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化学中考2024年仿真试卷及解答参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化学中考仿真试卷及解答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非电解质,不能导电。

B、水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

C、水是一种极性分子,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

D、水的化学式为H2O2。

答案:C 解析:水是一种极性分子,由于氧原子比氢原子电负性大,水分子中氧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氢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因此水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

选项A 错误,因为水可以微弱电离生成H+和OH-,所以水是弱电解质,能导电。

选项B错误,水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

选项D错误,水的化学式为H2O,而不是H2O2。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的是:
A、硫酸(H2SO4)
B、氢氧化钠(NaOH)
C、盐酸(HCl)
D、醋酸(CH3COOH)
答案:B 解析:酸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氢离子(H+)的化合物。

选项A、C和D中的硫酸、盐酸和醋酸都是酸,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

而选项B中的氢氧化钠(NaOH)是一种碱,因为它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是氢氧根离子(OH-),而不是氢离子。

因此,B选项不属于酸。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海水
C. 氧气
D. 石灰水
【答案】C. 氧气
【解析】在选项中,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海水含有水、盐分等成分,也是一种混合物;氧气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单一物质,因此是纯净物;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解于水形成的溶液,故也是混合物。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融化
B. 纸张燃烧
C. 酒精挥发
D. 矿石粉碎
【答案】B. 纸张燃烧
【解析】分析各选项:冰雪融化是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纸张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挥发是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无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矿石粉碎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形状和大小,并未生成新物质,亦为物理变化。

因此正确答案为纸张燃烧。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C4H8
B、C4H10
C、C4H6
D、C4H8O2
答案:B
解析:同分异构体是指具有相同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选项A、C、D都是C4H8或C4H8O2的不同结构形式,而选项B的C4H10是丁烷,是一个饱和烃,没有其他结构不同的同分异构体。

因此,B不属于同分异构体。

6、在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Fe + CuSO4 → FeSO4 + Cu
B、H2 + Cl2 → 2HCl
C、2KClO3 → 2KCl + 3O2
D、Zn + H2SO4 → ZnSO4 + H2↑
答案:C
解析: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选项A、B、D都符合这个定义。

选项C是分解反应,即一种化合物分解成两种或多种物质,不属于置换反应。

因此,C不是置换反应。

7、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A. 氯化钠 (NaCl)
B. 碳酸钙 (CaCO₃)
C. 氧化铝 (Al₂O₃)
D. 氧化铁 (Fe₂O₃)
【答案】C. 氧化铝 (Al₂O₃)
【解析】氧化铝是一种两性氧化物,既可以表现出碱性氧化物的一些性质,与酸反
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也可以表现出酸性氧化物的一些性质,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而氯化钠仅与强热的浓碱液反应,碳酸钙主要与酸反应,氧化铁通常只与酸反应而不与碱反应。

8、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最合适的反应物组合是:
A. 碳酸钙粉末与稀硫酸
B. 大理石与稀盐酸
C. 石灰石与浓硝酸
D. 碳酸钠固体与稀盐酸
【答案】B. 大理石与稀盐酸
【解析】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通常选择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因为该反应速率适中,便于控制,且产生的二氧化碳较为纯净。

而碳酸钙粉末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会覆盖在未反应的碳酸钙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石灰石反应会产生二氧化氮等其他气体;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速率过快,不易收集气体。

9、在下列化合物中,属于酸的是:
A. NaOH
B. H2O
C. CH4
D. HCl
答案:D
解析:在选项中,NaOH(氢氧化钠)是碱,H2O(水)是中性物质,CH4(甲烷)是有机化合物,而HCl(盐酸)在水中电离产生H+,属于酸。

因此,正确答案是D。

10、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 铝
B. 氧
C. 铁
D. 铜
答案:B
解析:铝、铁和铜都是金属元素,而氧是非金属元素。

因此,不属于金属元素的选项是B。

正确答案是B。

11、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A. H2O
B. CO2
C. CH4
D. NaCl
答案:C 解析: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其中碳与氢、氧、氮、硫等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选项中,CH4(甲烷)是有机物,因为它含有碳元素。

而H2O (水)、CO2(二氧化碳)和NaCl(氯化钠)都不属于有机物。

H2O是无机物,CO2是无机碳酸盐,NaCl是盐类,不含碳元素。

因此,正确答案是C。

1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B.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慢
C. 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只针对气体反应)
D. 反应物颗粒越小,反应速率越慢
答案:C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反应物浓度、温度、压强和反应物的物理状态等。

