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概况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艾滋病研究

中医治疗艾滋病研究

中医治疗艾滋病研究中医治疗艾滋病:方法、挑战与未来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已有数百万人感染。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式主要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和副作用。

近年来,中医治疗艾滋病受到,本文将阐述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研究现状、治疗方法、疗效评价、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研究现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中医在治疗艾滋病方面的作用。

根据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中医治疗艾滋病主要体现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等方面。

基础研究方面,许多中药材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抗炎等作用,如:甘草、黄芪、当归等。

临床研究方面,一些中医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如:中药内服、针灸、拔罐等。

治疗方法中医治疗艾滋病的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和外治。

中药内服通常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辨证施治,以清热解毒、调节免疫、抗炎等为主要治疗原则。

外治方面,针灸、拔罐、穴位注射等治疗方法在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疗效评价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评价主要通过临床指标评估和生活质量评估来实现。

临床指标评估包括CD4+细胞计数、病毒载量等指标的变化。

生活质量评估主要包括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

已有研究表明,中医治疗艾滋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生活质量。

存在问题尽管中医治疗艾滋病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疗效评估标准不统一,导致不同研究结果难以进行比较和分析。

其次,中药材质量标准不一,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此外,中医治疗艾滋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展望未来未来中医治疗艾滋病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加强不同方法的结合:中医治疗艾滋病的方法众多,未来研究可着重于发掘各种方法的优势,寻找最佳结合点,以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可以尝试将中药内服与外治方法相结合,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

2、探索天然无毒中药材:针对现有中药材存在的毒性问题,未来研究可以致力于寻找天然无毒的中药材,既能达到治疗效果,又避免了对患者身体的损伤。

中药复方治疗艾滋病研究概况(1)

中药复方治疗艾滋病研究概况(1)

中药复方治疗艾滋病研究概况*The Study Overview of Chinese Medical Complex Prescription in Treating AIDS张代芬Zhang Daifen,周 青Zhou Qing云南中医学院,云南昆明 650200Yunnan College o f Chinese M edicine,Kunming,Yunnan,China,650200摘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由来已久,本文从中药复方角度对近几年在临床上应用较有效的中药自拟方进行归纳,找出其中的一些规律,以期对运用自拟方治疗艾滋病有所启发。

Abstract:AIDS treated w ith Chinese medicine has long history.T he art icle would sum up the Chinese medicine complex pr escription t hat had effect in clinical in r ecently years and found the rules to illuminate the A IDS treated w ith Chinese medicine prescr iptions.关键词:艾滋病;中药复方;益气养阴法;健脾益气法;凉血解毒法Key words:A IDS;the Chinese medicine complex prescr iptio n;supplementing qi and nourishing yin;invigorate the spleen and sup plementing qi;cooling blood to r emove apthogenic heat中图分类号CL C number:R512.91 文献标识码Document code:A 文章编号Article ID:1672-6839(2008)02-0007-02艾滋病是一种全球性的致死性疾病,从发现该病至今,科研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一直在不断努力地进行研究。

中药制剂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

中药制剂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

田圣志用爱 可 扶 正片 ( 参 、 人 黄芪 、 草等 ) 体 甘 做
外抗 H V 实验 , 明具有 抗 H V 一1的作 用 , 提 高 I 证 I 有 C 和提高 C / D 比值作 用 。 D D C。
1 乾坤 宁胶囊 … 1
乾坤 宁胶囊 为四川恩 威 中医药 研究 所开 发 , 由黄 芪、 栀子 、 茵陈 、 茯苓 、 蛇床 子 、 玄参 、 黄精 、 连 、 棱 、 黄 三 莪术 、 胡索 、 延 连翘 、 天南 星 ( ) 五倍 子 组 成 。具 有 制 、
(5例 ) 日9个胶 囊 、 1 每 大剂 量组 ( ) 日 1 5例 每 2个胶
囊, 连续服 用 3个月 , 治疗前后 测定 病毒 载量 和 C D淋 巴细胞计 数 。结果 表 明金龙 胶囊 可增 强 免疫 功 能 , 但 无 明显 的抑制艾 滋病病毒作 用 。
3 复方 S H
病毒 载量 , 从而达 到免疫重建 的 目的。
M 的含 量稳定 , o s m mi n及其 二 聚 体 k w nn 具有 抗 u a oH H V的活性 , I 主要作 用是抑 制 H V蛋 白水 解 酶和 逆转 I 录酶 的活性 , 可增强 N K细胞 的活性 , 有免 疫调节 作 具 用 , 且该药 无毒副作 用 。 并
4 益爱康胶 囊
由红参 、 白术 、 炒 防风 、 白蔹 、 黄芩 等 2 0多 味 中药
组成 。经水 提 为浸 膏 , 干 为粉 末 状 , 胶 囊 。治 疗 烘 灌
抗感染 、 肿瘤 、 抗 免疫调 节 以及增 强机体机能作用 。 1 其 他 2
HV A D 10例 , 果 显 效 2 I/ IS6 结 0例 (2 5 ) 好 转 6 1. % , 2 例 ( 87 ) 无 效 7 3.% , 8例 ( 8 8 ) 总有 效 率 5 . % 。 4.% , 12 益爱康胶 囊能提 高机体 免疫功 能和抑制病 毒 。 5 北 京唐草 片

