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物文化的建议书4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文物文化的建议书4篇
保护文物文化的建议书 1
文物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具有很高的艺术、科学、历史的价值。
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用金钱买不到的。
经过多少年的风风雨雨,流传至今的文物相对来说已经不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继续流传的文物会越来越少,所以我们必须注重文物的保护工作,文物的保护就是保护历史文化,能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
文物的保护原则很重要,这是我们进行有效的保护的基石,尤其是“不改变原状”的原则。
文物的各种价值体现在其的不可再造性,文物十分珍贵,它不像日用品,日用品坏了可以再生产,但是文物不同,它不能再生产,再生产的不是文物,只能称是赝品或者仿制品。
所以,我们对货真价实的文物的保护尤为重要。
现实的保护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当一个瓷器的某个部分要脱落了,我们应该怎么办;一幅画的笔墨在慢慢的淡化,是否用新的笔墨将其填补,我们面临许多两难的境地。
但是,我觉得总的理念是保证其原有的模样,保证是真实的古色古香的文物,这样才是经典的流传。
坚持不改变原状就是坚持内化于心的文物保护理念,这样保存下来的不仅仅是文物的原貌,还有它们的历史价值,在我们通过这些文物研究历史的时候,才会得到真正的符合历史的答案。
这样保存的还有它们的艺术和科学价值,如果把维纳斯的雕塑安装上手臂,我不知
道它还是不是艺术中的经典,有时候尊重现实是非常重要的。
坚持不改变原状就是对历史的尊重,对祖先劳动成果的尊重,对一种文化灵魂的尊重,虽然有的文物要用现代的材料来修复,但是我们把后来的痕迹明确的标注出来,也是一种对文物的尊重,让我们子孙后代知道哪个地方是最原始的经典,哪些是他们的先辈为了让他们看到经典而留下的痕迹,相信他们也会原谅这种不是刻意的“损坏”的。
20xx年初,北京市有关部门已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抓紧编制《圆明园遗址专项保护规则》,对圆明园复建等相关问题作出详细规定。
20xx年和20xx年,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先后批准了《圆明园遗址公园保护规划》,包括文物本体保护、环境整治等在内的圆明园遗址保护工作都必须在该规划的框架下进行,各项工作要严格遵守规划中“整治过程中不得改变文物原状,不能对遗址造成破坏”的要求。
目前,长期困扰圆明园遗址保护的住户搬迁、驻园单位腾退等难题得到彻底解决,圆明园遗址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圆明园遗址的保护严格的坚持不改变原状的原则,这样我们和我们的后代才会记住那一段沉重的历史,记住我们的先辈浴血奋战的历史,这样才会更好激发我们的民族意识,对国家的历史有更清楚的了解。
不改变原状原则,应该成为文物保护的灵魂,保佑我们的民族文化能够传承。
而这个原则的实践者是我们每个和文物保护相关的人员,但愿我们的经典可以长存。
不改变,永不放弃。
保护文物文化的建议书 2
保护山西陶瓷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和加快陶瓷文化资源开发,关系到山西区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陶瓷文化遗产具有的史料价值、艺术价值、教育价值是群众教育和道德建设的有力支撑,能够保证文化充满生机和创造力并持续繁荣发展,进一步提升山西的文化软实力。
对陶瓷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促进陶瓷考古、研究等基础性工作的实践,提高山西陶瓷的历史地位,打破“窑系说”的藩篱,为山西陶瓷正名,填补和丰富中国陶瓷发展史。
现对山西陶瓷文化遗产保护提出几点建议。
1、做好山西陶瓷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结合“三普”成果,再进行重点专题调查,择要勘探与小规模试掘,重点窑址报请国家,进行较大规模科学发掘。
严格按照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关规定,开展山西陶瓷文化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整体考虑遗址及其周边相关遗迹的保护和展示。
对保存较为完好的窑址进行原址保护,保证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建立山西陶瓷文化专题博物馆,加强展示研究,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社会公众教育作用。
建立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路线,捆绑周边旅游资源。
联合外省陶瓷名窑,提高研究保护的进程和成效。
同时,要注重陶瓷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工作,可以联合知名瓷窑进行联合申报。
采取行之有效的现代化科技手段,搭载现代科技的“高铁”,对珍贵、濒危且具有历史价值的陶瓷制作、生产工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
并对其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2、政府和文化部门应加大对陶瓷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给予政策、经济上的有力支持,坚持政府主导、文物部门牵头、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社会参与、群策合力的原则,制定出相应的陶瓷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
借鉴兄弟省份的成功经验,创新保护理念,还要吸取失败的经验教训,前车之鉴,引以为戒,争取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
3、加大普及宣传工作,提高山西陶瓷的知名度。
充分借助传统平面媒介和现代网络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强化大众对山西陶瓷文化的印象。
举办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举行陶瓷巡回展览,是扩大山西陶瓷文化遗产影响力的有力措施。
成功的实践案例有:20xx年秋,中国古陶瓷学会山西陶瓷研讨会在山西太原的成功举行;20xx年6月和11月分别在深圳和北京开幕的《晋善晋美·三晋窑火——中国古代山西陶瓷特展》巡回展览,并出版发行了配套图书。
这两次活动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今后应倡导类似实践活动的更多举办。