A选项错误,因为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一般越快,但并非绝对。

B选项错误,因为温度越高,反应速率通常越快,因为高温会增加反应物分子的动能,从而提高碰撞频率和有效碰撞次数。

D选项错误,因为反应物颗粒越小,反应速率越快,因为小颗粒有更大的表面积,有利于反应进行。

C选项正确,因为对于气体反应,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因为增加压强相当于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因此,正确答案是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H₂O(水)
B、CO₂(二氧化碳)
C、CH₄(甲烷)
D、C₆H₁₂O₆(葡萄糖)
答案:C、D
解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分子量较大的化合物。

甲烷(CH₄)是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但不是高分子。

葡萄糖(C₆H₁₂O₆)是有机化合物,但同样不是高分子。

因此,正确答案是C、D中的葡萄糖,因为它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热越大
B、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
C、升高温度一定增加反应速率
D、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平衡位置
答案:B、C、D
解析:A选项错误,反应速率与反应热无直接关系。

B选项正确,根据速率方程,反应速率通常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

C选项正确,升高温度一般会增加反应速率,因为分子动能增加,碰撞频率和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D选项正确,催化剂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增加反应速率,但它不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因此不改变平衡位置。

3、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A、H2O
B、CO2
C、C6H12O6
D、NaCl
答案:C
解析: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不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氢盐、氰化物等。

选项A、B、D均不含有碳元素,因此不是有机物。

选项C为葡萄糖,其分子式为C6H12O6,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在化学反应2H₂+ O₂ → 2H₂O中,氢气(H₂)是______ ,氧气(O₂)是______ 。

答案:1、反应物;2、反应物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是指在化学反应开始前存在的物质,它们参与了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氢气和氧气在反应前都存在,并且参与了反应生成水(H₂O),因此它们都是反应物。

2、在溶液中,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______ 。

A、蔗糖(C₁₂H₂₂O₁₁)
B、氯化钠(NaCl)
C、乙醇(C₂H₅OH)
D、二氧化碳(CO₂)
答案:B
解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氯化钠(NaCl)在水中溶解后,会电离成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这些离子可以在溶液中自由移动,从而导电。

而蔗糖、乙醇和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后不会产生离子,因此它们不是电解质。

3、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则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 ____ 族,其最外层电子数为 ____ 个,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____ 。

答案与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周期表的理解以及如何根据原子序数确定元素的信息。

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是氯(Cl)。

在周期表中,氯位于第17族(旧分类法称第ⅦA族),这意味着它最外层有7个电子。

因此正确答案为:
•第17族
•最外层电子数为7个
•元素符号是Cl
4、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任何理想气体的体积均为____ 升。

这一结论由____ 定律得出,表达式为____ 。

答案与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中的一个重要推论——阿伏伽德罗定律。

根据阿伏
伽德罗定律,在标准状况下(0°C 和 1 atm 压力),1摩尔任何理想气体的体积都是22.4升。

这个定律的数学表达形式是(V=nRT/P),其中(V)是体积,(n)是摩尔数,(R)是理想气体常数,(T)是温度(开尔文),(P)是压力。

但在本题中,我们关注的是结论本身,而不是完整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因此正确答案为:
•22.4升
•阿伏伽德罗定律
•表达式简化为(V=22.4)L/mol 在标准状况下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任何理想气体的体积为22.4升,这再次验证了第4题的答案。

5、已知某碱金属元素M的原子序数为11,则该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______ 周期、______ 族,其氢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

答案:第三周期、IA族、MH。

解析:原子序数为11的碱金属元素M,其电子排布为2-8-1,因此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由于M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根据主族元素的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M位于IA族。

碱金属元素的氢化物通式为MH,因此该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为MH。

四、计算题(5分)
1.某化工厂采用电解食盐水的方法生产氢氧化钠。

已知在电解过程中,阳极(正极)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
2.4L,求:
(1)电解过程中,阳极产生的气体物质的量是多少摩尔?
(2)若电解过程完全转化成氢氧化钠,求生成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摩尔?
(3)若该化工厂每天生产氢氧化钠1000kg,则每天需要消耗多少吨食盐水?(食盐水的密度为1.05g/cm³)
答案:
(1)阳极产生的气体物质的量为1摩尔。

解析:根据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1摩尔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因此阳极产生的气体物质的量为1摩尔。

(2)生成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摩尔。

解析: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2NaCl + 2H2O → 2NaOH + H2↑ + Cl2↑,可以看出每2摩尔NaCl可以生成2摩尔NaOH。