论艾滋病中医药科学研究

论艾滋病中医药科学研究
p a o m , n o d n a i t f e e r h ta lt r a d c n e s l y o s ac e m.I d i o t r e k n so l t n h u d b o r cl i o e wh c r e ain f b i r n a dt n,h e i d r ai ss o l e c re t d s s d, ih a er lt i f e o y p o b t e ce t c r s a c n r a me t r l t n b t e a i e e r h a d c i i e e c a d rl t n b t e ce t c r . ewe n s in i e e h a d t t n . eai ewe n b sc r s a c n l c r s a h, e ai ewe n s in i e i f r e o n r n o i f sac n tis e h a d e hc . r Au o d r s T e F r tAf l td Ho p t lo n n Un v ri fT a i o a i e e Me i ie, h n z o P R. h t rSa d es h i f i e s i fHe a ie t o r d t n lCh n s d cn Z e g h u, . s ia a s y i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 1 年第 0 期( 02 1 总第 23 8 期
论 艾 滋 病 中医药 科 学 研 究 : { =
刘 志斌 , 自强 , 红 云 蒋 丁 ( 南 中 医学院 第一 附属 医院 艾研 中心 , 河 河南 郑 州 4 0 0 ) 500
[ 摘要 ] 艾 滋病 中 医药研 究是 目前研 究热 点之 一。作 者将 我 国艾 滋病 中 医药研 究 经历 总 结为探 索阶段、 渡阶 过 段 、 面启动 阶段 、 全 可持 续发展 与创 新阶段 四个 关键 性发展 阶段 ; 为 中医药艾滋病科 学研 究现 阶段 需要解 决研 究方 向 认 与 内容 、 筛选研 究方 法、 建研 究平 台和凝练研 究队伍等四个 关键 问题 ; 搭 正确处理科研 与救 治关 系、 基础研 究与临床研究 关 系及科研 与伦 理关 系三对重要 关 系。文章对 艾滋病 中医科研 四 个重要历程 、 四个关键 问题及和 三对 重要 关系进 行的 论述对 艾滋病 中 医药科研 具有一 定参考价值 。 [ 关键 词] 史滋病 ; 中医中药 ; 学研 究 ; 科 科研 管理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探讨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探讨
严 重 的细 胞 免 疫 缺 陷 , 故把 这 种 疾 病 称 为
“ 艾滋 病 ” 治 疗 的
症状延长 生命 为主。③气 虚血 瘀 是 H V I 感染后贯穿始终的病理现象 , 以益气活血 作为基本治疗法则 , 对艾 滋病病 毒感染者 和患者有保护 免疫 , 减轻症状 , 延长生命 , 提高生存质量 的作 用。以益 气活血 、 阴 养 解毒为主的艾灵 颗粒I 号在 临床上经过观 察取得满意效果。④针对 H V感染 , I 某些 中药复方具有 一定 的稳定患 者免疫 功能
痴呆 。另外瘟疫邪毒蕴于血 脉之中 , 日久
10 2 30 2长 春 市 中 医 院
上焦 ( 心肺 ) :咳嗽 、气短 、喘促 、心悸

中焦 ( 胃 ) 脾 :恋心 、纳呆 、腹泻 、 痢】 消瘦
“ 滋 病 ” 中 称 后 天 性 获 得 性 免疫 艾 又 缺 陷 综 合 症 。 18 9 1年 , 国疾 病 控 制 中 美 心 发 现 , 过 去 2年 半 时 问 内美 国 共 有 在
液 等 体 液 之 中 。传 染 的 途 径 主 要 是 密 切 接触 , 这种病 因和传播 方式 , 既不 是外感 六 淫 , 不 是 内 伤 七 情 , 病 原 因 以 一 种 也 致 特 殊 的方 式 , 性 交 、 吻 等 密 切 接 触 相 如 接
气渐盛 , 治疗 以清热解毒为 主。根据 临床 表现 , 上、 、 按 中 下三焦辨证论治 。①上焦 辨证 。症 状 : 嗽、 痰、 短、 促 、 咳 血 气 喘 心 悸、 发热 , 治以清热宣肺 止咳 , 解毒养血宁 心 。处 方 : 腥 草 2 g 桔 梗 2 g 党 参 鱼 0, 0, 2 g 黄芩 1 , 0, 5g 柏子 仁 1g 酸 枣仁 2 g 5, 0, 黄 连 1g 双 花 2 g 水 煎 服 。② 中 焦 辨 5, 0。 证 。症 状 : 心 、 呆 、 泻 、 痢 、 瘦 、 恶 纳 腹 下 消 发 热 。治 以健 脾 和 胃 , 热 解 毒 。处 方 : 清 生 地 1 g 丹 皮 1g 生 石 膏 3 g 石 斛 5, 5, 0, 2 g公 英 1 , 壳 2 g 白 术 2 g 茯 苓 0, 5g米 0, 0, 2 g甘 草 1 g 水 煎 服 。③ 下焦 辨 证 。症 0, 0。

我国中药防治艾滋病研究现状

我国中药防治艾滋病研究现状
关键 词 : 药 ; 滋 病 ; 究现 状 中 艾 研
次 的科 学 研 究 , HI AI 对 V/ DS的 中 医 病 因 病 机 有 了一 定 的认
识 , 成 了一 些 基 本 的 方 药 [ 。 现 就 我 国 中 药 防 治 艾 滋 病 研 形 8 ]
中 图分 类 号 : 5 2 9 R 1.1
准 将 AI DS分 为 AI DS感 染 早 期 ( V) AI HI 、 DS相 关 综 合 征 ( RC 、 I S后 期 ( D S 。 HI 感 染 后 , 异 性 地 侵 犯 人 体 A )A D AI ) V 特 免 疫 系统 C 4 D T淋 巴细 胞 , 成 C 4 淋 巴 细 胞 数 量 减 少 造 D T
感染常用 的 中药 有 金银 花 、 公英 、 蒲 紫花 地 丁、 败酱 草 、 青 大
叶 、 蓝 根 、 腥 草[ 1 。 板 鱼 30  ̄]
1 2 中药复方 .
主要有扶正排毒 片、 爱康 胶囊 、 复方艾可清 、
严重威胁 。联合 国艾滋病 规划 署数 据显示 : 全球 至今共 有超
过 60 万 人 感染 了 艾 滋 病 病 毒 , 近 3 0 00 将 0 0万 人 死 于 同 艾 滋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O 7 3 9 2 1 )0 0 6 -0 1O —2 4 ( O 11 - 0 9 3
究 回顾 如 下 。
1 治 疗艾滋病 中药的研 究
艾 滋病 , 即获 得 性 免 疫 缺 陷 综 合 征 ( c urd I A q i mmu o e e nd一
病有关疾病 ] 。据我 国卫生部公 布 的艾 滋病疫 情评估 报告 显示 , 截至 2 0 0 9年底 , 中国现存 活艾 滋病 病毒 感 染者 和艾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现状与思考文献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现状与思考文献

(一)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现状与思考(2)王融冰.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概况[J].继续医学教育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研究,建立评价标准,对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社会亦迫切需求传统医学的评价方法。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1996年明确指出:“传统/替代医学疗法的有效性评价是一个关键和核心的问题”。