4、瓷窑遗址是陶瓷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开展陶瓷文化研究保护的基础。
针对山西瓷窑遗址的具体保护措施,建议对历史上影响较大,保存状况较为完好的遗址进行科学系统发掘,包括对瓷片堆积层、作坊、窑炉遗址的揭露和清理,以其完整地获得遗址的烧瓷面貌及涵盖的文化内涵。
同时,对于较为偏远的瓷窑遗址,当地政府与文物部
门要对窑址及其周边环境进行全面保护,划定保护范围,加强植树绿化,对窑址区的山体进行加固,减少自然灾害对窑址的侵害。
同时,要强化窑址所在地区百姓的文物保护意识,尽力避免生产活动对窑址的破坏,也能增加对非法盗掘分子的监督作用。
同时,对文物标本的采集,要严格控制,不得随意捡选。
保护文物文化的建议书 3
金城,作为一种重要的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年的进化太行山脉的南端,而社会一个美丽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文物遗存,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物质文化。
现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地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地点、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55岁,古民居,古老的寺庙、古墓葬、古城堡无处不在,石桥,石头,的石塔、洞星罗棋布,砖、石雕、木雕精美绝伦,只有古老的歌曲作为一个例子,我们的城市有超过50个地方,约占三分之一的同一时期同一古老的建筑。
这些古代文化遗产,使我们的城市骄傲自豪的文化遗产名单中位列全国市场。
这些珍贵的文物体现了古人的智慧泽州,由一个长目睹了古代文明。
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无情的年风和雨侵蚀这些珍贵的文物,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眼前消失。
文物资源不可替代的、无可反驳的,我们感到自豪,为他们自豪的同时,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去照顾他们,保护他们。
出于这个原因,旅游文物局、金城金城旅游文化遗产协会干部和广大发出倡议:
第一个,积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法律规则文物保护方面的我们的行为。
第二,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文化,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文物保护,切实履行“保护第一,拯救它们的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有效地完成工作文物。
三、城市和农村建设项目的位置,应尽可能避免任何固定的文物,施工前及时报告审批和文物部门的文物保护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地上或地下文物价值,立即报告给珠海市文物管理部门,并有意识地手文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无法作出的报告,要正确采取有效措施,以文物免受侵蚀。
四,无论何时何地,发现文物,受损的脸偷来的危险,立即停止,并报请市文物管理部门,以达到节约文物保护的时间。
五、社区通过捐款和方法来支持文物保护工作,文物部门将赞扬和奖励。
六、不偷盗、抢劫、贪污非法占有国家文物,旅行不得分,损坏的文物,发现或收藏文物,要交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时间。
七、有勇气去盗窃的文物,摧毁了非法活动,如文物坚决的斗争,小偷,掠夺、破坏行为的国家文物的,变得活跃、公安机关、报警或提供线索,告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尽可能地工作文物保护。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持,是保护文物保护保护文明、历史、
文物是我们文化的根源,它是我们创造新的时代和力量的来源。
让我们把文物保护的责任时文物保护尽职责,为了继承中华民族文明和努力工作,为构建和-谐家庭由而努力奋斗!
金城文物旅游局
20xx年12月28日
保护文物文化的建议书 4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再次强调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为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全面提升文物安全管理水平指明了方向。
“三线合一”,足以体现文物安全的重要性。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
最大的特征在于,任何文物都是“不可再生的”,都是“毁一个,少一个”。
因此,“保护”永远是核心,是第一位的。
“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
如果当局者是外行,他便将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将东西偷完。
”——就公共遗产的保护保存之难,鲁迅曾发出这样的感慨。
可喜的是,这些年来,完善保护体系、扩大保护范围、追责保护不善等“组合拳”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文物保护工作的水平不断提升、成效不断积累,越来越多珍贵文物“活”在当下。
今年上半年,省里公布了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我县方
家洲遗址、引坑钟氏大屋、深澳古建筑群、翙岗古建筑群、石舍古建筑群榜上有名。
加上此前已经列入名录的,我县省级文保单位已达11处。
这些都是美丽的样本。
比如钟氏大屋,全县现存唯一一座家族聚居型民居,已有220xx年左右历史,在住建部编著的《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中,也是佼佼者之一。
“她”所展现的美丽,既是建筑风格的个性美,也是人文精神的深层次美。
文保单位的数量和类型不断增加,充分体现了我县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
在建设“人文桐庐”、打造“文化名县”的进程中,保护好这些宝贝来不得半点马虎,这是美丽桐庐的老底子与气质所在。
但不可否认,不同的文物受保护的程度不平衡、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遭破坏等现象依然存在。
要真正守住红线、底线和生命线,我们还需要在理念上、举措上、机制上不断下功夫。
我们更加看好美丽中国桐庐样本,而美丽离不开真正的保护。
美丽的样本,首先要当好保护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