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着力推动内涵式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着力推动内涵式发展作者:刘晓颖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4年第2期
刘晓颖
(国际关系学院教务处,北京100091)
摘要: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高校基于自身的目标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
和战略选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坚持走有特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本文重点从国际
化特色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及诚信体系建设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国际化;实践能力;诚信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2—0001—02
收稿日期:2013—10—12
作者简介:刘晓颖(1978—),女,河北保定人。
国际关系学院教务处,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教育管理。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必然要求。
实施内涵式发展战略,强调高校发展的自主性,要求高校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在新形势下不断摸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创新发展道路,基于自身的目标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发
展目标和战略选择,以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注
重教师发展,保持高校自身传统,顺应社会需要及高等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发展特色,进行本
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保证高校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实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一、国际化的特色创新
要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一流大学,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培
养国际化创新人才的新机制、新途径,与强者为伍,学习国外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借鉴其大学制度和先进管理经验。
培养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必须走出去、请进来,与高手过招,切实增强高校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能力和自信。
一方面努力开拓海外交流渠道,与多所海外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大幅增加外派交换生数量,扩
大外教队伍和外国留学生入校规模,以创新思维指导国际化实践;另一方面为给本科生搭建个
性化、多样化发展的平台,提供在校接受国际化教育的可能,开设夏季学期即国际化小学期,
邀请世界各国知名高校教师进入到夏季校园开设多个类别的全英文授课的国际化课程,作为通
识课程供全体本科生和研究生选修,打破专业、年级、学生层次等界限,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
自主选择,助推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要大力推进其国际化进程,树立国际化理念,提高国际化意识。
事实证明,一流大学的师资队伍都具有素质国际化、培养培训国际化、活动空间国际化等属性。
要努力开拓教师的国际视野,在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到国外境外进修、开展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等,在鼓励教师申报国家公派之外,实施学校公派以
及自费公派等多种形式,拓宽教师出国出境访学的渠道。
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配合学分制的
实施,确保导师制的规范性及执行性。
建构本科生导师制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是提高本
科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教育改革的潮流。
学
校要从管理层面对具有学生导师资格的校内教师严格筛选,明确导师的责任和阶段性任务,定
期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深入挖掘学分制体系结构,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大学四年时间制订并执
行符合其个性特点的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形成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使因材施教、发挥个性
的原则落到实处。
二、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提高教育质量是未来十
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
当今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逐渐成为人才能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选择和
实施符合时代要求的育人模式,实践教学必不可少。
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课堂知识和实践能力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根据学科发
展和时代要求,高校应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高校要从政策的制定层面转变教育观念,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强化管理责任意识,实现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并重,建立实践教学内容新体系,努力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效率和
水平,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实践项目,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及大学生学术支持计划等
实践项目开展中形成常态化管理,在本科培养方案上全面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体现在两个
方面:一是每个专业开设若干门实践性课程。
这些课程主要设在高年级,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校
外教师与本校教师合作授课,更加紧密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以贯穿四年的实践育人环节替代毕业实习环节,将学术实践、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体美竞赛等内容纳入学分制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安排所有毕业生在大四集体
参加毕业实习已经成为无法完成的任务。
学校需要正视现实,调整思路,把学生在校期间参加
的各种实践创新活动全部纳入实践教学计划,将各院系经常开展的学科竞赛固化在培养计划中,使全体学生能以各种形式参加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作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赖于高校管理
层面及教师实践意识的加强。
学校管理部门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办学体制,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体现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积极推动教师全面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改变固有的教育观念,强化实
践教学与实践学习的意识,努力参加实践锻炼,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及创造能力,做到
理论教学与科学实践相结合,开展创造性实践教育,开设具有实践理念的理论课程以及创造技
能等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接受素质教育。
三、诚信体系建设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强诚信教育,整顿学风,是事关教育公平的
头等大事,作为培养全方位人才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诚信体系的完善也是个性化培
养的重要辅助环节,我们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和体现。
诚信体系建设对于教风、学风、校风具有决定性作用。
学校要从日常教育、管理、考试命题、监考要求、技术手段等多方面加强对考试的管理,营造诚信考试的土壤和条件,使诚信考
试成为全体教师和学生的自觉行动。
考试诚信管理要注意适度掌握对违纪学生的纪律处分,类
似将学生的违纪问题与取消毕业资格挂钩等过分严厉的处罚条例可执行性差,不利于考试诚信
体系的建设,要适度修订处分条例,进行严厉而有度的公开处理,以便取得良好效果。
与此同时,学校应采取多样化手段开展考试诚信体系建设,其中最主要的工作在于鼓励教
师调整教学设计,改变考试方式,缩小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制订开卷考试管理规
定等。
此外,还可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加强考试和诚信管理,包括完成标准化考场建设、开发考
场随机排位系统、实行全体教师交叉监考、使用“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检
测等等。
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不断适应变化的教育环境,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
内涵式发展强调“以人为本”、侧重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基
本目标,以培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心,以合理配置内部资源、科学整合内部要素为前进发
展动力,是有效促进大学定位科学、特色鲜明以及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有机统一的自我协
调发展。
高校内涵建设是一个渐进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创新是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的动
力源泉,要深入挖掘本校办学特色,完善“凝练特色、强化优势”的办学理念,切实推进教学
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实现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赖明谷,向宗明.内涵式发展与高校管理文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4(11).
[2]刘新华.高校内涵式发展战略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7(18).
[3]刘培昌.外语院校特色发展之路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9(19).
[4]苗振青.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高校内涵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4).
[5]史金联.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