目前,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疗效评价文献,多是借用西医的病毒载量、CD4 T细胞计数的生物学指标作为中医药疗效的标准。

若仅以病毒载量或CD4 T细胞作为指标来评价中医药的疗效,这显然不能完全符合中医药治疗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际情况。

中医学的特色是整体观和辨证施治,中医药强调从整体上对机体进行,是涉及到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的治疗。

因此,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也应该是多方面不同层次的,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西医的生物学指标。

虽然由于西医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 retroviral therapy, HARRT治疗方案),即鸡尾酒疗法的出现,使得艾滋病在抗病毒治疗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仍存在西医药物治疗毒副作用大、治疗费用高昂、患者心理负担大的问题,经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不明显,所以实际情况中临床上不能进行推广应用。

临床上常可见到,一部分患者经西药治疗后,生物学指标检测结果好转,但临床表现在长时间内不减轻或反而加重,而加用中医药治疗后病情好转,也有一部分患者抗病毒治疗检测指标未见好转或未经抗病毒治疗者,经中医治疗临床表现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现在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新的健康观念深入人心,传统的疗效评价标准需要改进,使之既能评价患者的生物学改变,又能评价其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改变,从而实现对健康的全面评价[19]。

我们认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评价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在方法学上要有所提高或突破,应该在充分运用现代数理统计、循证医学及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的基础上找到一种能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全面、综合、客观的评价方法,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特色和优势,使其能为国际接受和承认。

艾滋病的中医证候研究概况

艾滋病的中医证候研究概况
某 阶段主 要矛盾 的反 映 。为 确定 正 7 6例 , 热 壅肺 8 痰 7例 , 阴两 气 虚3 4例 , 肾阳虚 6 例 。李红 件 等 对河 南 1 8例 脾 1 5
艾 滋病患 者进行 了 中医症 状 和证 候 学 分析 , 证候 以复 合证 多见 , 中脾 虚证最 多见 , 次为肝虚证 , 其 其 气虚证 ,
郁 气滞 、 气 阴虚 和往 来寒 热 等 证 。A D 肺 I S期 则 以 : 气 滞 血瘀 、 热壅肺 、 浊结 聚 、 痰 痰 湿热 壅盛 、 热盛 痰蒙等 为 多 。苏诚 练 将 H V A D I / IS分 为 : 胃 阴虚 、 胃虚 肺 脾
虚 、 热 壅 肺 。在 各 中医证 候 与 c /相 关 性 比较发 痰 o
对 艾滋病 的临床治 疗 和研 究 , 对艾 滋病 的 防控具 有 重
要 意义 。
中医证候 是 疾 病 发 生 发 展 过 程 中 生理 病 理 的概 括 , 以一组具 有 内在 联系 的症 状和体征 表现 出来 , 它 能 不 同程 度地揭示 疾病在 某阶段病 因 、 病性 、 病位 、 机 , 病 是 中医认 识疾病 的根 本所 在 , 是疾 病 发 生发 展 过程 中
传 染性疾 病 。人体 感 染该 病 毒后 其 免疫 系 统遭 破 坏 , 免疫 功能下 降 , 逐渐 发展至各 种机会 性感染 、 机会性肿 瘤 而死亡 。 自 18 年 美 国首 次发现艾 滋病患 者后 , 91 该
20 0 4年 1 5年《 中国 中医药期刊文 献库》 中有 关艾滋 病 的期刊文 献 3 6篇 相 关分 析 表 明 , 型 中 以艾 滋病 虚 8 证
谢 世平 等 对艾 滋病 的 中医 证 型 、 床 辨证 治疗 临 和专方 治疗 三个方 面 , 进行 了总结 , 果表 明 , 滋病 结 艾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除了西药治疗外,中医药也被一些专家作为辅助治疗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对艾滋病治疗的理论基础1. 养阴清热:中医认为艾滋病是由于人体阳气亢盛导致阴虚火旺,因此应以养阴清热为主要治疗原则。

2. 调理脾胃:艾滋病患者常伴有胃肠道炎症和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因此中医药治疗也注重调理脾胃功能。

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研究1. 中药治疗艾滋病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一些中药复方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提高免疫功能,被应用于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并取得一定的疗效。

2. 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艾滋病:在现代医学的理论指导下,一些医生也尝试将中药与西药联合治疗艾滋病,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三、中医药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1. 改善免疫功能: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艾滋病毒的能力,减少病毒复制。

2. 缓解症状:中医药在缓解艾滋病患者症状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例如对于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改善有积极的效果。

3. 提高生活质量:中医药协助治疗艾滋病不仅仅关注疾病的治疗,也注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四、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挑战与展望1. 临床研究的不足:目前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还相对不足,且存在研究方法不规范、样本量不够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2. 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由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方法较多且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治疗效果的评估和监测也较为困难。

3. 多学科合作:中医药作为辅助治疗的一种选择,需要与西医、心理学等多个学科进行合作,形成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模式。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虽然还面临一些挑战,但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完善治疗评估标准和规范,促进中医药在艾滋病防治中的应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其他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实验研究
03
总结词
研究发现中药对HIV病毒具有抑制作用,能够减轻病毒对人体的损伤。
详细描述
近年来,中药抗艾病毒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发现,一些中药材如黄酮类化合物、茶多酚、甘草甜素等具有抑制HIV病毒的作用。这些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干扰病毒的复制过程,从而降低病毒的数量和活性。
详细描述
总结词
针灸治疗艾滋病具有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艾滋病实验研究表明,针灸可以缓解艾滋病患者的症状,如发热、咳嗽、乏力等,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机体的内分泌和神经系统,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艾滋病实验研究
其他中医治疗方法实验研究
减毒增效
中西医结合理论还强调通过减毒增效的方法,即在中医治疗基础上,选用具有减毒增效作用的中药,提高治疗效果和减轻副作用。
中西医结合理论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
02
VS
近年来,中药治疗艾滋病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临床实践和研究表明中药可以缓解艾滋病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有一定的抑制病毒作用。
详细描述
中药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中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对于艾滋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调节免疫治疗的潜力
中药调节免疫治疗具有广阔的前景,一些中药能够刺激免疫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应答、抗炎、抗氧化等方面的作用,为中药治疗艾滋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药调节免疫治疗前景
针灸治疗艾滋病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的,针灸可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扶正祛邪,对于艾滋病的治疗具有一定作用。
总结词

