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州铜仁伟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科试题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某同学在上大学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时,在周振鹤的《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中看到下图,请问这
幅行政区划图描述了哪个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
A.西周 B.秦朝 C.汉初 D.元朝
2.公元前560年,雅典开始举办城市酒神节,戏剧表演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当时,由公民大会选出的执政官指定富有的雅典公民担任赞助者。

在戏剧公演前,以抽签方式选出评委以行使戏剧评判权,这与集体议政程序如出一辙。

当时古代雅典的戏剧表演活动
A.推动了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 B.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C.利于营造城邦民主政治氛围 D.反映出旧贵族特权被基本铲除
13.“在你们面前受审的是个有钱人,他指望以财富来开脱罪名。

可是在一切公正无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足以给他定罪了。

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罪证,也不是因为缺乏检察官,而是因为司法官失职。

”上述材料反映了
A.本身生活和行为是定罪主要依据 B.自然法精神在实践中面临挑战
C.罗马法的理念在现实中无法实现 D.罗马法不重视证据和法律程序
4.唐代的科举制有“投牒自举”一项,就是自学有成就的人可以书面提出申请,经考试合格后,再由州县送尚书省参加考试。

而宋代的科举制建立了糊名和誊录制度,既糊住举人试卷上的名字、乡贯,也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等级。

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A.唐代考生只能通过“投牒自举”方式参加科考 B.宋代糊名和誊录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了舞弊现象
C.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机制上的进一步僵化 D.严格选拔途径和手段从而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5.西周统治者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靡常”,看到了人民的武装倒戈,使西周打败了商王朝,于是提出“天惟时求民主”,“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这说明
A.儒家思想逐渐居于统治地位 B.民本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C.中国自古以来不乏民主思想 D.西周抛弃了神权政治而走向德治
6.唐后期,武进开凿孟渎,引江水溉田四千顷。

《新唐书》记载:“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这表明当时
A.兴修水利是江南发展的唯一因素 B.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江南地区
C.江南地区的粮食生产居全国首位 D.江南粮食高产推动地域商帮出现
7.7.俞森《荒政丛书》卷5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

”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A.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 B.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来源 C.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 D.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
8.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形成表格所示这种局面的原因有
①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支持②发展农业的需求③传统科学注重应用学科④科举取士的促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美国政治的伟大之处在于作为一个“制衡机器”,它具有相当的自我纠错能力……一个充分制衡的政治制度,等于无形中增加这个制度里的“协商点”,从而尽显消减公共政策中的专断性。

材料说明
A.三权分立和制衡利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B.维护民主利于提高政治决策的理性成分
C.联邦制度有利于避免中央权力过于集中 D.分权与制衡利于人民充分实行民主精神
10.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致信宋教仁说:“民国大局,此时无论何人执政,皆不能大有设施。

若只从政治方面下药,必至日弄日纷,每况愈下而己。

必先从根本下手,发展物力,使民生充裕,国势不摇。

而政治乃能活动。

”在此,孙中山认为
A.推行民主制度必须首先发展经济 B.民主制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C.中华民国的未来发展将困难重重 D.革命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
11.有学者认为,世界格局进入了一个无领导者的“碎片化”时代。

自二战结束以来,首次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

这里的“碎片化”
A.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有利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民主化
C.表明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D.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12.自1950年1月始,新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果断地采取了如下措施:先后收回了美、法、荷、英等在中国的兵营;宣布由中国政府管制对外贸易,实行进出口许可证;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是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

”这一措施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哪一外交方针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II卷(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夏日田园杂兴》)谚语: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

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

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四: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

……1902年,与他人合股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

1912年,荣氏兄弟与王禹卿等人集股在沪创办福新面粉厂,荣宗敬任总经理。

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12家面粉厂,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

——人民版教材《历史》必修第二册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哪些特点?(4分)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6分);以及明清出现了“新经济萌芽”的依据(3分)。

(2)材料三表明近代中国农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指出其实质(2分)。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析1912-1920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据《世界历史大事年表》、《中国近代史》整理上表是15世纪至19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15.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

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

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象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

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

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

……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2分)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2分)(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4分)
(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1分)并说明理由(2分)。

(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2分)。

1.C
2.C
3.B
4.D
5.B
6.C
7.D
8.A
9.B10A11.B12.B
13
答案】(1)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表现:城市经济繁荣;“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外贸港口走向繁荣。

依据: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2)变化:中国农产品出口数量逐年增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实质:中国经济正在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3)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临时政府推行奖励实业政策;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一战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浪潮的推动等。

14
【答案】示例:论题:15世纪至19世纪的中西方科技。

阐述:明清时期出现了一批集大成的科技著作,是中国传统科技衰落的明显体现。

这是因为以强调实用和注重经验积累为显著特征的中国古代传统科技在明清缺乏进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明清时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传统科技发展缺乏足够动力;腐朽的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发展,不利于中外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八股取士和严酷的思想文化专制统治使古代科技发展缺乏足够的人才与政策支持。

而同时期,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勃兴,逐渐超越中国,引领时代潮流。

西欧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为哥白尼“日心说”的形成与传播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冲击基督教神学,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不断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示例”仅作参考,也可从“15世纪以来中西方历史发展趋向不同”,“西方侵略与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世界工业文明的扩展及近代中国的应对”等角度着手分析)
15
【答案】(1)矛盾: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既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

原因: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而决定的。

(2)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完全自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

(3)不符合实际。

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存在。

(4)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防止农民起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