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肉鸡养殖后期死亡的原因及防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专!栏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栏冬季肉鸡养殖后期死亡的原因及防控
戚志鹏打郑连新2,史国翠3
(1.河北省滦南县胡各庄动物防疫站;2.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
小集动物防疫站;3.河北省唐山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河北省滦南县是肉鸡养殖大县,2019年白羽肉鸡出栏4600多万羽。
养殖模式主要为“企业龙头+农户”。
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层叠笼养养殖密度大,降低中后期的死淘率尤为重要。
那么,引起肉鸡中后期死淘率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又应该采取怎样的防控措施呢?
1引起肉鸡中后期死淘率偏高的主要原因
1.1腹水症和大部分鸡的心包积液
引起腹水症的主要原因是饲养管理方面:通风不合理、有害气体浓度过大、氧气供应不足。
这些都会加重肺的负担,使肺功能下降,进而引起心力衰竭而造成心包积液和腹水症的发生。
腹水症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肝脏的功能受到伤害而引起的损伤,进而引起腹水症的发生。
临床表现为肝脏表面不平,包心包肝,肠道呈现棕红色。
1.2猝死症
引起猝死的原因:生长偏快、
心肺功能发育不全、心脏负担过
重、前期密度大等原因使鸡只活动
量太小、肺活量不足。
1.3肝、肾肿大
霉菌毒素的存在和不合理的
用药,尤其是育雏前两周用药量过
大或者用药不合理对肝肾造成损
伤。
其他不明原因引起的肝肾肿大
和损伤,使得肝肾功能下降,用药
后死淘率增加。
1.4肺充血、出血和水肿引起
肺的功能衰竭
肺充血、出血和水肿加重了心
包积液和腹水症的发生。
主要原因
包括:一些原发性疾病的后遗症和
管理中的冷应激严重。
同时,长期
的高温也会引起肺水肿、充血,肺
部损伤会引起肺活量降低,进而加
速心脏活动次数,引起心包积液。
1.5消化系统病理变化
肠炎的病理变化较明显。
主要
表现为肠壁变薄,呈透明状。
腺肌胃炎时有发生。
主要表现
为腺胃肿大较明显,肌胃发育不
全,腺胃明显大于肌胃。
腺肌胃炎
的发生是因为肉鸡第一周内长期
处于半饥饿状态,引起消化系统前
期消化功能发育不全,而饲料又极
易消化,使肌胃得不到正常的锻
炼,再加上一些病理因素的出现,
病理性腺肌胃炎就成了常发病。
1.6传染病的发生
新城疫、禽流感、大肠杆菌病
等的感染,尤其是混合感染和继发
感染导致肺或支气管堵塞,使死淘
更严重。
1.7高温和通风不足导致的死
亡也不容忽视
总之,通风不足、生长过快、用
药过多、前期疾病、温度长期偏高、
鸡舍霉菌、传染病等因素都是导致
后期死鸡的原因。
2日常管理中控制后期死淘的
措施
2.1做好开水和开食工作,做
好前10个小时的高密度开食工
作,保证雏鸡随时吃料,0.5米内喝
水。
保证最快速度提高雏鸡的
饱食率,尽而提高雏鸡自身的
抵抗力。
同时加强一周内管
理,刺激雏鸡食欲,增进采食
量,确保第一周末体重达到初
生重的5倍以上,同时确保消
化系统快速发育。
一周体重达
标后,就能确保其免疫系统、
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正
常发育。
2.28~28日龄每天净槽2
个小时左右,使肉鸡因抢食而
活动,可以增加肉鸡的肺活
量,提高肉鸡的体质,以减少
后期死淘率。
2.33~10日龄是雏鸡骨骼
发育最快的时候,可以使用能量
源,使肉鸡在前期愿意活动,以保
证雏鸡有足够的活动能力,进而减
少后期猝死症、腹水症、心包积液
的发病几率。
2.4两周内尽量减少使用抗菌
素的次数,由于此阶段各个器官和
系统没有完全发育,过度用药会加
重肝肾负担,影响到肝肾的正常发
育。
若用量不合理后果会很严重。
2.5控制舍内昼夜温差:昼夜
温差应激是后期死淘偏高的个
不可忽视的原因,温度偏低、风量
偏大的情况下,鸡群感觉不舒服,
不愿意活动,也会严重影响到肉鸡
的食欲,采食量减少,加重其死淘
率的增长。
2.6合理扩栏让肉鸡有足够自
由活动的空间是控制后期死淘的
一个主要措施。
2.7制定合理的通风措施,通
风量不足及过量通风都会加重后
期的死淘率。
2.830日龄后合理使用保肝护
肾药品,以促进肝、肾功能恢复。
因
为肝、肾功能直接决定消化吸收功
能的好坏,所以肝、肾功能的恢复
会减少后期死淘率的发生。
2.9根据鸡群及鸡场的实际情
况制定合理用药程序,预防慢性呼
吸道病的发生。
2.1030日龄后杜绝或减少使
用抗生素类药品,以保证休药期和
避免加速肝肾不好的鸡只死亡率。
2.11合理使用中草药制剂、酸
制剂和益生素制剂,提高肉鸡自身
抗病能力和消化能力。
提倡健康绿
色养殖,以调节机体功能性药品为
主,尽量减少杀菌抑菌的药品使
用。
责任编辑:赵志昆电话:0311—85888123转816E-mail:
39865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