中医药抗艾滋病优势的科学分析与前景展望

中医药抗艾滋病优势的科学分析与前景展望

谢谢观看前景展望源自前景展望中医药在抗艾滋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未来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以下是关于中医药抗艾滋病发展的几点建议:
前景展望
1、加强科研力度:鼓励开展更多的中医药抗艾滋病研究,加大对相关科研项 目的支持力度,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促 进中西医结合,为中医药抗艾滋病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基础。
结论
结论
中医药抗艾滋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通过调节免疫、抑制病毒复制等多 种途径发挥治疗作用。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来验证其疗效。未 来发展中,应加强科研力度、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创新药物研发、推广中西医 结合治疗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推动中医药在抗艾滋病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中医药抗艾滋病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将为全球艾滋病防治工作带来新的希望和 突破。
中医药抗艾滋病优势的原理分析
2、优越的配伍组合:中医药方剂的配伍讲究君臣佐使,针对不同病症进行个 体化治疗。对于艾滋病患者,根据其不同的临床表现和体质状况,采取不同的中 药配伍,能够更好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药抗艾滋病优势的原理分析
3、严谨的逻辑思考和科学实证方法的应用:中医药在抗艾滋病过程中重视临 床实践和科学实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需要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数据分 析进行验证。在实验研究中,中医药通过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等方法,观察其抑 制病毒复制、调节免疫等方面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前景展望
4、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将中医药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 提高治疗效果。针对艾滋病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前景展望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艾滋病防治交流与合作,分享中医药 抗艾滋病的经验和技术成果,推动中医药在全球艾滋病防治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中草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

