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种子教案(教学设计)1k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
课文:1 种子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在探究性的阅读教学中,倡导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
同时结合
文本特点,借助其语言形式,关注情感,重视感悟,注重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槐、掺、涩、兜、俊”等 5 个生字,会写“略、涩、裤、惭、愧、掠、唯、恐”等 8 个字,掌握“羞涩、惭愧、掠一下、唯恐”等词语,并联系上
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2.引导学生从小女孩儿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
3.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儿交树种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体会小女孩的心情。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小女孩交的树种少,“我”却很感动?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 生词卡片
2.实物投影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三)展示学生作业,师生共评。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板题,读题。
(二)复习生词。
(三)自由朗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边听边画出描写
种子的语句。
(展示课件第三屏)
(1)交流。
(2)再读句子,你读懂了什么?
(二)学习第 2—8 自然段。
1.默读,边读边画出描写小女孩交的树种句子。
(1)指名说。
(展示课件第四屏)
(2)再读句子,与大家交来的种子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展示课件第五屏)
2.小女孩交来的树种粒粒饱满,显然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那她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交来的呢?请大家再读课文 2—8 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小女孩交树种时的动作(展示课件第六屏)、神态(展示课件第七屏)、语言(展示课件第八屏)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心情,并简单写写批注。
3.汇报交流,重点:从小女孩儿的外貌、神情和动作中体会出她有些不好意思,感到愧疚,甚至因为采得不如同学多而深深自责。
4.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
感情地朗读。
5.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通过对比文中两处描写种
子的语句,学生自然产生对小
女孩儿的初步评价。
通过再读
课文、体会心情、简写批注这
些环节,小女孩儿纯朴、诚实
的形象就在学生心中逐渐丰满、生动起来。
在此基础上,“为
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
很感动?”这一重点顺势解决。
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和体验,不要求统一的说法,只要学生有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点拨引导,努力做到把
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布置收集树种的活动,既 丰富学生生活,又为学生提供
一次好的练笔机会。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题目与 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之间的联系,既是一种阅读训练,
也是写作方法的指导。
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入性,增强其 思维品质。
饱满
掺杂 诚 实
认 真 (三)学习最后一段。
1. 有感情地朗读。
2. 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
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总结延伸
(一)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本文以“种子”为题?
(二)布置一次收集树种的活动,让学生把采集树种的经过写下来,适当运用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推荐阅读
《语文同步读本》(四年级下册)中的《红玫瑰》和《小铁球》。
五、板书设计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
课文:语文百花园四
版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次百花园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综合性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实践。
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设计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采用活泼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字词句段的意义,掌握应用规律,提高应用能力。
2.在学生搜集、积累语言材料的基础上,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化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积淀。
3.在读中感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发展思维能力。
4.创设情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能说会道”练习。
5.重视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改。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区分形近字。
修改病句。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自己独立阅读,理解古诗。
3.引导学生会观察家乡变化、描绘家乡的现在,或设想家乡的未来进行习作,表现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修改病句,理解古诗,独立阅读文章。
教学难点:1.观察家乡的变化,了解家乡的过去,分享家乡的变化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2.描绘家乡的现在,写一篇赞美家乡的文章;或设想家乡的未
来,写一篇想象作文。
课前准备:
1.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家乡的信息。
课时安排:
3课时
(2)归纳病因:
第一个病句用词不当。
第二个病句词语搭配不当。
第三个病句归类不当。
3.拓展练习。
(展示课件第六屏)
第二课时
一、采撷“积少成多”
(一)读读背背。
1.全班齐读古诗《凉州词》。
(展示课件第七屏)
2.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3.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诗句的意思是:夜光杯装满了葡萄美酒,正要喝的时候,传来了马上弹奏琵琶的催促声。
如果我醉倒在战场上,请不要嘲笑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
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战将士置生死于不顾的豪情,让人深刻地体会到古代战争的惨烈。
5.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背诵古诗。
(二)展示“我的采集本”。
1.课件出示“我的采集本”内容,你们知道这
是什么吗?(奥运会徽)
2.认识、欣赏会徽。
师讲解: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 1896 年在希腊雅典举行以来,至今为止,已经举办了 29 届了,奥运会会徽是宣传奥运会最具权威性的形象标志。
我们一起来认识、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会徽吧。
(展示课件第八屏)
3.仔细观察会徽,试着用语言描述会徽的样子。
4.拓展延伸:我们平时也可多搜集一些具有纪
念意义及艺术价值的作品,如邮票、图标、纪念章等。
5.开展“小小博览会”活动,展示、交流自己
搜集的作品或资料。
“学而思、思而学”。
适量的拓展训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其修改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意,达到熟读成诵。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学生能更好地感受诗的意境,体味将更加深刻。
在认识这些奥运会会徽的同时,感受人类的灿烂文化,受到艺术的熏陶。
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