自1896年提出以来已沿用了百余年但它的定义不够明确为了便于深入研究围绝经期问题及促进国际间的交流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建议停用更年期这一术语改为围绝经期更年期与围绝经期围绝经期概念指妇女从生育能力旺盛和性生活正常逐渐衰退到老年即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从出现接近绝经的内分泌学生物学和临床特征时起到完全停止的阶段绝经后1年围绝经期的主要表现以月经的改变为主要表现在绝经前后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的变化
第三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
第一节
概
述
•围绝经期是绝大多数女性都必须经历的生理过渡期 •从生理上说,是指妇女从生殖功能旺盛状态逐渐衰 退至完全丧失步入老年的过渡时期 •包括卵巢功能缓慢地衰退、月经紊乱至停止、生殖 能力终止、生殖器官萎缩等老化过程 •在此期间最突出的表现是绝经 •女性从近40岁开始,将有1/4~1/3甚至更长的生命时 间在这一时期渡过(10~20y)
体形偏廋的妇女更易经历 重度、频繁的潮热,脂肪 组织可以将雄烯二酮转化 为雌酮
(二)泌尿生殖器的萎缩症状
外阴皮肤粘膜变薄,脂肪、弹性纤维和腺体 减少 阴道黏膜变薄,分泌物减少 下泌尿道粘膜、粘膜下组织及血管萎缩、硬 化,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老年性膀胱炎、 尿道炎
(三)月经不规律
月经频发或不规则子宫出血
(三)孕激素的变化
孕激素在生育期的妇女主要来自排卵后的黄体
孕激素对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功能,与 雌激素既拮抗又协调,从而维持女性内分泌系统的 生理功能 进入围绝经期后,随着无排卵性月经的出现,孕激 素的水平进一步减少,仅为生育妇女滤泡期的 30%
(四)雄激素的变化
雄烯二酮(A)
雄烯二酮为女性体内主要的雄激素之一,主要来
人工绝经(induced menopause) 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或医疗性终止卵巢功能,如 化疗、放疗等。没有月经,何时判定为绝经,主 要根据临床表现与激素的测定,FSH>40IU/L及 E2<150pmol/L为绝经 单独切除子宫而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功能者不能 列为人工绝经
人工绝经后,妇女体内的雌激素水平突然下降, 很快会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较自然绝经症 状更重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与治疗
北美绝经学会( The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NAMS)认为所有的围绝经期妇女均需 要接受医疗保健的措施
自发育中的卵泡和肾上腺皮质,各占50%
绝经后雄烯二酮的分泌水平下降至绝经前的1/2,
以卵巢功能下降明显
睾酮T)
睾酮是女性体内活性最高的雄激素,来自卵巢和 肾上腺皮质的各约占25%,另外50%来自周围 组织中雄烯二酮的转化 绝经后由卵泡产生的睾酮减少,但由于受到大量 促性腺激素的刺激,卵巢门细胞和黄体素化间质 细胞分泌的睾酮多于绝经前,因此绝经后体内睾 酮的水平略微下降,约为绝经前的2/3
围绝经期问题及促进国际间的交流,1994年世界
卫生组织(WHO)正式建议停用“更年期”这 一术语, 改为“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概念 指妇女从生育能力旺盛和性生活正常逐渐衰退 到老年,即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从出现接近 绝经的内分泌学、生物学和临床特征时起)到 完全停止的阶段(绝经后1年)
围绝经期的主要表现 以月经的改变为主要表现 在绝经前后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 的变化: 如潮红、心悸、出汗、易激动、失落感、 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