中草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

药能消除不适症状 , 促使 体力恢 复【 ② 贯叶金 丝桃 ( 金 I u; 属 丝桃科植物 ) 经研究有 抑制艾 滋病毒 的作用 ; 博落 回 , ③ ( 属罂粟科植 物) 经研 究有抑制艾滋病毒 的作用 ; 苦瓜 , ④ 中分离 出来 的 a 一苦瓜素经研究有抑 制艾滋病毒 的作用 ¨ 引。 2 3 复方制剂研究 : . 治疗 艾滋病 的复方 制剂有 , 克艾 可 ( 成 分为甘草) 中研 1 ( ; 号 成分 为黄苓 、 芪、 黄 冬虫夏 草 、 甘草 ) ; 1 艾 滋 病 的 中医 理 论 认 识 艾泰定( 成分为人参 、 冬虫夏草 、 甘草、 天花粉、 柴胡 、 兰根 、 板 艾滋病是一 种新 的人类疾病 , 中医药文献及经验从未有 紫金皮 、 地瑜 )艾 通( ; 成分为黄芪 、 丹参 ) 双黄连 ( ; 成分 为金 记载 , 根据艾滋病的发病过 程和 临床症状 , 艾滋 病应 属于 中 银花、 黄苓 、 连翘 ) 康保 ( 分为含碘海藻多糖 、 ; 成 甘草 酸 ) 爱 ; 医“ 疫病 ” “ 、 伏气温病” “ 、 虚劳” 等范畴 。艾滋病外 因主要是 康 1 ( 号 成分为太 子参 、 芪、 黄 自术 、 茯苓 ) 益爱 康胶 囊 ( ; 成 感受疫 毒之 邪 , 损伤机体 正气 , 内因是长 期性紊 乱和 药瘾者 分为红参、 白术 、 炒 防风、 白薇 、 黄苓 、 甘草 ) 。 导致正气耗损 , 气血亏损 , 日久则五脏俱虚 , 最终导致正不胜 2 4 中药注射剂 : . 相关 机构研究 发现复方 丹参 注射液 和银 黄注射液对艾 滋病毒抑制 效果较好 。综 氏L l 等对痰 热清注 邪, 它病从生 。 2 艾滋病的 中草药治疗研究概况 射液做过临床研究 , 发现 它对 艾滋病 人也 有很 好 的治疗 效 辩证论 治 , 滋病 分 五型 : 是热 毒炽 感 型 , 艾 一 运用 西洋 果。经研究 发现小柴胡 汤提取剂 , 对淋巴细胞有免疫 调节作 参、 麦冬 、 玄参 、 生地黄 、 牡丹皮 、 参 、 芍 、 丹 赤 板兰 根、 金银花 用。同时对 H】, r 感染 引起 的免疫 系统 功 能障 碍有 保 护作 【 ’ 、 等; 二是气血 亏损型 , 用人参 、 运 黄芪 、 茯苓 、 白术、 当归 、 白芍 用 , 能提高艾滋病患者 的免疫功能 。 等; 三是气阴两伤型 , 药用 人参 、 麦冬 、 味子 、 五 当归 、 白芍等 ; 3 艾 滋 病 诊 断 标 准 结合流行病 史 , 实验 室检查艾滋 病毒抗 体 , 加一 系列相 四是 肝肾阴虚型 , 应用 人参 、 当归 、 熟地 黄 、 枸杞 子、 丝子 、 菟 麦 冬、 牡丹皮 、 山药、 茯苓 、 泽泻 ; 五是瘀 血 内阻型应用 : 人参 、 关症状 中 的任何 一项 , 即可 诊 断为艾 滋病 , H V抗 体 阳 或 I 当归 、 丹参 、 鸡血藤 、 赤芍 、 柴胡 、 香附 J 。总之治疗艾滋病应 性 , D T淋 巴细胞 数 < 0 / L 也 可诊 断为艾滋病 。 C4 20 m , 以五脏阴阳为本 , 整体调理脏腑功能 , 以对症 治疗 , 兼 其方法 4 结语 中草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蕴含着较好的开发前 景 , 特别 是 通过 四诊 明辨脏腑功能失调的主要方 面 , 尤其 以肾与脾 胃 药价低 廉 , 就使很 多贫 困病 人终 这 为主进行全面调 控 , 五脏功 能协 调平 和 以化生 正 常 的物 是我 国中草药资源丰富 , 使 质, 匡复正气 , 增强体力 , 以正气 驱邪淫 , 配合对 症药 物 以缓 生服药成为可能 , 这是 中草药在 经济上 的优 势 ; 另外 中草药 危 患之急 。 在减轻艾滋病人临床症 状、 改善患者生存 质量 , 延长 生存期 而且长 期服用毒 副作用 相对 较小 , 2 1 单味 中药研究 : . 经研 究发现许 多 中草药 具有抗 艾滋病 等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 , 毒 的作 用 。例如黄 苓 、 黄连 、 枯草 、 蜞菊 、 蒡子 、 夏 螃 牛 淫羊 这 是 临 床 疗 效 上 的 优 势 。有 了实 际 的 优 势 就存 在 开 发 研 藿、 紫草 、 枸杞 、 仲、 贯 苦参 、 天花粉 、 野菊花等 7 0多种 中草药 究 的价值 , 只要能找 到正确 的切 入点 , 中草药在 艾滋病 领域 有抑制艾滋病毒 复制 的活性 ; 连、 黄 紫草 、 丹参 、 五味子 、 黄苓 的研究一定会取得更大 的成果。 参 考 文 献 等 2 中草药有抗艾 滋病毒 逆转 录酶作 用 ; 母 、 2味 知 黄连 、 淫 [ ] 张代芬 , 1 周春. 中医药 治疗 艾滋病研究 概况 [ ] 江西 中药 杂 J. 羊藿 、 白花蛇舌草 、 黄柏 、 桔梗 、 梅、 乌 石榴皮 、 胆子 、 鸦 黄苓 、 志 ,0 7,0 3 ):1 20 1 ( 8 6 . 丹皮等 1 中药有抗艾滋病毒蛋 白酶作用 J 9种 。大豆 中的三 [ ] 易玲 , 2 易莉.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 中医[ ] 湖北 中医杂 志 , J. 萜皂等 以及 三萜 Ⅱ均 可抑制艾 滋病毒 的活性 J 。天花 粉蛋 20 1 2 )5 5 . 07,( 9 :4— 5 白在体外 能选择 性杀伤被 艾滋病 毒侵 犯 的 T细胞和 巨噬细 [ ] 徐瑶 , 则卫. 3 周 中医 药治 疗 艾滋 病 [ ] 中 国艾 滋病 性 病 , J. 胞, 对正常 T细胞 有保 护作 用 。甘草 中所含 甘 草甜素 在 2 0 1 1 )9 9 . 07,( 3 :3— 5 机体不仅具 有诱 生干扰素 , 增强 自然 杀伤 细胞 ( K) 动能 N 活 [ ] 陈峥 , 4 徐志凯. 天然药 物治疗艾滋病 的研究进展 [ ] 国外 医 J. 力, 免疫激活 的作用 , 并且可直接抑制艾滋病毒率 , 效率高 有 学流行病学 、 传染病学分册 , 0 , ( ) 1 1 8 2 33 3 : 6— 6 . 0 0 6 达 9% 【 , 8 7 黄苓提取物及其主要成 分黄苓苷 , _ 静滴可使 艾滋 [ ] 张青 , 明霞. 5 王 植物 药材中抗艾滋病 病毒活性成 分研究 [ ] J. 中医信息 ,9 4,1 4 :0—3 。 19 1 ( )3 3 病 人抗原 下降 ,4淋 巴细胞 上升 。桑 白皮 中分离 到的 乙 T 【 ] 周光炎. 6 天花粉蛋 的诱发 C 8阳性细胞参与的人体免疫 抑制 D 酰 化合 物具有一定抗 艾滋病毒 活性 的作 用 J 。 [] J .上海 免疫学 杂志,9 0,0 1 :. 19 1 ( ) 1 经研究 发现 , 能增强艾 滋病人免 疫功 能的药 有黄芪 、 冬 [ ] 阳旭泽 . 7 甘草成分甘草皂苷的抗病毒活性 [ ] 国外 医学 中医 J. 虫夏草 、 天麻 、 绞股兰、 枸杞 、 耳 、 银 天冬 、 菇。能增加 白细 香 中药分册 ,9 89 5 :4 19 ,( )5 . 胞数量 的中药有人参 、 党参 、 黄芪 、 灵芝 、 阿胶 、 紫河 车 、 鸡血 [ ] 田圣 志, 杰, 8 卢 李俊 伟.中药抗艾 滋病 的药理药效 研究概 况 藤、 女贞子 、 山茱 萸、 补骨脂 、 刺五加 、 菟丝子。能增 强中性粒 [ ]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07,( 2 : 2 J. 20 1 2 )9—1. 细胞吞 噬功能的药有人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总结词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艾灸等,实施过程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施治。
详细描述
中医治疗艾滋病通常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不同的中药汤剂、针灸、 艾灸等治疗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医生会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治,以达 到最佳治疗效果。
利用减毒或灭活的病毒刺激人体免 疫反应。
中医药在艾滋病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1
中医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有助于提高患者免 疫功能,缓解症状。
2
中医药对调节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 具有显著优势。
3
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但 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04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临床实践 与效果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临床方案及其实施情况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情况
总结词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多 数情况下可控可处理。
详细描述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但 多数情况下可控可处理。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 的治疗方案调整,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相互补充、 协调发展是未来的趋势。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研究 可以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
中医治疗艾滋病可以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减轻 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研究成果可以促进中医药的国 际化发展,提高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影响 力。
VS
临床观察

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研究

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研究

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于人类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引起的感染者免疫缺陷,继而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肿瘤等多种临床表现、死亡率极高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随着”鸡尾酒疗法”的出现,目前,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但是医学界至今仍未能研究出彻底治疗艾滋病的方法。

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验证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民族特色。

治疗主要从抗HIV、提高患者免疫力、缓解抗病毒药物副作用三方面切入。

本文对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文献总结综述如下。

1 中医对艾滋病的认识中医古籍中并无关于”艾滋病”的记载,但从中医学的理论出发,分析艾滋病的发病不外”外邪入侵”、”正气亏虚”。

邪毒入侵是发病的外因,机体正气亏虚是发病的内因。

其基本病机是邪毒耗伤正气以致正虚邪实、虚实夹杂。

2 中医药抗HIV的研究2.1甘草甘草中所含的甘草甜素(GL)可抑制病毒的抗原表达,抑制HIV 的复制,直接抑制率高达98%[1]。

2.2虎杖蒋岩[2]对以虎杖为主的中药治疗艾滋病进行研究发现虎杖具有抗HIV作用。

2.3黄芩黄芩提取物黄芩甙有抑制HIV逆转录酶和细胞病变的作用,静滴黄芩甙元可使AIDS患者P24抗原下降,T4淋巴细胞上升[3]。

2.4天花粉有文献报道,天花粉提取物天花粉蛋白在体外能选择性的杀伤被HIV侵犯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对正常T细胞有保护作用,使其免受HIV感染[4]。