由于阳极产生的气体物质的量为1摩尔,因此生成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也为1摩尔。

(3)每天需要消耗的食盐水为0.238吨。

解析:首先计算每天生产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1000kg × 1000g/kg ÷ 40g/mol = 25000mol。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每2摩尔NaCl可以生成2摩尔NaOH,所以需要25000mol 的NaCl。

NaCl的摩尔质量为58.5g/mol,所以需要食盐水的质量为:25000mol × 58.5g/mol = 1.4625×106g。

食盐水的密度为1.05g/cm³,所以需要食盐水的体积为:1.4625×106g ÷ 1.05g/cm³ =
1.4×106cm³。

将体积换算成吨,得到:1.4×106cm³ ÷ 10^6cm³/t = 1.4t。

因此,每天需要消耗的食盐水为1.4吨。

五、综合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一题
题目:
某工厂为了提高产品纯度,研发了一种新型分离方法。

该方法利用两种物质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通过改变溶剂的性质来实现分离。

现有以下物质组合,请根据化学原理判断哪一种组合最适合用于该新型分离方法。

A. 氯化钠(NaCl)和硫酸铜(CuSO₄)
B. 碳酸钙(CaCO₃)和碳酸氢钠(NaHCO₃)
C. 氢氧化钠(NaOH)和硫酸(H₂SO₄)
D. 氯化钾(KCl)和溴化钠(NaBr)
答案:
D. 氯化钾(KCl)和溴化钠(NaBr)
解析:
选择合适的物质组合进行分离,关键在于这两种物质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要明显,并且可以通过改变溶剂的性质(如温度、pH值等)来调节它们的溶解度,从而实现分离。

A. 氯化钠(NaCl)和硫酸铜(CuSO₄):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都很高,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难以通过改变溶剂性质来实现有效分离。

B. 碳酸钙(CaCO₃)和碳酸氢钠(NaHCO₃):碳酸钙难溶于水,而碳酸氢钠易溶于水。

虽然两者溶解度差异较大,但碳酸钙的难溶性使得分离过程较为复杂。

C. 氢氧化钠(NaOH)和硫酸(H₂SO₄):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都很高,并且会迅速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Na₂SO₄)和水,难以实现有效分离。

D. 氯化钾(KCl)和溴化钠(NaBr):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例如,在低温下,溴化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钾低,而在高温下,氯化钾的溶解度比溴化钠低。

通过控制温度,可以调节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从而实现分离。

因此,D选项中的氯化钾和溴化钠组合最适合用于该新型分离方法。

第二题
题目:某工厂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决定对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化学物质进行提纯。

已知该化学物质A的化学式为R₂B₃X₆,其中R和B是两种金属元素,X是非金属元素。

以下是对该化学物质进行提纯的实验步骤:
1.将化学物质A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气体B和溶液C。

2.将溶液C进行蒸发浓缩,得到固体D。

3.将固体D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E和溶液F。

4.将溶液F进行过滤,得到固体E和溶液G。

5.将固体E与氧气反应,生成气体H和固体I。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化学物质A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实验步骤,推测气体B和沉淀E的化学式。

(3)固体D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
(4)写出固体E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R₂B₃X₆+ 6HCl → 2RCl₃ + 3B₂X₃ + 6H₂O
(2)气体B的化学式为B₂,沉淀E的化学式为R(OH)₃。

(3)固体D中可能含有未反应的金属R、非金属元素X的化合物以及可能存在的杂质,如氯化钠(NaCl)、氯化钙(CaCl₂)等。

(4)R(OH)₃ + 3/2O₂ → R₂O₃ + 3H₂O
解析:
(1)根据题目描述,化学物质A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B和溶液C,可以推测气体B 是金属B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而溶液C是金属R的氯化物溶液。

因此,化学方程式为R₂B₃X₆+ 6HCl → 2RCl₃ + 3B₂X₃ + 6H₂O。

(2)气体B是由金属B与盐酸反应生成的,因此B的化学式为B₂。

沉淀E是由溶液C中的金属离子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根据化学式R₂B₃X₆,可以推断出金属R的化学价为+3,因此沉淀E的化学式为R(OH)₃。

(3)固体D是溶液C蒸发浓缩后的产物,可能含有未反应的金属R,非金属元素X 的化合物(如XCl₃等),以及实验过程中可能混入的杂质,如氯化钠、氯化钙等。

(4)固体E是沉淀R(OH)₃,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R的氧化物R₂O₃和水,因此化学方程式为R(OH)₃ + 3/2O₂ → R₂O₃ + 3H₂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