2.5苦瓜研究人员发现从苦瓜中提取的α-苦瓜素、β-苦瓜素及MAD30等有效成分能灭活HIV核糖体,可抑制HIV蛋白表面活性并能选择性杀死被HIV感染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5]。

2.6复方SH 复方SH是罗士德教授及其研究组根据中药筛选的结果调制成功的”中式鸡尾酒”,选用桑白皮等5味中药组成。

中医草本抗病毒方法治疗皮艾探索

中医草本抗病毒方法治疗皮艾探索

中医草本抗病毒方法治疗皮艾探索皮肤艾滋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一旦患上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

传统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因此人们对中医草本抗病毒方法治疗皮艾的探索也在不断进行。

皮肤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HIV)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疾病。

中医认为,皮肤艾滋病多由脾胃虚弱、体质亏损、湿热痰浊等因素引起。

因此,通过草本抗病毒方法调理脾胃、提高免疫力、清除湿热痰浊,可以有效治疗皮肤艾滋病。

一种常用的中医草本抗病毒方法是采用茵陈蒿、马兰头、青黛、侧柏叶等草本植物制成的中药煎剂。

这些草本植物具有抗病毒、消炎、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调节体内的湿热痰浊,减少病毒的繁殖和传播。

研究发现,这种中药煎剂能够显著减轻皮肤艾滋病患者的症状,促进病情的好转。

除了中药煎剂的应用,中医草本抗病毒方法还包括外用草药膏剂。

例如,采用板蓝根、连翘、金银花等草本植物制成的外用草药膏剂可以直接涂抹在受感染的皮肤上,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

这些草药膏剂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的繁殖,加速皮肤的愈合,缓解皮肤艾滋病引起的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理患者的内外平衡。

通过中医草本抗病毒方法治疗皮肤艾滋病时,同时也会搭配饮食调理和中药浴疗法。

例如,适当调整饮食结构,以养阴清热、益气健脾的食物为主,帮助患者恢复体质、增强免疫力;另外,利用中药配方制成的浸泡膏剂进行中药浴疗法,可以通过皮肤吸收中药成分,加速病毒的排出和康复。

中医草本抗病毒方法治疗皮肤艾滋病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通过多项临床观察和研究,发现草本植物中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可以有效抑制HIV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同时,这些草本植物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中医草本抗病毒方法治疗皮肤艾滋病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皮肤艾滋病的病理机制复杂,治疗过程可能会较长,需要患者坚持长期治疗。

中医药防治HIV/AIDS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医药防治HIV/AIDS研究现状与展望
1 . 1 . 3 “ 状 态 学模 式 ” 论 治。
可将艾 滋病 病毒感染机体后 的状态 分态 、 艾 滋 病 肿
艾 滋病病名 在 中医古籍 中并无 记载 , 但 根据 其
2 01 3 一 O 4 — 2 2 收 稿 日期 :
其 他一 些 非药 物治 疗 , 如 针刺 、 艾灸、 心理疗 法 等 。 从研 究 内容来说 , 中 医对 艾 滋 病 的 研 究 目前 主要 侧 重 于 中 医药 防治 及 证 候 学 研 究 两 方 面 。现 就 近 年 来 我 国 中医药对 H I V / A I D S治 疗 及 证 候 的相 关 性 研 究 进行 概述 。 1 中 医 药 对 艾 滋 病 的 防 治 及 证 候 研 究
世 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 ★新疆基地 / 艾滋病 ・ 慢性阻塞性肺病
中 医药防 治 H I V / AI D S研 究现状 与展 望六
张 颖 ,马建 萍 , 马秀兰, 艾合 买提 ・ 阿不都 热依 木 ,李静 茹 ,曾 琳
( 新疆 ・ 国家 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新疆维吾尔 自治 区中医医院 乌鲁木齐 8 3 0 0 0 0 )
2 0 1 3 第十五卷
第五期
 ̄ r V o 1 . 1 5 N o . 5
实现有机 结合 , 避 免 了西 医 的 “ 病” 与 中医的“ 证” 机 械结合 的问题 , 对 艾 滋 病 的 治 疗 形 成 纵 横 交 叉 的 诊
性传 染病 , 是人类最严 重 的传染病之一 。 近3 O年 来 , 通过 持续 的医疗 实践 , 祖 国医学对 A I D S的认识和研究 不断加深 , 相关科研 和临床水平 有 了 长 足 的发 展 。目前 对 于 本 病 的研 究 主 要 分 为 理 论性 研究和 临床研究 两大类 。理论性研究 多是 根据 艾 滋病 中医临床 特点 以及 中医药辨证论 治法则 , 进 行 理论 性 探讨 ; 临床 研究 包 括治 法研 究 、 自拟方 研 究、 成 药研究 等方面 , 对A I D S的治疗相 对集 中在辨 证分 型治疗 、 分期 分型治 疗 、 单病 单方 治疗等 , 还 有

我国艾滋病中医药诊疗标准化研究概况

我国艾滋病中医药诊疗标准化研究概况
医文献 质量分 析可 知 , 由于 可作 为 诊疗 评价 体 系 的 文献资 料 缺 乏 , 有 一些 资 料 缺 少 可 信 性 及 可 比 且
形 成 了一致 的认 识 。 主要 的 问题 在 于没 有统 一 的 、
规 范 的 国家 标准 出 台 , 名 诊 断 上 还存 在 一 定 的 随 病
者导 致正气 耗损 , 血 亏 虚 , 气 日久 则 五脏 俱 虚 , 最终
医辨 证分 型约 3 O余 种 。危 剑安 提 出艾 滋 病 中医
导致 正不 胜 邪 , 病 丛 生 。 吕维 柏 _ 认 为 H V是 他 4 I
分型分为三期 十二 型 的观 点 , 到较 为广 泛 的认 得 同。在卫生部颁布的《 艾滋病诊疗指南》 《 、 中医药
病¨ 。在 辨证 论 治 方 面 , 中医 进 行 了很 多探 索 , 谢 世平 等 运 用八 纲辨 证 、 脏腑 辨证 、 血 津液 辨 证 、 气 卫气 营血 辨 证 、 焦 辨 证 等 进 行 辨 证 论 治 , 及 中 三 涉
毒之 邪 , 伤 机 体 正 气 ; 因是 长 期 性 紊 乱 和 药 瘾 损 内

巴细胞的数量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省 艾滋病
干 预救 治项 目将 病 毒 载 量 、D C IT淋 巴细 胞 的数 量 和 症状体 征 作 为 中 药 疗 效 判 定 标 准 。 近 年来 随 着 中医药治疗 艾 滋病 临 床救 治 和 研 究 的深 入 , 效 评 疗
价标 准 的研 究 也 有 了一 定 成 果 。如 危 剑 安 r 在 《 】 5
治疗 艾滋 病 临床 技 术 方 案 ( 行 ) 试 》中 , 采 用 这 种 也
三期 十二 型辨证 分 型 ¨ 。
基金项 目: 国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 质 检 公 益 性 行 业 科 研 专 项 ( o1 N . 0—1 5) 3

我国中药防治艾滋病研究现状

我国中药防治艾滋病研究现状

我国中药防治艾滋病研究现状作者:李光明金杨王燕杨云松段萍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年第10期关键词:中药;艾滋病;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1)10-0069-03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

依据我国诊断标准将AIDS分为AIDS感染早期(HIV)、AIDS相关综合征(ARC)、AIDS后期(AIDS)。

HIV感染后,特异性地侵犯人体免疫系统CD4+T淋巴细胞,造成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的进行性破坏,导致艾滋病,使机体免疫平衡被打破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甚至衰竭,并继发体液功能下降,免疫球蛋白含量异常变化,最终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并成为AIDS最主要的死因[1~2]。

艾滋病在中医古籍中并无记载,中医界目前存在多种认识。

有学者因其明确的戾气性质-HIV经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而致病,将其归入“疫病”的范畴,也有学者根据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将其确定为“温毒”“虚劳”“阴阳易”等病证范畴[3~4]。

从1981年美国报道发现第1例艾滋病患者以来,随着HIV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传播,人类面临着艾滋病AIDS的严重威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数据显示:全球至今共有超过6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将近3000万人死于同艾滋病有关疾病[5~6]。

据我国卫生部公布的艾滋病疫情评估报告显示[7],截至2009年底,中国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74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10.5万人,2009年当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8万人,2009年艾滋病相关死亡2.6万人。

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公布全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数及死亡数排序为:艾滋病发病数排序 2006年第13位,2007年第12位,2008年第11位,2009年第12位;艾滋病死亡数排序2006年第4位,2007年至2009年均为第1位。

艾滋病的中医证候研究概况

艾滋病的中医证候研究概况

艾滋病的中医证候研究概况本文阐述了中医对艾滋病的认识、艾滋病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标签:艾滋病;中医证候;研究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人类免疫缺乏病毒(简称HIV)的反转录病毒感染后,因免疫系统受到破坏,CD4细胞数量减少,功能降低,继而发生多系统、多器官、多病原体的复合感染(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

据中国CDC估计,截止至2011年底,我国活着的HIV/AIDS病例约78万,全年新发病4.8万,死亡2.8万,疫情已覆盖全国,且已由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损失。

因此,研究艾滋病的主要证候,对以后攻克艾滋病提供重要的依据。

1中医对艾滋病的认识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发疾病,于1982年才被正式命名,故中医历代文献尚无艾滋病之名。

但在历代文献中却不乏类似病症的记载,其流行、传播特点、发病及预后情况,与中医的某些病症、病名、基本理论有相似之处。

根据艾滋病的发病过程和临床特征,艾滋病应属于中医“疫病”、“伏气温病”、“虚劳”等的范畴。

尤松鑫认为:艾滋病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病症相似,符合《素问......刺法论》所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故应属中医“疫病”范畴;金代成无己在所著《注解伤寒论》中首创“伏气”之名。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方面的国内文献报道首见于1986年,吴伯平等[1]该病属“伏气温病”;天津中医学院张苑莉认为:肾虚是艾滋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中医历代文献虽无艾滋病之名,但分析艾滋病病例,艾滋病患者肾虚症状首当其冲,肾虚的严重程度决定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和是否最终发展成真正的艾滋病患者,所以艾滋病归属中医的“虚劳”。

2对艾滋病的中医证候分型与研究2.1艾滋病的中医证候分型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进行广泛的探索,特别是在辨证分型方面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尝试:吴伯平[1]分为:肺气阴两虚型、气虚发热型、阴虚内热型、脾虚湿盛型、气血亏虚型;李芹等[2]分为:气阴两虚、湿热内蕴、热毒炽盛、脾肺气虚、脾肾两虚、脾气虚;苏诚炼[3]分肺气阴两虚型—以呼吸系统为主或早、中期;脾胃虚损型--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者;脾肾两亏型--晚期;热盛痰蒙型--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王树[4]将CD4细胞数也作为辨证施治的依据,认为CD4细胞稍低于200/mm3者,相当于“肺脾气虚,气阴两虚”证型;若CD4细胞低于100/mm3者,相当于“脾肾阳虚,命门火衰”证型;一旦CD4细胞低于10/mm3以下,即为“肾阳衰微,阳气欲脱”;赵树珍[5]分为:气阴两虚、气血亏损、脾胃虚弱、肝肾阴虚、肺肾阴虚、热毒炽盛、痰浊血瘀等证型;李国勤[6]分为:肺气阴两虚型、肺脾两虚型、心气阴两虚型、脾肾两虚型、热毒炽盛、痰蒙清窍型;黄柄山[7]将艾滋病辨证分为体虚外感型和慢性虚损型,从提高机体免疫力、抗感染、抗肿瘤三方面进行治疗;王健[8]将艾滋病分类为:脾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痰浊上犯清窍证,湿毒蕴结肌肤证,气血不足血虚风燥证,气阴两虚瘀毒内蕴脉络证;黑龙江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认为:本病主要可分为肾阴亏虚、肺阴不足、热盛动血、正虚瘀结4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逐渐 加 大。
2 1 分期分型辨证论 治 唐 氏 等经过 总结 , . 在 临床治疗上将艾滋病分为急性感染期 、 无症状感染 期和艾滋病期 , 急性感染期分为风寒型和风热型 , 风 寒型方用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 , 风热型方用银翘散 加减 治疗 。无 症 状感 染 期 可 分 为气 血 亏虚 型 , 方用 八珍汤加减治疗 ; 肝郁气滞型,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治疗 ; 肺气阴虚型, 方用补肺汤加减治疗 ; 往来寒 热 型 , 用小柴 胡 汤 加减 治 疗 。艾 滋 病期 主要 分 为气 方 滞血瘀型, 方用膈下逐瘀 汤加减治疗; 痰热壅肺型 , 方用清气化痰汤加减治疗; 痰浊结聚型 , 方用消瘰 丸 加减治疗 ; 热 壅盛 型 , 用 甘露 消毒 丹 加减 治 疗 ; 湿 方 热盛痰蒙型, 方用安宫牛黄丸或 钩藤 饮加减治疗。 王氏_等根据艾滋病病位的不同, 9 J 如分属肝心脾肺 肾不同的系统 ; 或病性的虚实不同进行分类, 分别施 治, 取得显著疗效。 22 单味 药的研究 对单味中药抑制或杀灭 H V . I 的研 究开 始得 较 早 , 氏【J 经 过 大 量研 究 , 现 张 1等 0 发 清热解毒类中药如紫花地丁、 夏枯草 、 金银花 、 紫草 、 桑 白皮 、 天花 粉 、 连 、 杖 、 参 、 柏 、 黄 虎 丹 黄 知母 、 白花 蛇舌草 、 桔梗 、 丹皮等对改善艾滋病人 的发热 、 乏力 等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作用。 23 复 方研 究 复 方 的研 究 一 直 是 中 医药 在艾 滋 . 病 领域研 究 的重 点 , 为 复方 最 能 体现 中医 的辨 证 因 论 治 , 据患 者病情 及体 质 的不 同 , 根 加减 运用 。如陈 氏[ 1等经过研究 , l J 发现 和解类的小柴胡汤 , 补益类 的人参汤、 中益气汤 、 补 当归补血汤 、 四君子汤、 独参
艾滋病 即获得性免疫缺 陷综合征, 由人类免 是 疫缺陷病毒引起 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 主要经性 、 血液 和母婴三种方式传播 , 人体感染该病毒以后 , 导致被 感 染者免 疫功 能部分 或完 全丧 失 , 而发生 多 系统 、 继 多器官 、 多病原体的复合感染 ( 机会性感染 ) 和肿瘤 等。我国自 18 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 , 95 该病在各 地 呈迅速 蔓延趋 势 , 已成为 我 国 2 世 纪 面临 的主要 1 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 目前最主 要的治疗方法 , 但它存在大量的药物不良反应 , 使得 很多病人不得不 中断治疗。中医理论源远流长, 中 药 资源丰 富 , 充分 发挥其 的优 势 , 应 为艾 滋病 的防治 作 出应有 的贡献 。
摘要 : 中医药在 艾滋病 的病 因病机 、 对 临床 治疗和药物开发等 方面进行 综述 , 初步 归纳近几年 中医药在 艾滋病领域 的研 究成
果. 明 中医药对艾滋病 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 , 说 中医药在 艾滋病 的防治方面存在 巨大的开发潜 力。
关 键 词 : 医药 疗 法 ; 滋 病 ; 述 中 艾 综 中 图分 类 号 : 4 R2 文 献标 识 码 : A
生活质 量 , 延长艾 滋病患 者 的生存 期 。 2 艾滋病 的 中医药治 疗研 究概 况
中医中药在艾滋病的治疗领域做了很多探索性 的研究 , 取得 了一 定 的成 果 , 特别 是 在 扶 助 正气 、 减 毒增效等方面具有独特 的优势。罗 氏【 等认为我 ]
国 中药 资源 丰富 , 药价低 廉 , 长时 间服用 中药毒 副作 用相对较小 , 这些都有利于 中医中药应用于艾滋病 的治疗和研究 ; 氏【 等经 过研究还发现 , 彭 5 ] 对无症
维普资讯
江西中医药 20 0 7年 1 0月第 1 0期总 3 卷第 2 8期 8 9
中医药治疗艾 滋病研究概况
★ ★ 张代 芬 周青 ( 云南 中医学 院 20 硕士研 究生 05级 ( 云南 中医学 院 云南 6 00 )・
6 ・ 1
维普资讯
1 艾滋病 的 中医理论 认识
状感 染期 的病人 , 医 中药 的调理 作 用 是 西药 无 法 中
代替的; 氏【 等人 的研 究也表 明, 于 6 J 中医中药对 艾 滋病相关综合征如发热, 咳嗽 , 腹泻 , 腹股沟淋巴 颈、 结肿大的治疗作用也非常明显 ; 李志忠_ 等的研究 7 J 说明, 随着化学药物毒副作用的不断发现以及人们 对 自然疗法 的崇 尚 , 中医 药 治疗 艾 滋 病 的 比重 将 会
汤、 四物 汤 、 脉 汤 、 珍 汤 、 全 大补 汤 , 复 八 十 清热 解 毒
中医理论对艾 滋病 经过 多 年的探 索论 证, 杨 氏_等许多 中医界专家认为属于“ 1 J 疫病” “ 劳” 、虚 、 “ 伏气温病”“ 、毒邪” 等范畴 , 但这并不意味着将其与 古代文献论述机械地一一对应, 因为在古代 医学 文 献中既没有本病的病名论述, 也没有本病 阿症状描 写。孙氏【等还从现代免疫学 的角度来论述艾滋 2 J 病 的发病 机 理 , 体 内 的两 大 免疫 反 应— —体 液 免 人 疫和细胞免疫 , 既互相依赖又相互抑制 , 类似中医阴 阳的相生 相克 , 不 断 的运 动 变化 中维 持 自稳 与 平 在 衡 , 滋病 的发 生 正 是 这种 平 衡 被 打破 的结 果 。针 艾 对艾 滋病 这种疾 病 的特 殊 性 , 氏【 从 中 医整 体 观 谢 3 J 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优势 出发 , 从病人的整体状况 人手 , 正驱邪 , 扶 稳定病 情 , 延缓病 情恶 化 , 改善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